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的消费必需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此,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与供应情况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从我国油料生产情况看:

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促使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不断提高,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等八大油料产量由1990年的3452.8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6015.1万吨,增长74.2%,平均年增长3.9%。

2、从我国油脂油料进出口情况看:

我国的油料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为满足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政府采取了在提高国内油料产量的同时,增加了油脂油料的进口数量,并呈现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现在,我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折油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4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8.9万吨,十年间增长353%,平均年增长35.3%。但与此同时,出现了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

3、从我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情况看:

随着国产油脂油料和进口油脂油料数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的可供应量和人均年占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长。据测算,我国居民人均年消费占有量由1996年的7.7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20.7公斤,已经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目前国际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仍是全球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看,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大豆和油棕两大品种。大豆生产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是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和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油棕生产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印尼、马来西亚等亚洲地区。大豆油和棕榈油这两大品种将在很长时期内主宰着全球的油脂市场。

(二)生物能源将继续发展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利用粮食和油脂生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一些国家的首选。尽管当前利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在油脂供应自给率较低的国家中无法推行,但一些油脂油料的生产出口大国,这些年来发展生物柴油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目前在世界原油价格每桶已超过一百美元的情况下,更刺激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当原油价格每桶达到60~70美元时,利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就有利可图)。这里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

随着生物柴油的不断发展,必将出现“汽车与人争吃油脂”的现象,从而必将导致油脂油料资源更加短缺,市场价格难以平稳。

(三)对食用油的质量与安全更加重视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食用油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高质量、高安全的知名品牌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在油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规程,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3,4-苯并芘、黄曲霉毒素、过氧化值和反式脂肪酸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允许范围。

(四)“营养与健康”将成为未来食用油市场的热门

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的食用油市场将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油品的“营养与健康”。例如,将重视油品的脂肪酸组成;重视油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重视脂肪酸的合理比配;重视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利用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特点,生产营养健康的功能性油脂等等。与此同时,科学家们通过科学比较,寻找具有最佳营养健康价值的油品,向消费者推荐。

您认为未来五年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些?

王瑞云: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将要公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我觉得未来五年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我国食用油市场将进一步发展,食用油的供应量、质量等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油料生产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也将随之发展。重点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用油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对食用油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人口为13.3478亿人,比2008年增加67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05%。预计2015年我国大陆人口将达到13.69亿人;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6.2186亿人,占总人口的46.6%,比2008年增加0.9%,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1.5%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7.05亿人,比2009年增加0.8332亿人;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4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预示着我国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据预测,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为20公斤,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2900万吨。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粮油消费需求必将呈现刚性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将继续利用两个市场,满足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振兴我国油料生产的规划和措施,推动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较快发展。促使2008、2009连续两年我国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芝麻、葵花籽和油茶籽等七种油料的产量高达6000多万吨,创造了油料生产史上的最高纪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国的油料产量在逐年提高,但其增长速度仍然跟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油脂市场的需求。为此,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满足油脂市场的需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

(三)倡导“安全营养、健康消费”和“适度加工”等理念

食用油产品要以安全为基本要求,把“优质、营养、健康、方便”作为发展方向;在油脂油料加工过程中,倡导适度加工,提高纯度,提高出品率,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要树立健康消费观念,改变食用油产品“油色过淡”的过度消费倾向。最大程度保存油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提升我国食用油产品标准水平。

(四)特种油脂、功能性油脂将得到重视与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五年我国以油茶籽为代表的特种油料生产将得到快速发展,特种油料资源将得到开发利用。国家将会支持食用油加工企业利用特种油脂富含功能性成分的特点,生产营养健康的功能性油脂,以丰富食用油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米糠和玉米胚芽利用方面,国家将大力提倡米糠和玉米胚芽制油,为国家增产油脂。重点支持年加工5万吨以上的稻谷加工企业配套采用米糠膨化保鲜技术装备,推广“分散保鲜、集中榨油(浸出)”和“分散榨油、集中精炼”模式,以提高米糠利用率和米糠油的品质。

(五)发展专用油,发展小包装食用油

油脂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为满足我国食品工业需要,今后,不同用途的煎炸油、起酥油、凉拌油等专用油脂将得到快速发展。

鉴于目前有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放心食用油的象征。为此,在今后的五年里小包装食用油也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并逐步替代乃至取消市场上的散装食用油。

(六)食用油市场的当家产品不会改变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食用油市场的当家油品是大豆油和棕榈油,并且在很长时期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当家产品也是大豆油和棕榈油,其次是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另外还有上百种特种油脂。这种格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在这一格局下,今后的食用油市场将会向我们提出,如何在进一步利用好当家油品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他油品,尤其是特种油品的作用方面多做文章,根据不同油品的特点,按照科学比配,生产出不同功能特性的营养健康型食用油品,造福人民。

(七)在油脂消费上,要确保食用油的市场供给

鉴于食用油是国家食物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食用油市场的供应是我们的首要任

务。为此,必须在确保食用的前提下,根据“不与人争油”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食用与工业用油的关系。从国家食物安全、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和保护环境出发,对利用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等项目要给予严格控制。

