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问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怎样理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答:恩格斯认为,哲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成果,从总体上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哲学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展往往植根于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如果不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哲学这一门最抽象、最概括的学问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恩格斯还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总之,恩格斯的这段话阐明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指出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如何理解旧唯物主义的局限?

答案一:

——旧唯物主义的三个缺陷:

机械性: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现象,看不到不同自然现象之间,以及人类生活同自然现象之间运动规律的重要区别。

形而上学性(非历史观念):不能把自然现象理解为一个过程,把自然运动看作是周而复始的运动;没有把历史理解为普遍联系的运动过程,而把历史理解为单个事件的汇集。

历史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领域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领域中,他们仍然是以精神作为理论解释的逻辑出发点。

答案二: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唯

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马克思主义

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

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和庸俗唯

物主义等。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

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

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狭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旧唯物主义缺点:

1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

2机械性:用机械性原理解释一切现象,包括人的活动

3不彻底性: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论,在社会历史关上坚持唯心主义

4用个别代替一般,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代替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就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管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说:“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在自然观方面,他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存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性,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为什么说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根本错误的

马克思在《提纲》第六条首先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从而剥掉了宗教的神秘外衣,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正面肯定。基督教认为,宗教的本质是神,是上帝,整个世界包括人在内都是上帝的创造物。费尔巴哈反对宗教神学,他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是人把自身的本质抽象出来,加以偶像化和神化,就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因此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费尔巴哈否定了上帝,把宗教的本质还原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出发得出的必然结论,具有进步意义,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中的历史贡献。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不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人的本质。他“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即是说,费尔巴哈离开人类实践的发展,离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离开现实的生产关系及与之联系的阶级关系,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孤立的“类”,把“理性、意志和心”看成是人类共同的永恒不变的本质,这种把抽象的“类本质”作为他的理论的逻辑起点,以此建立他的新的宗教观和人本主义哲学理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一是“抽象的方法”,不是从社会关系中,只是从纯粹生物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二是“孤立的方法”,即不是从全部社会关系发展的总和中去理解人,而只是理解为孤立的生物个体,这样,最终的人的本质就只剩下两性之间的性爱关系。以这种抽象孤立的方法研究人的本质,其结果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错误的同时,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不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角度,而是从人与人的区别角度入手来论述的。

2.如何理解恩格斯所阐述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的善恶观与黑格尔善恶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黑格尔的观点比费尔巴哈要深刻得多。黑格尔由于他的辩证法思想,不是简单地肯定善的行为而完全否定恶的行为,对于“恶”的行为在历史上的作用,黑格尔作了肯定性的论述。恩格斯从正面肯定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阐述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黑格尔的这一思想表现为双重含义:第一,“恶”是一种否定力量,表现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新的制度对旧的制度的反叛。例如新兴封建阶级反对没落奴隶制度的政治革命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腐朽的封建阶级的革命,都是表现为血与火的斗争,或者都表现为“恶”的行为,但正是这种所谓的“恶”的否定过程,才促使了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由此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二,在阶级社会中,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杠杆。所谓“贪欲”,实际上表现了人们对现有的经济生活状况的不满足,希望通过改变原有的经济生活条件,来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所谓的“权势欲”,实际上是指人们对现有的政治生活状况的不满足,希望通过人们的政治活动,改变原有的政治生活秩序,获得更理想的政治生活。实际上,恩格斯这里所说的“贪欲和权势欲”正是反映了人们希望获得更美好的经济生活和更理想的政治生活秩序的一种社会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要。正是这种人的“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