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特性

价值观的特性
价值观的特性

价值观的特性

1、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1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2次报告。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第32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2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1.65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908万人。

◇ 69.5%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相比2012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8.5%,相比2012年底上升了4.0个百分点。2013年6月,我国台式电脑上网网民比例继续下降,手机上网网民比例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域名总数为1470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81万,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4.0个百分点,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53.1%;“.中国”域名总数达到27万。中国网站总数升至294万个。

二、趋势与特点

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70.0%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而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则略有下降。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网络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最多,手机端发展超整体水平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用户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PC端网络娱乐类应用增长乏力,手机端成发展亮点

相比2012年,各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网民规模并没有显著增长,使用率变化也不大,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甚至略显下降,整体行业发展放缓。与此同时,手机成为重要突破点。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网民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率。

三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广泛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大体上而言,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在我们组的问卷调查中,将人人网用于资讯和学习的比例就有67%和10%。

(2)新媒介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开放,气氛轻松自由,这些都十分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利于大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使其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人人网上经常会出现许多很有意思的状态和一些很有意义的日志。同时,有40%的调查者认为人人网是良好展现自我的平台,66%的调查者认为交流的时间、对象、内容都较为自由。

(3)新媒介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同样在我们组的问卷中,使用人人网用于认识新朋友和与熟人互动的比例达到了34%和83%,认为加强了亲朋联系和结交了新朋友、扩展了人际网络的也分别达到了60%和59%。并且有68%的调查者认为人人网这类的社交网站,对本来互动较多的人际关系和本来互动较少甚至没有的人际关系同样适合。通过上网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是一种潜在的大学生网名内心深处的极为深刻的上

网动机。通过利用人人网这类社交网络,大学生能更好地保持和亲朋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能结交到新朋友,获得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同时,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大学生也同样可以宣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2.消极影响

(1)新媒体信息的泛滥,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首先,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人们在其中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新媒体带给人们的可以是一座信息宝库,同时也可以是一座垃圾信息站。这使得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难以判断取舍,显得不知所措。其次,在信息的接收上,大学生多被奇、异、新的信息所吸引,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显得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从而感到心理疲惫、迷茫。

(2)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享受孤独已经成为不受朋友限制的独立变量,也就是说孤独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自觉的行为方式。除了在十分必要的时刻,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沟通和联系,这就越来越脱离了正常的交往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现实交流能力的变弱,大学生们都样也可能难以再体会面对面交流的乐趣。

(3)新媒体的应用容易使人沉迷其中,而忽视正事或重要的事。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迎合了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特征、消费水平和心理状态,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但由于新媒体自身的缺陷和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把握不够,容易使得大学生过度沉迷其中,甚至对个人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如前不久的iphone女事件。

四总结

新媒体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自身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加之新媒介本身的特点,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从新媒体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人际关系等的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信息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取向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由于提供了全球丰富的文化信息及互动交流的方式,

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一些原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变得陈旧,在实践中屡屡受挫,而另一些原来难以接受的、甚至是被普遍否认的价值观念却被冠以“新”、“合时宜”等名而登台亮相,并开始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网络的出现,促使了“地球村”的形成,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浏览全球,视频聊天可以结识全世界的朋友。距离由于网络的存在而变得不再遥远。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其中不乏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等,这些纷繁芜杂的价值理念、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他们也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而且,由于网络起源于西方,其价值指向受西方的影响,西方国家也想方设法通过网络给中国青年灌输其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也促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是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紊乱。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各种有害的信息混杂于网络,其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要求存在差别,这大大加剧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难度,易使他们产生价值取向的困惑。在网上。大学生清楚地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自己能够控制许多事物,从而造成虚拟和现实的分离,也造成了他们价值取向现实与虚拟的分离,道德判断力削弱。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模糊起来,原来支持自身价值观念的社会本位价值失去了昔日的权威。个体开始对自身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社会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致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进而造成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是价值取向自我化、功利化。新媒体交互机制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网上索取所需,在主动、积极、放松状态

