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产管理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资产管理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资产管理业
(一)市场规模缩水2008年末,全球受托管理资产市值较2007年下降了18%,降至48.6万亿美元,也结束了2002年至2007年均12%的快速增长。在遭受金
融危机重创的北美市场,受托管理资产市值同比下降21%,降至23.6万亿美元,下降幅度远大于欧洲与亚太市场。若不考虑货币市场基金的净流入,美国市场净流出资金达到3000亿美元。
表1全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地域受托管理资产市值(万亿美元)
2002-2007年均增速2008年同200220072008比增速全球
34.159.348.612%-18%北美17.129.923.612%-21%欧洲12.019.216.410%-15%亚
洲10.72.21.927%-13%日本与澳大利亚2.75.04.213%-16%巴西0.20.60.625%-1%中东与南非0.40.80.715%-14%
数据来源:BostonConsultingGroup.1不包含日本、澳大利亚。
(二)投资者信任度受损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对资产管理机构的信任程度已受到明显损害。信任程度降低,不仅是投资者对市场巨幅波动恐惧的表现,更主要是对于可疑投资建议、忽略市场关联性、欺诈行为的严重担忧。这些问题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负面影响业务开展,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耗费数倍努力用于恢复客户信任度,并面对来自监管机构愈发严厉的监管与调查。
1.可疑投资建议
由于投资顾问在产品兜售时夸大产品预期业绩,导致许多投资者错误理解了产品的安全性,并相信其投资顾问的行为始终符合客户利益。但是,本次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损害远超过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曾被认为相当安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出现了大幅亏损。事后审视,部分货币市场基金为获取较高收益而投资了信用违约互换(CDS)以及其他结构性产品。
2.忽略市场关联性
在过去数年里,通过多样化投资降低组合非系统风险成为市场主流认识之一,故而另类投资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但金融危机发生后,高净值个人客户与机构
投资者发现另类投资与传统股票市场的关联性远远超过预期。即使以指数基金进行全球配置为主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如州立养老基金与大学捐赠基金,也因低估各国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而受到严重损失。
3.欺诈行为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类欺诈行为逐渐曝光,对社会公众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在资产管理产业,最为恶劣的例子就是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麦道夫通过操纵对冲基金给投资者造成至少500亿美元损失。
(三)资产配置倾向:投资安全性资产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投资者将追求资产安全性提高到首要位置,从高风险、低流动性、低透明度的资产转向高安全性资产。而继续持有风险资产的投资者,亦从主动管理型基金转向费用更低的ETF基金。
1.金融危机的受益者:现金管理类工具与ETF基金
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金融危机中受益最大的大类产品是货币市场基金与储蓄存款。2007-2008年全球货币市场基金净流入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而指数基金、ETF基金等被动管理型产品尽管净值受损,但由于低费用、高流动性、高透明度等优势逐渐获得投资者青睐。2008年,美国市场中的固定收益类ETF基金净流入量同比增长77%,权益类ETF基金净流入量同比增长14%,而同期传统型基金的净流入量均出现缩减,甚至大幅净流出。
2.权益类多头基金规模缩水
据统计,2008年全球权益类市场平均下跌42%,美国市场下跌38%,欧洲市场下跌55%,日本市场下跌30%,新兴市场下跌55%.受此影响,各国市场权益类基金都出现大规模净流出,美国市场权益类基金净流出高达2350亿美元。
3.对冲基金规模亦出现减少
截至2008年末,全球对冲基金的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从2008年6月峰值1.9万亿美元下降至1.4万亿美元,其中降幅的三分之二是由于资产净值损失,另三分之一是由于资金净流出。在金融危机中,绝大多数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表现出与市场的高度关联性,零售渠道客户与高净值个人客户对对冲基金业绩表现深感失望,该类客户贡献了净流出量的80%.另外,对冲基金的低透明度,以及部分对冲基金设立赎回障碍,也导致了客户的大规模赎回行为。
(四)成本刚性下的盈利能力下滑
2008年,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平均营业利润率降至34%,为近5年最低。尽管就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来看,利润率下滑程度相对温和,但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明显。在BCG(BostonConsultingGroup)所调查的样本中,大约30%的资产管理机构在2008年盈利下滑幅度超过30%.BCG调查数据显示,80%的资产管理机构表示2008年利润出现下滑,其余20%的资产管理机构利润上升主要来自于另类投资的巨额收益,或者货币市场基金的超常增长。而经营成本在危机中表现出很强的刚性,仅有极少数资产管理机构能顺利执行严厉的成本缩减计划。尽管57%的资产管理机构表示能够消减成本,但只有25%的资产管理机构能够降低成本10%以上。
二、美国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经验与趋势
尽管在金融危机中,美国资产管理业遭受到严重冲击,其管理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关键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回顾美国资产管理业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仍可以梳理出数条行业演变的主线,这对拥有后发优势的国内证券公司来说尤其值得关注与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促使需求偏好从资产增值转为本金保障与现金收入
现阶段发达国家已处于快速老龄化进程,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0%,而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10年预计达到13%,2030年预计将达到19%.在步入老龄化的同时,退休人口正成为美国金融服务业未来20年业务规模扩张与盈利提升的最大驱动力。根据McKinsey估计,2010年退休人口与即将退休人口(指55-64岁人口)将持有美国可投资金融资产(包括各类金融工具、养老金账户等)的64%,至2020年将占到71%.图1美国退休人口持有金融资产占比(%)
资料来源:McKinsey.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美国退休人口的需求偏好正在发生明显转变,从注重资产增值转为对现金收入与资本保值的强调。根据McKinsey调查,由于养老金、企业年金、医疗保障的积累水平低于前几代人,婴儿潮一代的风险偏好更低,对市场波动风险更厌恶,并在通胀、税收、医疗保障等方面对资产管理业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