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文明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或矫正,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中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灵魂”,怎样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爱象空气,为学生营造温暖氛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一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规是明镜,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表现为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用膳常规以及就寝常规等诸多方面。

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校风、良好学风的关键,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校从事一切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对课程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很多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尽管如此,仍然有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例如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依旧是困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一个症结。

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业成就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所以当前初中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也更加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但是时至今日,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机理和家庭学校的相互影响缺少更为全面的认识,导致目前初中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较低。

深入研究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探寻学校养成教育的困境,家校积极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德育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越是在时代变革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德育就越发显得紧迫和重要,越能体现出其独特价值。

我国党和政府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尤其是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早在1988年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就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制定并组织试行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1.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是生活常用语,指的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定势,是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基于对行为习惯的定义,可以将习惯养成教育理解为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学生所有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

在中初中教育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者一般将“习惯养成教育”简称为“养成教育”。

2.养成教育的必要性越是有经验的教师越会发现,往往决定学生学业成就和思想品德的不是学生智商高低,而是学生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七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七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七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有主观意识、阅历尚浅的新时代求知少年,他们还未能懂得和珍惜一些来之不易的东西;也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不良习惯往往会给自已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

诸如:随意动他人物品、随意给同学起绰号,乱堆垃圾、出口成脏、打饭不排队、不爱护公物等不良行为。

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此学生养成教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七年级新生是刚从各小学上到初中,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七年级的班级管理中养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严管严抓,防患于未然七年级新生是刚从各小学上到初中,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班主任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上绝对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要有防患意识和超前意识,将所有可能在七年级新生发生的问题提前制定好班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问题来了才急急忙忙的想办法处理,要知道解决已出现问题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能够防患于未然的处理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在一开学的时候就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班规;并时常到课室、宿舍看看学生是否有违纪行为,一旦抓到有违纪行为,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只有这样严管严抓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并且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开学时的前21天,根据有关学者调查发现,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最少需要21天。

因此每学期的开学初是非常时期,班主任必须坚持二十一天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就像大学生开学时要进行严格的军训一样。

事实上这21天是学生形成习惯的所需最短时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开学就轻轻松松的班主任,后面的工作将会难上加难,甚至一塌糊涂。

二、制度规范行为,规矩引导行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守则》是从大处着眼,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提出了最基本要求:而《规范》则是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这两个制度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情感波动较大,对外界事物产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逐渐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为拖延、懒惰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学习压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有很多,首先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区分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减少拖延和浪费。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榜样。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是学生走向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入手。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校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他人。

各级学校和各种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家庭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习惯。

鼓励孩子多与成年人交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校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庭应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关心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还能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勤学好问的品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过程,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规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他们塑造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学生习惯于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并能够按时完成,一旦目标达成,自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整洁守时、睿智慎行等,也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将成为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参加班级活动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和纪律,进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家庭也扮演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给予孩子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初中生的学生素质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同一道道铸就优秀人格的精神“防线”,在锻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成为了其成长和发展的保障。

下面将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弘扬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人们树立正义情操,培养善良品质的重要因素。

作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中华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又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育者应当在初中生的思想观念中注入积极向上、真实、热爱生活、宽容包容的道德理念,并亲自示范这些行为习惯。

只有培养出这种良好的行为观念和品德,孩子们才能够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以此来构筑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系。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不但生理上的变化很大,心理和精神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负担的增加,初中生面对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这给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为了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起自律和自信,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让学生多尝试、多成功、多反思,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在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自信心。

三、推动机制建设只有把行为习惯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推动机制,才能真正做到预防和宣传的双管齐下。

对于初中学校来说,可以建设“学生专项奖励机制”和“学生再学教育机制”,既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校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树立权威,确立规则,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家长参与初中时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重要时期,而家长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依靠。

家长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家庭教育来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家人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说穿衣、衣着整洁、文明礼仪等等。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是要融合在一起,性质是一样的,目的都是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显著的关系。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家庭、学校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则,包括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对待学业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高度的自律能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于学业,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增强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社会适应基础,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初中学生身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们情感、品德、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引导和品德塑造,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应当负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引导,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德育讲座等。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业有益,也对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家庭是初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还应该及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是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行为规范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老师的榜样和指导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和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关键,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专心听课、勤奋学习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基础,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道德讲堂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五、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学生的成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父母、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初中学生在健康的成长中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历, 生活 自理 能力差 , 依赖性强 ; 心理表现不成熟 , 缺乏坚韧不 方 向 。
拔 的意志 ; , 任性 我行我素 , 不顾其他人 的感受 ; 自私偏狭 , 难
于与人交往 , 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通过 开展丰富多彩 的校 园
文化 活动 , 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 围学生社团 , 应当放手发 动学生 , 进行丰 富多彩 的校 其次 , 当代 中学生普遍 缺乏 文明 的学 习习惯 , 习 自觉 生会 、 学 性差 。 体表现为 : 具 学生学 习 目的不 明确 , 思想不统一 , 缺乏 自 园文 化活动设计 ,使学生时时受 到健 康向上的文化氛 围的熏 形成 自觉参 与意识并在活动 中充分锻炼能力 , 现个 性. 展 信心 , 在悲观情绪 、 存 沉沦情绪 , 学习和生 活都 存在着麻 木状 陶,
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 要利用课余时间, 深入学生寝室,
2、 养成教育要有层次性、 个别性。 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
( 下转 5 3页 )
督促学生养成 良 的生活 和卫生文 明习惯 ,掌握 学生的思想 育应考虑学生 的个体差异 , 好 正确运用教育手段 。 每一个学生都
就寝时间随意性强; 饮食习惯不好 , 随意花钱现象严重 , 某些 立远大的学习 目 , 标 必须有 组织 的使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 , 实 在
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践中, 认识国情, 奉献社会, 提高素质。
三、 实施 中学生养成教 育必须 注意的几点
第 四, 中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赖劳的创业精 神。 当代
格 纪律约束的基础一 , L 注重对学 生思想 、 行为 的引导 , 逐 行教育。对学生而言 , 使其 一个品德高 尚的人 , 必定具有健 全的个 步转变为 自我服务 、 自我教育 、 自我管理 。有教 师对学生毕 业 性心理。 许多我们认为 品德低劣 的所谓 “ 双差生” I , 可题就可能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还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精力进行学习。