下自由获取信息,打破了权威的限制,这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能动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又导致他们个体意识极度膨胀,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新媒体对利益激励、竞争等一系列市场机制的过多宣传强化,导致了物质价值追求与精神价值追求之间的失衡,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日趋明显。此外,新媒体的内容多是来自于大众,人人都可以有博客,个人发布言论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出现了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和个人控制的“独立媒体”,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价值目标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价值观念自我化,人生理想庸俗化,行为取向呈现无政府化。如此种种,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贡献的不良倾向。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2)、

三、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前高校思想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整体上看,新媒体的任何影响都是基于其改变着的传播环境,我们只有从改良新媒体传播环境人手,通过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等手段,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

1.传播主体人人化、传播途径多元化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权威的消解

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点是“传播主体人人化和传播途径多元化”,其结果必然是价值选择多样化。“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1]。在传统媒体阶段,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权威的官方媒体、学校的“权威”教师以及家庭结构中具有“权威”地位的长辈。权威的媒体和权威的教育者是形成大学生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体被人人化,即处于新媒体网络节点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价值观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传统的主流媒体和权威的教育者只是众多价值观的影响源之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控制的传统“大众媒体” 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也被新媒体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多极传播通道模式所淹没。特别是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后,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模式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2]。新媒体颠覆了“把关人”和“受者”的概念,媒体使用者(或者说是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3]。

根据CNNIC报告,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达到3.56亿,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4]。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权威主体被日益消解,同时教育权威的重构变得日益困难。

2.传播信息海量化、传播内容庞杂化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紊乱

新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即时互动性使大学生可获得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很容易受到种种限制,比如时空阻隔、政治限制等等。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等信息接收终端加快普及的时代,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庞杂海量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共存。通过即时通讯,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零时间”交流和传播。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包括反动的政治宣传信息、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堕落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庸俗化、自由化的价值理念以及相应的社会治理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具体来说,新媒体给大学生价值选择带来的紊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网络渗透进来的西方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冲击。西方价值观在华丽包装的粉饰下,加大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难度。其次,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反差,也阻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尽管有一定的关联,但仍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最后,互联网中负面信息的传播不但影响了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印象,也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形成。大学生对媒介的接触频率、

时长、内容都是影响大学生个体层面对国家和社会印象的显著变量,进而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量[5]。

3.传播方式个性化、传播表达自我化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标准扭曲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表达的自我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是把受众按照同一化或者同质化的受众对待的,不考虑受众的差异。新媒体刚好相反,不但对受众进行层次性的划分,还进行更为具体的群体性划分,直至把受众划分为单独的个体。新媒体的受众既可以得到同样的传播信息,也可以各取所需、得到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其次,在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中,参与其中的人的主体性被激活。每个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中的参与者都成了信息传播的主体,并且每个主体的表达欲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在网络上发帖留言、撰写博客、微博,在虚拟世界里通过聊天工具与别人聊天互动等等,似乎每个人都成了媒体世界里的创作者和思想表达者。再者,由于新媒体空间的近乎无限性,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管越发困难。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自由地获取来自不同渠道和世界不同地区的信息,打破了权威的限制。最后,在新媒体条件下个体意识极度膨胀,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普世价值遭到挑战。在个性化的新媒体环境里,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可以被表达,每个人都喜欢根据自己的利益宣扬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标准变成了每个人的标准,即便是对于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时间、不同的需求下也会采纳不同的价值标准。同时在缺乏相关网络监管和网络法律的条件下,有的人甚至不受基本道德观念的约束,

价值标准逐渐变得飘移、模糊、扭曲和捉摸不定。

大学生是传媒受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人格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而这“虚拟的现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又非常重大。

现状:参与度高

依赖性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之现在中国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中国教育制度的滞后性,使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自我”倾斜,“多元化”的价值倾向,主要表现为: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基本品质概念

