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子处理及育苗的原理与技术-作物学综合实验
作物育苗技术实训报告
![作物育苗技术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c9b1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3.png)
一、实习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我们参加了作物育苗技术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了作物育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5日三、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四、实习内容1. 作物育苗基本原理(1)种子选择:根据作物品种、生长习性、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种子。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
(3)播种: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方式。
(4)苗床准备: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苗床材料,进行苗床准备。
2. 作物育苗操作方法(1)浸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6-12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种子品种而定。
(2)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待种子发芽。
(3)播种:将发芽的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播种在苗床上,注意不要播种过密。
(4)苗床管理:保持苗床湿润,适时浇水,防止干旱或积水。
根据作物生长习性,适时施肥。
3.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种子质量差、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的。
处理方法:选择优质种子,严格消毒,适当提高播种温度。
(2)苗床病虫害:可能是苗床土壤、种子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处理方法: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3)幼苗生长不良:可能是土壤、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引起的。
处理方法:优化土壤条件,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光照。
五、实习收获1. 掌握了作物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了作物育苗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六、实习建议1. 加强作物育苗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物诱变育种实验报告
![作物诱变育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2e42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6.png)
作物诱变育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诱变剂诱发作物种子变异,通过筛选、培育和繁殖,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实验原理作物诱变育种是一种通过诱变剂对作物进行诱发突变,进而产生新的变异体,从而经过筛选、培育和繁殖,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化学诱变剂烟碱腺嘌呤(EMS)进行诱变。
E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的化学诱变剂,通过与DNA链结合,引起碱基对替换、缺失和插入等突变。
由于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因此在诱变后的种群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变体,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
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首先将待诱变的作物种子放入10%的EMS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酒精消毒,最后在流动的自然风中风干。
2. 播种:待处理的种子均匀撒在含有适宜养分的育苗盘或育苗箱中,覆盖适量的育苗土,进行播种。
3. 培养:放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湿度,促进幼苗的生长。
4. 筛选:对于诱变后的幼苗要进行筛选,根据所需的性状对幼苗进行观察,并标记有优秀性状的幼苗。
5. 培育:将具有优良性状的幼苗移植到育苗盆或田间,继续培育和观察,培育成株。
6. 繁殖:选取优良的突变株进行繁殖,根据所需的突变特征选择进行交配或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殖,扩大种质资源。
7. 鉴定:对繁殖后的植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具有优良特性。
实验结果经过诱变和培育,我们筛选出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例如,在诱变了的小麦种群中,我们发现了一株比对照组更为矮化,且穗部含粒量更高的突变株。
经过反复鉴定和验证,我们确认这是一个显性突变,并将其命名为“超高产1号”,并将其推荐为新的小麦品种。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EMS诱变剂的处理,成功诱发了作物种子的突变,并通过筛选、培育和繁殖,得到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诱变育种是基于突变的有效路径,通过创造性地引入物理或化学突变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改变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促进随机突变发生。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b99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7.png)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无土培养绿豆实验报告(3篇)
![无土培养绿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0af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无土培养绿豆的可行性;2. 了解无土培养绿豆的技术要点;3. 分析无土培养绿豆的生长状况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种子;2. 容器:塑料盆、陶瓷盆;3. 基质:珍珠岩、蛭石、泥炭;4. 营养液: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植物营养液;5. 测量工具:电子秤、量筒、温度计、湿度计;6. 其他:标签、剪刀、园艺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基质准备:将珍珠岩、蛭石、泥炭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备用。
2. 种子处理: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绿豆种子,用75%的酒精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营养液配制:根据绿豆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营养液,调节pH值至6.5-7.0。
4. 实验分组:将处理好的绿豆种子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粒。
A组:无土培养,将绿豆种子均匀撒在混合基质上,浇透营养液;B组:传统土壤培养,将绿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中,浇透水;C组:无土培养+遮荫处理,将绿豆种子均匀撒在混合基质上,浇透营养液,用遮荫网遮光。
5. 实验观察:每天定时观察绿豆的生长状况,记录数据,包括发芽率、生长速度、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实验结果显示,A组、B组、C组的发芽率分别为90%、85%、88%。
A组发芽率最高,说明无土培养绿豆具有可行性。
2. 生长速度经过观察,A组绿豆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指标均优于B组和C 组。