水泥厂润滑油管理及用油注意事项浅谈

水泥厂润滑油管理及用油注意事项浅谈 润滑油被喻为机器的血液,机器的生命就在润滑油里。没有润滑,就没有机械工业。润滑油(脂)的作用具有:降低摩擦,减小磨损,导热冷却,净化摩擦面,防锈,传递动力,抗氧化,密封,分压,减振等功能。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显示40~60%的设备故障是由于润滑不良引起;液压设备则高达80%以上的故障是由于液压油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污染和油品选用不当造成的。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加添加剂构成的,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也可以是合成油。矿物基础油是直接由石油提炼精制而成,合成基础油则是人工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物,它具备许多矿物油不能达到优异性能,可用于极高温、极低温、重载、高速等恶劣环境下。 ※对于润滑油的管理,浅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正确合理的选油,对减少摩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不同的油,其性能千差万别。如何正确的选油: ①、设备的使用工况,如负荷、运转速度、运转状态(如振动、冲击和是否连续性)、工 作温度、周围环境、配合间隙、表面精度、润滑部位以及润滑方式等因素。 ②、参考设备制造厂商说明书的推荐。 ③、润滑油制造厂商的说明或推荐。 第二、润滑油品之间的代用,对设备的润滑也很重要;原则上一般不允许代用,更不准随意替代,在特殊情况下若要代用,其原则为: ①、代用油的理化指标必须能满足原来的工况。 ②、尽量用同一类油品,添加剂相近的油代。 ③、一般使用粘度相同或高一级的油品代。 ④、尽量用高一档次的油品代替使用。 第三、油品的混用: 一般情况不允许混油使用,在不得以条件下混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同一种油不同牌号,调正粘度后可以混用。 ②、不同种类的油品,二种均无添加剂或只有一种有添加剂,可混。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熟练掌握酸碱滴定操作; 3. 掌握植物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来判断。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仪器 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试剂瓶、100mL容量瓶、1mL移液管、250ml 碘量瓶、100mL量筒、分析天平 2、药品试剂 (1) 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方法参加实验三; (2)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乙醚与乙醇溶液以2:1的体积比混合; (3) 1%酚酞乙醇溶液:1g酚酞溶于100mL 95%乙醇溶液中; (4) 1%淀粉指示剂:取1g可溶性淀粉,与5mL冷水调和均匀,将所得的乳浊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100mL沸水中,再煮沸2-3min,使得溶液透明。 (5)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1.58g硫代硫酸钠固体,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临用时稀释0.01mol/L或0.005mol/L; (6) 饱和碘化钾溶液:量取100mL水,加入144g碘化钾,溶解,即可配置成碘化钾的饱和溶液; (7) 冰乙酸 (8) 异辛烷 (9) 花生油 四、实验方法 1、酸价测定: 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一、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三、脱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水量 操作温度 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电解质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与控制

第三节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油脂氧化就是油脂及油基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油脂在食品加工与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与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酸败。但有时油脂的适度氧化,对于油炸食品香气的形成就是必需的。 油脂氧化的初级产物就是氢过氧化物,其形成途径有自动氧化、光敏氧化与酶促氧化三种。氢过氧化物不稳定,易进一步发生分解与聚合。 一、油脂氧化的类型 1、自动氧化 不饱与油脂与不饱与脂肪酸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这种氧化称为自动氧化。氧化产物进一步分解成低级脂肪酸、醛酮等恶臭物质,使油脂发生酸败。 其大致过程就是不饱与油脂与脂肪酸先形成游离基,再经过氧化作用生产过氧化物游离基,后者与另外的油脂或脂肪酸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与新的脂质游离基,新的脂质游离基又可参与上述过程,如此循环形成连锁反应。示意如下: 油脂的自动氧化就是油脂酸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它对于油脂与含油食品质量的控制极为重要。 2、油脂的光敏氧化 不饱与油脂与不饱与脂肪酸可因光而发生光敏氧化。其速度比自动氧化的速度快得多(约高103倍)。油脂的光敏氧化中不形成初始游离基(R.),而就是通过直接加成,形成氢过氧化物。一个双键可产生两种氢过氧化物,生成的氢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醛、酮及低级脂肪酸等。有些次级过氧化物如C5--C9的氢过氧化烯醛有强毒性,可破坏一些酶的催化能力,危害性极大。 3、酶促氧化 脂肪在酶参与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酶促氧化。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产生的中间产物也就是一些氢过氧化物。 以上各种途径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均不稳定,当体系中的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分解。可能发生的反应之一就是氢过氧化物单分子分解为一个烷氧基与一 RH R . ROOH 天然油脂或脂肪酸 油脂游离基 过氧化物 游离基 氢过氧化物 R . + 新生的脂质游离基