基本品质概念 一﹑品质朮语 1﹑质量﹕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两者的总称﹐指为了确定和达到质量目标所需要的全部职能和活动。 3﹑质量控制﹕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朮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一个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各个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提高经济效益。 4﹑质量保证﹕为使客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5﹑质量体系﹕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所有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的总和。 6﹑质量环﹕又叫质量螺旋﹐指研究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为止的各个阶段中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各个相互作用的活动的一种理论模式。 7﹑产品质量﹕产品的特征或特性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程度。 8﹑质量检验﹕指用一定的检验方法﹑手段对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特性进行测试并将测定的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9﹑不合格﹕指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指产品的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偏离了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没有这些特性﹐也可指质量体系中某些要素偏离了规定的要求或没有这些要素等。 10﹑合格品﹕指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产品。 11﹑不合格品﹕指不能满足客户规定要求的产品。 12﹑批﹕又称交检批﹐是指作为检验对象被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作为交检批的条件是﹕(1)制造条件基本相同(2)制造时间大致相同(3)产品规格和结构相同。 13﹑批量﹕交检批所包含的单位产品的数量。 14﹑抽查﹕从整批产品中按一定的标准(随机)抽取部分产品进行检查﹐通过该部分产品的检进结果来衡量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15﹑批量抽查﹕指无论批量的大小都是根据规定的抽样计划抽取样品进行检查的活动。 16﹑随机抽查﹕是在进行批量抽查时采取的一种抽样方式﹐指不挑不拣的进行随意抽查﹐令每一个产品都有被抽到的机会。 17﹑允收﹕允收的产品并不一定代表该批产品中无次品﹐而是指次品的总数量仍在抽样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 18﹑拒收﹕指批量抽查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数量超出抽样标准的可接受范围﹐该批产品不合格﹐需作退货处理。 二﹑产品各表面等级的划分 根据操作者和客户可以看到的程度﹐可将产品的各表面分为以下三种﹕ 1﹑A级面﹕指操作者和客户能直接看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顶面和正面。 2﹑B级面﹕指操作者和客户能看到但不能直接看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两侧面﹑后面﹑底部。 3﹑C级面﹕指零件组装后操作者和客户看不到的产品表面。如﹕产品的内部。 三﹑次品缺陷的分类 根据次品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次品缺陷可分为三种﹕致命缺陷(CR)﹑严重缺陷(MAJ)和轻微缺陷(MIN)。 1﹑致命缺陷﹕是指对使用﹑维修或保养产品的人员有危险或不安全隐患﹐以及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客户绝对不接受的缺陷。 2﹑严重缺陷﹕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但客户可作有条件接受的缺陷。 3﹑轻微缺陷﹕指需要采取对策进一步改善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较轻微的外观缺陷﹐。 四﹑塑料件常见的次品缺陷 1﹑缺胶﹕又叫走料不齐﹐指产品的一处或多处胶料填充不足。原因是在注塑过程中熔料温度太低或注塑压力过小从而导致熔料流动性差﹐不能走满整个模腔。 2﹑缩水﹕由于产品某处的胶位缩水率比其周围的胶位缩水率大而在产品表面形成的平滑凹痕。原因是产品各部分壁厚相差太远或产品在冷却时各部位冷却不均匀等。 3﹑混色﹕在产品某处出现的不规则的与原料颜色不同的另外一种色斑﹐它与周围的胶料颜色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原因是熔料温度过高﹐使靠近炉壁之胶料烧焦后混入熔料内或熔料中有其它杂物的熔化物等。 4﹑披峰﹕在产品上(模镶件的接口部位处)出现的较薄的非设计要求的毛边。原因是模具损伤或注射压力太大等。 5﹑爆裂﹕产品上出现的非设计要求的裂隙。原因是脱模困难或者产品冷却时各部位冷却不均匀等。 6﹑顶白﹕产品出模时﹐由于顶针运动过快或不畅顺导致反作用力超出胶体的承受力﹐从而在产品表面形成的一种欲裂的白色痕迹。 7﹑气纹﹕产品表面形成的部分有别于其周边表面色泽的花纹。原因是产品在注塑时排气不良导致气体残留于产品表面。

优秀企业文化十大特征

优秀企业文化的十大特征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 全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包括企业资本的各个因素,如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精灵和根本。这些企业资本不是简单的堆积和凑合,而是科学合理地配制和互益共赢地融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原则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必须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也正是卓越原则为我国企业所内化的原因。优秀企业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优化的资本结构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资本所有者理念的繁衍和放大,资本是企业文化的遗传基因。资本的属性与资本组合的形式和比例,决定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影响企业文化的自然属性。优化的资本结构是建立和谐企业利益格局的基础。它能够集资本所有者、科技所有者、劳动力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长,形成优势企业文化。否则可能相反。 二、科学的企业机制 企业内部资本、人力、技术、品种、主体设备等各部分的构成数量比和质量等级比,必须合理、配套、有效,其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协调的、有机的、互益的联系,使企业机体产生效益上的“放大”功

