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辨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全面人才战略视角下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是推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屏障,并提出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实施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元运行方式来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为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双元运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业态呈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多元化态势,促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使得高校人才输出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1,2]一边是每年大规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高端企业亟需的匹配型人才稀缺,这就使得“就业难”成为了中国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也是中国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毕业就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脱节的严峻形势,也是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举措的急迫前提。[3-5]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是个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身处经济发展前沿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对经济变化最为敏锐,必须抓住中国经济换挡的机会,大力跟进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节奏,立足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多方向多维度

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优质技能人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储备。[6]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的概念非常宽泛,包含但不限定于职业核心素养,还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概念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晰,甚至内容上还有所交叉,它们确分属于不同思想范畴,且有明显的主导领域。职业精神的概念在近三年出现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频次增加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大众同职业核心素养相提并论甚至混淆的概念。学者将职业精神界定为某种职业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形成的为大众约定俗成的所有正向的精神风貌的总和。它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累积的,在校期间很难达成全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领域是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前,可以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中通过一定时间学习就能具备胜任岗位需求的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能力、才干等职业素质。比如社交沟通、职场礼仪、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准则、职业操守等。这些内容都具备某种职业或岗位认可的素养特征:(1)专业性与职业化。职业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划定到具体的专业范畴中,并将这种专业技能职业化为与具体岗位或职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2)创新性与创业性。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属性

使得其被赋予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特性。当前,我国社会亟需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也会加入创新创业素养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并将这种素养延续到今后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3)持续性与更新性。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经历时间堆积和实践累积后沉淀在一个人性格中,持续地与自身性格相互作用并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品格部分,这部分品格会随着相关工作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巩固,但如果社会发展对职业能力提出新需求时,职业核心素养中的环境适应力和社会生存力便会主导品格,自觉发生变化去匹配新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也需要注重这方面内容。

二、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服务中国制造业,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储备。《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到要把“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提高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的第一任务。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更要结合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趋势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因此,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优秀制造业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教学改革。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核心,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培育出大

量具备职业精神品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劳动力储备,努力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迈进。

(三)培育德技双馨的全面技能人才的需要。培育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为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既要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播,更要以德育先行,对学生进行文化修养和职业品德的熏陶,让人才在德与技的双项训练中达到心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北省范围内的8所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调研,这8所职校中包括2所国家示范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4所省级示范校,调研后所得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一)学校教育方面意识不够,能力不足。教育意识上。重技术培养轻职业素养培养。相关数据表明,所开展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中,均未具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专门教材和课程设置。其中被采访的教师中,62.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课堂中主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养教育可以设置在就业指导中”;

37.7%的专业教师认为“间或性的会涉及一点职业素养知识在技术课上”。课程设置上:8所院校被访教师均谈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多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中,最多不到

两章节的内容。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却侧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教师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系统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在后续实践中支撑指导工作。学校要顺利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相关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并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毕业回访上:没有系统完善的入职回访调查研究。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环节上。离校入职后,学校会开展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交流重点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没有专人制定与职业核心素养目标匹配度相关的纸质问卷和数据分析总结。师资培训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当中,下厂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的比例并不太多,而且下厂期间大多也只是走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的教师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深入一线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扩充自身理论体系辅助教学的关键资源。所以,深化校企间的合作,开发多元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为学校培训具备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协助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能力。[7]

(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认知模糊重视不够。在被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对职业核心素养完全不了解的占24.3%,对职业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的占41.6%。在回答“符合职业需求的首要条件”时,48.0%认为是专业技能,

26.3%认为是学历文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