这说明无土培养绿豆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优势。
3. 植株高度经过实验观察,A组绿豆植株高度平均为12cm,B组为10cm,C组为9cm。
A组植株高度最高,说明无土培养绿豆在植株高度方面具有优势。
4. 叶片颜色经过观察,A组绿豆叶片颜色鲜绿,B组叶片颜色偏黄,C组叶片颜色较淡。
A组叶片颜色最鲜绿,说明无土培养绿豆在叶片颜色方面具有优势。
五、实验结论1. 无土培养绿豆具有可行性,发芽率、生长速度、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土壤培养。
设施园艺学实验指导书.doc
![设施园艺学实验指导书.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461e3aad51f01dc381f106.png)
设施园艺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穴盘育苗技术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蔬菜或花卉的穴盘育苗操作,掌握穴盘育苗技术的工艺流程,了解穴盘育苗所必须的设施。
二、实验原理穴盘育苗是采用轻型基质和穴盘进行育苗的现代育苗方式。
穴盘育苗涉及营养供应、基质选配和育苗环境控制等环节。
三、主耍仪器及试材育苗穴盘、育苗基质、肥料、标签、育苗苗床、移动式喷灌机、蔬菜或花卉种子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穴盘和育苗基质的认识:比较各种规格的穴盘在结构上的差异,比较齐种育苗基质和土壤的差界,讲解穴盘育苗的优点、基本工艺流程和所需要的育苗设施,比较其与传统育苗方法的区别。
2.育苗基质的混配:蔬菜育苗将泥炭、煙石按照2: 1 (体积比)、花卉育苗将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照1: 1: 1的比例进行配制,按照每n?基质添加3kg复合肥,将育苗基质和肥料混合后装盘,刷去多余的育苗基质。
3.播种:在育苗穴盘中均匀打孔,对于茄果类蔬菜要求打孔深度在lcm,对于甘蓝类蔬菜打孔深度在0. 5cm,打孔后播种,每个穴播种一粒种子,种子可以釆川干种子,也可预先进行催芽, 播种后表面覆盖0. o-lcm厚的蛭石。
4.喷水:播种覆盖后贴好标签,将育苗盘放在苗床上,开启移动式喷淋机进行喷水,在喷水的同时讲解机械喷水的优点。
5.育苗管理:育苗后组织同学定期进行浇水,注意育苗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五、实验注意事项每位同学应独立进行穴盘育苗操作,并挂上标签牌。
六、实验结果处理育苗期间加强管理,育苗后3周进行现场考核,统计出苗率和成活率等指标,撰写实验报告书。
七、思考题不同作物进行穴盘育苗时如何选取适宜的穴盘?穴盘育苗的质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八、参考书目[1]张福埸主编.设施园艺学.北京:屮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李式军主编.设施园艺学.北京:屮国农业出版社.2002实验二水培育苗技术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蔬菜的水培育苗操作,掌握水培育苗技术的工艺流程,了解水培育苗所必须的设施。
西红柿育苗前种子的处理
![西红柿育苗前种子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48cf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4.png)
西红柿育苗前种子的处理
1、高温处理:将干燥番茄种子放在70℃的温箱里处理72小时,然后再用新高脂膜拌种、催芽、播种,对番茄病毒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2、温水浸种:利用热水的热力杀死附着和潜伏在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成本,杀菌力强,目前生产商普遍采用。
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浸泡种子1-2h,然后捞出倒人55℃左右温水里浸泡5-10min,之后再继续浸种3-4h温水浸种时,一是需要注意水量,一般是1份种子2份水二是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
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水温。
3、药剂浸种:先用清水预浸种子3-4h,再将湿籽放人5-10公斤新高脂膜稀释液中浸种2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进行催芽。
目前生产上应用也较为普遍。
或把预浸的种子放人1%高锰酸钾溶夜中浸泡10-15min,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催芽,可防治番茄病毒病及溃疡病。
1。
播种育苗_实习报告
![播种育苗_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cf7dc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7.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播种育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播种育苗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XX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播种育苗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并掌握播种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了解不同作物播种育苗的技术要点。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
三、实习内容1. 播种育苗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播种育苗的基本原理,包括种子萌发条件、播种技术、苗床管理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播种育苗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际操作在理论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主要包括:(1)选择适宜的种子:根据作物特性和种植季节,选择优质、健康的种子。
(2)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催芽等处理,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播种:根据不同作物和苗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和播种量。
(4)苗床管理:保持苗床湿润、通风、光照适宜,及时防治病虫害。
(5)苗期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操作,每个小组负责一种作物的播种育苗。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播种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了不同作物播种育苗的技术要点。
以下是部分实习成果:1. 成功完成XX种作物的播种育苗工作。
2. 熟练掌握了种子处理、播种、苗床管理等操作技能。
3. 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对现代农业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实习总结播种育苗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播种育苗的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实习期间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互相帮助。
种苗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
![种苗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823d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1.png)
种苗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种苗学心得体会种苗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植物繁殖、育种、种子质量等方面,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种苗学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从而对种植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种苗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种植技术和种苗管理方面的知识。
