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罗军强
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中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和锦城、锦江两个独立学院。

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7个国家重点学科,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8个博士点,345个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在校学生5万多人。

一、川大的通识教育理念
2003年以来,川大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带有学校烙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系统提出了“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

同时,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04年,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提出了“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了“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323+X”的培养体系,以及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方位服务的“三个全”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这个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川大人对通识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更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的本质。

这一体系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四个具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三个全”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个具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要求川大的学生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强劲的创新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四川大学文理工医的所有的学生,必须要加强人文的教育,人文的修养,人文的境界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川大都能够感悟一些人
文的东西,人文的境界,培养自己一个正确的,适合自己特征的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有适合自己的成长的和追求的目标。

倡导学生在川大一定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

要求川大的学生进入川大,首先要学会照顾自己,更要学会关心别人。

学会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

关心自己,就包括(要做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所有的事情自己要把自己管理好。

一个不会关心自己的人绝对不会去关心体贴他的父母,更不会去关心别人和社会。

那么这样的人最终可能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

只有一个人学会去关心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好、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一个优秀的人才。

才更去懂得怎么自己去奋斗,懂得自己怎么去努力。

更会珍惜自己获得的一切。

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当下的学习。

珍惜当下。

更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感情。

“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

这是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

川大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岗位,坚持精英教育的质量观,通过构建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
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川大的教育公平观就是:公平不是平均,公平是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公平地享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接受高水平的全面教育;川大的教育多样观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自身实际、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潜质和特长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川大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勤奋阳光,使学生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不仅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三个全”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为了真正将“教育四观”落到实处,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方位服务的“三个全”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学校确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视野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责任、法律意识教育,鼓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使学生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同时,更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川大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更加优秀。


校实施的“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强化全员育人评价激励机制,将教书育人的贡献和投入等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的重要指标,设立“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等系列奖项,全面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建立“四位一体”(辅导员、学生导师、兼职班主任、全职教导员)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

此外,学校健全完善的“全方位服务”的育人管理体系,就是不断推进民主办学,强化各级教代会和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

二、“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川大是一所提供精英教育的学校,是一所能够让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是一所能够提供给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学校构建了“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教育责任和教育的生命。

(一)前一个“3”
前一个“3”,就是把川大培养的学生分成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综合创新人才,这类学生大概占川大学生总数的80%—90%,是川大学生的绝大多数,针对这类学生,学校在2004年就提出了“412”本科生培养体系;
第二类是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尖子生”,有些学生天赋异禀、很聪明,能力也很强,大概接近学生总数的10%,对于这些尖子生学校开小灶让他们吃饱,集中优质资源进行培养。

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吴玉章学院,要求学生基本上2年半完成本科课程学习,并且在国外交流1年,再回校完成毕业论文。

对于这类尖子生培养,学校已经开展了近10年,当中的很多毕业生已经被哈佛、耶鲁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攻读硕、博士学位,还有一些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就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或者申请了美国专利;
第三类是“双特生”,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奇才”、“偏才”和“怪才”。

针对这类学生,学校通过“两个渠道”进行“双特生”选拔,一方面,学校面向社会,通过高考自主招生选拔“双特生”,另一方面,从在校生中发现和选拔“双特生”,对于选拔出来的“双特生”,学校将专门指定专业导师,对他们实行个性化培养。

国家未来建设
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天赋、潜质和特长,因此,大学就应该提供适合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发掘每个学生潜质、特长的教育体系。

川大提出这个“3”,就是让川大的每个学生只要有能力、有特长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009年,川大以锦城学院破格录取高考甲骨文作文考生黄蛉同学为契机,对“双特生”选拔培养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在校内选拔“双特生”过程中,有1名文新学院学生,对日本中世纪史研究得很透、很深,学校就把他作为历史学院的特长生来培养。

有1名微电子专业同学对物理学有着执著兴趣、而且特别敏感,学校就把他转到物理学院,并作为特长生进行专门培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甚至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潜质在哪里,那么,通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去教化、激发每个人的潜质和特长。

