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神话文本与相关形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奔月神话文本与相关形象研究
摘要:嫦娥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人物,嫦娥奔月与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并称为中国四大神话,本文通过对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进行探究,按照时间的先后整理了关于嫦娥奔月的直接文本,并且对嫦娥奔月的间接文本如蟾蜍,不死药,以及后羿这些相关文本进行考证。
关键词:神话;嫦娥奔月;文本流变
一、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的直接文本
关于记载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是以“奔月”这一举动作为核心情节,来记载嫦娥奔月。
这个构成了嫦娥奔月神话的核心文本。
从文献资料可知,《归藏》作为先秦典籍,其内容最少,是最原始的文本,只记载了嫦娥服药奔月和化为月精这个事件,而到了汉武帝时代的《淮南子》就有了羿的加入,而到了东汉张衡《灵宪》记叙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且加入了“枚占于有黄”这一个细节,根据袁珂先生的观点,奔月以前“枚占于有黄”,可能仍是《归藏》的旧文,增加的内容不多。
但是关于嫦娥是后羿妻子这种观点,刘昭《后汉书?天文志上》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就有所不同,两本书著作的作者一个是南朝一个是清代,相隔时间为一千
两百年,使用资料都称为张衡的《灵宪》,但是高诱晚于张衡,高诱注《淮南子》上说“??娥,羿妻。
”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是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吸纳了高诱的观点加入的。
并且不死药从没有归属权到操不死药的西王母再到《独异志》中羿烧仙药。
那么综合分析,其嫦娥奔月神话的发展如下所示:
嫦(常)娥服药奔月→嫦(常)娥服西王母之药奔月(为月精)→嫦娥窃羿得于西王母之药→嫦娥为羿妻,窃羿得于西王母之药化蟾蜍。
整个过程有以下四点需要分析:一嫦娥,??娥,常娥名字的不同,二羿的加入,三从月精到蟾蜍,四不死药。
二、嫦娥形象
上文提出嫦娥,??娥,常娥名字的不同,其实他们都是同一个人,那就奔月神话女主人公嫦娥。
先进行嫦娥形象的渊源分析。
嫦娥奔月,月作为嫦娥的栖息之所,月亮属阴,而女性恰好是阴性,则作为女性形象的嫦娥与月有着莫大的关联,月就具有某种隐喻功能。
关于月亮的神话主要有《山海经?大荒西经》、《吕氏春秋?勿躬》、屈原《离骚》。
“历史上,因嫦娥与月密不可分的关系”[1]而这种关联使嫦娥成为月的代称,生月、浴月解释月的由来,望舒解释月亮的运行,这些都成为嫦娥奔月神话酝酿、生成的历史来
源,更因为常羲、嫦娥的转化,更使得嫦娥与月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而嫦娥名称的由来,主要在“附会说”与“避讳说”两种基础上演变。
附会说是因为“常仪占月”而“羲”“仪”和“娥”一音之转,于是“常仪”(或尚仪)遂被刘安附会成“常娥”。
而“避讳说”是因为“常”字是“恒”的意思,羲的古音同娥。
常羲则是恒娥,而恒字又因为避汉文帝之讳,则成为常娥。
从常娥到嫦娥又因为人们写作习性。
而从常羲、常仪、??娥、恒娥、常娥等名号,只是嫦娥在不同时期,拥有着不同的称呼。
嫦娥的由来,始终都与月有着密切的联系。
她本身则是月亮女神的代表,居住在月宫。
而嫦娥奔月这个神话则恰好印证了奔向地点是月宫。
三、嫦娥相关的人或物
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的传播,还依托于嫦娥相关的人或物,在对相关的事物主要是蟾蜍,后羿,不死药等。
(一)羿的英雄与无道形象
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本是两个神话。
高诱《淮南子》注有:“娥,羿妻。
”那么就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因果关系。
并且根据袁珂先生所说,嫦娥奔月神话,不能把它放在
一个孤立的地位加以考察,它应当是整个羿的神话的一部分。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羿则是帝俊的臣子,而且并得到了彤弓素缯,从中可以看出“羿善射”,帝俊是《山海经》中早于黄帝的主神,是具有开辟性质的远古天神。
这时的羿应该是远古东夷之神。
而在《淮南子?本经训》中羿已经成为尧的臣民,而羿
的英雄形象是通过羿射日和翦灭猛兽来体现的。