例如,种植技术中的育苗技术筛选,施肥,浇水等等,都是我们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另外,种苗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种子的选择、质量检测、种子保存和运输等,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在学习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方面的知识,为日后的种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实践体会。
学习种苗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经验。
在我们的实习课程中,我有机会参与到一些种植技术的实践操作中。
通过实践,我发现了很多理论上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例如,在育苗的过程中,适当的施肥控制,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精准的控制等等,都能对幼苗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也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段:应用思考。
学习种苗学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我逐步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种子的检测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种子进行筛选,检测出哪些种子是不合格的。
通过运用知识,不仅检测效果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加高效。
这种思维方式,将有益于我们在日后的实践中,更加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第五段:总结。
种苗学是农学很重要的一个课程,对于现代化、高效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种苗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这些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我日后的工作。
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
在实践中,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种苗的心得体会农业生产是稳定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而种苗的质量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蔬菜种子生产的遗传学原理
![第一节蔬菜种子生产的遗传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2fb5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e.png)
第一节蔬菜种子生产的遗传学原理一、蔬菜种子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的生产种子生产的目的:获得遗传纯度高和播种品质好的种子应用于生产。
(一)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在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发育,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如:十字花科蔬菜、茄子、番茄、辣椒等以种子播种的作物。
(二)无性繁殖:不经过雌雄配子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如:嫁接、扦插、组培快繁等。
马铃薯、甘薯、大蒜、生姜、山药、菊芋、藕等有性繁殖蔬菜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由同一朵花内的雌雄蕊授粉、结实的方式,自然异交率0~4%。
主要蔬菜,芸豆、豌豆、番茄、茄子等异花授粉:由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方式,自然异交率95%以上。
主要蔬菜,大葱、胡萝卜、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等常异花授粉:以自花授粉为主但有相当高的异花授粉率(5-50%)的一类蔬菜。
主要蔬菜,辣椒、芥菜、蚕豆等二、品种的混杂与退化(一)发育学上的变异种子生产的不同世代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由于所处的土壤、肥力、气温、光周期、海拔高度等不同条件,作为对不同生长条件的反应,不同世代间便会产生发育学上的差异,从而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造成品种退化。
(二)机械混杂即在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包装运输过程中,在繁殖的品种内人为因素混入了其他品种造成的混杂现象。
(三)生物学混杂由于繁殖品种与其他品种或作物类型间发生天然杂交引起的品种混杂。
(四)自然突变作物在繁殖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自然变异发生,微小的变异频率很高,但是不易被发现,微小的变异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加快品种的退化速度,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
(五)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变化任何高纯度的品种,其群体的基因型都不是一个,品种就是多基因型的复合群体,品种表型大体一致,但是基因型却是不同的。
(六)病害的选择性影响无性繁殖的作物表现突出,如感染上病毒、真菌、细菌性病害退化非常快。
种子繁殖作物由于病害的生理小种的变化造成基因型的变化,使品种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而退化。
播种育苗实习报告模板
![播种育苗实习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d03df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f.png)
一、实习基本信息1. 实习单位:XX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 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3. 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园艺试验基地4. 实习生姓名:XXX5. 实习生班级:园艺专业XX班二、实习目的1. 了解园艺播种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育苗技术。
3. 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育苗基地参观与了解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园艺试验基地,了解了基地的基本情况,包括作物种类、栽培模式、灌溉设施等。
通过参观,我们对园艺种植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播种技术学习与实践(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在播种前,我们需要进行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播种床准备等工作。
具体操作如下:① 土壤处理:对播种床进行消毒、松土、施肥等,确保土壤肥沃、透气。
②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 播种床准备:平整播种床,设置适宜的播种间距,准备播种用的播种机。
(2)播种操作在掌握播种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① 播种:按照播种机设定的播种量,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播种床上。
② 覆土:在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厘米。
③ 浇水:播种后立即浇透水,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3. 育苗管理(1)苗期管理在苗期,我们需要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具体操作如下:① 浇水: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② 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施肥,促进幼苗生长。
③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养分竞争。
④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幼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2)移栽在幼苗长到一定阶段后,我们需要进行移栽。