川大提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及“双特生”培养计划,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要求,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川大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二)“2”
这个“2”,就是“两阶段”。

过去高校是把大学4年课程统一安排,甚至在第3年、第4年还有很多基础
课或专业基础课,往往把大一的课程排得很松,使一些学生考入大学后就感觉上大学比读高中容易得多,结果到大三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因此,川大提出对大一学生要严格管理,对大二学生要规范管理,对大三学生要激励管理,对大四学生要成才管理,关键是要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尽量把基础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排在大三上半学期以前,特别要把第一年的课程排满一点,在本科前两年半,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这一阶段,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这项改革,学校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全面推进。

(三)后一个“3”
后一个“3”,就是在个性化教育阶段,设置“三大类课程体系”:第一类是学术研究型课程体系,就是今后想从事学术研究、想考研的学生,就提前进课题组、进团队,进实验室,尽早参加科研训练;第二类是创新探索型课程体系,今后想创新创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这个课程体系,可以做一些创业尝试,去进行异想天开的实践;第三类是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就是针对毕业以后要开始承担家庭负担、想先就业的学生,就提前进
入实习基地、产学研单位,重点培养他们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

这个“3”实际上反映了多样化教育的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三大类课程体系”供他们自由选择学习,使学术型、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成长成才,使每个学生在川大都能得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个体系川大2010年才提出来,现在正在逐步落实、实施。

(四)“X”
“X”就是针对“323”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项目支撑,这个“X”可以是若干项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计划,目前,学校正在实施12项教育创新计划,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到实处。

“323+X”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更体现出了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教育创新改革
目前,川大已经实施或正在推进9项教育创新改革。

1、“公共课教学创新与改革计划”,就是强调教育质量,体现了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2、“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
学改革计划”则反映了高质量的精英教育;3、“个性化教育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4、“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计划”,突出了教育的多样化,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提出不同的毕业论文要求,实事求是地体现学生的真才实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四位一体”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体现了教育的生命,构建了学生思想、学业、生活、爱心管理服务新体系;
6、“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拓展计划”强调以国际化教育途径提升人才培养,体现了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7、“本科教学及教学管理支持平台建设计划”,体现了教育的责任,强调了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群体、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群体的精细化、专业化指导;
8、“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强调了教育质量,体现了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9、“本科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支撑条件建设计划”,突出了教育的责任,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上好学、找好工作、有好前途。

(一)公共课教学创新与改革
川大一直倡导公共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授课效果,特别是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努力实现英语口语、听力课程全部由外教担任。

指导每位新进教师如何给学生上好课是十分重要的。

要求老师第一堂课的PPT就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自己对这门课的要求,讲清楚应该阅读哪些参考书、考试形式是什么、怎么计算平常成绩等等,特别要对学生提出管理要求,讲清楚这门课不允许学生缺课,要求所有学生按时上课,这些必须作为第一堂课的基本内容。

还建议老师上第一堂课就可以进行摸底考试,如果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免听,如果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不来上课、就必须按时来听课。

(二)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
川大特别重视和倡导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

从2011年招生开始,学校就已经把班级编成每班25名左右学生,目前,学校小班上课的比例不到40%,有些公共课班级人数仍然很多,特别是像英语课、专业课必须实行小班授课,学校正在努力使小班课程数达到全校课程总数的60%左右,逐步形成小班上课体系。

这项改革无疑将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但是只有实施小班教学,
才可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才可能真正构建精英教育体系,因此,学校需要魄力和勇气进行这样的探索,同时,学校也愿意增加这样的投入和成本。

此外,学校一直强调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

川大认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在中小学,因为中小学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重开发人脑的记忆功能,相对忽视对人脑想象功能的发掘,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背唐诗和英语单词,这种教育一直持续到高考,每个学生的记忆功能已经开发到90%以上,而想象功能的发掘却不到60%。

到了大学,大学就需要去改变这种状况,但现在很多大学老师,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性讨论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最难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设计1个非标准答案考试的题目,可能比在题库里选择10道题要难得多,花费的精力、付出的投入也会更大。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专门投入经费来支持,如果老师实行启发式讲授、批判性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并且经过督导组专家认定为优秀,学校就可以按几倍工作量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在“985”建设专门设立项目经费,支持
这项改革计划,鼓励各个学院进行试点,鼓励每个教师积极申请。

