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合集下载

幼儿园微观探索: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案例

幼儿园微观探索: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案例

幼儿园微观探索: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案例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幼儿的微观世界探索。

昆虫是孩子们最为感兴趣的微观世界之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昆虫,幼儿不仅可以增进对自然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就幼儿园中的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昆虫识别与观察实验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准备相关的器材和实验材料。

例如显微镜、昆虫标本、昆虫模型、昆虫图片等,这些器材和材料将极大地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昆虫采集工具,带领幼儿亲自在校园或家庭附近进行昆虫采集。

这样的实地采集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并让他们观察昆虫的外形、颜色、翅膀、腿部等部位。

借助显微镜,幼儿们还可以深入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如复眼、触角、口器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理特性。

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昆虫观察实验。

在一块砂地上放置一些蚂蚁食物,观察蚂蚁如何觅食和搬运食物;或者在一个容器中放置一些蜜蜂,观察蜜蜂如何采蜜和建巢。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昆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增进对昆虫的了解。

三、实验后的总结与回顾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和发现,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整理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并且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一些猜想和假设,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文章写手,我认为幼儿园中的微观探索活动非常重要。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四、鞘翅目 Coleoptera
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 多数陆生,少数水生(龙虱) 多植食性,也有肉食性或腐食性 成虫多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1、叩头甲科 Elateridae
头小,紧嵌在前胸上 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
成锐刺 前胸腹板中央有1尖
锐的刺,嵌在中胸腹 板的凹陷内 跗节5-5-5式
多从1基横脉上分出
稻绿蝽
2、缘蝽科(Coreidae)
体细长,两侧略平 行
触角4节 前翅膜片上有多条
分叉纵脉,从1条 基横脉上生出
稻棘缘蝽
三、同翅目(Hom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口器刺吸式 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体小至大型
三、同翅目(Homoptera)
2、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丝状,比身 体长
听器位于前足胫 节基部
产卵器细长,箭 状
尾须长
油葫芦
3、蝗科(Locust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前胸马鞍型,向后延伸 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两侧;产卵器粗短呈凿状
日本黄脊蝗
棉蝗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 前足开掘足 前翅短,仅达腹中部,
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昆虫)
实验二 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纲主要目中重要科的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昆虫标本
作业:鉴定出1-20号标本所属的目和科,并 简述科的识别特征。
一、直翅目(Orth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 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 前胸大而明显 前足胫节或第1腹节常具听器 雌虫产卵器发达 体中至大型
2、瓢甲科 Coccinellidae
小至中型,半球 形

昆虫的鉴别实验报告

昆虫的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学习昆虫的形态特征,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掌握昆虫分类检索表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可以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包括不同科、目的昆虫标本。

2. 昆虫分类检索表。

3. 放大镜、镊子、记录本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3.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昆虫标本放置在实验台上,准备好放大镜、记录本等实验用品。

2. 观察昆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注意观察其形态、颜色、斑纹等特征。

3. 查阅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形态特征,逐级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记录在记录本上。

5. 分析总结: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进行分析,总结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及数量:- 甲虫:50只- 蝴蝶:30只- 蚂蚁:20只- 蜻蜓:10只- 其他昆虫:10只2.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成功鉴定出50种甲虫、30种蝴蝶、20种蚂蚁、10种蜻蜓及其他10种昆虫。

-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需要多次查阅检索表,说明昆虫分类检索表在昆虫鉴别过程中的重要性。

七、实验结论1. 昆虫的形态特征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2. 昆虫分类检索表是昆虫鉴别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地鉴定昆虫种类。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昆虫识别能力,为今后从事昆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说明自己在昆虫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二)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二)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二)三、昆虫纲各目的检索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检索表及其制作方法。

现在就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将昆虫标本根据下面的检索表检索到它所属的目。

在检索表中列有1、2、3……数字,每一数字后都列有两条对立的特征描述。

拿到要鉴定的昆虫后,从第1查起,两条对立特征那一条与所鉴定的昆虫一致,就按该条后面所指出的数字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目为止。

