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加速发展农业科技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
![加速发展农业科技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6003d0242af90242a895e512.png)
种 , 以及 9 % 以 上 的 高 端 蔬 菜 花 卉 品 种 依 赖 进 口。 0
二 是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不 足 。基 层 农 技 推 广 体 系 还 存 在 许 多 突 出问题 ,如管 理 体制 不 顺 、运行 机 制不 活 、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 条 件 建 设 薄 弱 、 人 员 素 质 不 高 , 等 等 ,推 广 能 力 落 后 于 生 产 和 农 民 需 要 。 专 业 化 和 社 会 化 服 务 组 织 发 展 还 相 对 滞 后 ,不 能 满 足 现 代农 业 发展 要 求 。
两大 亮 点给 科 技人 员吃 下 “ 心 ” 丸 定
21 0 2年 中 央 1号 文 件 关 于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的 新 论 述 很 多 ,新 政 策 很 多 ,新 亮 点 也 很 多 ,包 括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的 方 向 、重 点 、 机 制 、 条 件 问 题 ,也 包 括 种 业 科 技 创 新 问 题 、强化 公 益 性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问题 、 扶 持 多元化 农 业社 会 化 服务 和农 业 农 村人 才 队伍 建
的 新 要 求 相 比 ,与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相 比 ,差 距 仍 然 较
大 , 突 出表 现 为 三 个 不 足 。
一
是创 新 成果 供 给 不 足 。农 业科 技 总 体水 平 不
高 ,跟 踪 式 、模 仿 式 ,甚 至 低 水 平 重 复 式 研 究 还 较
多 ,类 似 杂 交 水 稻 、 黄 淮 海 综 合 治 理 等 重 大 成 果 多
养 规 模 和 服 务 绩 效 安 排 推 广 工 作 经 费 。 因 此 ,必 须 充 分 发 挥 基 层 农 技 推 广 机 构 和 人 员 在 保 障 和 支 撑 生 产 、 引 领 发 展 等 方 面 的 作 用 ,着 力 增 强 基 层 农 技 推
如何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率
![如何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率](https://img.taocdn.com/s3/m/8a7bd37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2.png)
如何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率如何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和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研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农业科技研发存在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和成果转化率,以下八个方面值得关注:1.增加研发投资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应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研发。
企业应注重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社会资本应关注农业科技领域,通过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2.强化合作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合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3.引入现代技术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服务。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业数据监测和分析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农业云平台,实现农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农业装备和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
4.成果有效转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和奖励机制。
同时,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技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沟通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5.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
加强人才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9e556a2a2f60ddccda38a008.png)
零
0
栏 渤
…
强化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确 保 农产品有效供 给
_ 年伊始, _ I 万象更新。中共中央、
国务 院 《 于加 快 推进 农 业科 关
略 主 动 . 保 障 改 善 民 生 、 护 社 会 为 维 和谐 稳定 大局作 出了突 出贡献 好 形 势 来 之不 易 .应 当倍 加 珍
—
业 反 哺农业 、 市 支持农 村 和多 予少 城 取 放 活 的方 针 . 农惠 农 富农政 策 不 强
断完 善 .农业 农 村基 础不 断夯 实 . 粮 食 生 产实 现 “ 连 增 ” 农 民增 收实 现 八 .
