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使用润滑脂的20个误区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润滑的四个误区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润滑的四个误区经常跑风场搞维护的朋友都会发现一种状况,全国众多风场的新装国产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并不高,频繁出现故障停机,售后检修及维护成本很高。
这其中作为极易造成风力发电机组机械故障的润滑误区,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根据2014年美国齿轮制造协会AGMA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工业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中大约75%是基于润滑不良或错误的润滑方式导致的。
如下图所示,主流齿轮箱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如下:主齿轮箱(增速箱);回转主轴轴承;变桨轴承及驱动减速箱;偏航回转支承及驱动减速箱;联轴器及刹车部分;发电机;循环液压系统;这其中,主齿轮箱的初装用油量最大,不同机型齿轮油一次性初装量从200公升到800公升不等,是润滑的重中之重,也是最易产生润滑故障的主要部件。
这其中有如下四个误区需要我们加以纠偏:一、被动油欲式润滑足够满足风机主齿轮箱润滑要求传统被动油浴式润滑只能满足风机内部各个结构较为简单的驱动减速齿轮箱的润滑要求,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结构更为复杂,精密度更高的风机主增速齿轮箱的润滑要求。
所以需要逐步使用主动飞溅式润滑替代传统被动油浴式润滑。
因为主动飞溅式润滑可以有效提高同型号齿轮箱油的渗透性以及传动散热效果,润滑效果更佳,也更容易冲刷掉各组齿轮啮合面上的摩擦机械杂质以及长期运转后产生的一些含有腐蚀性的粘质胶状残留物。
但是这种润滑方式需要配合效率更高的油路循环系统以及更高精度的密封,否则极易造成齿轮油泄漏污染。
二、齿轮油加满为好,忽视油液位标尺为风机主齿轮箱加注齿轮油时如果加注过满,除了容易导致大家所熟知的油体渗漏污染以及过度润滑造成的齿轮箱过热,更重要的是会造成高温工况下,油雾散发,造成空间有限的风机机舱内部的油雾污染。
另外,当机舱内温度降低后,油雾会大量沉降在机舱内的各个机械及电气部件上,再遇高温时,极易造成电气短路甚至燃烧事故。
三、关注齿轮油粘温指数,忽略清洁度指标由于大部分风场的温差较大,加之风机长年工作在高空,所以很多风机厂家很重视风机齿轮油的粘温指数,以期油体在高、低温工况下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理化稳定性,粘度以及低温流动性,从而达到设计润滑要求。
在修理过程中润滑油脂使用的20个误区

在修理过程中润滑油脂使用的20个误区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在汽车维护和保养中,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减少发动机零件间的摩擦,提高机油冷却效果,清洁发动机内部,延长发动机寿命等。
然而,在使用发动机润滑油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使用高性能机油就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
很多车主选择使用高性能的合成机油,以期望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然而,实际上发动机的性能并不只受到机油的影响。
车辆的性能还会受到废气系统、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机油是重要的,但不能单纯依靠高性能机油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定期更换机油可以延长发动机寿命。
很多人认为只要定期更换机油就可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寿命。
但实际上,更换机油只是保证了机油的新鲜度和质量,而不能解决发动机内部杂质的问题。
发动机内部还会有一些污垢和积碳,如果不清洁,也会影响发动机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定期更换机油只是维护发动机的一个环节,还需要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清洁和检查。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润滑油不会变质。
有些人认为只要机油没有被使用过,就不会发生变质,可以一直保存下去直到下次使用。
然而,润滑油也是有寿命的,即使没有使用,也会受到空气、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机油中的抗氧化和抗磨损添加剂逐渐降解,失去原来的性能。
因此,即使是新鲜的机油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不要长期保存。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质量越好。
很多人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中的添加剂含量越高,抗磨损性能越好。
但实际上,机油的颜色主要受到机油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积碳等污染物影响。
颜色越深并不代表机油质量越好,反而可能表示机油中的污染物越多,需要及时更换。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添加更多机油可以提高润滑效果。