(三)个性化教育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
个性化教育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工作的
重中之重。

学校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项工作的压力很大,因为至少要开设上千门、甚至几千门课程供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

比如,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学校要真正让他们能够在川大找到培养创业技能的各种课程,这就需要打破过去的传统,重新调整课程体系,这项工作要下大工夫、花大气力,组织了全校教师共同来思考、来研究,实实在在地提出一大批可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课程。

(四)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关于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总体上是正面的,但有些人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川大实施论文多样化改革,就是取消毕业论文,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学校实施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绝不是取消毕业论文,更不是要降低毕业论文的要求,而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地体现学生的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促进本科
生与社会和实践的接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真正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定位,选择传统的学术型毕业论文,或选择应用研究及实践型的创新项目成果、发明专利,也可选择社会实践型与探索型的设计方案、新闻稿件作为毕业论文。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大学的使命。

(五)“四位一体”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四位一体”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就是建立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与全职教导员“四位一体”的成长关爱服务体系。

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导师,学校一直都有,在此基础上,学校又专门设置了教导员。

学校建立了学生学术、专业、爱心全职教导员制度,选聘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刚从管理岗位退下来的党政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全职教导员,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来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此外,学校专门设置了正处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专门请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来担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他的团队将为学生进行门诊式的心理健康咨询,所有学生都可以直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消除心理障碍。

学校开创性地提供这种门诊式的心理咨询,就是要让每
个学生都能够身心健康、勤奋阳光。

不管哪一类学生,学校的老师都要把他们当作宝贝、当作人才来关心、爱护和教化。

“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基于学校对教育责任的深刻理解,就是要教化每个人,而不是只教化、培养那些尖子生。

(六)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拓展计划
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拓展计划,川大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交往水平。

全面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实施“本科生留学奖励计划”和“本科生国际交流计划”,建立海外实习基地,举办各类特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力争使在校本科生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经历;建设10个专业优势明显、满足社会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全英语授课专业,提升学校留学生培养能力;建设“国际化人才本土化教育试验区”,全面推进高端外籍教师引进计划,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教师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行“本科生留学奖、助、贷学金计划”,资助本科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学科竞赛。

(七)本科教学及教学管理支持平台建设计划
本科教学及教学管理支持平台建设计划,基本目标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鼓励、指导、规范学生选课,使学生选课更加科学合理。

主要举措是建立由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互动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及教学管理评估系统组成的教育教学支持系统。

(八)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基本目标是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接受到高水平的全面教育,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主要举措有: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大力推动教学改革。

与密歇根大学成立教与学研究中心,集中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培训,探索构建自我评估、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中期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教与学评价机制,遴选一批具有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能力的示范教师,推动课堂教学整体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建立我校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开展专业评估或专业认证,引导学院的专业建设;加强教学质量宏观监控,开展教
学工作绩效评估。

构建全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定期统计、整理和分析各学院和相关教学单位的教学基本信息和数据。

(九)本科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支撑条件建设计划
本科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支撑条件建设计划,基本目标是真正使川大的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就业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主要举措有:建设新创业就业教育和培育中心,按照“学生自主择业、市场提供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原则,开展职业辅导、职业测评;将学生大学生涯规划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科研合作优势和校友资源,建立稳定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四、川大通识教育的启示
(一)按照通识教育的理念办学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

通识教育的实
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感情的人才,提供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通识教育旨在教会学生关于对良好公民的形象的理解和领悟,它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从通识教育的内容来说,通识教育就是教给学校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它所强调的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涉及的范围宽广全面。

从川大历届校长来看他们办学的通识教育理念:1922-1924年,吴玉章提出:“崇尚学术,启用新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926-1931年,张澜提出:“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20世纪30年代,文学院院长朱光潜提出:“宽大自由教育之目的,不仅在传授知识技能,而尤在陶冶品学才识具备之完人与培养健全之士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