能、运行中的“免御”功能、发展中的“消化”功能、风险中的“自救”功能和复杂环境中的“应变”功能。让企业文化不断分泌出生命激素,保持企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优质的劳动产品 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当今社会,产品和服务已经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发展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假、冒、伪、劣和落后的产品不可能提升人类文明的档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好的、持久的经济效益,也不可能蕴涵先进的企业文化。优质的劳动成果,它于消费者有利、于公众无害;于当代有益、于后人无弊。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引导人们文明、健康、有益、进取的消费潮流,促进人性的解放、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先进的生产工艺 先进的生产工艺蕴涵着优秀的文化,是创造优秀成果的生产资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母体。优质的劳动成果必然来自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服务规程。没有先进工艺做保障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是不稳定和不长久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和所有新企业的建立,特别是非公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必须采用先进工艺,禁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坚决取缔淘汰工艺,为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档次打下物质基础。 五、优良的管理体系 第一,模式先进。从家长式、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从“一长制”以“我”为核心,居高临下的管理

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1539(2010)03 0084 06 价值观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价值观被内化为个体的行为标准时,就表现为个体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可通过个体行为被外界感知,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关于外界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重要性的认识倾向,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是指其在成长、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身价值及其实现的普遍看法,是衡量他们人生追求与精神支柱的动力依据。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接受着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外来的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影响,强烈的冲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和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影响,2009年3月我们对天津市某些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不同学院随机抽取班级进行现场测试,共发放问卷2000余份,收回1972份,其中有效问卷1868份,有效率93.4% 。问卷由基本信息和自编价值观两部分构成。其中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分布、是否独生子女等信息;问卷涉及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习的动力、对理想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道德价值等问题,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一、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的 问题及表现形式 (一)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塑造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也对主导价值观提出了一些挑战。主导价值观就是指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统帅其他价值观念,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支持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现阶段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主要就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主导价值观理应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忧心,“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8% 的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安危;在对“学习动力”一项调查中,也只有5.8%的大学生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列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呈弱化趋势。

现代企业文化的五大特征分析

现代企业文化的五大特征分析 1992年,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这个观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当前民营企业现状 也许这些年大家对那些倒下去的民企还记忆尤新,比如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标王折翅、小霸王别姬……这些失败的民企现在还有人拿它当歌谣,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名誉馆员陈健说,有关人士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就目前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人认为,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构建,没有建立职业化的管理队伍;但陈健认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企业文化就显得分外重要。 二、企业管理核心的演进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50-60 年代,伴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学科的相应产生,以组织管理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应运而生,那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财物的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应用成效显著,国内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新的技术发明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成为其实的头号经济强国。但是,行为科学无法克服管理理论的弱点,管理科学过分追求理性,对作为企业主体的人没有给予。 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管理核心演进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战略管理”作为管理核心。“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以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就经营目标、内部资源及其同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进一步演进到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这次转变的背景是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学者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美国企业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作者:学生会文章来源:学生会点击数:1480 更新时间:2009-12-24 【字体:小大】 自觉性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机制的建立,唤醒并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再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迷信和接受某种价值观;改革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提供了各种参照,这一切都强迫着他们去思索,去亲身体验,去认真比较,去慎重选择:究竟哪种价值标准最正确?价值取向怎样才科学?应确立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了鲜明的自觉性。 实务性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神万能”、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如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两重性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环保意识等。但是,由于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由于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是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即内在矛盾性。当然两重性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可塑性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他们注重事业、立足奉献,他们自强进取、诚信交往。他们是“最有希望的一代”、“思考的一代”、“走在改革的最前列”。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和客观的环境条件。所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多元性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

新时期边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边防军人必须懂得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1、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是思想观念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它不仅决定着人们行为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报告

