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哲课后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陈先达版课后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作用?答: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⑴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体,即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关系,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系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⑵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因为哲学体系的性质以及如何解答、论述具体问题,决定于如何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答:⑴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科学地解释世界,又强调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⑶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答: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列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哲课后习题
马哲思考题答案(概念简答)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矛盾、矛盾的二重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作用:(1)同一性: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斗争性: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
3、为什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定义即是为什么具有的原因)矛盾的普遍性:定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有新的矛盾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定义: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哲课后答案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马哲课后题答案第2章
1 、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 )答:1 、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 、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 、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 、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答:1 、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 、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 、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马哲课后习题的答案
第二章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答: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p3)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可变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具有可变性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维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级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目标。
而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
•社会个人关系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个人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平等和公正,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社会福利。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i>很详细...</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到第二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哲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 A )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 A )A.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 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 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 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BC)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哲[2] 带答案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 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 一变化的基础是( C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3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39、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
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
5.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BCE ) A. 物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可以归结为原子在 量上的组成不同 B. 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一般
C. 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 展过程 D. 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根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 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8. 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原因是 ( ABCE ) A. 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 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 C. 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 D. 意识的对象的不同 E. 人的立场、观点的不同
9.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BCD ) A. 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的创造性
C.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B. 实践总是表现为许多人一起劳动
C. 实践活动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D. 众多人的联合才能战胜自然
27. 人的意识活动同动物的心理的区别是(
D)
A. 动物仅具有无条件反射,没有条件反射 B. 人仅具有条件反射,没有无条件反射 C. 动物仅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D. 人同时具有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智慧之学”。
哲学不仅是爱智慧的学问,而且它本身就是智慧。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中介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方式三、哲学的历史演进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特点1.中西古代哲学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关系”西方古代哲学注重“对象世界”在总体上,本体论占主导地位。
2.近代哲学及其特点(1)经验论、唯理论与启蒙哲学(2)德国古典哲学:康德与黑格尔从总体上看,认识论占主导地位。
3.现代哲学及其特点(1)现代西方哲学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的人文哲学,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从总体上看,发生了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
语言、文化、生存等成为主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马哲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马哲是世界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
四、哲学的性质1.哲学具有思想性质2.哲学具有知识性质: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思辨性3.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五、哲学的特点1.哲学具有反思性:后思、本质性之思和反身思维2.哲学具有批判性: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特征3.哲学具有民族性:哲学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4.哲学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六、哲学的功能总体功能:立场、观点、方法1.描述功能:是什么2.解释功能:为什么3.规范功能:应如何七、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八、唯心主义有哪些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心、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人以外的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上帝)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九、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十、什么是一元论与二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一元论的实质在于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由于在本体论上不彻底,最终走向一元论。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张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承认世界能够为人们所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世界能够为人们所认识或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
十一、如何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2.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根本否定事物的矛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必然性?1.社会基础(1)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民族历史——世界历史(2)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与阶级斗争日益尖锐(3)无产阶级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科学前提(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直接的来源(1)唯心主义辩证法(2)人本学唯物主义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用“感性活动”即“实践”原则取代了意识第一性原则。
第二,指明了人的问题的理解方向。
第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现实动因。
第四,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
第五,对资本文明的缺陷进行了深刻批判。
第六,开辟了新的哲学路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是什么?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人类的解放。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是什么?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彻底的批判性为基本品格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彻底批判性: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2.科学性:真理性、严密性与开放性3.革命性: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质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方针。
反对教条主义。
第三,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时起,就已经由对民族性的问题的现实关切扩展到对世界性问题的解答,就始终立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集中表现为与各国的现实实践和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不断地民族化,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益民族化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深刻的世界化的标志。
八、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1.与当代实践当代全球化及其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与当代科学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的改变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3.与当代西方哲学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学流派当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一、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特征?本质: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特点: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二、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基础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2.实践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3.实践还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基础。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第一,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
第二,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以上三类实践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四、如何理解实践的系统结构实践的系统结构包括: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的中介系统。
1.实践主体: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地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人。
2.实践客体: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从而为主体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事物。
3.实践的中介系统:在实践活动中把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实践主体用以探索和改造实践客体并把主体的实践能力现实地传导到实践客体的媒介,它是各种实践手段的总和。
五、实践的动态过程是怎样的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六、如何理解实践的历史发展和当代特点?(1)实践的历史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在技术中介系统发展的带动下实践活动方式的不断革新、实践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以手工工具为物质标志和核心的手工性技术是人类实践最早的技术中介系统。
2.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以机器为主要物质标志和核心的机械性技术取代了早先的手工性技术的主导地位。
3.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类实践的技术中介系统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历史性的变化。
20世纪人类实践技术中介系统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现了彻底的置换。
(2)实践的当代特点1.大技术:结构复杂、形式多样;作功巨大、效率惊人;综合性强、发展速度极快。
2.大规模3.大效应:由前两者决定。
在当代实践的促动下,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正在经受着巨变,社会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以及人们的劳动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七、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矛盾。
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矛盾,亦即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2.实践矛盾具有普遍性3.是实践活动的发展动力:人的需要是主客观矛盾形成的根据,主客观矛盾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八、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及其历史发展?1.重要性:“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有利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用真理性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有利于反对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2.历史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江泽民:与时俱进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一、物质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变革1.唯心主义的物质概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或观念。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不过是某种客观精神的派生物。
唯心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总是把物质主观化或神秘化。
2.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但混淆了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1.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首先,它明确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从而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其次,它明确提出物质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指出这种客观实在能够为人的认识所反映,从而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
三、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一方面,物质不能离开运动,世界上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2.另一方面,运动也不能离开物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四、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持续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体的伸张性、广延性。
时间与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相对性和绝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二者紧密联系和统一,是一个整体。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进行,与时空不可分离。
五、如何理解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六、如何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1.决定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2.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