具体操作如下:① 选苗: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幼苗。
② 移栽:将幼苗从播种床中取出,栽植到预定位置。
③ 固定:用细绳将幼苗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
4. 育苗成果展示在实习期间,我们完成了多种园艺作物的播种育苗工作,包括蔬菜、花卉等。
幼儿园植物育种实验教案 幼儿园实验
![幼儿园植物育种实验教案 幼儿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dd1bb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幼儿园植物育种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1 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1.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1.3 通过植物育种实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实验材料2.1 瓶装水2.2 一小袋植物种子2.3 泥土2.4 小铲子和水壶三、实施步骤3.1 将泥土放入玻璃瓶中,并浇上一些水,让泥土变得湿润。
3.2 小组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幼儿都可以在玻璃瓶中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
3.3 每天,幼儿要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记录中并不仅仅限于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绘画来表示。
3.4 每天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你觉得植物为什么需要水?”、“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四、预期效果4.1 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规律。
4.2 通过自主种植植物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
4.3 通过小组合作,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4 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去探索和发现。
五、实验注意事项5.1 植物种子的选择要简单易发芽的种类,比如豌豆、瓜类等。
5.2 水的控制也要合适,让幼儿学会浇水的技巧及科学的养护植物。
5.3 实验过程要有老师的引导和观察,确保幼儿的安全。
总结:通过这个植物育种实验,不仅可以让幼儿通过参与实验过程来学习植物的生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植物育种实验教案续写:六、实验结果分析6.1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的植物种子都已经发芽并开始生长。
6.2 幼儿们充分参与了植物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6.3 通过记录和观察,幼儿们发现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和阳光,以及土壤的养分。
育苗实验报告
![育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8ac070e45c3b3566ec8b1a.png)
育苗实验报告育苗实验报告,用手握住瓶身,将瓶盖置酒精灯上旋转一周使其灭菌,然后打开瓶盖,瓶盖内部也置酒精灯上旋转消毒,同时瓶口也同样进行消毒,接着取一培养瓶,用同样的方法对其再次进行消毒。
用冷却后的镊子取出一株天目杜鹃苗,将其下端的愈伤组织用剪刀剪掉,同时看到叶子太大的可将其剪掉一半,黄色的叶子及枯萎的将其全部减去,如果该苗太长可见其剪成几段,然后将减好的苗段用镊子夹入打开的新的培养瓶中,用镊子将其下端插入培养基中,不断重复,将天目杜鹃接种到培养瓶中,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将瓶子瓶盖消毒,盖紧。
如此重复接种。
最后用标签写上日期,贴在瓶盖上至于恒温培养室中。
等大概一个星期观察结果。
蓝莓的接种:与天目杜鹃一致操作细节:1、镊子、剪刀摆放在自己正前方,手不易触到以免污染。
2接种时应奖培养瓶内的水都倒净,以免污染时会很快蔓延.3、接种时陪羊瓶瓶口应不朝自己,且斜45度角,以免手直接至于上方使其污染。
实验心得:篇三:实验一蔬菜和花卉的工厂化代育苗与生产实验报告实验一蔬菜(菜苗)和花卉的工厂化代育苗与生产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基本的园艺设施(塑料小拱棚、地膜)及其作用,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其建造要点;2、通过本实验体现设施栽培的优势以及推广前景。
二.实验原理工厂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工厂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工厂化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
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玉米育苗实训报告
![玉米育苗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80f2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1.png)
一、实训背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培育壮苗是关键环节。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玉米育苗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水平。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玉米育苗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玉米播种、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能;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如糯玉米杂交品种苏糯一号。
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速度。
2. 育苗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地。
冬前深翻土地,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并在播种前15天左右用草甘膦1公斤除草。
3. 营养土配制将250公斤干猪粪、1500公斤菜园土和15公斤进口硫酸钾复合肥混合,堆放10天以上,使其充分发酵。
4. 播种每亩大田需苗床面积2.5米×2.1米。
开沟做畦晒垄后,浇600公斤猪粪,精整畦面,再浇透水,最后耥平。
每亩使用451孔塑盘11张,2张1对,横前排向前用木板轻压,使盘底与床土贴实。
每孔放1粒药剂拌种(药剂为120倍杀虫双浸液),用营养土灌满,用笤帚扫平,再用喷壶浇水,湿透为止。
秧盘表面覆盖地膜,在地膜上面再盖1层薄稻草(以不见薄膜为准)、四周用泥土盖好,玉米芽露出地表后及时揭去地膜。
5. 苗床管理保持苗床湿润,适时浇水。
在苗期,注意观察玉米苗的生长状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苗长到5-6片叶时,进行间苗,保留壮苗。
6. 田间管理移栽前7-10天,对玉米苗进行炼苗,提高抗逆性。
移栽时,注意合理密植,每亩栽植密度为3000-3500株。
移栽后及时浇水,促进玉米苗生长。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玉米育苗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玉米育苗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玉米播种、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能;3. 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2. 育苗地准备和营养土配制对玉米苗的生长至关重要;3. 适时浇水、间苗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玉米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章 种子处理
![第四章 种子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569b0579563c1ec5da71f9.png)
___ 是指利用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染料等非种子物质包裹在种子外 面,形成一层薄膜,经包膜后,成为基本上保持原来种子形状的种子单位._ ___ 适用大粒和中粒种子.如玉米,棉花,大豆,小麦等种子.