有些人认为只要往发动机内添加更多的机油,就能够提高润滑效果,减少发动机零件的磨损。
但实际上,添加过多的机油会导致机油泡沫化,影响机油的流动性能,甚至造成发动机异常运转。
润滑油使用中的四大误区PPT资料优秀版

误区一:润滑油经常添不用换
❖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 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 性能的损失。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 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还会有一些消 耗,使数量减少。
误区二:添加剂用处大
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
误区四:润滑油能多加就多加
❖ 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 为好。因为润滑油过多就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 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 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震的倾向;积炭在汽缸内 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会加剧 汽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润滑油。其次 ,润滑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 油消耗增大。
润滑油量应该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为好。
剂,而且润滑油最讲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种性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静分解剂。
误区三:什么时候润滑油变黑了就该换油了
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润滑 ❖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 经常检查润滑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保障各种性能的充分发挥。
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 这种清静剂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
润滑油脂使用禁忌

达 不 到 规 定 的 工 作 压 力 ,不 能 满 足 正 常 润 滑 的 需 要 , 发 动机 的磨 损 加剧 。 使 4 装配 机油 泵 时不 加注机 油 . 在 将 修 复 后 的 机油 泵装 上 车时 , 不往 油泵 齿轮 室加 注机 油 , 若 将
维普资讯
榔
用禁忌
1安装 汽 缸蛰 时涂 黄 油 . 有 些 修理 ] 安 装汽 :
因此 千 万 别 用 汽 油 机 机 油 加 注 柴 油 机 用 。
缸 垫 时 , 欢 涂 一层 黄 油在 汽缸 垫上 , 为 这 样可 喜 认 以 增 加 发 动 机 的 密 封 性 。殊 不 知 , 这 样 做 不 仅 无
冷却 水 和机 油 , 而要 求 在拆 装 汽缸 垫 时 , 特 别 因 要 注 意其 密封 质量 。 如 果 在 汽 缸 垫 上 涂 黄 油 , 当 汽 缸 盖 螺 栓 拧 紧 时 , 部分黄 油会 被挤 压 到 汽缸 水道 和油 道 中 , 一 留
低 , 能 适 应 国 产 车 对 机 油 粘 度 的 要 求 。 上 国产 不 加 发 动 机 各 种 配 合 部 件 的材 料 受 热 膨 胀 系 数 及 配 合 间 隙较进 口车大 ,而且大 多 数 国产车 发 动机 没有 装 置 机 油 散 热 器 , 盲 目采 用 进 口机 油 , 因 发 动 若 会
益 , 而有 害 。众所 周 知 , 缸垫 是 汽 车发 动机 缸 反 汽
体 与 缸 盖 之 间 重 要 的 密 封 材 料 ,它 不 但 要 求 严 格
密 封 汽 缸 内 所 产 生 的 高 温 高 压 气 体 ,而 且 必 须 密 封 贯 穿 汽 缸 盖 和 缸 体 内 的 具 有 一 定 压 力 和 流 速 的
润滑油(脂)使用中易产生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发动机润滑油变黑,表明发动机润滑油已失效有些驾驶员及维修人员认为,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中变黑是其失效的表现。
实则不然,在发动机技术状况正常,所用燃料及润滑油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中的发动机润滑油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黑是正常现象。
这是因为:a.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混溶在润滑油中;b.润滑油在很高的温度下工作,发生自然氧化;c.润滑油所具有的较强的清净分散能力将润滑油中的氧化物、胶质、沥青质溶解或分散在油中;d.摩擦组件产生的金属粉末混溶在润滑油中。
以上这些物质的数量随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颜色也必然逐渐加深变黑。
因此,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期内变黑不是其已失效,而正是其起清洁、润滑、降温作用的表现。
