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写作范文第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期主题:美丽乡村

切入点:乡村文化(民俗传承等)、乡村建设

选取理由:

1、今年春节期间,博山民俗频繁在央视播出,

2、201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编制“乡村记忆”工程总体实施规划。

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4、乡村文化保护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5、2016年的人民日报在年初发起了“寻找最美乡村”活动,持续了一整年。

第一篇:让"乡村文化人"成为"乡村文明传承人"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各种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也正是着眼于农民的这种文化生活需求,各地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这也给那些原本就有着文艺基础的乡村文化人,提供了一个组织和施展文艺才华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知道,在乡土文化人这个群体中,既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也有深谙乡村风俗民情的民间守望者,更有一大批痴迷乡村文明的有心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深植于乡村厚土,懂得农民的喜乐哀愁,知晓农民的文化取向,更明晰乡村文化的传播之道。因此,他们在乡村文明的延伸和传承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些乡土文化人都有个共同的人格特征,就是都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觉使命感。在这种文化自觉使命感的促使下,这些乡土文化人各尽其能,各现擅长,用最接地气和最富感染力的表演,演绎生活传播文明,在取悦父老乡亲的同时,也获得个人身心的愉悦。

有了这些乡土文化人的“长袖善舞”,一阕评弹委,唱出吴越江南的婉转悠扬;一段秧歌,舞出塞北黑土的粗犷豪放;一声秦腔,吼出黄土高原的厚重激荡;一曲山歌,唱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安详;一段快板,说出齐鲁大地的侠义肝肠;一场评书,道尽世间的悲壮沧桑,还有透着现代气息的广场舞,演绎出当代农民的时代新风尚。这些形式不一、唱腔多样、表演各异,充满着乡土风情的民间文化演出,一方面充实和愉悦着农民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于春风化雨般的润物无声中,传播了中华文明的博大和精深,进而引领和带动了乡村文明的建设和开展。

有鉴于此,对于这些乡村文化人,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但要有实际的举措激励他们,更要为他们释放文艺才能提供和创造“出彩”的机会,包括运用调演、参赛、评奖的方式,让他们获得更大更多的社会认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使其在生活中更有文化自觉性。文明创建部门也要利用这些乡村文化人接地气、有能力的特性,鼓励他们在创建村镇文明的进程中,传播健康向上的文明知识,倡导有益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乡村文化的担当中,成为乡村文明的传承人。

第二篇:乡村之美,更在安放心灵

春节回家,邀上三五好友小聚,是大多数回乡年轻人乐在其中的事。然而在一些场合,这样的聚会却变成“赌博会”:走亲戚吃过饭就打麻将,或者推牌九、诈金花……有人甚至输掉了一年打工挣得的辛苦钱,还要从父母那儿借钱做路费。

虽然可能只是过年几天的“放纵”,却也无形间照见了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诸多尴尬。设身处地想想,从城市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们,忽然有了几天难得的清闲,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却相对匮乏,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

现实中农村的种种“文化短板”,因为春节的到来而被放大。有领导干部曾坦言,精神文明建设有“两难”:认识难到位,投入难到位。部分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单调和乏味,很大程度上即源于此。比如,在一些地方,农村书屋、文化馆等基础设施,由于更新慢,软硬件落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解渴”作用;固有的传统文化习俗、活动,因为乏人关注,渐渐走向衰亡。当有效文化供给长期处于不足,甚至缺位、错位的状态,村民难免会生发出“除了打牌,还能干些什么”的感叹。

“好山好水好无聊”,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因此,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因为这不仅关乎农村文化的延续与复兴,更关系到乡土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多少年来,资源禀赋各异的大小村落,为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广袤的农村之中,蕴藏着无数的民间高手和能人巧匠。无论是让文化惠农变成从下到上的“点菜”,鼓励农民朋友主动参加歌咏、诗会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老老少少全员行动展示才艺,都充分证明了,只要能找到他们的兴趣、特长所在,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那济济一堂的热闹与温情,就不愁找不到呈现的舞台。各种散落、漂浮的心绪,亦能借此良机汇集成一种催化剂,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从这个角度看,让农村的麻将声小些,让乡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些,至少需要内外两股力量的纠偏。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才不会老想着靠赌博来打发时间,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内心世界更宽广,才有可能引导家人、朋友,不断寻求更优质、更能涵养心灵的精神寄托。毕竟,物质生活渐渐走向小康了,精神生活也当努力向小康看齐。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之繁盛、心灵之润泽。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有的地区还有“文化**”“文化沙漠”。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要求,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