• 7.磁场处理
• (二)化学处理
1.药剂处理
(1)药剂浸 (拌)种
药剂浸种是指用 药剂浸种或拌 种防治病虫害。 不同作物的种 子上所带病菌 不同,因此处 理时应合理选 用药物,并严 格掌握药剂浓 度和处理时间。
药剂 种类
处理 种子
操作技术
药液 浓度
浸种时间
防治对象
注意事项
水稻
石灰水 小麦
1%
2.温汤浸种
• 温汤浸种是根据种子的耐热能力常比病菌耐热能力强的特点,用较高 温度杀死种子表面和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并兼有促进种子萌发的 作用。
(1)水稻 先在冷水中浸种24h,然后在40~45℃的温水中浸5min,再放入 54℃温水中,保持水温52℃左右,浸10 min,捞出晾干播种,可有 效杀死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
4.微量元素处理
• 利用微量元素浸种或拌种,不仅能 补偿土壤养分的不平衡,而且使用 方法简单,经济有效。目前农业生 产中广泛施用的微肥有硼、铜、锌、 锰、钼等。一般在土壤普查的基础 上,对缺微量元素的土壤,采用种 子播前微肥处理可获得明显的增产 效益。但微量元素浓度的高低直接 影响处理效果,不同种子对浸种时 间长短要求不一,因而在微肥处理 时应事先做好预备试验,确定好最 佳浓度和时间,否则起不到应有的 效果。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d90afe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b.png)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植物种子的最初形态。
由外到内分为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是由表皮细胞组成的保护层,种鞘是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的提供营养的层,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白豆、刀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植物解剖刀;仪器: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取一颗白豆,用刀子将种皮剥离,将种子放在盖玻片上。
2.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种子的形态。
3.将种子放在投影仪下,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同时进行投影。
4.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到白豆种子的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呈黄绿色。
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种子的内部构造。
种子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由表皮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内层表皮细胞松散排列,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鞘是提供营养的层,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含有胚乳细胞和存储物质。
六、实验分析: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白豆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了种子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种鞘可以提供营养和能量,种仁可以供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生长和发育的机制,为植物育种和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八、实验思考:1.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种子的组织结构和营养物质的分布是否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3.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与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有关?4.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植物解剖学实验教程》,张希筠等著。
种子学综合实验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种子学综合实验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02258831f90f76c660371ab7.png)
《种子学综合实验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使用容重器测定种子容重时,两次重复间的容许差距为 g。
2、种子净度测定是根据标准将样品中的、和区分开来。
3、小麦种子净度测定时,送验样品要求不少于g,分析样品的半试样不小于g。
4、人工加速老化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时,处理温度为℃;冷浸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时,处理温度为℃。
5、TTC法测定玉米种子生活力时,沿种子胚中部纵切,留取半粒,放入烧杯中用 % TTC溶液浸泡,℃避光处理0.5~1h。
6、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报告中需填报、、、和死种子的百分率。
7、苯酚染色法测定小麦种子纯度时,所有小麦品种的种子可被染色为:、、、和黑色。
8、高温烘干法测定种子含水量时,将待测样品处理后,置于℃烘干1小时;结果计算中,两份试样间水分百分率允许差距不超过。
9、种子净度分析快速法首先将试验样品分为、、三种成分,分别称重后须检查样品重量的增失,各成分的重量之和与样品原重量之差应小于试样原重的。
10、净度分析后,填写结果时若一种成分的结果为零,须在适当空格内用表示;若一种成分少于0.05%,则填报。
11、标准发芽试验中进行幼苗鉴定时,如果子叶或初生叶有缺陷应根据规则判定是否正常。
