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治疗法集锦
中医外治疗法:利用食品的温热渗透作用,疏经通络,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治疗某些疾病。

1 . 蛋熨:
取1只鸡蛋或鸭蛋放在水里加热。

温度适宜时,将蛋置于病人腹部,背部,四肢等处,来回块速滚动(蛋凉了另换热蛋继续熨烫)。

每次10分钟。

适用于治疗寒湿腹痛,四肢厥冷,伤风感冒,腹泻虚脱等症。

2. 谷糠熨:
谷糠500克,干锅炒到极热(以不焦为度),加几片姜葱更佳。

再加米酒米醋适量,拌和均匀,以布包扎,熨肚脐,胁肋及全腹部。

可治疗胸肋痛,腹中痞块。

肠鸣腹泻等症。

3. 麸皮熨:
小麦麸皮500-1000克。

干锅炒至极热,用酒,醋烹(peng)后装入小布袋中,趁热熨胸肋和腹部。

适用于胸肋痛肠鸣腹泻等症。

4. 茴香熨:
茴香20克,粗盐500克,干锅炒热用布包好,熨关节痛处;或用小茴香250克,干锅内炒至微香时,用布包扎趁热熨关节痛处,可治疗关节痛和多种慢性神经痛。

5. 盐熨:
大粒粗盐(不用精盐)500克,于热锅中快炒热后,装入布袋,熨肚脐和全腹部。

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菌痢,痛经及过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所致的腹胀,腹痛等。

6. 醋熨:
将适量大粒粗盐炒热后,加入事先研成细末的香附30克,再加入陈醋适量,调和均匀,装入布袋,热熨手心,足心及腹部等。

每次10-20分钟。

可治疗四肢冰冷,寒湿气痛,脘腹胀满,淤血肿块,发热惊风等症。

7. 酒熨:
白酒250克,熨热,用棉纱球浸蘸(zhan)自上而下的搓擦胸口。

适用于治疗心胸闷胀,心郁不舒。

8. 姜熨:
老姜,葱头各500克,桔子叶(或艾叶)50克,切碎,加酒50克炒热,布袋装好。

趁热熨疼痛的关节。

或用生姜葱头各等量,切细捣烂炒热,用布包裹熨患处,冷则更换,每日数次。

治风寒胃痛,关节酸痛。

9. 葱熨:
连根须的大葱500克,洗净切碎,干锅炒至极热,加陈醋50毫升拌匀。

趁热用布扎,熨背,颈,额等处,每次15分钟。

先熨后敷。

可治风寒感冒,背心凉,痰多气喘等;若用来熨肚脐四周和小腹,则可治疗尿闭,肛门胀痛;趁热熨贴于扭伤肿痛处,可消肿止痛。

10. 蒜熨:
大蒜瓣250克,胡椒少许,捣烂后置于碗中,放入热水盆内烫热后,用布包好,熨肚脐四周,能治久治不愈的寒泻。

11,田螺熨:
大田螺3个,食盐少许。

将田螺捣烂,加盐调匀,熨敷气海穴,可治便秘。

葱姜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全年均可发生的综合性病症,特别好发于夏秋季节。

引起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中医观点看总离不了脾胃虚弱,受外邪影响使脾胃功能失调而致。

如感受寒,湿,暑,热等外邪,尤以湿邪为多见;或喂养不当,饥饱不节,清气不升,食谷不化;或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均可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而导致腹泻。

患儿大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呈菜绿色,夹有奶块或食物残渣,有的奇臭难闻。

病程短则月余,长则数月,导致婴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无华,即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也给家长日常工作带来后顾之忧。