误区二: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有些驾驶员和车辆管理人员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润滑油的牌号(100℃时运动粘度的数值)越高越好。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润滑油的粘度大小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大。
润滑油的粘度受牌号和温度影响较大,在保证润滑条件的前提下,应选择使用低粘度润滑油,这样对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消耗,增大输出动力,降低油耗有明显效果。
国内外研究表明:润滑油粘度(100℃时运动粘度)降低1平方毫米/秒,大约节约燃料1%-3%,所以,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燃料消耗也多。
机件磨损又如何呢?事实证明:润滑油粘度超出规定要求,也会使机件磨损增加。
因为机件磨损约2/3产生于起动时,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在低温下起动时,由于粘度变得过大,流动缓慢,当摩擦表面残存的润滑油消耗殆尽后,由于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因而会使机件磨损增加。
多级润滑油节能产品对节省燃油和改善冷起动性能有一定效果,与同粘度的单级润滑油相比,可节油3%-4%。
因此,在选择润滑油粘度时,一定要注意合理选用多级、低粘度润滑油。
误区三:润滑油加注越多越好许多驾驶员认为加注润滑油越多越好,常常是超过规定的刻线,这样就不会因缺润滑油而发生故障了。
设备润滑的误区及合理化建议

设备润滑的误区及合理化建议一、设备润滑6大误区1、设备润滑就是加油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认为在设备的油箱和轴承中加了油就可以了,设备出故障与油无关,所以用什么油无关紧要。
于是出现了齿轮箱、轴承箱都用机械油,轴承中都加“黄油”这种现象。
润滑并不是只加油这么简单,它是综合运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学、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来研究润滑原理、润滑材料和润滑方式,控制有害摩擦、磨损的一门科学,加油仅仅是润滑之中的一环而已。
2、润滑油越多越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地说,设备润滑的目的是在两个摩擦表面形成薄薄的油膜,避免摩擦面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磨损。
但是,考虑到加润滑油的某些副作用,就必须严格控制加油量,例如在减速器中,为了减少齿轮运动中阻力和油的温升,浸入油的齿轮深度以1~2个齿高为宜,转速高的加油量还应少些。
润滑油加到轴承中后,在分布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轴承温度升高。
如加油脂过满,轴承转动时阻力增大,散热不易,会造成轴承工作温度偏高,同时油脂因工作温度高,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必须注意不要将轴承室全部填满,一般只要填满腔的1/3~2/3即可。
3、润滑油可相互替换使用润滑油的选择,根据机器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摩擦表面具体特点和润滑方式的不同,选用的润滑油的种类、牌号也不相同。
转速高、形成油楔作用能力强的设备,应选用粘度低的润滑油;设备摩擦表面单位面积的负荷大时,应选用粘度大、油性较好的润滑油;设备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应采用粘度较大、闪点较高、油性较好、稳定性较强的润滑油或滴点较高的润滑脂;设备摩擦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选择润滑油粘度应越低;摩擦表面越粗糙,选择润滑油粘度应越大,若选择润滑脂工作锥度应越小;压力循环润滑中,油温较高,应使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
不同设备的润滑油是严格根据上述原则和实验结果选择的。
一般情况下不能替换使用,如果任意替换使用就会破坏设备润滑环境,使机器设备受到磨损,造成经济损失。
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中的十个误区

3盲日选掸润滑油舯等级 润精油舳润精质量奸坏,直接燕系剐发 动机使用寿命舯长短.尤其是新女车辆埘月
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 吏换 如何更换 等都应按 照±产J 家的规定 进行。
选JH发动HL机油时既£重担质嫱等级. 血群瞎摩精度等壤。苜先应按,t 嫡比、排甜 等进行使用性能缀驯 的选掸.拣后按照气 越,负荷巷行‰童缓删舯进掸。质最好的机
【1) 曲轴搅动使机油形成大量泡柬m变 质.增加了曲轴转动阻力.不仅增加发动机 油耗 .而且还 蹿低发 动机功率 ,
( 2) m于机油沿汽缸壁L帘到燃烧室.造 成“烧机油.使机油 的消耗嚣埔多排艟鬈
化。
( 3)加琏r 燃烧室8{嵌的彤成.悝发动机 易产生爆 燃现象。
娜此.发动机机油宁多幻少是误M.一 般袖平面应侏持在略慨f 浦Mf :刻度为宵。
油能保Ⅱ发动机润拇良虾减少磨损、延长 发动机使用寿命、并延长机讷换油周期。在 选择机油牯度时.睬气温条件井.应在保证 发动机澜滑与密封的条件下,尽量进用姆枯 度机油.“便节省燃料。
4混合使用发动机满晰油