为继 . 本 出路在 于通过科 技 创新 加 根
快农 业 发展方 式转 变 农 业 科 技 是 确 保 国家 粮 食 安 全
党 的十六 大 以来 . 中央 制定 了工
时 纪 以来党 中央连续发 出的第 九个 指 全球 气候 变 化影 响加 深 . 业 资源 环 农
后 .出现滑 坡拐 点 的几率 在 累积 、 风
解 心任务. 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 险在 上 升 : 高成 本 下继 续提 高农 业 在
、
产 出效 益 . 束很 多 : 高 基 数 上 延 约 在
续 农 业农 村 发展 的好 势 头 .难 度 很 大 更 要看 到 . 实现农 业 持续 稳定 发 展 、 期 确 保农 产 品有 效 供 给 , 继 长 靠 续 消 耗农 业 水 土 资源 的余 地 越 来 越 小. 靠不 断增 施化 肥农 药 越来 越难 以
的基础 支撑 . 突破 资 源环境 约束 的 是
必 然选 择 . 是加 快现 代农 业 建设 的决 定 力量 , 有显 著 的公共 性 、 具 基础 性 、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94b8bab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e.png)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市场需求与供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市场需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首先体现在消费需求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种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市场需要更多高质量、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市场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还体现在技术需求上。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市场需要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种苗等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市场还需要对农业现代化的信息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需要更多的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供给方面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需要符合市场供给的条件。
首先,供给方面需要注重行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对大宗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供给方面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只有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认可。
另外,供给方面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最后,供给方面还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优化农业信息化平台,提供更多农业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指导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总结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有机结合。
市场需求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农业生产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而市场供给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充分调动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力量,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的目标。
【结束】。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续)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续)](https://img.taocdn.com/s3/m/db4f5602f78a6529647d53b8.png)
购 置 大 中型农 机 具 。落 实支 持 农机 化发 展 的税 费优
惠政策 ,推动 农机 服 务 市场 化和 产业 化 。切实 加 强
流 体 系 。继 续加 强农 村 公路 建 设和 管护 。扶 持 产地 农产 品收 集 、 加 工 、包 装 、贮 存 等 配 套 设 施 建 设 ,
建 设重大 工程 ,要积 极 推行 “ 移土 培肥 ”经验 和 做
程 建设 ,加 快农 业 面源 污染 治理 和 农村 污水 、垃圾
处 理 ,改善 农村 人居 环境 。
六 、提 高 市场 流通 效 率 。切 实保 障农 产 品稳定
均 衡供 给
法 。继续 搞好 农 地质 量 调查 和 监测 工 作 ,深入 推 进 测土 配方 施 肥 ,扩 大土 壤有 机 质提 升补 贴 规模 ,继 续 实施旱 作农 业 工程 。加强 设施 农 业装 备 与技 术 示 范基 地建 设 。加快 推 进 现代 农 业示 范 区建 设 ,支 持 垦 区率先 发展 现代 农 业 。 1.口 农 业 机 械 化 。充 分 发 挥 农 业 机 械 集 成 9力 快 技术 、节 本增 效 、推 动 规模 经 营 的重要 作 用 ,不 断
备 ,探 索 农业 全程 机 械化 生 产模 式、保 护性 耕 作等 技 术 。加 强农 机 关
品加 工流 通 设施 建 设 的用地 政 策 。鼓励 有条 件 的地 方通 过投 资 入股 、产 权 置换 、公建 配套 、 回购 回租 等 方 式 , 建 设 一 批 非 营 利 性 农 产 品批 发 、 零 售 市 场 。继续 推进 粮 棉 油糖 等大 宗农 产 品仓 储物 流 设施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85a45feba0d4a7302763abb.png)
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 、 定 性和定向。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 , 文件
的成就 ,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 摆 上 更加 突 出 的位 置 。 在农 业 科技 的定 用。 但是 , 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 , 耕地 、 性 上 , 文件 明确强调 , 农业科技 具有显
淡水 等资源 的刚性 约束进 一步加 剧 , 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依靠 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 业发展 已难 以为继 ;农 业劳动力 的素 质呈结构性下降 , 用工成 本迅速 上涨 , 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 业发展 的空 间逐渐减小。在粮食产量 “ 八连
24
著的公共性 、 基础性 、 社会性 , 要大幅度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 保证财政农业科技 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 幅, 逐 步提高农业研发投 入占农业增 加值的 比重 ,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 ,文件明确强调 , 面 向产业 需 求 , 力 突破 农 业重 大 关 键 着