在《天问》记载:“河伯溺杀人,羿射其左目。
”之所以打击河伯可以从西门豹治邺中得到解释。
从这里可以看射日射猛兽以及打击河伯这是奠定其光辉形象的基础。
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记载:“羿居穷石之地,故
以穷为国号……穷国之君曰羿,羿是有穷君之号。
”这是一
个从天神到民间英雄到有穷国诸侯的演变,而关于这位有穷国国君的记载则是一位昏庸无道,他也善射和打猎,这样与英雄之神羿就慢慢的混为一体了。
天神羿与有穷后羿事迹的杂糅现象,其实正体现了历史意识对羿神话的渗透,这种渗透和转换不是瞬间完成的,经历了漫长的神话历史化过程。
而最终的融合成为一个人物,后续的故事出现了逢蒙杀羿,如果这个羿是前面的英雄,那么则是一个英雄的失败,而属于后者,则是人们为暴虐的反击。
而这种杂糅,也会对嫦娥奔月这个文本造成不同的解读。
(二)蟾蜍
关于蟾蜍,在月精―蟾蜍―嫦娥之间有一种互换的关系,从《归藏》的月精到《灵宪》中的蟾蜍。
在《归藏》中奔月后,嫦娥的结果是“为月精”,至于“月精”是什么,书中
没有详细说明。
结合《初学记》作为引文,分析可得嫦娥变成的月精是蟾蜍。
而蟾蜍本身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记载在《淮南子》中,如《淮南子?精神训》卷七,“日中有?Z 乌,而月中有蟾蜍。
”
嫦娥化蟾蜍,月中有蟾蜍。
对于这两种现象,都是在西汉的《淮南子》。
所以应该对蟾蜍本来的形象进行探究。
关于蟾蜍的神话文本记载较少,但是根据出土的文物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蟾蜍是作为图腾出现,这种图腾崇拜,其实就是生殖崇拜和死生崇拜。
其实是一种长生不死的观念,这与月的阴晴圆缺是相一致的。
而对于嫦娥化月,化蟾蜍,则是隐喻着嫦娥的长生是生殖之神的象征。
这里的蟾蜍是带有褒义色彩的,从《灵宪》中的“枚占于有黄”卦辞是“毋惊毋恐,后其大昌”证明奔月之后会是一种好的预兆。
而至于在宋代的《太平御览》所言:“戚施、蟾蜍、喻丑恶。
”嫦娥化为丑陋的蟾蜍,被视为嫦娥盗药的惩罚。
则是增加了后代人对于蟾蜍审美观念的转化而形成的。
与起初嫦娥化蟾蜍的文化内涵并不一致。
对于在《淮南子?精神篇》中记载的月中本有蟾蜍。
月中有物的说法源自古人对月中阴影的猜测与想象。
月中有蟾蜍在屈原《天问》中有“顾菟在腹”,
闻一多在其《天问释天》中引举十余例以证“顾菟”是蟾蜍的音转,月中有蟾蜍的说法可以提早到战国。
而作为最早的商代资料《归藏》说明嫦娥化身为月精,结合后代资料化为蟾蜍。
由于时代的久远,形成和记载又是不相匹配的,无法准确说明这两者的先后顺序,两者在传承的过程之中出现了杂糅,使得嫦娥奔月的神话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三)不死药
关于不死药作为嫦娥可以奔月的媒介《归藏》→表达持有不死药的所有权的西王母《归藏》《淮南子》《灵宪》→为弥补《淮南子》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的缺憾,在《独异志》改为“羿烧仙药”。
关于不死药最早记载的是《山海经》,《山海经》中有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民,不死之树。
《山海经?西次三经》则形成了蟠桃、王母桃,从不死药变成了有来源的不死树到不死树结出的果实仙桃。
不死药的记载与求取长生密切相关,从《山海经》开始到汉及以前,不死药为西王母所操。
及唐则有不死树的说法盛行,月中的桂树便成了不死之树桂树的代表,在《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
”[2]在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嫦娥掷投掷
与人的桂树则成了不死药。
在《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董逃行》:“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玉兔整天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所以李白《把酒问月》还有“白兔捣药秋复春”的诗句。
白兔所捣之药有时也被附会为不死之药。
这样不死之药的文化内涵使得对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使人们可以对嫦娥奔月这个神话给予解读。
他们作为间接文本的出现,则使嫦娥奔月这个文本具有丰富内涵,使原型得以丰富,使整个故事有了多重的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宋)李?P.太平御览[M].中华书局,1985:4249.
[2] 陈才训.嫦娥?蟾蜍?玉兔――月亮文化摭谈[J].江淮论坛,2002(3).
作者简介:聂聪聪(1990―),女,汉族,山东淄博人,青岛大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