汽轮机润滑油清洁度及注意事项参考资料

汽轮机润滑油清洁度及注意事项 1 新油 油应是质量最好和均质的炼矿物油。它不可含有砂砾、无机酸、碱皂液、沥青、柏油脂和树脂状杂质,或其它会影响或对所接触金属有害的任何杂质。 新油油质标准参表1,推荐的润滑油牌号为32#(优级品)。 表1:物理和化学特性 L-TSA汽轮机油根据 GB11121-95 用途用于电力、工业船舶及其他工业汽轮机组、水汽轮机的润滑和密封 牌号按40℃运动粘度中心值分为32、46、68和100四个牌号 技术要求清洁度:NAS 7级 质量等级优级品一级品 粘度等级(按GB3141)32 46 68 100 32 46 68 100 运动粘度(40℃)mm2 /s 28.8~ 35.2 41.4~ 50.6 61.2~ 74.8 90.0 ~110 28.8~ 35.2 41.4~ 50.6 61.2~ 74.8 90.0~ 110 粘度指数≥90 倾点,℃≤-7 闪点(开口),℃≥180 195 180 195 密度(20℃),kg/m3报告 酸值,mgKOH/g ≤—— 中和值,mgKOH/g 报告机械杂质无水分无 破乳化值, (40-37-3)mL 54℃,min ≤15 30 ——15 30 —— 82℃,min ——30 ——30 起泡性试验,mL/mL 24℃450/0 93℃100/0 后24℃450/0 氧化安定性总氧化产物,% 报告 沉定物,% 报告 氧化后酸值达 2.0mgKOH/g时,h ≥ 3000 2000 1500 液相锈蚀试验(合成海水)无锈 铜片试验(100℃,3h),级 ≤1 空气释放值(50℃),min 5 6 8 10 5 6 8 10 2 运行期间的油 润滑油的正确保养对于避免轴承、轴颈和泵的过度磨损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作定期分析以确定油特性是否改变,如果确有改变,应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

515脂质(油脂的质量评价)509

油炸时间对煎炸油品质的影响 08食安5班梁媛萍 200830610515 摘要: 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用于油炸食品的食用油由于长时间被高温加热,油脂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本文就油炸时间对煎炸油的感官变化和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油脂的酸价、碘值和羰基值均随之上升,油脂品质下降。 为煎炸食品制造业和煎炸餐饮业安全合理地使用煎炸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煎炸油品质感官变化酸价碘值羰基值 1.前言 油炸食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在现代的生活生产中,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煎炸油是用棉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它是根据生产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食物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在水分、空气和食品残渣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许多小时被高温加热,油脂容易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水解、热分解及聚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色素等,使得其品质下降。 评价煎炸油的质量优劣,在感官鉴别上也可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滋味等几项,再结合透明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杂技或沉淀物,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尝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异味,是鉴别植物油脂好坏的主要指标。植物油脂还可以进行加热试验,当有油脂酸败时油烟浓重而呛人。 除了表面上的感官评定,还可以根据测定其化学组分的含量来判定煎炸油品质的优劣。一般较具代表性的卫生学的评价指标有酸价、碘值和羰基值等。这些指标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表征油脂的新鲜程度。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级油酸价不得超过1.0mgKOH/g,二级油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g,

工业润滑油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工业润滑油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液压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液压油颗粒污染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防止的办法有哪些? (1)原因 液压油颗粒污染造成的原因有二: 一是外来带入的,二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见下表 外来的产生的 1、经过油箱呼吸孔把大气的尘埃带入1、通过运动部件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粉末 2、运输、储运过程中混入的2、液压油化学变化产生的油泥、沉淀等 3、液压系统元件内存在的3、密封、垫片与液压油不相适应而产生的(2)危害 A 粘结,堵塞过滤器,伺服阀阀孔 B 增大泵和运动部件的磨损 C 加速油的老化变质 D 堵塞吸油粗滤器,使泵发生气蚀 (3)防止办法 A 油箱密封好,防尘,或安装带有空气过滤器的呼吸孔 B 成品油储运过程中一定要防尘,防水 C 系统中必须装有过滤装置及时清除污染颗粒,最好采用带指示信号的滤器,油箱底部最好安装磁性捕集器。 D 安装并定期检查,清洗泵吸入的粗滤器。 E 在油缸和推杆密封处加防护罩,或吹气防尘。 2、相同粘度的矿物液压油可以随意互用吗? 不能。因为虽有相同的粘度,但种类差甚远。要求用抗磨液压油的高压系统,绝不能用L-HH 或L-HL 油替代不然就会引起设备油泵过早报废及运行故障,在寒区严寒区液压系统要求使用的L-HV 与L-HS 油也不能用同粘度级的L-HM 油来代用,否则会产生冷启动困难等问题。 二、齿轮油问题和解决办法 1、齿轮失效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齿轮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断齿、磨损、点蚀、胶合。 2、导致工业齿轮油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原因是基础油的安定性有一定限度,随储存,使用时间的推移发生变质,为改善油品综合性能加入的各种添加剂在使用中逐步消耗发生变质,一般来说,这种变质是很缓慢的,往往需要2年或更长的时间。 3、工业齿轮油变质的现象是什么? ①外观的变化。颜色变深变混。产生乳化有明显的磨粒,机械杂质和油泥。 ②粘度变化含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油,由于机械剪切造成粘度下降,而油品氧化及乳化油泥造成粘度上升 ③酸值变化在含高酸值添加剂的油品中,使用初期酸值下降表明添加剂的消耗后期酸值上升是氧化产生酸性产物的结果。 ④水份增大抗乳化性能变差,极压剂水解影响润滑并可能出现齿面点蚀和胶合。 ⑤苯戍烷(石油醚)不溶物增大,这是油品在长期使用中,在高温下的氧化产物及金属屑灰尘等污染的结果。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第三节油脂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油脂氧化是油脂及油基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酸败。但有时油脂的适度氧化,对于油炸食品香气的形成是必需的。 油脂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其形成途径有自动氧化、光敏氧化和酶促氧化三种。氢过氧化物不稳定,易进一步发生分解和聚合。 一、油脂氧化的类型 1、自动氧化 不饱和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这种氧化称为自动氧化。氧化产物进一步分解成低级脂肪酸、醛酮等恶臭物质,使油脂发生酸败。