例如,若被鉴定的昆虫符合第1中“有翅”一条,此条后面指出数号是23,即再查第23,在第23中“有一对翅”与所鉴定的标本符合,就再按后面指出的数字查下去,直查到后面指出××目的名称为止。

1.翅无,或极退化翅2对或1对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目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节~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弹尾目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有一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双尾目除一对尾须外还有一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7.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8.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腹部无尾须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尾须不呈铗状10.前足第一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前足第一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前足非捕捉足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蜚蠊目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所盖14.体细长杆状竹节虫目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等翅目15.跗节3节以下跗节4节~5节16.触角3节~5节,寄生于鸟类或兽类体表食毛目触角13节~15节,非寄生性啮虫目17.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1和第2节之间紧缩呈柄状膜翅目腹部第1节不并入后胸,第1节和第2节之间不紧缩为柄状鞘翅目18.体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鳞翅目体无鳞片,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退化跗节至多3节20.体侧扁蚤目体不侧扁双翅目21.跗节端部有能伸缩的泡,爪很小缨翅目跗节端部无能伸缩的泡22.足具1爪,适于攀附在毛发上,外寄生于哺乳动物虱目足具2爪;如具1爪则寄生于植物上,极不活泼或固定不动,体呈球状、介壳状等,常被有蜡质、胶质等分泌物同翅目23.翅1对翅2对24.前翅或后翅特化成平衡棒无平衡棒25.前翅形成平衡棒,后翅大捻翅目后翅形成平衡棒,前翅大26.跗节5节双翅目跗节仅1节同翅目27.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腹部无尾须28.尾须细长而分节,翅竖立背上蜉蝣目尾须不分节,多短小,翅平覆背上29.跗节5节,后足非跳跃足,体细长如杆或扁宽如叶竹节虫目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直翅目30.前翅角质,口器咀嚼式鞘翅目翅为膜质,口器非咀嚼式31.翅上有鳞片鳞翅目翅上无鳞片缨翅目32.前翅全部或部分较厚为角质或革质,后翅膜质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33.前翅基半部为角质或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半翅目前翅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或某部分较厚但不如上述34.口器刺吸式同翅目口器咀嚼式35.前翅有翅脉前翅无明显翅脉36.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直翅目跗节5节,后足与前足不同上述37.前足捕捉足螳螂目前足非捕捉足38.前胸背板很大,常盖住头的全部或大部分蜚蠊目前胸背板很小,头部外露,体似杆状或叶片状竹节虫目39.腹部末端有1对尾铗,前翅短小,不能盖住腹部中部革翅目腹部末端无尾铗,前翅一般较长,至少盖住腹部大部分鞘翅目40.翅面全部或部分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鳞翅目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41.口器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嚼吸式或退化42.下唇形成分节的喙,翅缘无长毛无分节的喙,翅极狭长,翅缘有缨状长毛缨翅目43.喙自头的前方伸出半翅目喙自头的后方伸出同翅目44.触角极短小,刚毛状触角长而显著,非刚毛状45.腹部末端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后翅很小蜉蝣目尾须短而不分节,后翅与前翅大小相似蜻蜒目46.头部向下延伸呈喙状长翅目头部不延长呈喙状47.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也不能纺丝48.前、后翅几乎相等,翅基部各有一条横的肩缝等翅目前、后翅无肩线49.后翅前缘有一排小的翅钩列,用以和前翅相连膜翅目后翅前缘无翅钩列50.跗节2节~3节跗节5节51.前胸很大,腹端有1对尾须襀翅目前胸很小如颈状,无尾须啮虫目52.翅面密被明显的毛,口器退化毛翅目翅面上无明显的毛,毛仅着生在翅脉与翅缘上,口器发达53.后翅基部宽于前翅,有发达的臀区,休息时后翅臀区折起,头为前口式广翅目后翅基部不宽于前翅,无发达的臀区,休息时也不折起,头为下口式54.头部长。

实物昆虫鉴别实验报告

实物昆虫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培养观察和记录昆虫的能力。

4. 加深对昆虫生态习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分类、演化、分布和生态的重要学科。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结合分类学知识,可以正确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各种昆虫标本,包括蝶类、蛾类、甲虫类、蚊类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记录本、昆虫分类检索表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仔细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颜色、触角、翅膀、足等部位的特征。

