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与价值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货币与价值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摘要
如何正确理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当代金融经济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货币与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出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使金融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加大, 大大加剧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可能性, 因此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货币;价值;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货币,如同凯恩斯所说,除了疯人院的人外,任何人都喜欢它。

但货币又十分奇特和古怪。

弗里德曼说,研究货币的货币学家,经常受到货币的愚弄,就象恋爱的小伙受到女朋友愚弄一样,爱恨交织。

东亚金融危机不就让人目瞪口呆吗?资本主义的历史画卷就从货币开始展开。

在此之前,货币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

货币的形成,是由商品的价值形式演进而来的。

价值形式的演进过程有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物物交换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一种商品的价值有了一系列的等价物——商品的价值第一次体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但此时商品全体,它们的价值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一种商品成为社会公认的等价物。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劳动一般的性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

所有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都通过这个特定的商品表现出来。

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的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

4)货币形式阶段:货币是商品价值最成熟的表现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从货币的形成与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趋势:
1)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

2)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形制逐渐缩小到货币的符号化(金属币、纸币)。

3)从货币的有形化到货币的观念化,这是当今出现的新的趋势。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揭示:货币是价值形态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因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来表现的,因此,随着交换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

原始公社阶段,在公社之间出现了偶然的交换。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可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还不多,随着一些偶然的交换行为的出现,价值也就偶然地表现出来,产生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用于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一种物品不再偶然地同另——种物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同许多种物品相交换;这时,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不再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表现在许多与之相交换的物品上,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交换已经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行为。

交换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时,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产生了很多困难。

这就迫使人们采用迂回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众多参与交换的物品中,人们逐渐会发现有某种物品较多地参与交换。

并且能够为大多数人所需要。

于是人们就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这种物品,再用它去换成自己想要的物品,从而这种物品也就成为交换的媒介。

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发展为利用某种物品充当媒介的间接交换了。

与此相适应,价值表现形式也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再是一种物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其他许多物品上,而是许多物品的价值经常地由一种物品来表现,这个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这种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表现时,这种价值形式就成为货币形式。

在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

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

在现代经济中,它主要指金融业。

"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人们较多使用的是"虚拟资本".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资本。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第二券,第340页)。

由此来看,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

在历史过程中,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是黄金等贵金属。

纸币、电子货币等作为信用货币,本身就是" 虚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货币及创造货币的过程,与实体经济相比,也属"虚拟"范畴。

货币、资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已离不开虚拟经济。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银根一收紧,实体经济部门立即就有反映。

纵观世界各国,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

由于虚拟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使资本市场积聚了大量货币。

虚拟经济条件下货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虚拟经济中的资产与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有统一的价值形态,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货币这一媒介而转换,转换必然带来这两个经济体状态的变化,改变他们的稳定和均衡水平。

可以认为通货紧缩实际上是货币数量相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而产生的,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失衡造成的,既有实体经济的问题,也有虚拟经济方面的问题。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货币供给量与这两方面需要之间的关系失衡。

原来只考虑实体经济与货币,不能解释为什么货币供应增多,实体经济不胀反缩,现在考虑到虚拟经济的因素,一切问题便豁然开朗了。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时候,如果虚拟经济活动,如证券的投机活动膨胀,往往会有更多的货币压向证券市场。

GDP越是想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证券市场就越是容易得到较高的股息、红利和利息,证券的价格就会提高。

在经济前景看好的时候证券的投机也就越活跃,就越容易引发证券市场的过度活跃,货币的供给量增加,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就相对较小。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以商品或服务的创造为基础的(已经创造的价值),以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来实现其价值的,以商品或服务为买卖标的的,以获得商品或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为目的的,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物化为商品价值的,以商品供求规律为依据的(各种实际商品与服务的实际供需关系围绕商品服务价值变化),消费货币与投资货币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投资资本在各实体经济产业间的转移。

商品价值,即劳动价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早期的资本主义是实体经济时代,即商品经济时代。

实体经济应该是以获取商品服务的使用价值的经济,不能简单以其商品实物形态定义实体经济,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的定义也是以获取商品使用价值的定义,由此定义实体经济为好。

