攀枝花开发建设史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史话
壹
贰
悠久的历史 部分地名来源及传说
叁 肆
攀枝花大铁矿的发现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禄丰腊玛古人→前蝴蝶人→元谋蝴蝶梁子“蝴蝶人”→东方人 →元谋人→回龙洞人(回龙洞遗址、席草坪遗址等)→人类 昌意,降居若水(颛顼故里?) 夏禹时,“华阳黑水唯梁州”。 周成王时,“合梁于雍”。 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郡, “蚕丛(即蜀)国破,子孙居姚酅等处。”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 其江南地焉”。 司马相如称:这一带“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 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西南地质局再派工程师秦震偕曾善昌、李丽资赴攀 枝花矿区核查南京大学师生的勘测结论。在确认南京大 学师生勘测结论的可靠性之后,遂建议中央对该矿区的 矿藏再重点普查。 1955年1月,地质部批准攀枝花矿区 重点普查计划,西南地质局508地质队2分队受命开赴攀 枝花。 9月,地质部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决定扩充508 地质队2分队组成攀枝花铁矿勘探队(代号西南地质局 513勘探队),作为攀枝花矿区普查中坚。同时调集西南 地质局西康大队、四川省地质局测量9队、地质部物探 局西南大队302队等赴攀枝花协同工作,对攀枝花开始 大规模的勘察钻探、地形测量、物理探矿等综合勘测。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 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对“三线建设”期 间攀枝花的开发建设的历史评述共有三 处六次,都集中在第二卷下册,充分显 示了攀枝花和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在我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分地名来源及传说
• • • • • • • 大渡口 仁和 宝鼎山 大水井 密地 三堆子 马坎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12年,盐边厅编修的《盐边乡土志》记载:“磁 石名戏石,产白水江(金沙江的别称)边,能戏金铁。” 这是迄今见到的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最早文字记载。 1936年3月,常隆庆、殷学忠调查宁属矿产,在倒 马坎发现矿苗。1937年9月,常隆庆所著《宁属七县地 质矿产》首次出版发行,第一次明确论及盐边有磁铁矿、 赤铁矿等,为这个地区的地质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0年6月,地质学家汤克诚盐边乌拉调查煤矿, 路遇山间铁粒,立即追根溯源,发现了铁矿露头,于是 勾留踏勘,涉足尖包包、兰家火山、倒马坎3处。测制 出矿产简图,发表了《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倒马坎一带 铁矿区简报》。
弄弄坪
• 据1941年8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 刊第三号,探矿系教授刘之祥报告《康滇 边区之地质与矿产》记述:“弄弄坪海拔1 312公尺。在盐边县之南82.3公里处,位 于金沙江之北岸高出江面仅数十公尺,其 南岸即仁和河入金沙江处。金沙江在此略 有坡度,河面较广,雨水流较缓,又有支 流之交汇,故金沙江所携带之金砂,易在 此地沉积。现成一广大之台地,系金沙江 之沉积层。”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解放后对攀枝花的地质勘查情况 1954年,地质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地质大普查。成立 了43个地质普查队,对全国6个片区的80余个矿产地进 行地质大普查,其中,在西南设立了7个大队,确定了 13个普查点,攀枝花被纳入会理地质大队力马河普查点 的重点普查范围。6月,西南地质局特别邀请南京大学 地质系教授徐克勤率实习生30余人于暑假期间配合会理 地质大队到攀枝花进行普查、找矿实习。通过这次勘探, 他们突破了前人的结论,估计攀枝花铁矿储量达一亿吨 以上。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12月1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基地建设中的一系 列具体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 “第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设计方案,批准 所选定的弄弄坪厂址,你们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其他厂 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党中央、国务院授权由你们 工地总指挥部在现场审批。” “第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 何时供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 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订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
弄弄坪