其大致过程是不饱和油脂和脂肪酸先形成游离基,再经过氧化作用生产过氧化物游离基,后者与另外的油脂或脂肪酸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和新的脂质游离基,新的脂质游离基又可参与上述过程,如此循环形成连锁反应。示意如下: 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油脂酸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它对于油脂和含油食品质量的控制极为重要。 2、油脂的光敏氧化 不饱和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可因光而发生光敏氧化。其速度比自动氧化的速度快得多(约高103倍)。油脂的光敏氧化中 RH R . ROO . ROOH O RH 天然油过氧氢过R . + 新生

不形成初始游离基(R.),而是通过直接加成,形成氢过氧化物。一个双键可产生两种氢过氧化物,生成的氢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醛、酮及低级脂肪酸等。有些次级过氧化物如C5--C9的氢过氧化烯醛有强毒性,可破坏一些酶的催化能力,危害性极大。 3、酶促氧化 脂肪在酶参与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称为酶促氧化。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一些氢过氧化物。 以上各种途径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均不稳定,当体系中的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分解。可能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过氧化物单分子分解为一个烷氧基和一个羟基游离基,烷氧基游离基的进一步反应生成醛、醇或酮等。醛、醇或酮等这些小分子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即哈喇味,导致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中国塑料网润滑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来源:塑料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397972.html,)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润滑剂之所以能起润滑作用,是因为它的加入,降低丫塑料熔体的摩擦,这种摩擦又分内摩擦和外摩擦两类。由此相应有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 1) 外润滑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聚合物熔料与设备的热金属表面的摩擦状况,使塑件容易脱模,它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较差,容易从熔料中往外迁移,在成型过程中能在熔料与模具间形成一层很薄的隔离膜,使塑料不粘住模具表面。 2) 内润滑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它在聚合物内部起着降低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的作用,从而改善塑料熔料的内摩擦生热和熔体的流动性。内润滑剂和聚合物长链分子间的结合是不强的,它们可能产生类似于滚动轴承的作用,因此其自身能在熔体流动方向上排列,从而互相滑动,使得内摩擦力降低,这就是内润滑的机理。 使用注意事项 润滑剂的品种相当多,常用的外润滑剂有石蜡、硬脂酸及其盐类;内润滑剂有相对低分子量的PE、PTFE、PP等。这些低分子量的聚合物不但是优良内润滑剂,而且也是很好的外润滑剂。有时候,一种润滑剂的效果往往不理想,需要几种润滑剂配合使用,由此而产生了复合润滑剂,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效果更好。润滑剂的用量一般为0.5%-1%。 在选用润滑剂时,要遵循下列几条原则: 1) 如果聚合物的流动性已可满足成型工艺的需要,则主要考虑外润滑剂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是否便于脱模,以保证内外平衡。 2) 外润滑是否理想,应看它能在成型时,在塑料表面能否形成完整的液体薄膜.因此,外润滑剂的熔点应与成型温度相接近,但要注意有10—30℃的差异,这样才能形成完整薄膜。 3) 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大小适中,内外润滑作用平衡,不喷霜,不易结垢。 4) 润滑剂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优良,在加工中不分解,不挥发、不腐蚀设备,不污染制品、没有毒性。 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397972.html,/thread-60824-1-3.html 中国塑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397972.html,/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1)酸价(acid value)AV 1.定义: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化钾的毫克数。 2.测定原理:油脂经加热后,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也愈高,故可以酸价来作为劣变油脂之指标。酸价会随加热时间增加。 3.酸价愈高,油脂的发烟点会降低,油炸时容易冒烟,且会有刺鼻味。 (2)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POV 1.定义:油脂1000克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2.测定原理:油脂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价是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后,会自行分解,过氧化价又会降低,因此过氧化价仅可作为油脂酸败初期的酸败度指标。 3.过氧化价愈高,油脂酸败油耗味会愈明显。 (3)色泽(color) 1.方法:油脂厂大都依照诺威朋比色计(Lovibond Tintometer)之方法,将试样装于长度5又1/4"液槽中,以诺威朋比色计测定其颜色。通常检测红色R值及黄色Y值,数值愈高,颜色即愈深。 2.油脂在加热后,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导致油脂颜色加深。此外也可由油炸食品的颜色来判定油质量的好坏,通常新鲜的油,所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 (4)油脂稳定性试验(活性氧法)AOM 1.定义:将空气以每秒 2.33ml的速度流经97.8℃,20克油脂使过氧化价POV值到达100所需的时间。此法是用来测定油脂的安定性。AOM值愈高,油脂安定性愈佳。 2.通常精制黄豆油AOM值约10小时;精制棕梠油约50~60小时;氢化植物油之AOM值可达100小时以上。添加抗氧化剂(BHA、BHT、TBHQ)亦可提升AOM 值。 (5)油脂安定性指标OSI 1.定义:将空气以5.5psi 的压力通入5克、120℃的油脂中,使油脂氧化产生可溶性挥发性物质,再利用电极测定水中导电度大小,由此可计算油脂氧化诱导期的时间。 2.油脂安定性愈高,OSI值亦愈大。OSI值可由公式换算成AOM值。

