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没有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鉴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
响。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但本册教材仍以整除为基础。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
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此,作为求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基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
单元。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间的转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
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又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运用
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的知识,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
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册
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意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

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 1~100 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

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
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
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
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
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

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
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

教材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

2.改进认识分数的编排,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

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
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
当的调整或精简。

其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适当后移,不再安排在本单元中。

其二,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

其三,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采用
多种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
别注意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入手探讨新知识。

3.空间
与图形的教学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
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安排了“图形的变换” “长方体和
正方体”两个单元。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能力。

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
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
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据此,在本册
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
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
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
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粉”刷围墙”和“打电话,”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材中不好把握和处理的问题
1、图形的变换:①以前在二上册教材中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
和概念,五下册教材中出现这个内容,一是会找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另一个就是画轴对称图形。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醒学生注
意,“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反映一个图形的特征,后者是反映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如一幅图画是轴对称图形,但不能说人的左手和右手是轴对称图形,而应该是轴对称关系。

②第一单元中的旋转就学生而言,理解地难度相对比较大,旋转的方向一般都能看出来,关键是在一个具体的图形中旋转的角度怎么去让学生理解,它不像教材例 3 和例 4 中给的一个钟面图和一些画好的方格,这些都是些学生能实际接触、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如果只单纯地给你一个图形怎么去把握?而且教材中只讲述了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
到的图案,但在具体的作业习题中出现了大量的组合图形(如俄罗斯
方块图)如何旋转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③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里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缺乏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上课时很多学生提到的汽车行驶是一种平移现象,但有的学生说车轮是旋转现象,我们就必须跟学生讲清楚:汽车行驶时,如果把汽车看成一个整体,其运动是平移。

如果只研究车轮的运
动,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旋转,一种认为平移并旋转。

2、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教材中无求棱长之和这一内容,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如给一个盒子的棱角
包边就涉及到求棱长之和的内容,我们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求? 4、 P83 页的“你知道吗”中提到互质数的概念,在老教材中是以新知识和必掌握知识的形式呈现,新教材不作重点强调,只是作为课后辅助掌
握知识,我认为不妥,必须跟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互质数的概念。

5、《统计》这一单元中在以前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
又有了一个新的内容:众数,它是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重点是要理解众数的作用: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最后还要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知道几种数的区别与联系。

6、《数学广角》中涉及到生活中用最快的速度称重找异品的问题,作为学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设计成一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再充分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