采用葱姜推拿的方法通常一周内即可治愈。

取葱根四段,鲜姜三片各切细,加适量食油捣和为泥。

用食,中,大拇指末节罗纹面蘸葱姜油混合物施术于婴儿体表,顺序如下:
1. 在拇指末节罗纹面,顺时针揉动300次。

2. 从食指桡侧,自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200次。

3. 在患儿脐上方,术者以四指末节罗纹面,固定在上腹部作顺时针摩动5分钟。

4. 以中指罗纹面在脐中作顺时针揉动200次。

5. 自尾椎向上(约成人一指长度)直推200次。

6. 以中指罗纹面在尾椎顺时针揉动200次。

此法简便易行,患儿易接受,且无不良反应。

患儿推拿过程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惊慌。

轻症或腹泻时间短,每天施术一次,三至四次即可治愈。

症状稍重及腹泻时间长,次数相应多些,只要坚持推拿,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自然敷贴法:
中医将脐部称为神厥穴,又名气会、维合。

它在人体经络中的任脉上。

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

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

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

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

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

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

此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1.可治疗婴幼儿腹泻:
原料:取白胡椒2克。

制用法:将白胡椒研成细末备用。

先将患儿的神阙穴及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白胡椒粉1克置于神阙穴和长强穴上,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用此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非常显著。

2. 可治疗小儿便秘
原料:取生姜30克,附子6克,补骨脂12克。

制用法:将生姜捣烂如泥,将附子、补骨脂研为细末。

把上述的生姜泥和药末混合成膏状。

将药膏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5天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天即可见效。

3.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
原料:取细辛2.5克。

制用法:将细辛研为细末,然后用适量的面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3—4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面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在药饼上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

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

3天为1个疗程。

多数患儿在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即可痊愈。

4.可治疗小儿疝气:
原料:取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将母丁香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取适量的母丁香细末将患儿的肚脐窝填满,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隔日换药1次。

一般用药4—6次即可见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让患儿患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病症,同时应让患儿减少活动。

5. 可治疗小儿流涎症:
原料: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将其固定好。

敷药期间可间断地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

每天换药1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

6. 可治疗新生儿脐炎
原料:取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

隔日换药1次。

一般用药两次即可痊愈。

7. 可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原料:取杏仁、桃仁、生山栀、芒硝、大黄各6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适量的面粉、鸡蛋清调成糊状。

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处。

每天换药1次。

少数患儿在用药后脐周的皮肤可能呈青紫色,此时不必停药,仍可继续用药。

一般在用药3次后,即可见效。

8. 可治疗小儿盗汗
原料:取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将五倍子研成细末备用。

每晚临睡前取适量的药末用温水调成软面状,然后,将药面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于第二日清晨将药面饼除掉。

每天换药1次,一般3—5天即可见效。

9. 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的鞘膜囊内有许多积液,睾丸成肿胀状) 原料:取公丁香40克。

制用法:将公丁香研成细末备用。

每次用药前将患儿的脐周洗净、擦干。

然后,取公丁香粉2克敷在患儿的肚脐处,让药粉高于周围的皮肤约0.2厘米,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

每隔两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

如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儿的病情仍未痊愈,可间隔5—1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尽量不让患儿哭闹和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

多数患儿在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会收到明显的疗效。

小儿敷足疗法:
敷足疗法是将药物研末后外敷双足心(涌泉穴),用胶布绷带固定,翌晨取掉,通过局部皮肤的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小儿敷足疗法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它既可解除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又可减轻家长的烦恼。

下面介绍几种敷足处方供选用:
流涎:天南星一个,研末醋调。

口腔炎:吴茱萸研末,蛋清调和如蚕豆大小。

牙痛:白附子适量,研末水调。

鼻衄:大蒜2枚,捣烂如泥,左鼻衄敷右足,右鼻衄敷左足;双侧鼻衄双足同时敷。

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外敷,连续48小时,7天后可重复1次。

咳嗽: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连续48小时。

腹泻:苦参、苍术按3:1之比,醋调外敷,4~12小时换药1次。

夜啼:朱砂3克,取薄纸1张,表面涂有浆糊,而后洒上药末,外敷双足,1次即可。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