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学科简介.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学科专业介绍

一级学科:生物学 Biology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以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和探索生命科学前沿为导向,致力于疾病机制和生命过程机理研究,努力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提供创新与集成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生物学作为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是我院优势突出且重点发展的学科。该学科集中了一批在国外一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工作超过10年的高级研究员,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863领域专家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师资力量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研究经费超过2亿元。本学科专业已发表优秀科技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世界权威科技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其主要研究方向“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机制和应用性研究”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了学术界公认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本学科拥有呼吸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中科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共建),

仪器设备价值超过建设有“中国南方干细胞库”,专业实验室面积超过15000 M2

1.2亿元。

本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基础,陆续与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伦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稳固的往来关系。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美国Scripps 研究院、美国Stowers 医学研究院、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美国埃默瑞(Emory)大学医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健康研究所分子医学计划干细胞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澳大利亚Momash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伦敦大学等机构开展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培养点自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博士毕业生28名,硕士毕业生51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25%赴国(境)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工作或深造。多名毕业生获中科院院长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优秀毕业生表彰。

二、学科内涵与特色

本学科现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等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在此基础上,未来5年将建设拓展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专业,为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在治疗性功能细胞获取的关键技术、新型疫苗载体技术等科技突破中提供学科支撑。

本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裴端卿研究员,是国内最早从事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目前已在Nature、Cancer cell、Cell stem cell、PLoS Biology、Proc. Natl. Acad. Sci.、Cell research、Cancer Res、FASEB J、J of Biol. Chem.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从1991年至2011年,共发表SCI收录的论文90余篇,被SCI引用33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408次。担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Cell Research副主编,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编委,Biochemical Journal顾问编委,以及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Cancer Research、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FASEB Journal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亚太干细胞网络执委。担任国家“863”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发育与生殖”重大研究计划专家,“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并获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

本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赖良学研究员,是2011年国家973项目《发育与生殖重要哺乳动物模型的建立》的首席科学家。自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猪的胚胎生物工程和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2011年期间,将分子技术与动物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建立了20多种转基因克隆猪。近年,在SCI杂志包括《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PNAS》和《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单篇论文已经被引用多达700次。

1.细胞生物学

本专业以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优势领域是体细胞重编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和研究体系及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机理研究,研究范围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技术及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研究;人诱导性多能干(iPS)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自我更新的分子网络研究;干细胞的周期调控;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干细胞命运调控中代谢变化和线粒体的作用;神经干细胞研究;人类线粒体疾病机理及干细胞治疗等。

本专业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平台,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后第三个掌握iPS技术的国家。其后,在iPS的机理研究和技术优化方面获得一系列的成果:发现了维生素C能极大提高重编程效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阐明了成纤维细胞“变身”为多能干细胞的起始机制是由间充质-上皮细胞转换过程启动的原理,被评为Cell Stem Cell 2010年年度最佳文章之一,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专业含分子病理学、表观遗传学、分子诊断、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等研究方向。利用RNA干扰,、结构生物学、IP-Seq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重点探讨生化反应或过程紊乱导致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

3、发育生物学

本专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来研究分析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过程及其机理。在实验硬件设施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猪等实验动物平台,本专业围绕这四种模式动物,展开动物发育机制研究。

4、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专业拟通过对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丙型肝炎等)和癌症的发病机理包括其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并据此开发新型防治疫苗、药物和疗法,为解决重大传染病和肿瘤防治中的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三、培养对象与目标

本学科瞄准生物学研究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规划、临床需要和市场需求,注重原始创新,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密切结合,针对人类重大疾病,探索出可行的治疗的新途径。本学科将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与临床技术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重要基地,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级学科: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

一、学科概况

药物化学学科以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为导向,瞄准重大临床需求,以成药性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与发现为核心,为我国创新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药物化学作为我院首批获批的二级学科博士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