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
在新一轮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无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都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应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教要得法,学要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i)搭建学习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的机会。

如在讲授《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时,我以教室为活动平台,将全体学生分成几组,分别饰演奴隶主、奴隶、祭司、智者学派的学者、苏格拉底等角色,并针对奴隶买卖这一事件展开激烈的辩论。

通过不同人物的表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认识它从神到自然,再到精神觉醒的发展过程,并从中得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人文思想的异同。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历史、哲学、人物性格心理上的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写作、管理以及制作上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真是“一石多鸟”,收获匪浅。

由此可见,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拟定讨论课题,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教师拟定讨论题目,依据活动流程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讲完《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时,我马上总结发言:“通过刚才的小话剧我们可以看出智者a就是法律的拥护者,他无论做什么都从法律着手:智者b则认为自然就是真理,我们不应该改变自然,而且自然不是由神来决定的;祭师则是一切以神为标准,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神可以任意的摆布人,只有尊重神的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你对以上三种观点有何看法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是正确的。

因为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来控制的,人定胜天;但同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甚至会使人类灭绝:在此基础上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双重作用。

可见这样的讨论,既增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心理活动的能量,真可谓两全其美。

当然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多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设计和表达独特思想感情的机会,以达到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

(3)巧设活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活动课的题目,发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归纳知识、提取要点。

这样,教师则改变了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状况,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事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学习素材,课上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可见,适时地开展活动
课,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归纳、对比等思维能力。

二、科学研读课标内涵,加强历史教材的弹性建设
加强教材弹性建设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

新课程标准既为教材弹性建设提出了需求,也为教材弹性建设提供了可能。

强化教材的弹性建设势必要强调教材的纲要性和凝练性,其实质就是为师生互动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这同弹性的要求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教材一度出现内容越编越多的情况下,提倡教材纲要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科书应不应该有弹性,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应从我国地域广阔,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的实际出发来考虑。

有弹性、更适应国情,更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可见,加强教材的弹性建设是符合我国目前教科书一纲多本的实际的。

为了确保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标准,在加强教材弹性建设中,还应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加强教材弹性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学生大多数:加强教材弹性必须以确保完成课标基本要求为基础;加强教材弹性必须以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为原则。

现行的一纲多本的教材在体系结构上更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教材内容的概括与凝炼,为教材的弹性使用奠定了基础。

教材内容的互补性也为教材在使用中更具有伸缩性提供了可能。

要合理发挥历史教材的弹性作用。

增强历史课堂效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发挥教材中辅助文字的弹性作用。

教材的辅助
文字是指教材正文之外的文字。

一般包括说明、注释、提示、题解以及插入正文之中的必要补充文字等。

这些说明、注释、提示、题解和补充文字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如每一单元前的导言提示,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给以提示,对学生掌握程度提出层次要求,这样使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当然正文中的注释,其作用也不可小视。

利用注释,可以通过对较难理解的知识进行解释,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通过注释,控制教学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2)对教材图画的弹性处理。

现行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历史图画进行讲解。

如教材上的漫画、人物、书法等等。

教师都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绘历史史实,形成一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扩展历史课堂的广阔空间
现代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若使用不当,不但其优势难以体现,还会有损于教学内容。

我们既不能不顾教学的需要,孤立地强调手段的先进,又不可固守传统,否定手段的更新。

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形式和内容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过程。

多媒体的使用还为学生架起通往理性的桥梁。

它凭借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教师讲述历史,为学生感知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但教历史、学历史的意
义并非仅此,探求历史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面对历史、社会和人生,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所以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知识。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想使历史课堂效益有大的飞跃。

就必须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人手,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