农 业技术 推广 、 动植 物疫病 防控 、 产 的农产 品流通 网络 ;鼓励有条 件的地 农
品 质 量 监 管 等公 共 服 务 机 构 ,明 确 公 方 通过投 资入股 、产权 置换 、公建配 益 性定 位 ,根 据 产 业 发 展 实 际设 立 公 套 、 回购回租等方式 , 建设一批 非营利 共 服 务 岗 位 ;要 进 一 步 完善 乡镇 农 业 性 农 产 品业科 技 创 新意 义 重大 农业的根本 出路在科技 。新 巾同 明确指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 长 成 立 6 多 年 来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3 多 年 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 0 0 根本出路在科 来 ,我 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 目 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 把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6e368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d.png)
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服务效能水平,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加强供需对接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为目标,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主体,积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着力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全市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策引导,完善机制。
加强政策创设、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技术支持,探索购买科技服务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坚持主体多元,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科技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农科教推融合,支持引导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站依托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与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把龙头企业、科技服务企业和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站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第一动力,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坚持服务下沉,便民利民。
按照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思路,以服务全市小农户为根本,把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目标,引导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深入基层,下沉到村到户到主体,把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加速科技成果在农村基层转移转化,提高主导品种到位率和主推技术覆盖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38f24be7f8c75fbfc77db2f2.png)
策 好 , 越 要 强 调 落
实 。推进农业
发 展 要 实 现 稳 中 求 进 、好 上 加 好 , 必 须 做 到 思想 真 重 视 、领 导 真 加 强 、工 作 真 落
实 。 要 切 实 加 强 和 改 善 党 对 农 村 工 作 的 领 导 ,把 重 视 “ 农 ”体 现 在 、落 实 到政 策 制 定 、工 作 部署 、 三
开 展 粮 食 稳 定 增 产 行 动 ,加 大 粮 食 生 产 补 贴 力 度 ,
加 快 推 进 区 域 化 布 局 、标 准 化 生 产 、 规 模 化 种 养 , 确 保 粮 食 生 产 不 滑 坡 、 菜 篮 子 产 品 供 应 不 断 档 、农 产 品价格 不 大起 大落 。 继续 加 强 以水 利 为重 点 的农 业农 村 基 础设 施 建
财 力 投 放 、 干 部 配 备 上 。各 部 门 各 行 业 要 统 筹 安 排 城 乡 产 业 发 展 、基 础 设 施 、公 共 服 务 、社 会 管 理 等
设 ,实 现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重 点 县 建 设 基 本 覆 盖 农 业 大 县 ,村 级 公 益 事 业 建 设 一 事 一 议 的 财 政 奖 补 全 覆 盖 ,草 原 生 态 保 护 补 助 奖 励 政 策 覆 盖 到 国 家 确 定 的
和 鼓 励 金 融 机 构 、社
会 资金 投 入农 业 科 技 。 越 是 形 势 好 ,越 要 加 强 领 导 ;越 是 政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https://img.taocdn.com/s3/m/0a8e616d9b6648d7c1c74662.png)
业 银行 到 中西 部地 区县域 设 立村 镇银 行 。有序 发 展
农村 资金 互助 组 织 , 引导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规范 开 展
6 明确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方 向 。着 眼 长 远 发 展 , 、
超 前 部署农 业 前沿 技 术和 基础 研 究 ,力争 在世 界 农
信 用 合作 。完 善 符合 农村 银 行业 金 融机 构和 业 务特
财 政经 常性 收 入增 幅 ,逐 步提 高农 业研 发投 入 占农
、
加 大 投 入强 度 和工 作 力度 ,持 续推 动 农 业
稳 定 发展
业 增 加 值 的 比重 ,建 立投 入 稳 定增 长 的长 效机 制 。 按 照增 加总 量 、扩 大范 围 、完善 机制 的要求 ,继 续
1 、毫 不 放 松 抓 好 粮 食 生 产 。保 障农 产 品有 效
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
分 散机制 。
5 、稳 定 和 完 善农 村 土 地 政 策 。加 快 修 改完 善
林 、草 原 、水 土保 持 等生 态补 偿 制度 。研 究 建立 公
益 林补 偿标 准 动态 调整 机 制 ,进 一步 加 大湿 地保 护 力 度 。加 快 转 变 草 原 畜 牧 业 发 展 方 式 ,加 大 对 牧 业 、牧 区 、牧 民 的支 持力度 ,草 原生 态 保护 补助 奖
构 ,鼓 励 民间资本 进 入农 村 金 融服 务领 域 ,支 持 商
改革 任务 ,完 善相 关 配套 政策 。搞 好 国有林 场 、 国 有 林 区改 革试 点 。深 入推 进农 村综 合 改革 ,加 强农 村 改 革试验 区工作 。
二 、依 靠科 技创 新驱 动 。引领 支撑 现 代农 业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62c04651eb91a37f1115c72.png)
4 提 升 农村 金 融服 务 水 平 。加 大 农村 金 融政 策支 持 力 . 农 业前 沿技 术和 基础 研究 ,力争 在世 界农 业科 技前 沿领 域 占
度 ,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 有重 要位 置 。面 向产 业需求 ,着 力突 破农 业重 大关键 技 术和
7. 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 突