• 长可3公里,实则一二公里不等,尚有不 足1公里者。兹以长3公里宽1公里计算, 面积为300万方公尺。若含金层之厚度, 以1公尺计算,则含金砂层有300万立方公 尺。1立方尺以含金1分论,此地金之储量 ,当在3万两左右也。附近农民颇少,已 开采者无多,尚系处女地带,故颇宜于较 大规模之开采。惟此冲积层之台地上,缺 乏水源,开采时冲洗困难。尤须利用新法 ,或将金砂运至江边,利用江水作淘洗之 工作,此矿颇有希望也。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在此之后,各路探矿人员又对铁矿进行多次大规模 的地质调查。1943年8月,武汉大学地质教授陈正、薛 承凤首次认定和揭示攀枝花矿床为钛磁铁矿的结论。 1944年,根据程裕祺的意见,又发现钛磁矿中含有钒, 从而确定了攀枝花矿床为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40年8月,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国立西康 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结伴到滇康边区进行地质 矿产调查。他们从西昌出发,经过盐源、盐边到达攀枝 花,再经华坪、永胜、丽江、永宁、盐源返回西昌,历 时87天,行程1885公里,共踏勘矿山数十余处,重点对 攀枝花铁矿进行了勘测。他们对兰家火步估算 储藏量为1126.4万吨。形成了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在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攀枝花矿区地质普查 结束,除证实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的储量较过去 估计的还要丰富外,又发现朱家包包、公山、纳拉箐等 3个矿体。普查探明攀枝花铁矿为一斜长带状分布矿床, 长19公里,宽2公里,C2级储量10亿吨。其中铁矿石储 量7亿多吨,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钒储量分别为800万吨 和200万吨,是一个具有综合利用前景的巨型铁矿。根 据区内岩体广泛出露特点,又追索发现了西昌太和、米 易白马、会理红格等新的矿区、矿点100处,远景储量 约50亿吨。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8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插 话督促攀枝花建设。 1964年9月11、12、14日在杭州听工作汇报 时督促攀枝花开发建设。 1965年3月4日,毛泽东亲自审阅由国务院副 总理薄一波转呈的冶金部部长吕东、副部长徐驰 于1965年2月23日《关于攀枝花工作进展情况的 报告》,毛泽东批示:“此件很好”。 1965年6月16日,指导攀枝花建设:“攀 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
弄弄坪
• 弄弄坪,原名叫糯弄坪子,据当地群众座 谈反映:糯弄坪子的来源,是先从糯弄沟 而得名的。另一种说法:有的称弄弄坪是 干坪子,庄稼不好,才称之弄弄坪子。荷 花池,原名通称弄弄坪子,解放后农民反 映说:弄弄坪子名不好,有点东西都被人 弄走,有点弄点,还是光杆杆,农民翻身 ,村子也要翻身;后于1953年划乡建政时 ,才经政府批准改名荷花村;1958年钢铁 上马,又称之为荷花池。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书 中论述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为三线建 设(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了钢铁工业“十五年 超过英国”的口号。这对于尽快开发利用攀枝花 资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8年3月21日,成都会议,毛泽东肯定了 开发攀枝花资源的意见,这是党中央、毛泽东关 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第一次战略决策。 1962年,全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家实 行调整方针,攀枝花开发建设推迟缓建。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专门主持召开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进一步统一三线布局的共识 问题,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第一线是沿海, 第二线是包钢、武钢、兰州,第三线是攀枝花。 原子弹时代,没有后方不行。搞攀枝花,第三个 五年不一定全建成,打个基础,战略布局才展得 开。为了搞攀枝花,就要搞煤、铁路、电、机械, 其他工业也跟着上。不搞三线,总是在沿海现有 基地中转,就展不开。”这是党中央、毛泽东关 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第二次重大战略决策。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第三,上次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来视察时, 已经提出由国家物资部在渡口市设立办事处和仓库,储 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这是个好办法,请国家计委 的同志打电话告国家物资部催办。” “第四,为了缓解你们运力的不足,周恩来总理 己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市各派出一 支300 百辆卡车的车队帮助攀钢运输物资 可是车队至 今未到。也请国家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 运国家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 系这项任务。”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40年8月,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国立西康 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结伴到滇康边区进行地质 矿产调查。他们从西昌出发,经过盐源、盐边到达攀枝 花,再经华坪、永胜、丽江、永宁、盐源返回西昌,历 时87天,行程1885公里,共踏勘矿山数十余处,重点对 攀枝花铁矿进行了勘测。他们对兰家火山、尖包包2处 进行了详细勘察,认定这是火成岩磁铁矿,并初步估算 储藏量为1126.4万吨。形成了《西康宁属北部地质与矿 产调查报告》《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2个报告,发 表在1941年7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刊第2号和 第3号。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正式在今西昌、 攀枝花及云南永仁、大姚、丽江、华坪一带派官吏,封酋 帅,置郡县。这块西南夷地,化外之邦,自此正式纳入中 华版图。 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诸葛亮“五月渡泸 雷云飞与朱德
