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来,我国城乡的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
据专家推论,全国独生子女至少6000万,独生子女家庭占现代家庭的60%-80%。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国民素质、道德水准、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提高。
当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是极大的,但为什么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却无法令人满意呢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独生的环境和周围的教育造成的。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1、客观的社会因素——环境的变化
首先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我国现代家庭的主流格局,特别是城市家庭的主流格局逐步趋同,由原来的多子多孙的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结构向二加一的家庭结构转化,向四、二、一的家庭发展。
这样的家庭结构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城市住宅日益楼房化,家庭与家庭之间交往渐渐减少,使得独生子女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增多。
独生子女与成人交往增多有利也有弊。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学习,不但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还有一定的成熟经验传授给子女。
所以,独生子女有良好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早,兴趣爱好广泛,理解能力较强。
但是,
由于独生子女经常与成人交往,成人的经验多方位地影响他们,使他们显得过早地成熟,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天真、单纯和幼稚,在这种家庭结构中,成人只知道为孩子服务,使得独生子女任性骄横、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别人意见,依赖性很强,把父母当成了他们的拐杖,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独生子女与同伴接触减少。
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较少有机会与同年龄、同层次、同一认知水平的伙伴接触和交往,这就必然影响独生子女学习与人相处的规则。
独生子女更需要和同龄、同层次的伙伴交往,他们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原则,适应社会的规范,成功地学习社会生活经验。
但独生子女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很少与同伴们交往,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了解,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交往的敏感性,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在生活中事事皆由父母安排和照顾,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不能支配自己,减弱了社会存在中的主体意识,因而竞争意识差。
其次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改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这使独生子女在智力开发、身体发展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挣钱为子女的传统意识的影响,独生子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一些独生子女不思节俭、挥霍浪费、不爱惜劳动成果,养成了贪图享受、占有欲强、唯我独尊等不良品行,缺乏对他人、集体、国家的责任感。
再次是现代信息传播媒体的增多。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向现代家庭敞开,这对于开阔孩子为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有好处,但许多消极因素也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视力下降、交流减少、思维惰化以及色情暴力的侵蚀等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孩子缺乏筛选辨别的能力,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2、主观的家庭因素——教育的变化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但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积淀和成员个性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家庭其教育方式也必然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同样是为独生子女呕心沥血、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却截然不同。
这就是由于听话教育、分数教育等狭隘的教育观还在影响着很多家长,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其一是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轻视非智力因素开发。
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对智力的培养,而对意志、兴趣、自信心、自制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却未加以重视。
其实二者关系非常密切,有人比喻智力因素相当于资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能源,资源再丰富,如果没有充足的能源因素,资源也开发不出来。
其二是看重文化知识学习,忽视社会实践锻炼。
由于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使很多家长对成绩和分数的追求超过了一切,甚至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所有,把孩子紧紧束缚在书本和课桌前。
学习书本知识是重要的,但比书本知识还要多的知识应该在书本以外。
所以一定
要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现实,接触自然,感受大量的社会知识的机会。
其三是重视孩子特长培养,忽略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些家长赶潮流着力在某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特长而忽视全面发展,认为文化课是可有可无,这是缺乏远见的做法。
要想盖高楼,地基必须要打牢。
自我发展是素质的重要内容。
家长既要照顾目前利益,又要考虑到孩子长远利益。
其四是重视对孩子的口头教育,忘却自己的身体力行。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教训、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因而在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只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培养与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它对子女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场所都不可替代的。
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与非独生子女有很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性格、身心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一定要注意独生子女的特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使独生子女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以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需要。
1、培养独生子女自立和自信的品质。
自立和自信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有的独生子女甚至学校里的劳动也要由家人代劳,这样的人将来
是难以适应社会的。
国外有人对450名儿童做了40年调查,发现一个事实,即不管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在孩童时代就做简单家务劳动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和更富有。
所以劳动是关系到独生子女一生幸福的训练,也是独生子女学会自立和自信的有效途径。
让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劳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与交往,学会自我服务,珍惜劳动成果,学会节俭,成人之后就更能适应社会生活。
2、培养独生子女处理好同伴关系。
现在许多人把孩子禁锢在家中,与成人或者书本为伴,他们不会和人友好相处,成人以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独生子女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所提供的刺激更接近于他们认知能力,要多鼓励独生子女和同伴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这是独生子女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3、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的生活能力。
独生子女进入小学后渴望独立自主,这是他们个性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因此,要以平等、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
独生子女在渴望独立自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父母过分的关心下,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意志薄弱。
这就给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家长要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在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4、对独生子女适当实施劣性刺激。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愿意帮助取得成功,害怕失败,一看他孩子有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伸手帮忙,有的家长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后面,总是包办代替,始终不让他们独立活动。
不给他们任何尝试错误、克服困难的机会,使独生子女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不会自主地解决问题。
这都使独生子女的生活缺乏劣性刺激,这是独生子女身心日益脆弱的重要原因。
所以家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应适当实施劣性刺激。
5、父母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塑造独生子女的健康个性。
孩子的教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学校要和家长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亲情的影响力,而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规范性。
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它们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影响,在学校教育的相配合下,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只有学校、家庭两者的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较佳的教育效果。
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互通学生的个性情感、行为表现、兴趣爱好等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目标。
总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独生子女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家庭教育赋于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性格受益终身;而不良的性格,则后患无穷,影响儿童的正常成长,甚至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导致心理变态。
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现代的教育原则,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营造融洽的家庭心理环境,帮助孩子
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的方法;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才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