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 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 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 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
2)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 是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 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 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
福利、基本工资起保健作用;绩效工资起 激励作用。
3、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工 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有很大的相关性。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效率更 高。
由于企业向内部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 效的运行,所以使本单位工资高于供求均 衡的水平是有利的。
二、工资、劳动报酬 工资是工薪劳动者的供职单位对其投入劳动所支
2009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三步 走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
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 实施;
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 物制度,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 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 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 卫生事业单位实施;
付的报酬。在资本社会,工资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 货币表现。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 酬的总和,它等于工资和福利之和。
福利包括雇主以实物形式或货币延期支付形式支 付给雇员的各种报酬,如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 低价住房等。
三、工资的功能 保障 激励 优化人才配置
四、确定工资的原则: 合法性 公平性 竞争性 经济性 动态性
定义:绩效工资就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 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定 员工的工资水平。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 以科学的绩效考核为基础。
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
目标: 1、 规范各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发放,从一个无序状
态走向有序管理的状态。 2、 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的员 工有更好的工作态度,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 服务产品。 3、 改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为将来更进一步的 体制改革做一些有益地探索。
2、没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分类管理制度不健全。 4、缺乏利益动力与自主分配的权力。 5、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事业单位 人才流失严重。
6、工资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缺少弹性、增加工 资手段简单、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7、工资立法步履缓慢。
六、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是2006年改革的具体落实。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事业单位主要 领导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改革现行比较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 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权限,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作 用。
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1、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平 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别。
目标: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 均主义,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 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
(1)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实行分 类管理。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特点, 在建立职员职务序列的基础上,实行职员 职务等级工资制。
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 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 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绩效工资是不是加工资? 如何考核、谁考核 标准谁来制定? 评估委员会 产生 需要解决的问题? 绩效工资实施的现状
(2)内部公平:主要是指组织内不同等级 的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工资具有公平性。决 定报酬的内部公平准则依据的不是从事这 一工作的员工个人特征,而是工作本身。
组织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 作的内容为基础,或者以工作所需要的技 能要求的某种组合。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被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激励和保健这两种因素在激励行为中起着 截然不同的作用。
(3) 奖励制度。 ( 4) 建立正常增资机制。 ( 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建立地区津贴制度。
四)2006年7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岗位绩效和分 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 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尽合 理,激励作用不明显,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差距 拉大,工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渐突出,已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 和积极性的发挥。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改 革要求,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 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
二是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 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和经 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五、事业单位工资演变----四次工资改革
一)1956年第一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 起等级工资制
二) 1985年第二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 起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奖励工 资和工龄津贴四个部分 。工资差别小,平 均主义倾向。
三)1993年10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不同类 型、不同行业自身特点的分类制度。
2)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 是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 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 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
福利、基本工资起保健作用;绩效工资起 激励作用。
3、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工 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有很大的相关性。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效率更 高。
由于企业向内部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 效的运行,所以使本单位工资高于供求均 衡的水平是有利的。
二、工资、劳动报酬 工资是工薪劳动者的供职单位对其投入劳动所支
2009年9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三步 走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
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 实施;
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 物制度,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 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 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 卫生事业单位实施;
付的报酬。在资本社会,工资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 货币表现。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 酬的总和,它等于工资和福利之和。
福利包括雇主以实物形式或货币延期支付形式支 付给雇员的各种报酬,如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 低价住房等。
三、工资的功能 保障 激励 优化人才配置
四、确定工资的原则: 合法性 公平性 竞争性 经济性 动态性
定义:绩效工资就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 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定 员工的工资水平。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 以科学的绩效考核为基础。
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
目标: 1、 规范各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发放,从一个无序状
态走向有序管理的状态。 2、 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的员 工有更好的工作态度,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 服务产品。 3、 改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为将来更进一步的 体制改革做一些有益地探索。
2、没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分类管理制度不健全。 4、缺乏利益动力与自主分配的权力。 5、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事业单位 人才流失严重。
6、工资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缺少弹性、增加工 资手段简单、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7、工资立法步履缓慢。
六、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是2006年改革的具体落实。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事业单位主要 领导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改革现行比较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 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权限,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作 用。
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1、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平 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别。
目标: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 均主义,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 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
(1)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实行分 类管理。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特点, 在建立职员职务序列的基础上,实行职员 职务等级工资制。
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 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 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绩效工资是不是加工资? 如何考核、谁考核 标准谁来制定? 评估委员会 产生 需要解决的问题? 绩效工资实施的现状
(2)内部公平:主要是指组织内不同等级 的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工资具有公平性。决 定报酬的内部公平准则依据的不是从事这 一工作的员工个人特征,而是工作本身。
组织内部报酬水平的相对高低,应该以工 作的内容为基础,或者以工作所需要的技 能要求的某种组合。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被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激励和保健这两种因素在激励行为中起着 截然不同的作用。
(3) 奖励制度。 ( 4) 建立正常增资机制。 ( 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建立地区津贴制度。
四)2006年7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岗位绩效和分 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 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尽合 理,激励作用不明显,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差距 拉大,工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渐突出,已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 和积极性的发挥。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改 革要求,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 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
二是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 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和经 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五、事业单位工资演变----四次工资改革
一)1956年第一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 起等级工资制
二) 1985年第二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 起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奖励工 资和工龄津贴四个部分 。工资差别小,平 均主义倾向。
三)1993年10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不同类 型、不同行业自身特点的分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