润滑油常见问题及分析

润滑油常见问题及分析 信息类别:车用润滑油-车用润滑知识发布时间:2008-4-15 浏览量:1352 精品推荐:普通 1、油越粘越好吗? 机油粘度过低,很容易出现亮红灯、润滑不良的现象,因此,有人就认为机油粘度越大越好,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确实,对于上了年纪的汽车,部件都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摩擦部位间隙大些,用高粘油有利于加 强其密封性,效果会更好些。但对于大部分车辆,考虑节能及排废方面,倾向于选用低粘油有利,因为:(1)高粘油流动性较差,启动阻力大,耗油多。 (2)高粘油在启动瞬间比低粘油更难达到摩擦部位,对车辆冷启动的伤害大些。 (3)高粘油低温启动性差,尤其冬天,车辆难以启动。 2、是不是拉丝的油好? 不少人认为,拉丝的油够粘,润滑性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一般带“ W ”的机油都是用增粘剂来调和,增粘剂剪切性能不好时就会呈现拉丝状态,这些油使用后很容易变稀,以至不能保持润滑而损坏机器,因此拉丝油反而是差油,最好不要使用。 3、用户反映有些机油使用后容易发黑,为什么?容易发黑的油是不是好油? 确实,如果机油档次太低,或氧化安定性不好,或不加添加剂,都会导致机油容易变黑。但是,机油容易变黑的大部分原因还是与车况有关。车辆的燃烧性能不好,尤其是柴油车,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炱会窜入机油中污染机油使之变黑 ; 另外,放出旧机油时没放净,曲轴箱残留下的油泥、积碳、漆膜等又未经清洗,加入新油后由于新油具有较强的清洗能力,将这些机油残留物清洗出来悬浮于油中,使之发黑 ; 再者就是机油耗量大的车辆,很多时候是车况不佳引起的,因此如果发现机油容易变黑,则是对你的车况性能不佳提出的信号,最好是停车检查,以免发生严重的事故。 4、为何机油越用越少出现短油现象? 很多用户以为这种情况是机油太烯的缘故,其实不然,有可能是机油选用不当引起,就机油本身来说,其含低粘组分越多越容易挥发,如 15W40、15W30、10W30、5W30 等油比不带 W 的油在同一条件下易挥发,故选用时应注意,夏季南方地区的用户选用含粘组分较多的 20W50 、 40 、 50 等机油,以减少短油现象。若油品选择没问题,则检查机械原因,有可能是漏油或窜烧机油所致。 5、为什么机油使用后会有蓝烟、黑烟或白烟的现象? 不少人都认为出现这些现象是机油质量不好的原因,其实不然。有可能是燃料油质量不好,或燃烧系统调节不当,燃烧不完全,而出现冒黑烟现象 ; 汽缸密封性不好,产生窜油现象,机油燃料油含水,或窜到汽缸被燃烧掉的机油含水,或在雨天行车,空气湿度大,都会产生冒白烟现象。 6、发动机拉缸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与润滑油质量有多大关系? 拉缸是指活塞与汽缸相互运动造成严重表面损伤,损伤原因大多是由于运动部位的润滑油膜受到局部破坏而造成的,此时多会发生划伤、拉缸和咬缸。其损伤程度有所不同,但均统称拉缸。造成拉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活塞与汽缸配合间隙过小。 (2)活塞与汽缸之间润滑不良,机油选用不当。 (3)活塞环折断,咬死在活塞上,或活塞卡簧折断或脱落。 (4)活塞或活塞环倾倒一侧,紧压汽缸壁上。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2018.7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 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 尤其在高温、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 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当其被动物摄食后, 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 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 油脂氧化机理 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 酶促氧化 ( Enzymatic oxidation) 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1-2]。 1.2 光氧化 (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卟啉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3O2 生成激发态氧1O2,激发态氧1O2 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1-2]。由于激发态氧1O2 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 倍。 1.3 自动氧化 ( autoxidation)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3O2发生的游离基反应[3]。该反应分为 3 个阶段:引发—增殖—终止(表 1 所示)。 表1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

