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思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
• 但另一方面,民粹主义抹杀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 作用,它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哪怕这种情 绪和意愿从长远看明显不利于社会进步时也坚持这种极端 平民化的主张,它常常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 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因而,从社会发展和平民大 众的长远利益看,它又有着消极的意义。
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
•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有左的一面, 又有右的一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有先进 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它有民主的内含,但最终极可 能走向专制独裁;它有爱国的情调,但常常导致极端的民 族主义;它反对精英政治,但结果经常是个人集权;它貌 似激进,但实质上经常代表保守落后的势力。因此,民粹 主义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来说,或许是福音,但很可能 是祸害。” 引自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 • • • 薄熙来式民粹主义 薄式民粹特点:操弄贫富对立、官民对立 薄式民粹方法:运动式唱红与黑打式打黑 薄式民粹出现并长期推行的原因分析 全面反思薄式民粹主义
Baidu Nhomakorabea、对民粹主义的点评
• 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 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它把平民群众 的愿望、需要、情绪等当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它 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因此,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 作用方面来看,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民粹事件之五:2009 年 湖北恩施邓玉姣事件 • 事件回顾: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女服务 员邓玉姣基于自卫,用刀刺死了无理纠缠她调戏她的镇政府 官员邓贵大,刺伤镇政府工作人员黄德智。事件发生后,网 上舆论一边倒支持邓玉姣,《邓玉姣刺官》、《烈女邓玉 姣》、《侠女邓玉姣》、《生女当生邓玉姣》等大量文章传 播全国,说邓玉姣“宰恶吏于当场,抒民愤于巴东”,“官 逼民反,不得不反”。 • 恩施州公安局认为邓玉姣“防卫过当”,移送检察院, 立遭全国网络猛烈攻击质问,支持邓玉姣的律师和大批网民 前往巴东县声援邓玉姣。在网络压力下,该县法院宣判邓玉 姣免予刑事处罚。随后,邓玉姣被安排到恩施电视台工作。 黄德智被开除了党籍。
专题五 民粹主义思潮
• • • • •
一、民粹主义的起源 二、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三、民粹主义的特征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
一、民粹主义的起源
•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 时兴起。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当地控制政府的 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 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 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 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 运动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 • 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 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 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 四、视革命道德至高无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 中,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认为道德高于法律,高于 程序,特别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道德型、魅力型领袖。 • 五、诉诸街头运动,诉诸暴力,热衷于“推翻”、“革 命”。多数人的行动哪怕杀人放火,也是正义。
二、当代中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 农民起义和任侠精神的历史影响 •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民粹主义 • 当今中国在实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贪污腐败、贫富 分化、司法不公、暴力拆迁、官黑勾结等问题,形成了有 利于民粹主义滋长的土壤和气候。 • 媒体对民粹主义的刻意渲染
•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 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 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 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 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 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 量,而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 用。平民化便成为民粹主义政治运动的本质特征,从这个 意义上说,所有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 性质。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著名的民粹事件之二:“炮打茅于轼”。 • 2006~2007 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先后发表《只有富人 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关于民企原罪问题的对话》 等文章,提出了“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观点,引发 网上洪水般批判浪潮。评论家笑蜀撰文说,以穷人的名义炮 打茅于轼成为时尚。
三、民粹主义的特征
•一、崇拜人民,反对精英 •苏文先生曾在《不要民粹主义,但能要“精英主义”吗?》 一文中指出:"民粹主义的特征是:它认为五个人只要一致决 定就能剥夺第六个人的财产或生命或个人意志。"
•二、广泛的批判性 •民粹主义的批判性是非常广泛的,它不局限在政治领域,同 时还包含了经济、社会、伦理、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而 且在各个地区民粹主义批判的内容也不同。譬如:挪威、瑞 典、芬兰、丹麦等高福利北欧国家,民粹主义批判的焦点就 在高税收及移民政策上,而对于意大利、俄罗斯等民族分裂 国家,民粹主义批判的重点就落在了地区民族认同的问题上 了。
• •
思考题
• 你怎样看民粹主义者的“仇富”、“仇官”情绪?民粹主 义是广大民众的福音还是灾难?