而当代经济中,大宗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都不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已不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

如零售业是实体经济,因为他是提供服务价值,也是物化在商品上的价值,跟物流行业一样。

例如我们现在经常会上淘宝网、携程网买东西买机票或订房间,虽然在网络上,虚拟的,他们是提供了服务,提供了使用价值,尽管他们本身不提供机票、房间、但他们也是商品中的一环,商品服务价格中包含了他们创造的价值的部分,他们还是实体经济范畴,不是为了资产转移增值。

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在于劳动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实体经济包含商品与服务两个方面,其劳动都有社会价值,都能满足社会需要。

实体经济的价值也有可能泯灭,主要是体现在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社会制度变迁等因素引起的社会需求变化而导致
的劳动价值无法实现,即实体经济危机。

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都是实体经济危机,由此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产生对实体商品生产的抑制与破坏,从而进行调整。

很多实体经济产业的盛衰也在于此,例如印刷术的广泛使用替代了手抄工场这一行业;现代电子书部分已替代了报纸、书刊等行业;移动终端部分替代了固定电话等行业。

实体经济各产业的盛衰,促使资本在其内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转移,可能是反复的,例如互联网行业;也会促使过剩资本从实体经济进入虚拟经济。

那么,虚拟经济就是以资产未来收益折现为基础的(未来将会创造的价值),以满足社会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判断需要来实现其价值的,以各种资产为买卖标的的,以出让资产的所有权(资产转让)和获得资产变现价值为目的的,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其未来收益价值物化为资产价值的,以货币供求规律为依据的(各种资产价值的主观评估变化引导投资货币的进出和数量围绕资产价值合理估值变化),过剩投资资本收益与资本(资金)使用成本的平衡关系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投资货币在各虚拟经济产业间的转移。

这里的资产,是虚拟经济的交易标的物,其地位就相当于实体经济中的商品与服务,是虚拟经济中交易的对象;这里的资产,是指非货币的,即不是货币的,是货币的交易对象,现实经济中,包括房地产产权证、大宗商品的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等各类有价证券,而不包括实物本身,如房地产实物、大宗商品本身就不是这里的资产。

区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是看是为了获得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还是资产转移增值。

当代经济中,大宗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交易大多都不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已不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

参与交易主体的主要交易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商品或服务使用价值,这就不再属于实体经济。

以前房地产,商品期货等都还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后来随着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商品期货、期权、金融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产业领域都已成为虚拟经济的范畴。

在这个商品虚拟化的过程中,不再是G-C-G'(货币—商品——更多货币),而是G-G'(货币—更多货币),直接获得增值收益,当然这是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再分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证券市场是社会第三次再分配,是通过市场运行机制对未来商品服务创造价值的提前分配。

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最早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房地产投机泡沫,互联网股市泡沫,次贷危机等都包含进来。

当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就是类似的超过实体经济供求之外的虚拟经济。

否则用虚拟经济概念无法解释早期商品经济时代的经济泡沫问题,也无法包含现实存在的房地产投资与证券化、金融证券化、大宗商品期货、各种金融衍生品等市场领域。

房地产,股市,大宗商品和贵金属期货,金融衍生品,都是吸纳过剩投资资本的池
子,都是虚拟经济中的不同产业类型,都遵循资金供求关系与资产自身价值相互平衡的规律。

虚拟经济是以资产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可以来于对未来收益流的获取,以及未来趋势判断的正确性,是以预期为主要基础的。

如果未来收益流得以实现(如股票、房地产信贷证券、金融信贷证券化产品等),则可以获得价值增值,否则就会价值受损;同样的,如果对未来趋势判断正确(如大宗商品期货、期权、CDS等金融衍生品等),也可以获得价值增值,否则也会价值受损。

由于虚拟经济的价值实现是基于实体经济的未来表现,其价值创造基于对未来实体经济走势的准确判断和提前变现,所以其可能创生价值,也可能泯灭价值。

虚拟经济存在的价值,是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虚拟经济来将未来预期在当下反映出来,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如农产品大宗商品的远期合约、期货合约就有很好的规避气候灾变风险的价值。