12、苯酚染色法测定小麦种子纯度时,所有小麦品种的种子可被染色为:不染色、、、和。
13、粒色和顶部颜色为深色的玉米自交系做母本,与粒色和顶部颜色为浅色的父本杂交,杂交种的顶部颜色变。
14、评价种子散落性优劣常用的指标是:和。
15、小麦净度分析全试样重量为 g,玉米净度分析半试样重量为 g。
16、玉米杂交种籽粒形态法测定纯度时所依据的性状有、、、、粒顶部形状、顶部颜色及粉质多少、胚部性状、籽粒上棱角的有无及明显程度等。
二、判断题1、使用61-71型容重器测得玉米种子的容重为735.4 g/L。
()2、小麦种子净度分析中,破损的种子均为杂质。
()3、净度分析中,当试验样品或各成分的重量范围为10~99g时,称重的精确度应为0.01。
作物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4d97d4bb84ae45c3b358cf6.png)
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
品种布局与搭配
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 苗作出定性、定量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 措施、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生育诊断一例: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段,作物栽培所 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1、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包括农业生产废弃物, 人畜粪尿,厩肥,饼肥绿肥等; 特点:取材广,成本低,便于就地取材,养分全 面,分解缓慢,肥效长,稳定,形成有机质和腐殖质 改良土壤,放出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 2、化学肥料:N、P、K、CaO、微肥、复合肥和缓控 释肥等; 特点:易溶于水,养分高,肥效快,作物可直接吸 收。 3、微生物肥: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等。
轮作和连作
轮作概念:普通轮作与复种轮作(大豆→小麦→玉 米;油菜→水稻→绿肥→水稻) 连作概念:又叫“重茬”。 连作阻碍 病害:小麦根腐病、玉米黑粉病、线虫等 杂草:看麦娘、油毛毡 土壤理化性质和肥料利用率 土壤营养平衡 土壤有毒物积累 复种技术:⑴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 力⑵品种搭配⑶育苗移栽⑷早发早熟。
施肥原则
①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②以基肥为主 ③以深施为主 ④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
施肥技术要求
(一)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 作物对N、P、K和其它特定元素均有不同要求,要 按照这一规定施肥; (二)营养元素吸收阶段性 生长初期吸收量小,强度小,但需供肥强度高,特别 是N; 生长中期吸收量大,强度大,N、P、K强度需求都高。 后期:吸收量小,强度减弱。 (三)营养临界期与最大营养期 “营养临界期”,该时期如缺乏营养元素将会导致不 可挽回的损失。因大多数作物的P的临界期在前期;N 的临界期稍晚,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过渡期。如水 稻分蘖期。 作物营养最大期多在中期。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e8dd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4.png)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摘要】鲜食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介绍了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优势、选择合适的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技术的应用、管理和维护注意事项、实践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了解到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和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为鲜食玉米种植者和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原理、优势、选择、种植、应用、管理、维护、注意事项、实践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重要性鲜食玉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而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玉米种植业带来诸多益处。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大棚设施的控温、调湿和光照等功能,可以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使玉米快速生长,并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玉米的品质,使得玉米更加鲜嫩可口。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节水节肥。
大棚设施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而穴盘育苗技术则可以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浪费,从而达到节水节肥的效果。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还能够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