各种润册Ⅻ.儿《础油殊粘鹰等级小啊 外其余杆尼一样的.M圳只在十萁舔加成分 的品种和数量。闲此- 般根据舔加成分的品 种目敏品来射分润滑油品种#质缸等级。舔 加制种类不同的润孵油不能混合使Ⅲ,吾划 就可 能使 机油 巾的 添^ Ⅱ剂 发生 化学 反啦 .搅 害润晰油麻有的性能.阿此,润滑油娩胥混 用.应根据说明#的舞求.仝面对照油的名 称∞种、牌目,
2目产车使刖进¨机油
现在有衅^“为进『1机油·硭【匕陶J m 机油蛋好.w“删日产乍特别址新t 1.雠 ¨I 进口机油.这样做f {- i EPq一掇多孵崭例 如. 进口机油 夫邦韩度 轻低■脆 适麻m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润滑脂的20个误区---------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因此千万别用汽油机机油加注柴油机用。
3.国产车盲目使用进口机油有些车主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会有许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都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
加上国产发动机各种配合部件的材料受热膨胀系数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盲目采用进口机油,会因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4.装配机油泵时不加注机油在将修复后的机油泵装上车时,若不往油泵齿轮室加注机油,将会使机油泵不泵油,引起烧瓦等事故。
因为,齿轮式机油泵是依靠齿轮与壳体内壁较小的配合间隙,以及齿轮之间的正确配合间隙来产生吸力的。
若装合机油泵时或清洗机油泵后未向齿轮室加注机油,机油泵则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力。
对于有一定磨损的齿轮式机油泵,上述现象更为明显。
因此,装机油泵时别忘了往齿轮室加注机油。
5.机油发黑就是机油变质发动机机油是在较苛刻的高温条件下工作,容易氧化变质,产生酸性物质并叠合成高分子沉积物,以致破坏润滑。
另外,燃烧的废气窜入曲轴箱也会促使机油氧化变质。
因此,使用一定时间后,机油通常会发黑变质,失去其应有的润滑作用。
但随着润滑油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稠化机油的推广使用,机油变黑并不一定意味着机油变质。
这是因为稠化机油中加入的洁净分散剂使机件上的沉积物分散于油中,使机油颜色变黑。
是否变质,应进行各项指标的化验,实行定期按质换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如添加了YYl02等发动机保护剂的机油,使用一定时间后,同样也会发黑。
因此机油发黑不等于就是机油变质。
6.盲目选择润滑油润滑油起着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的作用。
润滑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不要盲目选择发动机机油。
新型汽车对润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更换、如何更换等都应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
选用发动机机油时,既要重视质量等级,也要注意粘度等级。
首先应按压缩比、排量等进行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然后按照气温、负荷进行粘度级别选择。
在选用机油质量时应宁高勿低。
质量好的机油能保证发动机润滑良好、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减轻维护和修理的频度和难度。
在选择机油粘度时,除气温条件外,应在保证发动机润滑与密封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粘度机油,以便节约燃料。
7.使用多粘度润滑油最好多粘度润滑油(又称多等级润滑油)低温时具有轻质油的性质,而在高温时又具有重质油的性质,在推荐使用多级油的场合,一种多级油就可以代替多种单级油。
虽然多级油可满足极冷和温暖季节和重负荷发动机用油,尤其是那些在冷天启动不存在困难的柴油机用油,通常还是推荐使用单一粘度的润滑油,有利于发动机的润滑,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不要认为使用多粘度润滑油最好。
8.混合使用发动机润滑油各种润滑油,其基础油除粘度等级不同外其余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其添加成分的品种和数量。
因此一般根据添加成分的品种和数量来划分润滑油品种和质量等级。
添加剂种类不同的润滑油不能混合使用,否则就可能使油中的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损害润滑油应有的效果。
随着添加剂及其配方的不断改进,已研制生产了一些通用油。
如,汽油机和柴油机用的QE/CC、QF/CD等润滑油。
它们可在标明的级别范围内通用。
因此,润滑油能否混用,应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全面对照油的名称、品种、牌号,合理选用使用级别和适当的牌号,不能盲目凭经险使用,更不能混合使用。
9.润滑油只添加不更换有不少车主只注意检查润滑油的油量,并按标准添加,而不注意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忽视了对已经变质机油的更换,从而导致一些发动机的运动机件总是在较差的润滑环境中运转,从而加速各润滑机件的磨损。
因此,一般地说,汽车在行驶3500~5000km时,就应该更换发动机的润滑油。
10.加注润滑油宁多勿少发动机润滑油过少的危害是大家所共知的。
因此有些车主怕缺油烧瓦,认为多加润滑油总比少加好,因此,常常不按规定加油,使润滑油超过标准。
