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信息含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信息含量

发表时间:2010-03-19T14:15:15.03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谭梅[导读]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2006 年2月15日,财政部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其在我国已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统一,并适当考虑我国国情,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以前计提的八项资产准备内容相比,新准则进一步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对于明确会计信

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具有积极的作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等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透明度。但实施中也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的《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作出了更具体的规范,增强了实际业务处理的可操作性。同时统一规范了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含量,也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实施现状

(一)我国资产减值的历史演进

1.1992年我国出现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在颁布的“两则两制”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但也是仅仅提出了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而且也没有作出强制性要求。

2.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夯实上市公司的资产基础,要求发行B 股、H股的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但对于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并未作出强制性规定确认存货跌价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只是要求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3.1999年第四季度财政部又先后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问题的解答》,明确规定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同时将其他应收款也列入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4.2000年12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的范围由四项扩大到八项,即在“四项准备金”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进行了专门规范。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

(二)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利润操纵的隐患依然存在,会计信息含量低虽然我国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缺陷与不足做了相关的修正和补充,但从整体来说,经营者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美化资产和经营业绩仍然有很大的余地。

⑴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不具可操作性新的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迹象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外部迹象和内部迹象。外部迹象是外界可以了解的,而其内部迹象,比如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将被闲置、重组、终止使用或者提前处置,这些是外界无法观察的,企业可以通过其自身掌握的信息来判断,而且报废、毁损的资产须经多个部门协同认定,大量的减值信息都在相关单位和部门会计报告披露以后才能掌握,资料的收集存在滞后性。

⑵计提范围的差异客观形成了利润操纵的空间新准则进一步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投资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而存货、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减值,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也即新准则只规范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则由其他具体准则来规范。金融资产、递延税项资产和雇员福利资产以及特殊行业的资产也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这也客观形成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⑶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欠合理

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方面,存货品种很多,要逐一确认和计量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准则的这些规定给了企业一些灵活选择的空间,也不免给一些企业空隙可钻。固定资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另外,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对其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很难把握,而其中的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专业判断本身就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一判断的空间使企图操纵利润的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2.计提减值准备加大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加工成本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然而,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种资产没有统一价,完全由市场决定,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难以控制的,要准确地确定“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困难。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但企业要对成千上万资产的可变现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确认和计量难度太大。因此,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执行时,对其确认和计量的标准难以准确把握。另外,根据规定,如果企业有一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则可能每年的折旧都必须重新计算。而且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要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数量众多,此项对会计利润的纳税调整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根据上述情况,企业要较好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计提减值准备加大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加工成本。

3.减值损失转回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