汽车润滑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汽车润滑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正确使用润滑油的几点注意事项,汽车润滑油在维修保养时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优质润滑油除了能保护发动机、减少换油的次数外,还能节省汽油开销。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润滑油使用不当引起汽车故障,下面常见有四点: 注意一:润滑油能多加就多加 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因为润滑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汽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其次,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注意二:什么时候润滑油变黑了,就该换油了 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静分解剂。这种清静剂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 注意三:润滑油经常添不用换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还会有一些消耗,使数量减少。

注意四:添加剂用处大 真正优质的润滑油是具备多种发动机保护功能的成品,配方中已含有多种添加剂,其中包括抗磨剂,而且润滑油最讲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种性能的充分发挥。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剂不仅不能给车辆带来额外保护,反而易与机油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机油综合性能的下降。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最新资料推 荐………………………………………………… 油脂质量表征指标 (1)酸价(acid value)AV 1.定义: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化钾的毫克数。 2.测定原理:油脂经加热后,游离脂肪酸增多,酸价也愈高,故可以酸价来作为劣变油脂之指标。酸价会随加热时间增加。 3.酸价愈高,油脂的发烟点会降低,油炸时容易冒烟,且会有刺鼻味。 (2)过氧化价(peroxide value)POV 1.定义:油脂1000克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 2.测定原理:油脂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价是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至某一程度后,会自行分解,过氧化价又会降低,因此过氧化价仅可作为油脂酸败初期的酸败度指标。 3.过氧化价愈高,油脂酸败油耗味会愈明显。 (3)色泽(color) 1.方法:油脂厂大都依照诺威朋比色计(Lovibond Tintometer)之方法,将试样装于长度5又1/4"液槽中,以诺威朋比色计测定其颜色。通常检测红色R值及黄色Y值,数值愈高,颜色即愈深。 2.油脂在加热后,会引起许多化学反应,导致油脂颜色加深。此外也可由油炸食品的颜色来判定油质量的好坏,通常新鲜的油,所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 (4)油脂稳定性试验(活性氧法)AOM 1.定义:将空气以每秒 2.33ml的速度流经97.8℃,20克油脂使过氧化价POV值到达100所需的时间。此法是用来测定油脂的安定性。AOM值愈高,油脂安定性愈佳。 2.通常精制黄豆油AOM值约10小时;精制棕梠油约50~60小时;氢化植物油之AOM值可达100小时以上。添加抗氧化剂(BHA、BHT、TBHQ)亦可提升AOM 值。 (5)油脂安定性指标OSI 1.定义:将空气以5.5psi 的压力通入5克、120℃的油脂中,使油脂氧化产生可溶性挥发性物质,再利用电极测定水中导电度大小,由此可计算油脂氧化诱导期的时间。 2.油脂安定性愈高,OSI值亦愈大。OSI值可由公式换算成AOM值。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润滑油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润滑油;机油 第二部分:理化性质 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 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急性毒性:本身无毒,空气中浓度高时有窒息危险。窒息症状表现为:最初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减退,肌肉运动失调,继而恶心、困倦、失去知觉直至窒息死亡。第四部分:应急处理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五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润滑油常见问题知识总汇之内燃机部分

润滑油常见问题知识总汇 前言:本文是中国润滑经济网编辑,通过这些年从业的经验,以及网上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多个相关知道平台,问答平台整理总汇而成,都是润滑油相关的常见问题,对于刚从业的人员可以做到基础知识普及的作用。基本覆盖了网上目前关于润滑油的大部分问题,本分分为液压油部分、压缩机油、热处理油、汽轮机油、汽车自动传动液、内燃机油、内燃机油。由于内容比较多,就每个部分开个来一个文档。 百度文库首发。 内燃机油部分 1、什么是内燃机油?包括哪些油种? 答:用于内燃机内部各运动部件的润滑油称作内燃机油,也叫做发动机油。一般包括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二冲程摩托车油、船用发动机油、铁路机车油及航空发动机油等等。 2、内燃机油有什么作用? 答:主要作用分为四项:润滑、冷却散热、密封、防锈防腐。 3、内燃机油的组成和质量? 答:组成:基础油和不同功能的添加剂。 质量:取决于基础油和各种添加剂的质量,同时还取决于组成是否合理,即油品配方的合理性。 4、内燃机油100℃运动粘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100℃运动粘度是机油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使用机油首先必须正确地选择粘度。粘度过大,会导致启动困难、消耗动力;粘度过小,则会减弱密封性能,降低机油压力、造成供油短缺,导致机件磨损。 5、什么是内燃机油的低温动力粘度? 答:是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粘度指标,该粘度以冷启动模拟机(CCS)测试,在同一种低温条件下,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冷启动性能越好。 6、什么是内燃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 答:是预测机油能维持正常泵送的最低温度,以小型旋转粘度计(MRV)测定,在高于此温度的条件下,机油能及时、连续、充分地被泵送至各润滑部位,避免发动机启动磨损。 7、什么是单级油? 答:单级油一般指夏季用油,无低温粘度指标要求,市场上主要牌号多为SAE30、SAE40两种。 8、什么是多级油? 答:多级油系四季通用油,对低温性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可在一定地区四季通用,不必因季节变化而更换。主要粘度级别为10W/30、15/40及10W/40等。