大棚设施的封闭性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扰,而穴盘育苗技术则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逆性,使其更加健康成长。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提高产量、节约资源,还能改善玉米品质,增强抗灾能力,为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1.2 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种子处理及育苗的原理与技术2012级农学/植科专业实验一水稻种子处理及浸种催芽技术1、实验目的系统学习水稻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掌握水稻浸种催芽技术过程的设计、考察和分析总结。
2、实验内容和操作2.1 水稻种子处理的原理:农作物种子在贮藏中由于含水量低、呼吸微弱,播种前必须进行活化处理(主要有晒种等方法)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水稻种子具有坚实的颖壳,须经长时间浸泡达到吸水饱和,才能满足种子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快速萌动发芽;种子携带的病虫源也可通过种子药剂浸种、拌种和包衣得以有效根除;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可通过包衣随种子带入大田,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促进或调节幼苗健壮生长的物质也可通过包衣随种子带入田间,最直接、连续不断地发挥作用。
2.2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2.2.1 晒种。
播种催芽前晒种1~3d,厚度适中、防曝晒,操作得当、防损伤。
2.2.2 温汤浸种。
先将种谷在冷水中浸24h,然后在40~45℃的温水中浸5min,再移入54℃的温水中浸10min,以后将水温保持在15℃左右浸至吸水达饱和。
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
2.2.3 石灰水浸种。
其杀菌的原理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接触而在水中形成碳酸钙结晶薄膜,隔绝了空气,从而使种子上吸水萌发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闷死。
方法是50kg水加入0.5kg生石灰。
先将石灰化开过滤,然后把种子放入石灰水内,水面应高出种子17~20cm。
在浸种过程中,注意不要搅动,以免弄破石灰水表面薄膜导致空气进入而影响杀菌效果。
浸种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
2.2.4 杀菌剂浸种。
强氯精300倍液浸种,先用清水预浸12h,后用药水浸12h,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至吸水达饱和;1:500~1000倍的401稀释液浸种2d,既能杀死稻瘟病和恶苗病的病菌,又能促进种子发芽。
但注意401药剂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401不能用铁器配药,否则药剂会分解失效;用福尔马林(即40%甲醛)0.5㎏加水25㎏配成50倍稀释液。
先将种谷用清水预浸1~2d,再在稀释液中浸3h,浸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至吸水达饱和;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0g,加水50㎏,配成0.16%的药液,浸种48h,或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配成500倍液,浸种48h后再催芽,对防治稻瘟病效果明显;多功能专用浸种剂浸种,既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又有壮根健苗的作用,使用时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严格浸种时间、浓度等;25%咪鲜胺3000倍药液、以种子/药液比为1:1.5的比例浸种8-60h,2.3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2.3.1 水稻浸种技术:不同类型稻种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吸水达到饱和需要的时间不同,常规籼稻10~15℃需70h左右,20℃需45h左右,25~30℃需20h左右;常规粳稻比籼长5~7h;杂交稻种在一般条件仅需8~15h浸种可正常发芽。
稻种吸水速度测定:称一定重量的干稻种(10g )装入纱网袋,挂牌称重。
在25℃水温条件下设置常规和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种3个处理。
分别于1、3、5、10、15、25、35、45h 。
。
。
。
称重,至不增重为止,考察各时段稻种的吸水率动态变化。
常规籼稻设置15℃水温对照。
2.3.2 种堆催芽技术:温水暖身、高温催白、适温催根、降温保湿催芽、推凉锻炼。
温水暖身:将吸水饱和的稻种反复用清水洗净后,置于45-50℃的温水中浸泡5min ,再催芽袋或堆成一定厚度的种堆保温催芽。
高温催白:主要目标是促使露白快而齐。
保持谷堆温度35℃左右,露白前的堆温下降至30℃以下,可用38℃的温水浇洒增温,升温至38℃以上淋洒28℃温水降温增湿。
通常把催芽中高温受伤情况称作“烧芽”,本阶段是危险时期,管理目标上力求一个“稳”字。
适温催根:整齐露白后,及时翻动种堆、结合淋28℃左右温水,保持种堆在32℃左右,促进胚芽生长。
降温保湿催芽:胚根整齐长出后要适当控制,促进芽的生长,使根芽平衡,达到根短芽壮。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淋水、保持种堆温度在25℃左右,促进芽的生长。
大谷堆要分小,厚堆摊薄,及时翻动、防止堆温过高引进的根长芽短现象。
推凉锻炼:根、芽整齐达标后,摊凉0.5-2d ,堆厚10cm 左右,用喷或淋冷水的方法炼芽,增强芽谷抗寒能力。
如遇阴冷雨天、不能播种时,可继续摊开,每天用竹帚淋水2~3次,保持芽谷湿润,防止干芽。
稻种呼吸强度的动态变化测定:测定原理~植物材料呼吸作用放出的CO 2,直接采用CO 2分析器测定浓度,计算单位重量(鲜重)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放出CO 2的量,即呼吸强度。
测定方法A :测试种子称重并装入网袋,每份样品称重10g ,湿种子应吸干水分后再称重。
B :将装有测试种子的网袋放入测试的广口瓶中。
C :开启CO 2分析器,看CO 2值变化,当比较稳定时按测试键,运行2min 时按终止键、并读取CO 2变化值。