2. 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在昆虫分类检索表中找到相应的类群。

3. 比较与鉴别:将观察到的昆虫与检索表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确定昆虫的种类。

五、实验过程1. 观察蝶类昆虫- 观察蝴蝶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

- 观察蝴蝶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翅膀脉纹。

- 查阅蝴蝶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蝴蝶的种类。

2. 观察蛾类昆虫- 观察蛾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

- 观察蛾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蛾的翅膀脉纹。

- 查阅蛾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蛾的种类。

3. 观察甲虫类昆虫- 观察甲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足等。

- 观察甲虫的颜色、花纹、触角形状和足节特征。

- 使用放大镜观察甲虫的翅膀脉纹和足节特征。

- 查阅甲虫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甲虫的种类。

4. 观察蚊类昆虫- 观察蚊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足等。

- 观察蚊的颜色、花纹和翅膀形状。

- 使用放大镜观察蚊的触角和足节特征。

- 查阅蚊类昆虫分类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确定蚊的种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和查阅分类检索表,成功识别了多种昆虫种类,包括蝶类、蛾类、甲虫类和蚊类等。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类,具有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可以初步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挑针、镊子、浆糊(或胶水)、昆虫外部形态挂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1)观察昆虫的体躯: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

(2)观察昆虫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头部,注意触角、眼、口器的形态和位置。

(3)观察昆虫的胸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胸部,注意胸足的形态和位置。

(4)观察昆虫的腹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腹部,注意翅的形态和位置。

2. 分析昆虫形态结构(1)触角:观察昆虫触角的形态、长度、节数和感觉器官的分布。

(2)眼:观察昆虫眼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3)口器:观察昆虫口器的类型、构造和功能。

(4)胸足:观察昆虫胸足的形态、节数、爪和功能。

(5)翅:观察昆虫翅的形态、质地、脉序和功能。

3. 制作昆虫标本(1)挑选昆虫:选择形态完整、无损伤的昆虫。

(2)制作标本:用解剖刀将昆虫的体躯、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切下,用挑针将各部位固定在标本板上,用浆糊(或胶水)粘合。

(3)标注:在标本板上标注昆虫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1)体躯分节: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各体段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2)外骨骼:昆虫具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感觉器官,用于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翅膜质。
鳞翅目 触角线状、羽状、棒状等,多样;口器虹吸式。鳞
10、11、 翅;翅部中央有一大的中室。翅脉的特征是重要的
12、13 分类依据。
幼虫额区狭窄,“八”字形;口器咀嚼式,腹足常5对
(腹部3-6、10节);足底有趾钩。有些科或亚科的
腹足2~4对(尺蛾,部分夜蛾)和肛足退化(舟蛾
科)。
膜翅目 触角多样,有丝状、棒状、膝状等;前后胸小,中
(2)种类代表。
标本名 称
分类
主要形态特征
直翅目 体长30-40mm,体暗褐色。胸背比头宽,横列两个圆
蟋蟀科 锥形黄斑,后足腿节肥大,胫节具两列刺状突起,每
大蟋蟀
列4-5枚,刺端黑色。雌虫产卵管短于尾须。杂食,寄 主:橡胶、可可、咖啡、菠萝、棉、花生、芝麻、瓜类、高
粱、甘薯、麦类及柑桔、桃、梅等苗木。将幼苗从基部
小菜蛾
菜蛾科
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 毛长并翘起如鸡尾。寄主:白菜、甘蓝、菜花、萝卜、板
兰根、大青叶、芥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鳞翅目 体长14~20mm左右,翅展35~46mm,体暗褐色,胸部
斜纹夜 蛾
夜蛾科
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 横线白色,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称 斜纹夜蛾。寄主: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
器;产卵器发达。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 观 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
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半翅目 触角线状或刚毛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胸背
(同翅 板发达;中胸小盾片明显;前翅覆翅、膜翅或半鞘
目) 翅;常有腊腺或臭腺。