油脂氧化

油脂氧化 苏春霞 120150089 食品科学 摘要:概述了油脂中自动氧化、光氧化、酶氧化和金属催化氧化4种主要氧化类型的氧化机理,对油脂氧化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介绍了多种防范措施,并总结了初级氧化产物、次级氧化产物、底物消耗和氧消耗检测的方法。关键词:油脂;氧化机理;影响因素;预防;氧化产物;检测方法 油脂是日常消费和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广泛用在各种食品加工上,用于改善产品性质,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质地。作为人类3大营养素之一,油脂具有极高的热能营养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油脂氧化机理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和甘油酸,由于其中含有一些具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性物质,因此在通常贮存条件下易吸收氧气发生氧化,在油脂氧化4种主要类型中,自动氧化是油脂最主要的变质途径。 1.1、油脂的自动氧化 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指不饱和油脂和空气中的氧,在室温下,未经任何直接光照、未加任何催化剂等条件下的完全自发的氧化反应。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具体可分为4个阶段:链引发一链传递一链终止一二次产物的产生比一。J。这4个阶段并非绝对化,它们有相互包含的关系,只不过在某一阶段,以某个反应为主,在其量上某个反应占优势。如在引发期,有的初级产物就分解成二次产物,而在二次产物期,也有新自由基的产生,只是在量上占绝。1.2、油脂的光氧化 油脂的光氧化也是油脂氧化的另一个主要类型。光能的吸收靠一种称为光敏剂的物质,当油脂中含有光敏性物质时,如果有光直接照射时,就会产生光氧化反应。 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激化态氧1 0:。激化态氧1 0:直接进攻任一油脂的双键,双键发生位移最后形成氢过氧化物。光氧化速度很快,一旦激化态氧10:生成,反应速度是自动氧化的千倍,生成的氢过氧化物极易分解,特别在有金属离子存

使用发动机润滑油使用注意事项

据资料统计,车辆因润滑不良造成的故障占总故障数的41%。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质量润滑油的作用,保证发动机可靠润滑,降低磨损,减少故障,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必须从发动机润滑油的选择、使用、管理上加以重视。 1.正确选择润滑油种类和质量等级 发动机润滑油分汽油机润滑油和柴油机润滑油两种。汽油机润滑油和柴油机润滑油使用性能的侧重点润滑及添加剂配方不同,应区别使用,只有标明为通用油(如SE/CC、SF/CD等)时,方可在标明的级别范围内通用,某些新产品对通用范围另有说明,可按其推荐说明使用,如SG级汽油机润滑油可代替SF/CD、SE/CC通用润滑油使用。 在质量等级的选择上应注意按新分类中各等级油品的使用范围合理选用。我国内燃机润滑油的最新质量分类标准GB/17631.3-95中,汽油机润滑油分为SC、SD、SE、SF、SG、SH6级,原1989年分类甲的QB(相当于SB级)级废除,柴油机润滑油分为CC、CD、CE、CF-44级,原1989年标准中CA级废除。汽油机润滑油的选用可视发动机结构特点与生产年份选用,后生产的车为满足环保要求,一般在进、排气系统中设有一些附加装置,使润滑油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加恶化,必须选用质量等级较高的润滑油。如装有PCV阀(曲轴箱正压通风装置)的汽油机要求选用SD级汽油机润滑油,如CA1091车装有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发动机要求选用SE级汽油机润滑油。例如,80年代生产的轿车及492Q改进型发动机、装有催化转换器的汽油机要求递到有SF级汽油机润滑油;1989年后进口轿车和中外合资生产的改进型轿车(采用燃油电喷装置)则要求用SG、SH级润滑油;不带附加装置的发动机可选用SC级润滑油,如EQ1090、BJ130等车型。 柴油机润滑油可按柴油机强化程度进行选择,强化系数(50的柴油车,如黄河JN1171、跃进NJ1061等应使用CC级润滑油;强化系数)50的柴油车,如斯太尔重型车、EQ1141G和依维柯等车均要求用CD 级润滑油;强化系数)50的高速公路行驶的重负荷载货车使用CF-4柴油机润滑油。 2.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 润滑油粘度是润滑油十分重要的性质,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是对发动机实施正确润滑的关键。粘度过大时流动性不好,发动机起动后摩擦面长时间得不到充分润滑,起动磨损加剧,同时润滑油对摩擦面的冷却、清洗作用也变差:粘度过小则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承载能力减弱,且对发动机气缸的密封、保护不利,因此对润滑油粘度级别的选择应高度重视。由于润滑油的牌号是根据粘度来划分的,因此应正确选择润滑油牌号,选择依据是当地环境气温。具体可参照表 1进行选择。 表 1 常用润滑油粘度牌号与使用环境温度的关系 粘度牌号 使用环境度T/℃ 40 0-40 30 -5-30 15W/40 -2O-40 10W/30