融 机构 和业 务特 点 的差别 化监 管政 策 ,适 当提 高 涉农 贷款风 沿 性 、公益 性科 技研 究。 大 力加 强 农业基 础研 究 ,在 农业生 险容忍 度 ,实行 适度 宽松 的市 场准 入 、弹性 存贷 比政 策。 继 物 基 因调控 及分 子育 种 、农林 动植 物抗 逆机理 、农 田资源高
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围绕强科技 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保 发展 、强 生产 保供给 、强 民生保稳 定 ,进一 步加 大强 农惠 大 力推 广高 效安 全肥 料 、低 毒低 残 留农 药 ,严格规 范使 用食 菜篮 子 ”市长 负责 制 ,充分 发挥 都 农富农政策 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合力促进农民较快 品和饲 料添 加 剂。落 实 “ 市农 业应急 保 障功 能 ,大 中城 市要 坚持保 有 一定 的蔬 菜等 生
农业产业增效益的措施
![农业产业增效益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beaf4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9.png)
农业产业增效益的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农业产业的效益。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技研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次,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制定支持政策,引导农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合作,构建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产业增效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扩大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推动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加强农业风险管理。
农业生产受天气、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增效益的关键在于降低农业风险。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少农民的风险损失。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
第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教育。
农业人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加大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总之,要实现农业产业的增效益,需要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和加强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政策建议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8596907f12d2af90242e6b4.png)
促进农业科技仓 新供 给的 J l 政策建议
j
用 问 题 便 可 能 凸显 出来 。
2 产 质 信 不 范 对 。先 . 品量 息规 不称首 , 农
生产过程缺乏质量规范和有效监督。我国农业
巨大 , 普 遍 缺 乏 产 品 标 识 , 量 问 题 的 可 追 溯 且 质 性 差 。 加 之 长 期 以来 , 府 在 短 缺 经 济 的 阴 影 下 政 热衷 于追求 农产 品数量 而忽 视质 量 , 有 形成 有 没
农产 品 质量特 征 的隐蔽 性 , 观止 造 成 消费 者 无 客
法 掌 握 其 全 部 质 量 信 息 。 农 产 品 质 量 信 息 不 规 范 不 对 称 便 导 致 了 交 易 双 方 的诚 信 危 机 。 3 .农 业 生 产 的 分 散 化 与 过 度 竞 争 。 我 国 农 产 品 主 要 由分 散 的 、 规 模 的 农 户 生 产 , 使 在 小 即 加工 领域 , 存 在较 普 遍 的过 度 竞 争 , 产 品 生 也 农 产 的这 些 特 点 放 大 了 信 用 缺 失 的 后 果 。 在 市 场 经 济 中 , 高 生 产 者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和 维 持 适 度 竞 提 争有 利 于提 高 交 易 信 用 程 度 。组 织是 将 有 限 次
i
i
i
锯钎 碍宪考 2 9 考 0 年第2 期( 0 4 总第22 期 24
可 了解 , 如 果 针 对 每 一 批 次 的 农 产 品 进 行 调 但 查 , 费 者 乃 至 政 府 在 经 济 上 都 难 以 承 受 。 因 消
此, 产者 验型和 任型的 总具 生 对经 信 产品 有降低 质量 水平以 取短 益的动 牟 期利 机。由 在缺乏 此,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6a433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9.png)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1. 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使农业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产销对接。
通过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销售率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优化农产品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农业从传统的数量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控,农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农业竞争力: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
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布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1. 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粮食主导转变为以高效果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为重点的多元农业。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支持农业科技研究院所和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3. 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检测力度。
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
![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f2b9a01f78a6529647d53de.png)
业 科 技 进 步 成 为 解 决 农 民增 收 难 题 中 最 强 劲 、 便 捷 的 手段 。 最 22 科 技 进步 对 农 民增 收 的 作 用 .
以下 收 人 的农 户 群 体 人 均 纯 收人 减 少 , 民 农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这也说明 了我们 目前 的
农 业科技在 促进农 民增收上 起到 了一定 的 作 用 , 这 种 作 用 还 没 有 充 分 发 挥 。科 技 的 但
近年来 ,我国农 民的收人持续下滑 , 农
民增 收难 成 为 一 个 不争 的事 实 。
21 农 民增 收 的 理论 探 讨 .