解放前中共党组织活动情况
经过近五十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现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钒产品基地、中国最大 的钛原料和钒钛低(微)合金钢基地。并 已形成了矿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 机械制造等6大传统产业和太阳能、生物 工程2大新兴产业。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1965年11月30日至12月 2日,邓小平亲赴攀枝 花实地考察调研。
“要说在攀枝花搞 钢铁,真是这里得天 独厚啊。这个钢铁厂 的选址,我看很好嘛。 建工厂少占耕地的问 题,讲了多少年?你们 带了—个好头。以后, 让国务院各部委的领 导们都来这里看一 看。”
攀枝花
据1941年8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刊第三 号,探矿系教授刘之祥报告《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 记述:“攀枝花海拔1485公尺,位于盐边之南南东,距 盐边县97 公里,在弄弄坪以东14.7公里处。农民20余 家,联保主任刘振继即居于此。南临金沙江,东西皆丘 陵地,北多高山,有小溪自西北流来,经倮果入金沙江, 土地尚称肥沃,农产亦丰。北行至尖包包山顶,有磁铁 矿之露头,其西为硫矿沟,可见硫磺铁矿之露头。东有 山名乱崖,颇陡峻,磁铁矿生于其顶部。再东则为营盘 山,乱石峙立。附近皆属第三纪之花岗岩,此花岗之侵 入体,范围颇广,故两盐及会理一带,金属矿床颇多, 此其因也。
攀枝花
攀枝花的原名叫上、下坝村,据传于清 朝同治八年前后,从云南省新新府(现在的玉 溪县)搬来了一家名叫李朝宗的大商人。曾出 了一千两银子从龙家手中买了上、下坝村的地 盘,并将下坝村山包上一棵古老的大攀枝花树 (据传:树杆太粗,连四个人手牵手均抱不拢), 砍倒了作修庙用材,盖起了一所武庙,故以此 得攀枝花村名。据群众反映,后来附近又长起 很多攀枝花树,1957年曾被火烧过一次,被群 众砍了作柴火。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在 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在不同范围 内反复告诫全党要未雨绸缪,随时准备打仗。 提出对全国作一、二、三线设防的战略决策: “酒泉、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 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攀枝花建不成, 我睡不好觉”; “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 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 我睡不好觉”。
壹
贰
悠久的历史 部分地名来源及传说
叁 肆
攀枝花大铁矿的发现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禄丰腊玛古人→前蝴蝶人→元谋蝴蝶梁子“蝴蝶人”→东方人 →元谋人→回龙洞人(回龙洞遗址、席草坪遗址等)→人类 昌意,降居若水(颛顼故里?) 夏禹时,“华阳黑水唯梁州”。 周成王时,“合梁于雍”。 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郡, “蚕丛(即蜀)国破,子孙居姚酅等处。”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 其江南地焉”。 司马相如称:这一带“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 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西南地质局再派工程师秦震偕曾善昌、李丽资赴攀 枝花矿区核查南京大学师生的勘测结论。在确认南京大 学师生勘测结论的可靠性之后,遂建议中央对该矿区的 矿藏再重点普查。 1955年1月,地质部批准攀枝花矿区 重点普查计划,西南地质局508地质队2分队受命开赴攀 枝花。 9月,地质部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决定扩充508 地质队2分队组成攀枝花铁矿勘探队(代号西南地质局 513勘探队),作为攀枝花矿区普查中坚。同时调集西南 地质局西康大队、四川省地质局测量9队、地质部物探 局西南大队302队等赴攀枝花协同工作,对攀枝花开始 大规模的勘察钻探、地形测量、物理探矿等综合勘测。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 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对“三线建设”期 间攀枝花的开发建设的历史评述共有三 处六次,都集中在第二卷下册,充分显 示了攀枝花和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在我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分地名来源及传说
• • • • • • • 大渡口 仁和 宝鼎山 大水井 密地 三堆子 马坎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12年,盐边厅编修的《盐边乡土志》记载:“磁 石名戏石,产白水江(金沙江的别称)边,能戏金铁。” 这是迄今见到的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最早文字记载。 1936年3月,常隆庆、殷学忠调查宁属矿产,在倒 马坎发现矿苗。1937年9月,常隆庆所著《宁属七县地 质矿产》首次出版发行,第一次明确论及盐边有磁铁矿、 赤铁矿等,为这个地区的地质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0年6月,地质学家汤克诚盐边乌拉调查煤矿, 路遇山间铁粒,立即追根溯源,发现了铁矿露头,于是 勾留踏勘,涉足尖包包、兰家火山、倒马坎3处。测制 出矿产简图,发表了《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倒马坎一带 铁矿区简报》。
