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政策的负面效应分析
1.直பைடு நூலகம்导致生育率超快速下降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对多数人实行一胎制政策的国家,我国坚持执行30多年來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这30多年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30多年的“人口红利期”中,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经济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但也正是在这30年中,我国的生育率己从2. 2-2. 8降到了 1.5以下,事实上我国的生育率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也证明,中国的生育率应该在1.5以下,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无论是否保持现行政策不变,由于人口增长惯性和人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增长还会保持10年左右的时间,但如果依旧保持现行政策不变,未来30年内人口结构将发生剧烈变化。
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任何刻意回避或者淡化这一主因的论述都是苍白无力的。尤其是我国在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实行的“一孩半”制又为性别比的失调提供了现实可能,且不说这一具有向农村妥协鲜明特征的政策是否会导致人口素质逆淘汰,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强化了人们的性别观念,严重助长了重男轻女旧风气,任何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宣传在这一政策的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受这一划界而治的城乡二元计划生育政策和城乡经济差距、文化变迁的影响,自1982年以来,我国城乡性别比的差距不断拉大。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 30余年,而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助力度一直甚微,这可能和多年来较为乐观的人口控制形势有关,很多地方甚至还在沿用着30年前的奖励标准,一个月给予独生子女家庭10元甚至更少补助的地区不在少数,很难想象这样的奖励标准会对独生子女家庭起到多大的鼓励和安慰作用。和独生子女家庭奖励金一样,当前各地失独家庭的救助金也存在着标准过低的问题。山东失独家庭己经超过5万,每年新增4000多个失独家庭,从女方达到49周岁开始发放失独家庭救助金,每个月不足100元,无论从救助金数额还是年龄门滥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全国失独家庭目前已超百万,每年平均新增失独家庭7万余户,这一日益庞大的孤独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2.客观上导致对人口素质的忽视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的政策导向以及执行过程中,这其中的最根本的其实是控制人口数量。相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来说,控制人口数量在各个层面都更易于操作,而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提高。在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有关国家实力的研究报告中,课题组所引用的国外研究机构或专家关于国家实力的概念表述中,无一例外的把人口要素列为评价国家实力的一项标准,而引用旳国内相关机构或专家的研究中,都没有出现人口要素,这和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口多是个负担的引导宣传不无关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年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已经僵化了人们的思维,自觉不自觉地在研究中避开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禁区,从而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将人口计划正式纳入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面推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随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逐渐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被写入了《宪法》。截至2012年,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实施了整整30年。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和艰辛努力,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全面发展的两大奇迹。该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不仅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也为世界经济和人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物的诞生与进化结 课论文—人口政策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大且素质偏低,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缺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人口结构风险加大,人口分布不平衡且流动加快,是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人口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的广泛深入推进,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更长的时期看,过低生育率、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人口安全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介绍我国现行人口政策演变入手,试图揭示现行人口政策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从历史的角度还原该政策的拟定过程与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访问研究法分析介绍现行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所造成的影响,以分析政策所产生的问题为主。如实行人口计划生育造成的生育率的超快速下降、过分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从客观上导致了对人口素质的忽视、严格限制生育数量而产生的人口性别比失衡、区别对待的民族生育政策显失社会公平、过早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问题,都对我国人口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详细阐述了我国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民族差异化,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甚至有造成我国人口发展逆淘汰的危险。考虑到现有问题,笔者从全局高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适度人口理论和人口优化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和消除男女退休年龄差异化的建议。此外,还提出了逐步放开二胎政策、扭转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局面,稳定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希望能通过对相应问题的分析研究为我国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及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也为深化我国人口学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口学界有一句谅语,“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以经济发展作用生育控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3.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类生男生女并非绝对1: 1的机率,新生儿正常的性别比约为106;在人口统计学上,一般将正常范围界定在102至107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字,背后则可能隐藏了环境、社会、医疗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1980年以前的30年间,出生性别比基本保持在107以下,没有明显变化;而在1980年以后到2010年前的30年间,出生性别比剧增至120以上,对比之下,原因显而易见,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催化了出生性别比的偏高。
【关键词】人口政策;演变;问题;对策
