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知识点
毛概重点第一章
![毛概重点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685dbca0508763231121233.png)
毛概第一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 (1)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1)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2)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作为选择或者判断)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名词解释)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单选与判断)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16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概章节知识点
![毛概章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635945e518964bcf847c8c.png)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大一第1章知识点
![毛概大一第1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b03c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1.png)
毛概大一第1章知识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系列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其中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第三节: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总结:毛概大一第1章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起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以及在中国革命和理论发展中的作用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当代价值,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毛概大一第1章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109c36b90d6c85ec3ac60c.png)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四个)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本土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1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2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饿十月革命1917、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2.3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2.5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实践基础:(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相互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b5e00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8.png)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但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少数到多数,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于两条: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于两条:第一,第一,“实际研究精神”。
第二,“实际活动精神”。
他说“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的各种情形,他说“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的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
1929年毛泽东:一是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一是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 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 二是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与研究,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1930年,毛泽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
]2.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这个命题。
] [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82a788360cba1aa911da54.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⒈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⒉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⒊主要内容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⑶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⑷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⑸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⑹党的建设理论⒋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⑴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⑶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⒌历史地位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⑶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⒈形成和发展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⑵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⑶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⑷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⑸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⒉主要内容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⑶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⑷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⒋历史地位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⑵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⒈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731b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8.png)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毛概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毛概复习知识点(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550a916bec0975f465e219.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基本知识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p1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P23、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
P2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2-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P3-46、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P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P98、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P12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P131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P1411、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P15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191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P22-231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fee3f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7.png)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作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时代条件。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重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首先,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支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作者回顾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指导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首先,作者解释了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工具和指导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首先,作者分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一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7c15831ccbff121dd368378.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7.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
![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8f23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e.png)
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一、经济基础1.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劳动资料和生产技术的总和。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经济制度。
–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关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的概念和性质:–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社会关系和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它既反映经济基础的状况,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2.国家及其作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其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管理社会事务。
3.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项工作中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为政治基础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上是2020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的内容概要,涵盖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点。
毛概考试必备1~15章知识要点大全
![毛概考试必备1~15章知识要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489f9e19b89680203d82513.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2fc3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b.png)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中国革命的起点
1.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状况与内忧外患
2. 辛亥革命的发起、条件及目标
3.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改革与国民革命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目的
2. 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案
3.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和作用
第三章革命的新道路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
3. 红军的创建、经验总结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第四章革命的胜利
1.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国情和抗战形势
2. 孙中山、毛泽东等先烈革命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3.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局面与对未来的思考
第五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和任务
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其实践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变和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其背景和目标
2. “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确定目标
结语
从中国革命的起点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现实和历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54848e51e79b896802263c.png)
三大基本问题: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主义)。
不同点:①领导不同。
②前途不一样。
1949~1952为过渡时期。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业的三大改造,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位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8927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c.png)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毛概大一考试重点知识点
![毛概大一考试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2330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c.png)
毛概大一考试重点知识点毛概,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一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将介绍毛概大一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2.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3. 唯物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内容和奋斗目标2.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规律和主导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部分: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依据和总纲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和总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和阶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和基本实现路径- 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使命和责任总结:以上是毛概大一考试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8bd6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6.png)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崛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阶级矛盾。
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问题并寻求变革的出路。
1.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从马克思时代到列宁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并得以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得到验证。
后来,列宁开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
1.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开始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并在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社会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则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阶级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无产阶级是社会革命的先锋队,代表着历史的前进方向。
2.3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了社会主义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2.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主张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毛泽东思想3.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形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
3.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理论、群众路线、用革命精神改造世界等。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598e2e915f804d2b16c1a7.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https://img.taocdn.com/s3/m/e06ddaa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f.png)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篇一毛概知识点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就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南昌起义则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如山西的大寨大队等。
毛概知识点涵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篇二毛概知识点那可真是丰富又重要哇。
先说说思想理论方面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那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就拿实事求是来说,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
要是没有实事求是,那可就乱套了。
群众路线也超关键,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送粮食、抬担架,为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独立自主更是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不依附于任何大国,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看革命实践方面,土地革命那可是重要举措。
给农民分土地,让他们有了生活的希望,也调动了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长征更是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艰难困苦中,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突破重重封锁,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ddb6fd6137ee06eef91808.png)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和右的思想错误的思想根源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