弄弄坪
• 据1941年8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 刊第三号,探矿系教授刘之祥报告《康滇 边区之地质与矿产》记述:“弄弄坪海拔1 312公尺。在盐边县之南82.3公里处,位 于金沙江之北岸高出江面仅数十公尺,其 南岸即仁和河入金沙江处。金沙江在此略 有坡度,河面较广,雨水流较缓,又有支 流之交汇,故金沙江所携带之金砂,易在 此地沉积。现成一广大之台地,系金沙江 之沉积层。”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解放后对攀枝花的地质勘查情况 1954年,地质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地质大普查。成立 了43个地质普查队,对全国6个片区的80余个矿产地进 行地质大普查,其中,在西南设立了7个大队,确定了 13个普查点,攀枝花被纳入会理地质大队力马河普查点 的重点普查范围。6月,西南地质局特别邀请南京大学 地质系教授徐克勤率实习生30余人于暑假期间配合会理 地质大队到攀枝花进行普查、找矿实习。通过这次勘探, 他们突破了前人的结论,估计攀枝花铁矿储量达一亿吨 以上。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12月1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基地建设中的一系 列具体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 “第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设计方案,批准 所选定的弄弄坪厂址,你们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其他厂 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党中央、国务院授权由你们 工地总指挥部在现场审批。” “第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 何时供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 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订和执行相互配合的时间表。”
弄弄坪
• 长可3公里,实则一二公里不等,尚有不 足1公里者。兹以长3公里宽1公里计算, 面积为300万方公尺。若含金层之厚度, 以1公尺计算,则含金砂层有300万立方公 尺。1立方尺以含金1分论,此地金之储量 ,当在3万两左右也。附近农民颇少,已 开采者无多,尚系处女地带,故颇宜于较 大规模之开采。惟此冲积层之台地上,缺 乏水源,开采时冲洗困难。尤须利用新法 ,或将金砂运至江边,利用江水作淘洗之 工作,此矿颇有希望也。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在此之后,各路探矿人员又对铁矿进行多次大规模 的地质调查。1943年8月,武汉大学地质教授陈正、薛 承凤首次认定和揭示攀枝花矿床为钛磁铁矿的结论。 1944年,根据程裕祺的意见,又发现钛磁矿中含有钒, 从而确定了攀枝花矿床为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40年8月,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国立西康 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结伴到滇康边区进行地质 矿产调查。他们从西昌出发,经过盐源、盐边到达攀枝 花,再经华坪、永胜、丽江、永宁、盐源返回西昌,历 时87天,行程1885公里,共踏勘矿山数十余处,重点对 攀枝花铁矿进行了勘测。他们对兰家火步估算 储藏量为1126.4万吨。形成了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在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攀枝花矿区地质普查 结束,除证实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的储量较过去 估计的还要丰富外,又发现朱家包包、公山、纳拉箐等 3个矿体。普查探明攀枝花铁矿为一斜长带状分布矿床, 长19公里,宽2公里,C2级储量10亿吨。其中铁矿石储 量7亿多吨,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钒储量分别为800万吨 和200万吨,是一个具有综合利用前景的巨型铁矿。根 据区内岩体广泛出露特点,又追索发现了西昌太和、米 易白马、会理红格等新的矿区、矿点100处,远景储量 约50亿吨。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8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插 话督促攀枝花建设。 1964年9月11、12、14日在杭州听工作汇报 时督促攀枝花开发建设。 1965年3月4日,毛泽东亲自审阅由国务院副 总理薄一波转呈的冶金部部长吕东、副部长徐驰 于1965年2月23日《关于攀枝花工作进展情况的 报告》,毛泽东批示:“此件很好”。 1965年6月16日,指导攀枝花建设:“攀 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
弄弄坪
• 弄弄坪,原名叫糯弄坪子,据当地群众座 谈反映:糯弄坪子的来源,是先从糯弄沟 而得名的。另一种说法:有的称弄弄坪是 干坪子,庄稼不好,才称之弄弄坪子。荷 花池,原名通称弄弄坪子,解放后农民反 映说:弄弄坪子名不好,有点东西都被人 弄走,有点弄点,还是光杆杆,农民翻身 ,村子也要翻身;后于1953年划乡建政时 ,才经政府批准改名荷花村;1958年钢铁 上马,又称之为荷花池。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书 中论述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为三线建 设(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了钢铁工业“十五年 超过英国”的口号。这对于尽快开发利用攀枝花 资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8年3月21日,成都会议,毛泽东肯定了 开发攀枝花资源的意见,这是党中央、毛泽东关 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第一次战略决策。 