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链与产业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链与产业选择的理论综述
升级重点在于产业内部的选择和升级,因此上述推导而出的产业选择时必须考虑产业特征、技术特征、价值特征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必须深入到产业内部的每个环节和细分领域,如果视产业内部的基本结构为“链”状,则产业特征、技术特征和价值特征可以通过拓展为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来描述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和细分领域的基本经济技术特征。
2.2“三链一力”的产业选择分析框架
1)产业链一般而言包含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表现为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不同产品形式或服务,由生产同质产品或服务的独立企业群构成,每个环节可能只有一种产品或服务,也可能是多种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一种产品,则该环节即是一个细分领域;如果有多种产品,则该环节包含多个细分领域,总之,产业链由存在上下游关系(处于不同环节)或平行关系(处于同一环节)的多个细分领域构成,对于产业链中的每个细分领域,都需要分析其需求状况、要素投入结构、市场结构三个方面的特征。
2)技术链的分析,反映了产业链上每个可供选择的细分领域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而可以得知一国或地区在某个产业内部各个环节或产品上面临的技术壁垒,一国或地区克服技术壁垒可能采取不同选择,不同选择的成本也不相同,成本相对最小的那个才是一国或地区克服技术壁垒的实际成本。
3)价值链是指产业创造的总体附加价值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和环节内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状况,总体价值的分散分布随着产业链内部的产品流动形成一条从原料到中间品再到最终产品的价值增值链,从现实观察,大多数产业链的价值纵向分布状况是非均衡的。
4)竞争力主要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和不同细分领域与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比较而言的相对竞争力水平,绝对竞争力并不能指导一国或地区的产业选择决策,因为,一国或地区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可能相对于在位或潜在竞争者仍然是劣势,而绝对竞争水平不高的细分领域对象可能相对于在位或潜在竞争者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考察一国或地区在所有候选对象上的相对竞争力水平,相对竞争力水平越高,则优先选择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通过“三链一力”分析,一国或地区可以了解自身在某个产业内部每个环节和细分领域面临的不同进入成本和预期收益,利用一定的量化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结果并作出最终的产业选择,3技术链特性及产业选择中的技术链分析
3.1技术链的特性
技术链有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①各种技术本身可能存在承接关系,即一种技术的获得和使用必须以另一种技术的获得和使用为前提,因此相关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链接关系;②产品之间存在上下游的链接关系,因此物化于上下游产品中的各种技术依据产品的链接关系形成了一种技术链,技术链的这两种描述方式实际上揭示了技术链的特性,王兴元和杨华指出,现实中,第1种技术链往往表现为星状结构,即一种基础技术处于中心节点,其应用领域可以向多个领域拓展,并形成多个分支节点,每个分支节点又有多个细分领域(参见图1),例如,纳米技术可以拓展到新型建材及涂料、电子信息、生态环保、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这些领域中纳米技术又延伸到更多的细分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包括纳米电子元器件、纳米信息通信器件、纳米微型电机系统、纳米微传感器等。
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核心技术在以星状向多个领域拓展时,往往意味着与拓展领域内原有技术的融合,例如,纳米技术运用于人造骨骼,需要原有的计算机CAD辅助设计技术,另外,许多核心技术在拓展领域上也可能出现重合现象,如芯片就是新材料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融合的结果。
第2种技术链实质上是对应于产业链而言的,即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环节上的
不同产品都要运用到不同技术,更一般地,某种产品的生产往往是多种技术(技术束)组合的结果,物化与不同产品中的技术(束)依据产品的上下游关系链接成链,另外,考虑到技术本身的承接关系,技术束中某种技术的使用可能又必须以某些上游技术的使用为前提,如此一来,对应于产业链的技术链的结构形态极其复杂,考虑一个简化的例子,假设某种半导体设备的产业链仅仅包括原料(硅晶片)→芯片→半导体设备三个环节,其中,假设硅晶片的生产只需要晶片制造技术;假设芯片生产只需要晶片加工技术和晶片装配技术,这两项技术又以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为前提;假设半导体设备生产需要半导体生产技术和半导体装配技术,而这两项技术又以半导体设计技术为前提。
从图2可以看出,对应于产业链的技术链,其某个环节或产品可能需要一种技术,也可能需要多种技术(技术束),如果需要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可能是平行关系,也可能是前后承接关系。
从研究产业选择的角度出发,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第二种技术链,即对应于产业链的技术链,而第一种技术链所反映的技术自身的前后承接关系,则有助于我们了解对应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乃至环节内的各种产品所需的技术(束),以及技术束内部各种技术的关系(平行或链接)。
3.2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
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极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某种产品只与一种技术(束)对应,一般而言标准化产品往往是这种情况;②某种产品对应于多种技术(束),例如,农产品生产既可以采用劳动密集技术也可以采用资本密集技术;③某种技术(束)并不对应于具体产品,例如某种尚处于产业化前期的技术,其对应的具体产品还未出现。
这种复杂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加大了技术链分析的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技术链时,不仅要考察某个产品需要那些技术(束),还要考察某个产品是否存在几种可替代的技术(束),如果某种技术(束)尚未应用于具体产品,则需要考察产业化该产品还需要哪些技术,这些技术与现有技术(束)是平行关系还是链接关系。
3.3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互动关系
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呈现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借鉴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笔者认为三链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作用关系。
3.3.1技术链决定产业链和价值链从单一环节看,该环节的技术束状况,决定了该环节的产品种类、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进而决定了该环节的价值回报;从整体上看,技术链的完备是产业链形成必要条件,而各环节总体上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知识密集的不同技术特征,决定了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和价值分布。
3.3.2价值链对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影响如果价值分布在产业链极不均衡,则回报率高的环节会吸引较多的企业进入,进而改变该环节的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而竞争行为的变化可能引发该环节技术束的变化,例如高回报和激烈竞争会加速技术的升级换代。
3.3.3产业链对技术链的影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特征、对该环节的技术变化可能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例如能源成本大幅提高将会鼓励节能和替代能源的技术研发和运用,产业链某个环节的竞争状况也可能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技术状况,例如半导体设备商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会向发展中国家外包芯片生产并提供生产技术,整车制造商会提供零配件供应商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物流等技术。
3.4产业选择中的技术链分析
研究技术链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对应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的技术特征,以考察一国或地区在各个环节或产品上面临的技术壁垒,克服技术壁垒所需的成本是进入成本的最重要构成因素,为实现这一目的,对技术链的分析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4.1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哪些技术(束)前述分析表明某种产品的产业化往往是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