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技术应用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重要组织。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放在突出的地位加以强调,当前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亟须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做出回答。
标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效途径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对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经济激励
把落实财政支持作为完善激励制度的基础。只有确保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保障这些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激励问题。要继续完善加强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的经费补助机制,通过重大项目补助促进重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把改善福利待遇作为加强激励的第一要务。福利待遇过低是导致公共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最直接原因。要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真正实现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工同酬,应尽量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与全省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一致,以此稳定人员队伍。
把完善社会保障作为加强激励的重要环节。社会保障不力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成就感低的重要原因。对于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还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人员,尽量要按照公共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来参与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将欠账补齐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应由单位缴纳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条件允许的地方,应将上述人员的应由单位配套的住房公积金也纳入财政预算,享受和其他非私营单位职工同等的待遇。
二、引导社会投入让非公技术推广体系成为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补充
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开展技术承包、转让、培训、咨询等服务。对于推广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的组织,可以项目经费或者奖励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建立财政推广基金的方式,为这些非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贷款担保及其他信用服务,更好地发挥非公共部门技术推广组织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为农户提供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技术服务。
此外,运用财政支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分担机制。设立“两型”农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补贴奖励。将符合“两型”农业要求的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和农业环保技术因地制宜按示范项目的方式进行分类推广,仔细实施每个示范项目在
短期内增加的成本,以财政补贴或者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给示范项目以补偿,增强农民从事示范项目的积极性,通过示范项目带动“两型”农业发展。同时对于参与示范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补贴,提高他们推广此类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建设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状况已经远不能适应“两型社会”、“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推广各部门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使人员培训长期化、制度化,强化“两型”观念,使其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的变化,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与此同时,要把队伍建设和人才招聘、收入分配、晋升机制、技术职务评聘紧密结合,建立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年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业内整合,打破原来条块分割、互不干涉,欠缺协调合作的局面。在县一级可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林业等技术推广中心部门。县级以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区域内产业布局、农业特色、资源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机构设置模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机构设置方式,都应当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有利于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有利于各推广部门、组织之间的协调,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反应快速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结合两型农业发展要求,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根据考核内容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以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对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要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基层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务对象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评价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要形成合理的人员进出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聘用人员续聘与否。解聘后所缺岗位或者新增岗位人员通过公开招聘从原落选人员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录用。完善职务、职称晋升机制。要适当给予推广体系内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以跳出体系到主管部门或者职能部门任职的机会,通过这种流动可以加强其他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交流,也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才队伍更新。同时,对于职称评聘,要向基层一线倾斜,且重点考察工作实绩。
五、努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要使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特点、农民需求和心理变化,不
断提高两型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农业创新扩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民从获得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到最终采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过程——从认知到兴趣、从评价试用到最终采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推广方法。两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也同样遵循上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研究推广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时,在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的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足够的认知是他们有兴趣评价使用并最终采用的基础。不能因为提升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认知困难而轻易放弃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重点抓两型农业示范户建设。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短期效益相对较低的特点,意味着这些技术项目一次性全面铺开推广是困难的,但集中资金和重点抓好某区域内的示范户建设是可行的。通过两型农业示范户的示范作用推动创新的扩散,带动普通农户采用两型农业技术,无疑比全面无重点推广的方式更有效率。
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解决疑难困惑,大力宣传两型社会知识,提高广大农户对两型社会和两型农业的理解,让“两型”意识深入人心,为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推广打下良好的思想氛围和认知基础。
规范非公推广机构与组织的行为。非公推广机构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考虑利益与回报问题,导致忽视了社会效益,使其行为和后果均不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企业、组织的推广行为,尤其是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以完善非公有推广组织的自律机制。
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的组织承诺
中国文化重视经验中的情感体验成分,为了赢得组织内成员的感情承诺,就要让组织内成员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的关爱。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决策部门要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人员的需要出发,悉心设计各项政策,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环境,为基层技术人员高度投入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努力达成推广目的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基层人员的每一份工作业绩,机构领导者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通过公平的分配和晋升系统给予回报,实现情感留人和利益留人相结合的目标。
要为体系内人员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空间,满足他们的理想承诺要求。其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员工的性别、年龄、性格、专业学历等不同特征,做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明确工作和人生远景。最后,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的自我实现提供支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内部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要赢得体系内人员的感情和忠诚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管理者要通过诚实与公开的沟通,与基层人员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给予他们归属感,不是通过严厉的规则而是通过教育培训、组织文化引领来降低组织不期望行为的发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