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使他们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要鼓励学生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积累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

学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如保持宿舍的整洁,养成洗手勤的习惯等。

而家庭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情绪和行为变化较大,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和规范,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并共同协商和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方案。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自律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自律是指个体自己主动地、自觉地检视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律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自律能够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和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在学校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及时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示范、引导和激励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如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适当监督和引导等。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诚信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原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诚信意味着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作弊考试,不说谎和不撒谎,不窃取他人的财物等。

只有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端正的人格和信仰。

诚信教育应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进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诚信教育活动,如举办诚信主题的班会或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的价值观。

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激励,并培养孩子坦诚相待的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作是指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达到团队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习惯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团队合作的阶段,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合作训练、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初中教育的特点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延伸,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

初中阶段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从小学到初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次转折,初中和小学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学习环境不同。

规模、设备、活动场所。

2.管理方式不同。

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作息制度不同。

教学内容加深,要求较高。

家长提醒孩子上课注意力要集中。

4.课程门类较多,要求较高。

5.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增加。

初中教师“放”得较多。

其实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校纪校规都比小学要求高,更强调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

初中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向高一级学校输人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初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逐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奠定的重要时期。

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将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直到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现在不少中小学已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到了初中,进入了少年期,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和集体活动的主体,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向,产生了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控制自我、规划自我、矫正自我,开始转变为主动控制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和发展自我,他们已具备了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因。

德育工作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德育工作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受教育的主体来体现。

而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道德修养的目标,自我约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完善自己人格、品格的过程。

二.加强班级建设,发挥班集体的影响作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积极向上,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跟上集体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塑造他们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下面将从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勤奋学习三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先是培养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当从小事做起,教给孩子要守时守规矩,按时完成任务,不拖延和草率。

规定孩子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做好作业,按时上床睡觉,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老师和家长也要做好榜样,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是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的基石。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情绪波动,对人对事容易产生偏见。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教育他们要文明用语,不随意嘲笑和伤害他人;培养他们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和感激之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他们要关心和照顾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最后是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初中学生正处于建立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每天保持坚持做功课的习惯。

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也是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张海军(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广东河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健康,落实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初中教育需要履行的义务。

为此,下文主要就初中教育应怎样有效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做一番分析。

一、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特点初中教育的特点是小学教育的继续与延伸,是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时期[1]。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人格、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正面临学习生活的一次转折,不同的学习模式、不同的学习任务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具体来说,初中养成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学习方面,初中与小学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对于学校与家距离相对较远的学生来说,他们要离开家人住校,独立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独立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也因为初中学习不同于小学学习,小学时,老师会跟在学生后边提醒学生该学习、该休息、注意纪律,但初中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并且初中课程门类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再加之学习内容会更加有深度、范围会更加宽泛,这就要求学生能集中精神地进行学习活动。

二是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习惯方面,在经过长达六年的教育后,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校纪校规都要比小学要求高,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明显优于小学生,在此背景下,开展学生养成教育,会相对容易[2]。

但同时,初中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丰富、心理变化大、心灵敏感,感性大于理性,同时思想认知相对不成熟,因此养成教育开展难度又相对较大。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才成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初中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做好复习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经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和课堂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团结协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教师和家长则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而家长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远离各种诱惑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合理作息、健康饮食等。

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习惯是一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社交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交习惯,如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礼貌待人等。

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当前初中生不仅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是典型的“九零后”。

他们成长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动荡,不稳定,波动的幅度很大,并且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然而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各科辅导班,特长班,希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却忘记了“先成才后成人”的道理,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正确疏导学生的情绪。

于是,如高分低能的现象,厌学弃学的现象,甚至学生人格都不健全的情况都出现了。

因此,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和奋发向上的学习心理、完美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对于处在心理断乳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终身受益。

养成教育在中国并不是新鲜的说辞。

在中国,养成教育其实源远流长,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

”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没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人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甚至阻碍个人在将来的进一步发展。

我讲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物管经理,前来面试的人很多,考官在进门的必经之路上扔了两张废纸,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纸篓。

前来面试的人很多都是直接从废纸上跨了过去,然后在考官面前扬扬洒洒地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面试上以后的工作思路,只有一个前来面试的年轻人将废纸捡起来扔到纸篓里以后才开始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从根本
上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因此,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中小学
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方面入手。

例如,着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教室、校园环境的好习惯,同
时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和志愿者活动,学习社会公德,扩展自己的社会经验。

其次,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注重纪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按
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以及规范的考试秩序和成绩反馈机制的建立,提倡公正公平,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向上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劳动和体育锻炼,使他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劳动和
体育锻炼,培养起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向上看齐、向较高的目标不断追
求进步的态度和习惯,这样局座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的精神魅力以及他所传递出
来的正确价值观,可以让学生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总之,要想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注重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气质,让他们发扬科学崇尚精神,树立正确理念和正确的人
生观,实现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的良好前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就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指导和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引导他们遵守活动规则;家庭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家规,尊重长辈,帮助家庭成员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纪律、守秩序、守道德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成长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互通家校之间的信息,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计划。

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家庭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示范。

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和榜样。

学校中的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同时也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学生的行为。

家庭中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中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阶段特点,着重论述初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强化制度,帮助...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