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

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个企业正如一个人,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其成功的道理,必定有其成功的素养,企业亦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飞跃发展,企业文化正如一个人的灵魂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所重视。 一个人要立于社会,要有所成就,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要流芳百世,泽及子孙就更离不开自己的不断修炼身心;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没有灵魂是不行的,没有不断地自我修炼是很难长期立足于市场的。 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指导企业文化运转的核心内核是企业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能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要成长的,至于成长的方向则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和学校教育等使得具有同样能力的两个相同的个体,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必须在不同阶段辅之于相应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成材”。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 一。老板文化;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个人的风格,魅力,理念及素质体现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指导价值。应该指出在企业的初期,强有力的老板文化对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将会打下一个好基础。 二。企业内强势个人的文化; 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极强的影响力,而内部某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实际经营的骨干个人,由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能力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个人的强势影响力主导了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内强势组织的文化;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部门的分工导致某个部门变得及其重要和强势,如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这些部门的运作逐步影响这个企业的运作,进而事实上代表了企业的当前文化;另外,某些企业由于本体文化较为弱势,通常引进一批人才时,如某个业务部门高层跳槽到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和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当今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搞一种标准、一个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要坚持软硬两手和奖惩结合。有的需要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来规范,有的则需要用灌输、普及的方式来引导、疏导。 ●社会与学界要共同努力,找寻主流意识形态向下沉淀和民间伦理规范向上提升的现实通路,通过上下互动,凝练提升,交流共识,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建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化精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作用”,其出现次数之多前所未有,表述语气之强也前所未有,立论定位之高更前所未有,可以说是自2006年党的文件首次出现这一词汇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最精炼的表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从构成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统一,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四个层面五大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表述既体现出系统性也表现为层次性,它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庞大的思想和价值系统,其中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低层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具体来说,处于第一、二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际上是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诉求,解决的是执政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问题;处于第三、四层面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人们在继承历史传统、参与社会实践和经历具体人生中所习得、需遵守的思想观念和基本价值,解决的是普罗大众的基本人生追求问题。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和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当今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它的特色在于:初步确立了政党理念、国家体制、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基本规范等在观念价值层面的统一,不仅凸显了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特征,而且也容纳了历史文化传统、鲜明时代精神和社会底线伦理,因而表现出逻辑上的完善性、内容上的包容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了规范社会实践行为、进入大众精神生活的现实意义。 从传播路径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政党推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播等多种途径的统一,体现出传播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首先,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就是一种旗帜鲜明的定性,表明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也标示了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价值体系的不同,这说明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普世臆想,而是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实际上是从教育路径、社会实践以及文化创造等多个方面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传播路径。从纵的方面看,国民教育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际相传、进入中华民族精神血液的根本途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我们社会制度的基本属性,必须承载起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从横的方面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所有实践领域、精神文化生产的所有创新方向,都要体现和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和功能。这就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只是理论和口号的泛泛空谈,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自我娱乐,而是要进入火热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通过锤炼、打磨最终成为全社会遵循的价值标准。 最后,还要牢记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执政党和社会精英只能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但引领不是代替,导向也不是包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既要从思想上、也要从实践上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

企业文化题库

企业文化题库 一、填空题: 1、龙行文化的涵是:(同心)(同德)(同行)。 2、龙行文化中的企业使命指的是(提供澎湃动力)(共创辉煌大唐)。 3、龙行文化中的企业愿景是指(国际一流)(大唐先锋)。 4、龙行文化中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包括(人为本)(和为贵)(效为先)。 5、(“以人为本”)是公司对人的基本态度。 6、(外和谐)的环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7、“效为先”中的“效”指的是高效,包括(高效率)和(高效益)。高效的要(专业)(专注)(敬业)(乐业)。 8、龙行文化中的企业精神指的是(务实和谐)(同心跨越)。 9、(“务实和谐,同心跨越”)是对集团公司组建以来所总结的精神的提升概括,是大唐人秉持的价值观在具体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10、龙行文化中的经营理念包括(诚信)(稳健)(效益)(共赢)。 11、龙行文化中的发展理念指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2、龙行文化中的管理理念包括(人本)(科学)(高效)(创新)。 13、龙行文化中的质量理念指的是(精心)(精细)(精品)。 14、龙行文化中的人才理念是(同心成长)(成功共享)。 15、龙行文化中的安全理念主要指(零起点)(大安全)。 16、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17、绿色生活主要包括(5R),即reduce(节约资源),reevaluate(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 18、企业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面)学习,力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以创新。 19、(廉洁)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 20、在专业服务领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执行“(真诚)(专业)(快速)(满意)”的服务方针。 21、员工工作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仪表)(举止)(语言)、纪律和卫生。 22、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容包括四个部分,即(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和(企业风貌与形象)。 23、同心文化的特征是(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 24、集团公司的管理理念是(职责对等)、高效协同。 25、集团公司的企业形象是(求真务实)、诚信守约。 26、集团公司员工形象是(敬业)(精业)(团结)、高效。 27、文明单位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8、集团公司的文明单位建设实行(三级)管理模式运作。

