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市兴达教育投资
法人代表:雪堂
1.1.3建设地点
省市平原新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省工程咨询公司
编号:工咨甲12020070028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容及围
1.2.1研究依据
1、市兴达教育投资关于编制《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3、《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5、《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92指标);
6、《省市平原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科技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9、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研究容和围
根据科技学院校区现状及该校目前的在校生状况和招生情况,结合科技学院发展规划,拟通过新科学院的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据此,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校各方面现状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论证,对建设规模、方案、设备选择、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招投标、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3项目概述
1.3.1项目主办和承办单位简介
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师学院等时期。2004
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市,占地面积1700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5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600余种。现有10个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中心,6个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设17个教学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3个,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目前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8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4人,其中专任教师960人,
博士、硕士生导师70余人,“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3人,教授104人,副教授366人;博士、硕士74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优秀专家17人,全国模教师、优秀教师11人,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4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32人。聘请中科院院士其国、盖钧镒、成卓敏等60余名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了“专业+专项+专证”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2001年以来,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省教改项目3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为96.0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1404
项,获科技成果奖56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学校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累计增产效益超过20亿元,国家批准学校以棉花品种等为主体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园区”。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连续 2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1亿亩,累计增产效益达60亿元,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与美国布瑞纳大学、韩国江原大学、荷兰农业学生交换及学习访问基金会等开展了合作办学,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
目前,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在校生规模约8500人,新科学院正认真实践着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学校办成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社会贡献大、在国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