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李丽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9No.1

2012年1月

第9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2电视在世界各国步入民众的生活不过半个多世纪,然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约翰·菲斯克以中古世纪的“行吟诗人”来类比电视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强调电视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种种文化神话的媒介。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研究一直是媒介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而格伯纳的涵化理论提出电视塑造受众有关社会真实的观念,揭示了电视对于受众认知层面的影响,并强调这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的论点在于,长期暴露在相同的电视讯息下的阅听人,将会产生同一种结果,也就是被电视机灌输了一套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角色认同等。李普曼(Lippmann )曾在他的名著《舆论学》中提出:“身外世界的脑中图景”这个命题,即媒介会影响人们“脑中的图画”,“个人仅能通过大众媒介所构成的意识,来解释和描绘这个世界。”其中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Social Reality ),媒介所反映的“符号现实”(Symbolic

Reality ),及传媒受众主观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Perceived Reality )。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

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真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电视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制约,涵化或是培养、教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根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理论。该理论所要检验的是电视内容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其核心是: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下面我们将试以《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以下称《青春》为例来看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具体运用。

《奋斗》是讲述了一群80后年轻人的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故事,展示了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爱情、事业的态度。而《青春》则讲述的是一个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青春故事,她们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时,先是表现出来了彷徨、挣扎和矛盾,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和挫折之后终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正确定位,开始真正的适应了这个复杂的社会。

一、《奋斗》、《青春》建构的符号现实

第一,这两部剧都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讲述80后关于事业的奋斗和理想的追寻。我们分别就这两部剧中的三个男主人公:陆涛、华子、向南和三个女主人公:青楚、霹雳、小样展开分析。

陆涛是80后精英男性的代表,有法兰克福的梦想,有两个非同寻常的爸爸,有一见钟情后爱得至死不渝的夏琳,他渴望完美,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不断追求着美好的东西。但即算是一个拥有如此优越条件的人,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自身的,在获得成功时也是经历了许多挫折的,比如失业、失恋等;而华子和向南则是80后普通男性的代表,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大的志向和野心,因此他们对成功的期许并不像陆涛,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理想就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子,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爱情就足够了,但即算是如此平凡的甚至谈不上理想的这样一种目标,他们同样是付出了许多努力的。电视所告诉我们的是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成就也好,小成绩也罢,都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的。

与《奋斗》中的三个男主人公不同的是,《青春》更多的是表现了80后女性的独立自主和个人理想。青楚,有足够的知识与头脑来武装自己,有足够的理性去面对问题,她能够不被母亲的想法所左右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和感情;霹雳,放着剑桥不去读,却一心想要做个厨子,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小样,年轻热情有冲劲,想为自己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有限的条件却让她四处碰壁,而与母亲的冲突更让她为成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现实中她慢慢变得成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的前途都最终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第二,这两部剧都向人们展示了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爱

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

———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

李丽琼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要: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

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的受众觉得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两部剧的热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电视剧所构建的符号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涵化;符号现实;客观现实;主观现实

114··

情是电视剧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也总以坚贞、专一、真诚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四对恋人都无一例外的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处在爱情中的两个人都始终不渝的坚守着,即使中间有波折,在拨开一切云雾之后,还是回归到了最初的那份感动。就是华子和露露的分手,也是一种大爱般的成全,如果自己给予不了对方想要的幸福,那就放手让对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不禁要感叹导演和编剧在营造这种美好恋情中的良苦用心。

第三,这两部剧都用大团圆的结局来反映主流的价值观。《奋斗》的结局是陆涛和夏琳、向南和杨晓芸有情人终成眷属,米莱、华子最后都得以释怀,真心为自己曾经爱过的人祝福,可以说大家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而《青春》则是以小样和方宇、青楚和周晋修成正果,霹雳最终当上了厨子以及高齐和蕾蕾的爱情萌芽作为全局的结局。大团圆的结局,让人们从中看到希望,这也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那就是只要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最终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部剧为我们受众所构建的“符号现实”:青春的价值在于寻觅奋斗目标,在于努力实现自我。虽然在过程中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些代价正是成长道路上必定要经历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后,重新认识到现实的本来面目,也理解了长辈的用心良苦。

无论是《奋斗》,还是《青春》,它们为我们构建的符号现实都是积极的,让很大一批的80后们面对现实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乐观和自信。

二、《奋斗》和《青春》所构建的“符号现实”如何影响人们的“主观现实”

首先,关于《奋斗》。第一,电视剧使人们获得了逐渐清晰的人生追求。关于80后没有信仰的判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许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过去拥有什么,今后又要奔向什么,就像《奋斗》的主题“奋斗”二字在开篇时所透露出的迷惘——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其实电视剧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答案。

下面我们来看天涯中的一个调查数据:

很明显,选择为了事业和爱情而奋斗的人占到了50%以上,这也正是这两部剧为我们所构建的“符号现实”的精髓,它也的确影响了许多80后的“主观现实”。

第二,重燃了人们对于张扬的纯真爱情的向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刚刚成熟起来的“80后”在缅怀他们正在流逝的青春时不可规避的话题。《奋斗》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以感觉为基础的纯真爱情。爱情是源于最初的感觉,而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综观《奋斗》全剧,尽管生活艰难、精神迷惘,这种爱情的纯真从未泯灭过。这种爱情观无疑让人们又重燃了对爱情的向往,使得现实生活中在爱情上伤痕累累的男男女女们又重新看到了爱情美好的希望。电视剧告诉我们爱情本身是纯洁无暇的,只是现在有太多的因素使得它变得复杂,变得不让人相信。这种纯美爱情观的影响对于正在追求爱情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也是积极的。

第三,改变了人们对于80后强烈自我意识的看法。在剧中,80后人们关于独立自主的这样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的非常充分。我们首先来看一下80后女性。以夏琳为例,她不论男友陆涛贫穷与富裕都自己赚钱生活,与陆涛争执时的平等与犀利更是以往任何一代女性很少出现的。再来看80后的男性,他们同样拥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再依赖来自父母的间接经验,而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认识世界,正如陆涛在经过了一番拼搏与迷惘之后,他又很认真地告诉徐志森“生活是自己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受众们也不自然被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感染。观众们不再一味地给80后贴上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等这样的标签,而是逐渐趋向于认同他们富有激情,渴望独立,拥有梦想的人生态度。纵观全剧,在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80后的“主观现实”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很多的变化,“奋斗”就这样从一个原来我们年轻人不爱听的词汇,逐渐变成了我们的座右铭。

如果说《奋斗》只是让80后们燃起了对奋斗的激情,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的话,我想《青春》则是告诉了更多的人生活是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调查表:

这样高的一个个收视率说明了这部剧受到了很多观众的热捧,每一代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找到一些自己的感悟。我们从纵向上就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来展开具体的分析,看看《青春》到底使我们的主观现实受到了哪些影响。

60后:60后是杨家三姐妹的年龄,作为母亲,人们以往认为干涉孩子的事业和婚姻是很正常的,因为父母总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罢了,而随着这部剧的热播,60后的妈妈们也在开始反思,在与孩子相处时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做法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利的。可以说60后观众,看的是孩子的成长。

70后:是30~40岁这一年龄阶层的人,是现在社会开始步入中流砥柱的一代,他们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即算是他们当年也有叛逆的想法,但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是敢想而不敢做,可以说70后的观众看的是年轻人创业的勇气和敢于叛逆的精神。

80后:80后应该是该剧主要的收视群,他们在看完这部剧之后很容易就觉得剧中的三位母亲是自己妈妈的缩影,他们发现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是专制的,

在儿女的爱情和事业

1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