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学
当我们凑在一起讨论美学问题时,个个都是滔滔不绝,可是,当我们被问到一个非常
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美——时,我们大多数人却顿时鸦雀无声。这是一个研究美学时很
容易碰到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无法回答,那到底什么是美呢?即美得本质是什么呢?下
面我将阐述自己的观点。什么是美?即是要解决美的本质问题。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美学史上历来有不同答案。但这些能称为美学思想的回答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美的本质,是从
现实的美的事物中抽象出美之为美的共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美的感觉、美的定义、审
美活动等问题进行的讨论和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美
有许多论述。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记叙了苏格拉底最先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
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最后承认未能最终解决美的问题,以“美是难的”结束。苏格拉底或是柏拉图都不是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是比他们早一个世
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美学理论以对数学、音乐和天文学
研究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数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距离
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毕
达哥拉斯对数,和谐与物理现象相互联系的感悟和研究是从音响开始的。
传说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时,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认出了四度、五
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通过称量不同
铁锤的重量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他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
音的关系。可以说,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发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的人,从而率先建立
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他提出了美
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观点,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
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
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康德《判断力批判》认为:审美判断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
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是“惟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黑
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
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
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
是中国古代人把羊与大两个汉字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新字。“美”的字面含义是饲养的
羊肥大了,具有满足人生存所需食物需要的性质和能力了。汉字“美”的字面含义同我在“美的哲学定义”中关于“美”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完全相同。
在中国古文书籍里,清楚地记录着许多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本质、美同其他具体事物关
系的正确看法和观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围绕美的本质问题,中国学界展开了一场
大讨论,形成了一些基本观点。一是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论,认为美完全是主观的,美
作为一种意识与客观对象无关。二是以吕荧为代表的社会意识说,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性的现象”。三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典型论,认为美是客
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典型就是美”。四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客观和主观统一说,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五是
以李泽厚、刘纲纪等为代表的客观社会说,认为美既有客观性,也有社会性,是“客观性
与社会性的统一”。而美的本质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感性物质层、中介表象层、自我呈
现层、打我呈现层,综述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美的的本质是非功利性主体的对象化
与自我确证的统一。也就是说美是主题在非功利性条件下的对象化与自我确证的统一,是
能否引起非功利主体自我确证的对象化形象。符合美的定义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主题
的非功利性、主题的对象化即主体之外的一个感性存在、这一感性对象对主体的自我确证。审美活动中的对象化包括感知与想象,他们为审美活动提供了简介的和直接的审美对象,
而想象在审美中的特定的方向性使得主体较容易在对象与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合目的性的联系,从而实现自我确证,并产生美感,完成整个审美过程。审美是需要一个对象的,对象
化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在于为审美提供了一个对象。但光有对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此后
的自我确证,相比之下,自我确证在审美中地位更加重要,代表更高一级美的本质。自我
确证与虚幻的对象化----想象的结合将导致美的出现。
然而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那么什么有是设计之美呢?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
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
这样认为: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
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
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
成功的第一步。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
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
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
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谈到汽车设计,我们也都会追求其中所蕴含的设计之美。在人们评价一个设计品是否美的时候,首先
想到的就是这个对象是否合用或用得是否称手,这一思维定势,构成了设计之美的一个基
本规定,正是因为这一规定,使设计之美区别于艺术之美,更区别于自然之美。基于这一
认识,我们初步将设计美的本质界定为:设计美是在满足人的实用性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的
能体现人的自由追求的人为性形式。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情感体现出来的。能体现出自由的情感统称为自由感。实在性的自由集中表现为成就感、功利感;虚拟性自
由则表现为确证感、亲切感。介于实在性自由和虚拟性自由之间的自由感是和谐感,它既
可向下指向自由的基础层次:人与工具的心手相应意义上的人机和谐,也可向上指向自由
的超越层次:人与世界之本体的和谐统一,还可指人与设计品之间的相互肯定、相互确证。和谐感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温馨感。所以,我汽车设计之美与人的自由价值追求是紧密相
连的。
从本质上来说,功能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的方法,也是一种最易产生创新构思的方法。未来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就是功能创新。设计者要基于扎实而广泛的只是基础,融合创新
意识、灵活的思维方法、对创造性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而进行功能创新。功能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紧密相关、相对独立、相辅相成的。一件产品通常有多个不同的
简单形态提组合而构成总体形态。这种以实用功能为目的的基本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称为产
品的形态结构。不同的形态结构表现出产品形态设计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因此,在设计构
思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形态结构的合理性、宜人性以及所表相处的均衡、稳定、秩序、
轻巧等效果。日产首席产品设计师斋藤欣一“我认为汽车设计先要有功能的充分表现,才
有美的呈现。相反,牺牲功能的设计,既不美观,又只会被理解为单一风格的产物。”所以,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得出功能在汽车设计中的重要性。汽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生来就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一方面它展现了工业设计之美,与机动性、速度感、自由感
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融入了美术、绘画和雕塑等艺术特点。有时候性感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以及个性化的细节往往成了一部车与众不同的标志。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
美的向往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唯美汽车设计中国一个汽车设计梦想的舞台,在这里,有着想不到的创意,有着看得见的梦幻,有着有可能的奇迹!汽车设计仿佛上等葡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