农 村 经 济 、建 设现 代农 业 和 增 加农 民 收 入 ,
在 19 9 5年至 20 年 的 7年间平均 每年 以 01
1. 01 %的速 度 增 长 ,农 业 科 技 进 步 在 农 业 生
维普资讯
农业科技在农 民增收 中
的有效供 给问题初探
黄 俊
( 武汉 市科技 局 , 湖北 武 汉 4 0 2 ) 30 3
摘
要: 科技 进 步是 拉 动 农 民增 收 、 业 增 效诸 因 素 中不 可 忽视 的 因 素。 但在 现 实生 活 中, 技 进 步对 农 民增 收 的 农 科
实 减 轻 农 民负 担 ,加 速 农 业 市 场化 进 程 ; 二
下 3个方面 : ①经济 因索 。近年来 国内外市
场 疲 软 , 场 需 求 不 旺 ; 产 品成 本 节 节攀 市 农
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 依靠 科 技 带 动 农 民致 富 ; 是 为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良好 的 三 外 部 环 境 ; 是 加 大对 农 业 的 支 持 和 保 护 力 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2fc05b01a37f111f1855b9c.png)
公共服务 岗位 。 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 全 严格上岗条件 , 落实 岗位责任 , 行县主管部 门 、 推 乡镇政府 、 民三方考评 办法 。 农
对扎根 乡村 、 服务农民 、 艰苦奉献 的农技推广人员 , 要切实提 高待遇水平 , 落实工资倾斜 和绩效工 资政策 , 实现在 岗人 员
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 网络资源 , 搭建三网融合
科技创业行动 , 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
1 培育和 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 织 通过政府订购 、 3
定 向委托 、 投标等方 式 , 持农 民专业 合作社 、 招 扶 供销 合作 社、 专业技 术协 会 、 民用水合作组织 、 农 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 广泛参与农业产前 、 中、 产 产后服务 。 充分发挥农 民专业合作 社 组织农 民进入市场 、 用先进技术 、 展现代农业 的积极 应 发 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 , 加强辅导 服务 , 推进示 范社建设行 动 , 促 进农 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 支持农 民专业合作社 兴办农
农业 标准化服务体 系。扩大农业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 ,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
1 引导科研 教育机 构积极 开展 农技服务 2
引导 高等学校 、
科研院所 成为公益性农 技推广的重要力量 , 强化 服务 “ 三农 ” 职责 , 完善激励机制 , 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 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 、 科研 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 目, 把农技 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 教授 、 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 、 科研院所建立农业 试验示范基地 , 推行专家 大院、 校市联建 、 院县共建等服务模
工 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 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 。 进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75fb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3.png)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被视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为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农业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科技创新对于解决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改善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有利于农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再次,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为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农业部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力度。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支持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和人才。
其次,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
同时,农业部还加强了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政策支持。
再次,农业部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引导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最后,农业部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标准体系,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环境。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产值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https://img.taocdn.com/s3/m/ee7f1f077cd184254b353574.png)
大病 虫疫 情 防控 支持 政 策 。
.
2狠 抓 “ 、 菜篮 子 ” 品供 给 。抓 好 “ 篮子 ” 必须 建 产 菜 ,
投 入 , 动农 业 科技 跨 越 发 展 , 推 为农 业增 产 、 民增 收 、 农 农村 繁 荣 注入 强 劲动 力 。
首 先要 稳 住 粮食 生 产 ,确 保 不 出现 滑坡 。要 切 实 落 实 “ 米袋 子 ” 长 负责制 , 续开 展粮 食 稳 定 增 产行 动 , 省 继 千 方 百计 稳 定粮 食 播 种 面积 , 大 紧缺 品种 生产 , 扩 着力提
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全 国新增千亿斤粮食 生产能
展 面 临的 风 险 和 不确 定性 明显 上 升 ,巩 固和 发展 农 业 农村 好 形 势 的 任 务 更加 艰 巨。全 党要 始终 保 持 清 醒认 识 , 不 能 因为 连 续 多年 增产 增 收 而 思 想麻 痹 , 不 能 绝 绝
发 展
1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 生产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 、
村 社会 安 定 祥和 。农 业 农村 形 势好 , 力 支撑 了经 济 平 有
定 , 一步加大强农惠农 富农政策力度 , 力夺取农业 进 奋
好 收 成 , 力促 进 农 民较 快 增 收 , 力 维护 农 村 社会 和 合 努
谐稳定。
一
稳较快发展 , 有效维护 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 好 21 0 2年 农 业农 村 工 作 , 定 发 展 农 业 生 产 , 稳 确
以邓 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 思想为指导 , 深入 贯
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 同步推 进 . _4 、 镇 化 和 农 业现 r,  ̄ 城 -l C k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429cba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7.png)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核心。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效、高产、高抗的新品种,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
此外,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绿色生产方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必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因此,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农民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三、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
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
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品种、提高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才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
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
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0.5%,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1.5%,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
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
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
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
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
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
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
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
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
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
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
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1.5%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
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
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
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
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