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看法

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看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其中,“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结果显示,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几乎杜绝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可能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时代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是现实理性和走向未来的价值积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没有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一定要与现实相衔接,才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当

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当然,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核心价值观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思维活跃、行动敏捷、最少传统观念的约束,极富有创新精神和变革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能适 时地调整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从总体来看,他们乐观上进,求知求新,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主流积极健康,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从个体来看,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其价值观变化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 (一) 时代性与兼容性的交互并蓄 1 、重竞争与效率的时代特征 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合理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率和最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育具有独立、自主、平等意识的主体,它促进了自我的觉醒,培养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发了每个参与者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也提高了公平和效率意识。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思想领先,观念更新快,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度高,市场经济意识强。大学生们深深懂得,市场经济不是靠关系而是靠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市场 经济更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因此,他们重实际,讲实干,求效益,他们最不愿墨守成规,也不愿听人摆布,更不愿讲空洞的大道理。奋发成才始终是大学生心最强烈的渴望和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体现了年轻一代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 、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政策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使大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合理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并为社会作贡献。他们的选择不再排除个人利益、个人理想和个人事业的追求,重自我成才、重现实实效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空洞的口号和说教已不被他们所接受。因而,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考证热,实用类知识与技能成为学习的热门。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问题上正努力寻找“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的结合点,不偏重哪一边,而是力求协调并重。在观察处理问题上,他们往往更多地采用生

品质理念基本知识

品质理念基本知识 一品质定义: 1.什么是品质?品质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产品品质,产品满足规定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和总和。(2)、服务品质,是指服务业各项活动或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3)、过程品质,过程满足规定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4)、工作品质,一般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序。工作质量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决定着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然而,它又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1、品质管理的目的 1.1对消费者、顾客做保征,使能长期、安心、满足的使用产品或服务 1.2使质量、成本、交期达到最佳状态,尤其是品质成本的降低。 2、对品质管理的误解 2.1 品质管理=管理品质 2.2品质是靠检查出来的 2.3没有不良品就是品质 2.4品质管理是品质部门的事情 2.5品质只限于产品品质 3 .、品质失败的六大主因 A、没有正式的书面规定,甚多的口头命令与管理 B、即使有书面规定,甚多人未遵照规定执行或作业 C、无授权的私自变更作业程序或方法 D、失效的文件及规定未能立即销毁、废止 E、纠正措施没有彻底有效,亦无预防措施的心理准备 F、使用未经校正的设备、仪器、量具导致检测无效。

A、熟悉自己岗位的质量职责 B、清楚工作所依据的文件 C、做好工作所需要的记录 D、了解与本人有关工作接口 E、熟悉本部门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部分 F、 F 熟练掌握工作技能 5.品质工作的性质和技巧 预防错误发生; 持续改善,灵活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坚持原则,注意弹性,善于 交流、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不要“大概加可能” ; 凡事多问为什么?然后“ PDPC” 把握“三现、5M 5W2H事事寻找原因,寻求方法 1.观察能力:(1). 对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去求证. (2)对以前一直这样做的(经验), 但双感觉不适当的要去求证去改善. 2.运用能力(1)多向思维(正向、逆向、发散、逻辑等思维)(2)多想、多说、多写、多做(实验): (3)构想计划实验、疑点记录 三.品质管理的常用工具& 方法 1。防呆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