油脂氧化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油脂氧化实验报告 篇一:2.脂质化学实验报告-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感量,0.01g)称取24.9g五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纯度≥99%,AR)于洁净的100mL烧杯中,加入适量新煮沸过的冷水使之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放置7~14天备用。 所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理论浓度: c? m2.49g ??0.1004g/molm?v248mol/L?1000mL 2、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1)原理 K2cr2o7+6KI+7h2so4=4K2so4+cr2(so4)3+7h2o+3I2I2+2na2 s2o3=na2s4o6+2naI(2)步骤

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准确称取约0.15g在12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重铬酸钾(纯度≥99.8%,AR),置于500mL 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加入2g碘化钾(纯度≥99.0%,AR),轻轻振摇使之溶解。再加入20mL硫酸(1+8,纯度≥95%,AR),密塞,摇匀,放置暗处10min后用250mL 水稀释,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绿色,再加入3mL淀粉指示液(用天平称取1.00g可溶性淀粉,然后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200mL 沸水中,添加250mg水杨酸作为防腐剂并煮沸3min,立即从热源上取下并冷却备用),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反应液及稀释用水的温度不应高于20℃。(3)数据记录与处理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 c? m ?v?m m----基准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40.93g/molΔv----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式中:m----基准重铬酸钾的质量,g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重铬酸钾的质量 0.1556g31.43mL0.03mL31.40mL0.1011mol/L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摘要发动机寿命除设计因素外,润滑系统对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润滑系统主要由油池、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阀门装置及铸于发动机体的油道组成。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清洁、散热和密封四大功用。当然,机油系统必须有了机油才能发挥四大作用,因此,机油是润滑系统中的主角。汽车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机油在运动机件之间产生油膜,减少磨擦阻力和动力消耗,并减小机件磨损;循环流动的机油将磨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使之不能加剧磨损,同时,流动的机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使运动机件不因温度过高而烧损;粘性的机油还能在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构成油膜,起到密封作用,增强汽缸压力 关键词:润滑系常见故障部位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常见故障维修案例

目录 1 引言 (1) 2 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及组成 (1) 2.1润滑系统的功用 (1) 2.2发动机润滑方式 (1) 2.2.1压力润滑 (1) 2.2.2飞溅润滑 (2) 2.2.3润滑脂润滑 (2) 2.3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 (2) 2.3.1油底壳 (2) 2.3.2机油泵 (2) 2.3.3机油滤清器 (2) 2.3.4机油集滤器 (2) 2.3.5主油道 (3) 2.3.6限压阀 (3) 2.3.7机油泵吸油管 (3) 2.3.8曲轴箱通风装置 (3) 2.4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 2.4.1 机油泵 (4) 2.4.2 机油滤清器 (5) 3 润滑剂 (6) 3.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6) 3.2润滑剂 (6) 3.2.1机油的功用 (6) 3.2.2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7) 3.3机油的分类 (8) 3.4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8) 4 润滑系常见的故障 (9) 4.1 常见故障,机油压力低包括: (9) 4.1.1机油粘度不足 (9) 4.1.2 机油泵吸油不足: (9) 4.2 常见故障,漏油包括: (10) 4.2.1 密封垫损坏 (10)

正确认识润滑油的五大方法

正确认识润滑油的五大方法 大家都知道,润滑油除了能保护发动机、减少换油的次数外,还能节省汽油开销。汽车润滑油在维修保养时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所以,今天就带大家来正确认识润滑油。 润滑油并不是越多越好,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如果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汽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其次,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1、油量多少为妙 润滑油并不是越多越好,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如果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汽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其次,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2、油变黑怎么办 有不少车友认为润滑油变黑了就变质了,必须更换,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其实润滑油长时间工作后容易氧化变黑,以致破坏润滑性能,但是稠化油加入了洁净分散剂使机件上的沉积物分散于油中容易使油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 3、润滑油不可混合使用 润滑油添加剂差别很大,不同性能的润滑油混合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不但对发动机带来损害,对自身安全也造成威胁。 4、润滑油需要定期换 润滑油工作时间长了会失去润滑性能,有些车友只添不换,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但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还会有一些消耗,使数量减少。 5、润滑油不是越黏越好 润滑油不是黏度越高油的品质就越好,黏度太高会增加发动机运动阻力,导致发动机功率损耗,同时黏度过大会降低散热性。 注意事项 如何避免买到假润滑油,选择正确的润滑油?总结出四点:即望、闻、问、切。 望,观察产品包装。 闻,时刻提醒自己,便宜没好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