但由于当前虚拟经济领域,大量使用杠杆交易,且不设涨跌幅,就使得虚拟经济成为了赌博性的场所。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控制下,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产业资本利益的工具,他们通过金融的强大控制权,故意拉高或压低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从而达到其合法剥削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抑制过分投机和被金融垄断控制的虚拟经济,降低其杠杆率,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惩罚,加大对价格波动区间和交易频率的限制。

投资资本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流动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在经济繁荣期就会有更多资本投资于实业,而在经济衰退期就更多投资于这些虚拟经济,投向哪里取决于虚拟经济的利润率与实体经济利润率的比,当实体经济利润率大于虚拟经济,就投向实体经济,否则就相反。

由于实体经济与自然环境、国际关系、战争和平、科学技术发展、人口增长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相关,其各行业利润率和整体经济利润率呈周期性变化,具有经济周期性,从而相对虚拟经济利润变化,由此推动虚拟经济的投资资金进出变化。

虚拟经济的资金供大于求时,虚拟经济的交易标的——各种资产价格走高,产生财富效应,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正激励;资金供不应求时,虚拟经济资产价格走低,财富泯灭,形成对实体经济的负激励。

实体经济风险损失加大时,资本转向虚拟经济,虚拟经济风险损失加大时,资本退出虚拟经济,回归实体经济。

投资资本的进出变化也决定虚拟经济各产业的周期性变化,且会创生或泯灭更多的投资货币。

当投资货币从虚拟经济获利并退出虚拟经济时,一方面可能投资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投资供给增长,另一方面可能作为消费货币流向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消费需求增长。

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推动现代经济的两个轮子,现代经济就是双轮经济。

当投资货币并没有从虚拟经济中获利,反而泯灭时,就消灭了过剩的投资货币,这也使
实体经济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达到一定的平衡关系,也会以此恢复经济平衡。

第一, 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 会大大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 虚拟经济的适度和正常发展, 是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和提供融资支持的。

但是, 当虚拟经济发展到过度膨胀时, 其作用就会走向反面。

这是因为, 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阶段, 金融投资收益大大高于实经济投资收益。

在高投资回报预期下, 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虚拟经济领域, 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和经济泡沫的不断累积。

如果流入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过多,就会造成实体经济部门资金不足, 发展乏力, 形成生产性投资的挤出效应。

另外, 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 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 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第二, 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增多, 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的运行秩序和信用基础。

虚拟货币的出现虽然使货币的供应具有足够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弹性, 但也使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通货膨胀成为可能。

尤其是当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大量通过创造存款提供信用时,整个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货膨胀。

如果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难以收回并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坏账, 不仅会使银行的金融资产因实际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而产生金融泡沫, 而且会使正常信用关系遭受破坏, 动摇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信用基础。

第三,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使金融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

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变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中去, 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 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停滞。

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背离而达到或接近其临界状态时, 这种没有真实价值增值支撑的虚拟资本就可能由于实体经济中泡沫的破灭, 使得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 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 市场波动再反作用于机构,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

因此,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必然使金融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

就拿美国的金融危机来说,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 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起, 导致美国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逐步弱化; 另一方面, 华尔街创造出大量的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这些产品普遍具有高杠杆、廉价信用的特点, 并且能够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操作规程, 使一批“玩资本”的人能够快速地高额获利。

同时,美联储放出大量美元货币, 这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以大量金融衍生产品为主体的虚拟经济, 结果造成全球虚拟经济的整体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交易规模, 因而造成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 走过了头。

以上的分析表明,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实体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 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 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l]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翟晓英.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1(33)
[4]钱小安.金融创新因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5]李成.货币金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俊民.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7]王素珍.货币与价值标准[J].金融与经济,2011(26)
[8]王千.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指数、资产价格关系分析[J].价格天地,2007(3)
[9]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M]. 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Robert.J.Gordon. Milton.Friedman.货币结构[M].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2
[11] J.G.Gayle,E.S.Shaw.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