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9月,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7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内地网民中,已有超过3/4(76.3%)的网民表示,重大新闻一般都是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互联网位居网民信息来源的第一位。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即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强大。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舆论将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认为,要抢占网络舆论主阵地,通过正面引导,将网络舆论引向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建立快速发现舆情的机制
怎样才能快速发现舆情呢?目前宣传主管部门都建立有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其重要职责就是监控并协助处理舆情,这对于及时引导网络舆论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站(我国网站数量已达到131万个),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光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监控舆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网络本身的特点,采取专
业人员与业余人员相结合的办法,来发现舆情。
一是专业人员紧盯,主动发现重要舆情苗头。这里所说的专业人员既包括网络文化队伍(即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也应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还应包括党委、政府主管主办的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都应有发现舆情及时报告的义务。紧盯并不是漫无边际地搜寻。在互联网上,尽管各类论坛、各种跟帖等浩如烟海,防不胜防,但网民的从众心理很强,网站都希望自己发布的信息和观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最大的注意,因此诸如中央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论坛和天涯、凯迪等社区论坛,都是很有规模和影响的信息集散地和观点集散地,如果紧紧盯住这些论坛,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苗头。同时,网络管理人员还应该熟练使用各种搜索工具,开发和使用专门的搜索软件,通过各种敏感词收集舆情信息。
二是建立收集平台,充分利用网民的力量收集舆情。网络管理部门在管理辖区网站的同时,应该寓管理于服务,主动协调主要网站,为网民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主动了解民情民意,并利用这些平台,收集整理舆情信息,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满足网民的诉求愿望。这一收集平台,本身也可能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同时,网络管理
部门还应该为舆论引导队伍建立收集和反馈舆情信息的平台,以方便舆论引导人员开展工作。
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
一是快速判断并果断决策。对于那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的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等非法信息,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删除,将不良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及时将相关信息列为敏感信息,通过搜索敏感词等方式随时注意在网络上搜索,自动进行跟踪。对于一时判断不准的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及时通报或者会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迅速调查核实,尽快掌握真实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在调查核实的同时,及时向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报告,并建议党委、政府及时启动相关预案。
二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并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并不断更新信息,让网民及时了解事情真相,了解有关部门的态度和正在采取的措施,网民就不会胡乱猜疑。因此,最好的舆论引导,就是及
时发布权威的真实信息。
三是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在平时,网络舆论引导人员在了解舆情的同时,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观点进行正面引导,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后,应该根据网络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采取各种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软引导。所谓软引导,就是不能板起面孔宣讲法律和政策,而是从一切有利于政府部门解决问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采取各种形式,对形成舆论的基本事实、对网民的各种评论进行评论和反评论。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不断探寻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特别是对于每一次重要的舆论引导活动,都应该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经验,又反思教训,在引导中学习引导。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互联网“日新时异”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荣的,也是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