1962年,全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家实 行调整方针,攀枝花开发建设推迟缓建。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专门主持召开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进一步统一三线布局的共识 问题,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第一线是沿海, 第二线是包钢、武钢、兰州,第三线是攀枝花。 原子弹时代,没有后方不行。搞攀枝花,第三个 五年不一定全建成,打个基础,战略布局才展得 开。为了搞攀枝花,就要搞煤、铁路、电、机械, 其他工业也跟着上。不搞三线,总是在沿海现有 基地中转,就展不开。”这是党中央、毛泽东关 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第二次重大战略决策。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第三,上次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来视察时, 已经提出由国家物资部在渡口市设立办事处和仓库,储 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这是个好办法,请国家计委 的同志打电话告国家物资部催办。” “第四,为了缓解你们运力的不足,周恩来总理 己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市各派出一 支300 百辆卡车的车队帮助攀钢运输物资 可是车队至 今未到。也请国家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 运国家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 系这项任务。”
攀枝花铁矿发现始末
1940年8月,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国立西康 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结伴到滇康边区进行地质 矿产调查。他们从西昌出发,经过盐源、盐边到达攀枝 花,再经华坪、永胜、丽江、永宁、盐源返回西昌,历 时87天,行程1885公里,共踏勘矿山数十余处,重点对 攀枝花铁矿进行了勘测。他们对兰家火山、尖包包2处 进行了详细勘察,认定这是火成岩磁铁矿,并初步估算 储藏量为1126.4万吨。形成了《西康宁属北部地质与矿 产调查报告》《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2个报告,发 表在1941年7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刊第2号和 第3号。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正式在今西昌、 攀枝花及云南永仁、大姚、丽江、华坪一带派官吏,封酋 帅,置郡县。这块西南夷地,化外之邦,自此正式纳入中 华版图。 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诸葛亮“五月渡泸 雷云飞与朱德
解放前中共党组织活动情况
经过近五十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现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钒产品基地、中国最大 的钛原料和钒钛低(微)合金钢基地。并 已形成了矿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 机械制造等6大传统产业和太阳能、生物 工程2大新兴产业。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邓小平:这里得天独厚
1965年11月30日至12月 2日,邓小平亲赴攀枝 花实地考察调研。
“要说在攀枝花搞 钢铁,真是这里得天 独厚啊。这个钢铁厂 的选址,我看很好嘛。 建工厂少占耕地的问 题,讲了多少年?你们 带了—个好头。以后, 让国务院各部委的领 导们都来这里看一 看。”
攀枝花
据1941年8月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学术丛刊第三 号,探矿系教授刘之祥报告《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 记述:“攀枝花海拔1485公尺,位于盐边之南南东,距 盐边县97 公里,在弄弄坪以东14.7公里处。农民20余 家,联保主任刘振继即居于此。南临金沙江,东西皆丘 陵地,北多高山,有小溪自西北流来,经倮果入金沙江, 土地尚称肥沃,农产亦丰。北行至尖包包山顶,有磁铁 矿之露头,其西为硫矿沟,可见硫磺铁矿之露头。东有 山名乱崖,颇陡峻,磁铁矿生于其顶部。再东则为营盘 山,乱石峙立。附近皆属第三纪之花岗岩,此花岗之侵 入体,范围颇广,故两盐及会理一带,金属矿床颇多, 此其因也。
攀枝花
攀枝花的原名叫上、下坝村,据传于清 朝同治八年前后,从云南省新新府(现在的玉 溪县)搬来了一家名叫李朝宗的大商人。曾出 了一千两银子从龙家手中买了上、下坝村的地 盘,并将下坝村山包上一棵古老的大攀枝花树 (据传:树杆太粗,连四个人手牵手均抱不拢), 砍倒了作修庙用材,盖起了一所武庙,故以此 得攀枝花村名。据群众反映,后来附近又长起 很多攀枝花树,1957年曾被火烧过一次,被群 众砍了作柴火。
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决策者
毛泽东:攀枝花是战略问题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在 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在不同范围 内反复告诫全党要未雨绸缪,随时准备打仗。 提出对全国作一、二、三线设防的战略决策: “酒泉、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 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攀枝花建不成, 我睡不好觉”; “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 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 我睡不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