其实润滑油过多有许多危害:⑴汽车行驶时曲轴搅动,使机油泡沫变质,增加曲轴转动阻力,因此不仅会增加发动机油耗,而且还会降低发动机功率。
⑵由于机油从汽缸壁上窜到燃烧室燃烧增多,使机油消耗量增加。
⑶加速了燃烧室积炭的形成,使发动机易产生爆燃现象。
因此,发动机机油宁多勿少是误区,一般油平面应保持在略低于油尺上刻度为宜,油面过高会适得其反。
11.润滑油粘度越高越好为了防止运动零件间接触面磨损,润滑油必须有足够的粘度,以便在各种运转温度下,都能在运动零件间形成油膜。
但润滑油的粘度不得高于影响发动机启动的程度,并要求在持续运转条件下产生的摩擦最小。
使用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会增加机件的磨损,这是因为:⑴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过大,流动缓慢、上流慢、油压虽高,但润滑油通过量不多,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
⑵由于润滑油粘度大,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为克服增大的摩擦力,要多消耗燃料,同时也降低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⑶润滑油粘度大,油的循环速度也就慢,其冷却与散热效果就差,易使发动机过热。
⑷由于润滑油循环速度慢,通过润滑油滤清器的次数就少,难以及时将磨损下来的金属末屑、炭粒、尘埃从摩擦表面中清洗出去。
因此,不要使用粘度过大的发动机润滑油,更不能认为粘度越大越好。
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根据使用时的气温范围,尽可能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
但对磨损已比较严重、间隙已比较大的发动机,可适当选用粘度稍大的润滑油。
12.万向节十字轴加注黄油在一般汽车维修手册中都明确规定:传动轴伸缩套的键齿和中间轴承使用钙基滑脂,十字轴的滚针轴承和三桥驱动汽车后桥传动轴的中间轴承使用齿轮油。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无加注设备,有些修理工为了图方便,就错误地用钙基润滑脂润滑十字轴滚针轴承,造成大批十字轴承过早损坏。
由于万向节十字轴加注齿轮油的嘴是一只很普通的黄油嘴,往往给人造成一个误解,事实上黄油是加注不到滚针轴承上的。
因为黄油粘度大,当用黄油枪通过油嘴向十字轴内腔加黄油时,黄油进入狭窄内油槽油道的阻力很大,这时黄油靠压力会顶开油嘴对面的减压阀而溢出,这使修理工误认为已给轴承加满油,事实上黄油不仅不能进入滚针之间,就是达到十字轴颈端面也是较困难的。
因此,应该改变用黄油代替齿轮油润滑万向节十字轴的错误做法,而应该用齿轮油压力枪加注齿轮油。
13.轮毂轴承润滑脂越多越好有些车主在维护轮毂轴承时,将轮毂轴承及空腔装满润滑脂,并认为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轮毂腔中装满润滑脂会使大部分的润滑脂甩到轮毂空腔里,不但不能补充到轴承里去,反而会流到制动鼓中的制动蹄片上,使制动失灵,同时因滚动阻力增大,会使轮毂产生过热,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只要在轮毂空腔内涂一层薄薄的润滑脂即可。
既保证了关键部位的润滑,又易于轮毂的散热降温,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的润滑脂。
14.用加入润滑油的方法使润滑脂变稀有些修理工冬季使用润滑脂时,喜欢在原润滑脂中加入润滑油调稀。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润滑脂的结构是由稠化剂和基础油组成的胶体结构体系,稠化剂形成结构网络,将基础油(一般为普通润滑油)吸附在网络中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会使稠化剂和基础油不会分离。
若成脂以后再加入润滑油,虽然经过搅拌,但不能均匀地分散包含在网络中,使用时很容易分离出来流失,不利于润滑。
如在冬季需用稠度小的润滑脂,可选用号数小的1号或2号钙基润滑脂。
15.新旧润滑脂混合使用新润滑脂与旧润滑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不能混合使用。
因为,旧润滑脂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杂质,若与新润滑脂混合将加速其氧化变质。
所以在换润滑脂时,一定要在将零部件上的旧润滑脂清洗干净后,才可重新加入新的润滑脂。
16.保养钢板弹簧时加注黄油有些修理人员在保养、装合钢板弹簧时,为防止各钢片磨损,在组装时加注黄油。
其实,这是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错误做法。
由于黄油很容易从钢板间被挤出来,同时易粘附灰尘,将使钢板弹簧很快地锈蚀和拆卸,降低寿命40%以上。
保养或组合钢板弹簧时,应涂石墨钙基滑脂,石墨钙基滑脂是在钙基滑脂中加入10%的鳞片石墨制成的。
石墨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其耐压性好,在汽车行驶中,尤其行驶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各钢板有强烈的震动和摩擦,使用石墨钙基滑脂,由于其耐压性好,不易从钢板间被挤压出来,可长期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延长钢板弹簧的寿命。
17.在轮胎螺栓螺母上涂油为了容易拧紧螺母和防止锈蚀,不少车主和修理工在轮胎的螺栓螺母上涂油。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做法。
因为,根据机械原理知识,轮胎螺母拧紧后,螺纹间就具有自锁的特征。
这是由螺纹螺旋角小于螺纹间的当量摩擦角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