绪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但我国的国土面积仅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4。人口规模大且素质偏低,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缺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人口结构风险加大,人口分布不平衡且流动加快,是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人口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父母将所有心血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一旦独生子女患重大疾病、遭受意外伤害甚至夭折,这一风险便得以实现转化为困难家庭或残缺家庭,父母不仅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满足,还付出了巨大的身心成本。汉川地震的悲剧将这一风险变成了现实并放大到了极致,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痛不欲生,老无所依,失去双亲的独生子女更是举目无亲,连一个亲兄弟姐妹都没有。我国由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独生子女群体已陆续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走向老年,仅由老年人口组成的空巢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当空巢家庭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后,将给我国的养老问题形成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的广泛深入推进,我国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因此而产生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调、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加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忧。当一项社会政策的初始目标已经实现,而政策实施形成的风险和负效应不断积聚的时候,继续维持政策不变的经济社会成本就会不断增加,那么这项政策就应当适时的进行完善调整。?我国人口的新形势、新问题呼唤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与调整。
目前的人口生育政策使得年轻人口不断减少,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数量无疑得到了控制,但是人口结构日趋失衡。生育政策的制定应以人口变动的合理化和人口变动与发展效益的最大化为转移,不能只偏重控制人口数量这一个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30年生育率长期下降的后果,尤其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剧变。
生育政策的制定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由以数为本回到以人为本,给予公民更大的选择生育的权利,通过调整人口结构来优化人口素质。当然,在调整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人口的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投资,才能保证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优势,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导致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生育行为影响,要比文化传统更具决定性作用,这才是导致意愿生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提高受教育水平是提高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制定人口政策要有30年的前瞻性,比如说当前我国大学生约有800万,占适龄人口的30%,而人口现状是20岁的人口2500万,10岁的人口只有1500万,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大学生的比例会不断上升,即使大学不再扩招,10年后大学生也将占适龄人口的50%以上。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20年后完全有能力普及高等教育。能有多少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取决于有多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规模,这在根本上又取决于年轻人的规模,基数越大,人才越多。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质量是人口问题的关键。
今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未来的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会形成惯性和文化习惯,造成生育水平回升的成本和代价更加高昂,还会导致年龄结构的老化程度高,劳动负担特别是老年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人口的迅速增长的时期一般是经济繁荣期,而人口骤减的时期往往伴随着朝代衰落和战乱纷争。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应当以世代更替水平作为基本标准,低于这个基本标准意味着人口将逐渐减少,这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于200年前工业革命时期提出,较好地概括了当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关系,但已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关系。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一旦完成从高生育率到低生宵率的实质性转变,要促使生育率的回升是异常困难的,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4.独生子女家庭面临压力巨大
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产生了大批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的父母一代普遍兄弟姐妹多,养老压力小,照顾子女负担轻,因而也形成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形成了对这一发展模式的依赖。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步入中青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幵始向“人口负债期”转换,如不能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未來劳动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人口政策定义与分类
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于调节、指导人口发展变化所持的态度、所指定的法律、条例和所釆取的手段和措施的总和。其按作用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的与人口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旨在影响生育率、死亡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健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等方面的政策。狭义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直接针对人口再生产采取生育、死亡、优生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按政府调节生育率方向.有鼓励增殖和限制增殖之分。鼓励增殖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采取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来干预生育行为,从而刺激人口较快增长。限制增殖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采取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来引导人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其按国家对生育所持的态度有公开和隐蔽之分。公幵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人口发展所持有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场是坚定的、措施是全面的。隐蔽的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人口发展不明确表态,所施加的干预是不公开的,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间接的。其按人口政策适用的范围有全国性和地方性之分。全国性的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的政策措施。地方性的人口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在本地适用的政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