D :将计数代入下式计算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mgCO 2·g -1鲜重·h -1) =)()(/)(2h T g W l l CO l ⨯∆⨯)(测试瓶体积μ×将CO 2体积转换成mg 的换算系数(1.88×10-3)将种堆催芽全过程呼吸强度变化测定结果记入下表表1 水稻种堆催芽过程中温度、时间与呼吸度变化情况记载表2.3.3 纸袋浸种催芽法(水稻科研小样本催芽)。
本法操作简单易行、省工省力、不易出错、播种不伤根芽,适用于播种材料多、单份材料量少的稻种催芽,如水稻育种原始材料圃、选种圃、鉴定圃等。
具体操作技术:(1)种子分装~先在12cm×6cm的小牛皮纸袋上用针扎孔,增加纸袋的透水性,后用铅笔或油性记号笔编号,再装入稻种2-4g,10~12个纸袋用橡皮筋捆成一扎。
将若干扎材料按顺序装入铁丝篓或有孔塑料盒内,集中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盒中。
(2)种子处理和浸种~晒种1-2d,入28℃恒温条件下浸种,用25%的咪鲜胺3000倍液浸种8~12h,用清水冲洗干净残留药液,后继续用清水浸种至吸水饱和。
(3)种子预热~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连同种子袋入盛有45℃热水的容器中,预热10min。
(4)保温或加温催芽~经预热的种子入32℃左右的环境保温催芽,湿度保持在80%左右,维持12h 左右得到标准种芽再摊凉锻炼1d播种。
2.3.4 三浸三滤法催芽。
适于迟熟中稻和晚稻季节的杂交稻种类型。
将杂交稻种放入纱网袋中,置25℃左右的水中浸泡14h,洗净捞出滤干水放置8-10h,如此反复,直至根芽整齐后播种。
2.3.5 深水发芽实验。
将达到破胸标准的种子,置于水温30℃、水深5㎝的小烧杯中,将盛样烧杯放入30℃温室中处理3-5d观察结果,测量根长和芽长、计算根/芽比值,并与常规发芽结果对比、说明原因。
3、仪器、材料和用具杂交稻、常规稻、粳稻种子,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温度计、大(小)纱网袋、羊皮纸袋、回形针、记号笔、塑料盆(桶)、100ml烧杯、尺子、熟石灰、农药、种衣剂。
4、作业4.1 系统观察记载种子处理、浸催芽过程各项数据。
4.2 分析比较稻种不同条件下吸水过程变化。
4.3 分析比较水稻不同发芽方法的结果。
4实验二水稻育秧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水稻不同育秧方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熟悉水稻秧苗素质考察的基本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2、实验内容和操作2.1 常规水田湿润育秧。
将浸种催芽达到发芽标准的种芽,按一定的播种量、均匀撒播于标准秧床上,喷施封闭型除草剂(覆地膜或农膜),播种至出苗阶段保持畦面湿润、畦沟无水条件促进出苗,出苗整齐后喷施250~300mg/L的多效唑溶液促进壮苗,出苗至3叶期前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湿润,3叶期后保持畦浅水的水稻育秧全过程。
2.2 旱地育秧~编织布+旱育保姆包衣育秧技术。
“旱育保姆”是一种以保水剂和缓释剂为基质,与特种矿质粘土相配伍,辅之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功能性助剂,经超细加工复合制成的粉状种衣剂。
经包衣的种子成苗后,其秧苗根部能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的“蓄水泥球”,该旱育秧方式不经土壤调酸、少浇水可达到提高成秧率的旱育秧技术。
其技术要领如下:2.2.1 选择好秧田、整好秧床。
选择水源近、管理方便、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田块作为育秧场地。
秧床不宜选用含沙量高的土壤,最好选择肥沃、有一定粘性的菜园地。
这样育出的秧苗健壮、秧根带土量大,便于抛秧立苗。
整地时秧床要施足腐熟农家肥,亩加施25kg复合肥作底肥。
畦面要精整耙平、土肥混合均匀。
一般每亩大田需备秧床20-25㎡。
2.2.2 铺好编织袋、秧床浇足水分。
在整好的秧床表面铺上编织布,拉紧、拉平、紧贴地面。
向秧床里浇足水分。
使苗床10cm以内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这是减少秧床前期管理的关键。
2.2.3 在编织布上铺肥泥或肥沃的基质。
在编织布上铺上厚2厘米左右的肥泥、泥浆或土壤比例适中的肥沃基质,均匀摊平待播种。
2.2.4 应用旱育保姆包衣稻种。
①选准剂型。
在抛秧上应用,要选择抛秧型“无盘旱育保姆”。
②确定用量。
每亩大田用“旱育保姆”一袋(350g),拌稻种1-1.2kg(干稻种)。
③浸种催芽达到整齐破胸。
将精选的稻种按实验一2.2和2.3方法浸种催芽,使种子整齐破胸后备用。
④播前包衣。
采取“现包现播”的方法,将整齐破胸的稻种浸湿滤至不滴水即可包衣。
用盆或桶包衣,先将滤干水分的稻种倒入盆(或桶)中,然后慢慢的加入种衣剂滚动包衣,直至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种子包衣后稍晾干后播种。
最好采用机械包衣,该方法包衣更加均匀一致。
2.2.5 匀播盖种。
将包衣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秧床,每平方米播常规优质稻种100~150g,或者杂交稻种50g左右。
湿润育秧要压种入泥,旱育秧用过筛肥土将谷种盖严即可。
2.2.6 化学除草。
盖种后喷施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旱秧青、旱秧净等2.2.7 播后管理。
1叶1心期期前保温保湿促进齐苗;早稻育秧气温低,要用农膜覆盖保温,并要防止晴日高温伤苗;晚稻育秧气温高,阳光烈、雨水多,要用稻草、遮阳网覆盖。
齐苗后注意能风炼苗,防止高温烧苗;1叶1心至3叶期前苗床以湿润为主,不能天天浇水,浇水时做到一次性浇足,保持秧床水分充足和透气性良好之间的平衡,促进幼苗正常生长,3叶期后以干为主、适当控水,以不卷叶不浇水为原则,在秧苗出现卷叶时才在傍晚适量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2.2.8 病虫防治。
与常规育秧基本相同。
2.2.9 拔秧。
在拔秧前12-20h(时间长短视床土质地和当时天气状况决定),将苗床浇足一次透水,以利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便于抛植立苗。
拔秧时先分块掀起,然后边分边抛或者统一分好秧后撒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