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

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

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

一种生理学反应。

2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3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4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免疫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即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5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特性。6反应原性(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7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8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9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10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即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或抗体F ab 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1半抗原—载体效应:小分子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效应。

12佐剂:那些与抗原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即辅佐抗原的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13可变区(V):轻链和重链中氨基酸组

成和序列变化较大的区

域,近N端,轻链1/2

(VL)和重链1/4或1

/5(VH)。

14恒定区(C):轻链和重链中氨基酸数

量、种类、序列及含糖

量较保守的区域,近C

端,轻链1/2(CL)和

重链3/4或4/5

(CH)。

15超(高)变区(CDR):轻链和重链可

变区各

有3个

区域的

氨基酸

组成和

排序高

度可

变,称

为超

(高)

变区

(HVR

)或互

补决定

(CDR

)。

16框架区(FR:在可变区中,CDR以外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框架区(FR)。

17功能区(结构域):重链和轻链(每

隔90个氨基酸)经

链内二硫键连接而

成(跨度约110个

氨基酸)的球状结

构(环形结构域),

不连续紧密折叠,

有特殊功能特性。18绞链区:位于C H1与C 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弯曲伸展,易被木瓜

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

19J链: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连接Ig单体为多聚体。

20单克隆抗体(McAb):由一个识别一

种抗原决定簇的

B细胞克隆产生

的同源抗体。

21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至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2免疫球蛋白(Ig):具有开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3、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

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

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

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

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

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

体。

24、单克隆抗体: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

决定簇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25、基因工程抗体:在DNA水平对Ig

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导入受体

细胞表达的抗体。

26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

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能调节细

胞生长、分化,并参与免疫调节的低分

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27补体系统: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

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

活性的蛋白质(即:补体)以及其调节

蛋白和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

2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指

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个染色体上编码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

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

29炎症:机体组织对物理、化学、免疫

或生物因素所引起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

应。

30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

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

排除抗原的过程。即免疫细胞

识别、摄取、处理抗原,继而

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

效应的过程。

31特异性细胞免疫:T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后,分化、增殖、

转化为效应淋巴细胞

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

33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激发B细

胞增殖、分化、活化

为浆细胞后,产生抗

体;以及抗体与相应

抗原接触后引起一系

列反应,统称为体液

免疫。

34免疫偏离:Th1或Th2细胞的优先活

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

优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离。

35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已致敏

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发生的一种

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

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6Ⅱ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

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

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

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37Ⅲ型超敏反应: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IgM类)结合

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

下沉积于组织,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

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

引起组织损伤的过程。

38天然主动免疫:指动物在感染某种病

原微生物耐过后,产生的对该病原再次

侵入的抵抗力。

39天然被动免疫:指动物通过胎盘、初

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体,

从而获得对该病原体的抵抗力。

40人工被动免疫:指采用人工方法向机

体输入由其他个体产生

的抗体、淋巴因子等,

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

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

的目的。

41人工主动免疫: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

给机体注射疫苗或类毒

素等生物制剂,刺激机

体主动产生保护性抗

体,以抵御病原体的侵

袭。

42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

分或代谢产物制成,接

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

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

物制剂,称为疫苗。

43单价疫苗:只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

(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单一血清型

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44多价疫苗:用同一种微生物若干血清

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45混合疫苗: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

物,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合而成。

46同源疫苗: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的

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

免疫预防的疫苗。

47异源疫苗:利用具有类属保护性抗原

的非同类微生物所制成的疫苗。

48亚单位疫苗:指提取微生物有效抗原

部分,利用一种或几种亚单位结构成分

制成的疫苗。

49免疫程序:根据传染病、疫苗和动物

的特点所制订的免疫接种具体实施程

序,称为免疫程序。

50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

合所发生的反应。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

性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在

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可逐渐聚集,出

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51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

液相中特异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受电解质影响出现的沉淀现象。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

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

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

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

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

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

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

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

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

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

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

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

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

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

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

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

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

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

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

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

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

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

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

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

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

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

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

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

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

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

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

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

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

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

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

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

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4.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关淋巴组织。是指分布

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

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

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1.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存在

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集团,又称抗原表位(epitope)。它是与

TCR/BCR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

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

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

依赖T细胞辅助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

体的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

表位。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

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为一类之

间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

生物的共同抗原。

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一类不

需要T细胞辅助即可诱导B细胞产生抗

体的抗原,而且产生的抗原主要是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5.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与具有相

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如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

敏淋巴细胞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

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其原因是

在这些抗原分子中常带有多种抗原表

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

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抗体或

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

不同抗原的反应,则称为交叉反应。

6.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

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

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须

加工变性,无需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7.T细胞表位:为顺序决定簇,需经APC

加工处理,并与其MHC-Ⅱ类分子结合

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

8.佐剂(adjuvant):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

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

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

免疫应答的类型。

9.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一类可直接

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

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

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10.抗原(antigen):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

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

11.半抗原(hapten):能与相应的抗体结

合而具有免疫效应,而不能诱导免疫应

答,即无免疫原性。当半抗原与蛋白质

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12.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

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部分

称为类毒素。

1.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

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

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

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

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

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3.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

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

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

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

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

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6.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

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

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

故称为可变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

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

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

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

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

ADCC的主要细胞。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

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

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

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0.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

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

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

体。

11.分泌片(secretory piece):又称分泌成

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

种含糖肽链,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

体上。具有保护分泌型IgA的铰链区免

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并介导IgA二聚

体从黏膜下到黏膜表面的转运。

12.Ig功能区(Ig domain):是指Ig分子

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每个功能区

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

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

13.Ig折叠(Ig 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

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

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

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

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

状”结构。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免

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

球蛋白折叠。

14.CDR(c 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即抗原互补决定区。VH和VL

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

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

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1.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或脊

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

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

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