课程论文 •任选本课程中所介绍的某种社会思潮,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结合自身体会,分析 该思潮对青年学生与社会的影响,并对此 进行评述,题目自拟。(要求手写,字数 不少于5千)
民粹主义的内涵
• 学术界对民粹主义没有统一的定义。 • 不少学者认为,民粹主义一词从本世纪60年代后便走出学 术领域而成为一个通俗的术语,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已经 超出了学术领域,民粹主义成了一个万能的术语,它无所 不包,可以用以指各种不同的现象。 • 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 种政治策略。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这一案件中,著名刑法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昌根 据掌握的证据,认为邓玉姣没有受到强奸,属防卫过当, 结果遭到互联网猛烈指责,网上评论说他“晚节不保”。 大律师张思之听到马克昌遭到网上谩骂,非常气愤。当年 “四人帮”辩护律师之一、刑法学家苏惠渔说,马老是有 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马克昌意识到民粹情绪对法律的干扰 将会导致恶劣后果,他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律人 如果迁就民意,法治肯定搞不成。他说,当你欢呼舆论审 判胜利的时候,别忘了舆论审判的灾难有一天会落到你头 上。
三、民粹主义的特征
•三、情感至上、缺乏理性 •民粹主义用的是道德主义而非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 而运用这种以道德伦理为标准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后 果就是缺乏理性的集体行为。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著名的网络民粹事件之一:2004 年上半年的“富人原罪 论”。 • 这一年,互联网热炒私营企业主的“原罪”,引发激烈 争议。原罪是指一些私营企业主“第一桶金”来路不明。互 联网论坛给私营企业家的原罪画出了众生相:利用价格双轨 制牟利的倒爷,倒卖农地的影子老板,强制拆迁的恶霸,上 市圈钱坑害股民的财富枭雄,官媒勾结的黑心老板,黑白两 道的刘涌式企业家,赖昌星式走私巨富。
• 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 的方式。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 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 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
•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菁英所压制或阻碍, 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团体复原健康, 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 • 一、极端平民主义。以穷人的是非为是非,“卑贱者最聪 明,高贵者最愚蠢”,强调服从大众情绪,反对精英主义, 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合法性存在于群众运 动之中。 • 二、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 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要求直接的“大民主”。 • 三、要求“均贫富”。“同样是人,有人富甲天下,有人 一贫如洗,这太不公平了”,不惜以无偿没收等暴力手段 实现均富目标。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民粹事件之三:2007 年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事件 • 法学家江平主张按法院裁决办事,遭到网上痛骂。 • 江平说,任何社会都要有一个基本秩序,需要有一个理 性解决办法,这就是由法院最终裁决。关于拆迁补偿标准和 拆迁是否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应由 法院最后裁定。被拆迁的吴苹一家人说政府提出的“拆迁涉 及公共利益”的说法不成立,难道吴苹说不成立就不能成立 吗?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决定的,应由法院决定。 法院已经做出裁决就应当执行,这是最后的权威。如果法院 的裁决不算数,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民粹之四:事件2008 年的杨佳上海袭警案 • 事件回顾:北京青年杨佳持刀闯进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 局,杀死 6 名没有防备的警察,重伤 5 人。2 日,网上大量 转载一个帖子,说杨佳之所以袭警,是因为此前他曾受上海 警察殴打,致使其丧失生育能力,所以才报复。网络舆论一 边倒倾向杨佳,称他为“义士”、“大侠”。对于如此严重 的故意杀人案,很多人“坚决反对判处杨佳死刑”。 • 江平认为,尽管上海司法系统在杨佳案审判过程中存在 许多问题,比如相关证据不公开,审判过程不公开等,但杨 佳杀了这么多人,判处死刑不存在问题。江平因此案再次受 到民粹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