昆虫分类实验二

昆虫分类实验二

• 体长20~150毫米。颜色多艳丽。触角短 小,刚毛状,3~7节。复眼发达,占头 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上 颚发达。前胸较细如颈。中、后胸合并,
称合胸。
• 本目下分3亚目。①均翅亚目(Zygoptera),本亚目的 昆虫色常艳丽,俗称豆娘。前后翅的形状和脉 序相似。
翅基狭窄形成翅柄。休息时一般四翅竖立体背。本亚
2、螽斯科
• 体形类似蚂蚱,喜食植物的嫩叶,成虫有鸣叫 的习惯,繁殖期好斗,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 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善于跳跃,一般以其 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稼,是害虫。 雌虫产卵期刀状或剑状。
3、蟋蟀科
•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
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
目下分2总科8科;②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因本亚 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而得名。 ③差翅亚目(Anisoptera),本亚目昆虫俗称蜻蜓。后翅 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 展开,平放于两侧。本亚目包括2总科5科,蜓科和蜻 科常见。
均翅亚目
1蟌总科 Coenagrionoidea
华 粗 仰 蝽 .
• D、划蝽科Corixidae
体长2.5-15毫米,体多狭长,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
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 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 粗短,跗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泳式。
2)显角亚目Gymnocerata 触角至少等于头部的长度,4-5节,显露。 臭腺发达。植食性。多为陆生种类。
A、土蝽科Cydnidae
小型至中大型。褐、黑褐或黑色,个别种类有白
色或蓝白色花斑。触角多为5节,少数4节,较短粗。 小盾片长约为前翅之半或更长,部分种类小盾片较长 而端部宽圆。前足胫节扁平,两侧具强刺,适合开掘。 中、后足顶端具刷状毛。

昆虫分类鉴定实验报告(3篇)

昆虫分类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昆虫分类鉴定工具,如昆虫图鉴、检索表等。

3. 提高对昆虫形态特征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采集的昆虫标本,包括成虫、幼虫、卵等不同发育阶段。

2. 工具:昆虫图鉴、检索表、放大镜、镊子、酒精、标签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标本,记录其形态特征,如身体颜色、体型、翅膀、触角、足等。

2. 根据昆虫图鉴,初步判断昆虫所属的目、科、属。

3. 使用检索表,进一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4. 对鉴定结果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记录形态特征(1)观察昆虫整体形态,如体型、颜色、翅膀等。

(2)观察昆虫的头部,包括触角、口器、复眼等。

(3)观察昆虫的胸部,包括翅、足等。

(4)观察昆虫的腹部,包括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

2. 初步判断昆虫所属的目、科、属(1)根据昆虫整体形态,初步判断其所属的目。

(2)结合昆虫的触角、口器、翅等特征,判断其所属的科。

(3)根据昆虫的足、生殖器官等特征,判断其所属的属。

3. 使用检索表确定昆虫种类(1)选择合适的检索表,如《中国昆虫名录》。

(2)按照检索表的顺序,逐项判断昆虫的特征。

(3)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昆虫的种类。

4. 撰写实验报告(1)概述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

(2)详细描述昆虫的形态特征和鉴定过程。

(3)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

(4)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共鉴定出10种昆虫,包括蝶类、蛾类、蜻蜓类、蜚蠊类等。

2. 通过观察昆虫形态特征,提高了对昆虫的认识,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在使用检索表进行鉴定时,发现部分昆虫特征存在相似之处,需要结合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4. 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昆虫标本保存不完整,影响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昆虫的认识。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二、实验原理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

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

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

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

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4个发达的齿;跗节有3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

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昆虫分类检索表(目)(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2)刺吸式口器-----------------------------------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4)刺吸式口器-----------------------------------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鞘翅目——金龟子(6)翅为鳞翅-------------------------------------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膀收于背后-------------------------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蜚蠊目——蟑螂篇二: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浙江农林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姓名沈杰学号201118020220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一、实验目的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昆虫学实验

城市昆虫学实验


排列 呼吸管 鬃状毛 呼吸管 毛
幼 虫
静态
滋生地 蛹 呼吸管
体与水面平行
多生于清水、流水中 短而口阔
体与水面成角度
家栖蚊,多生于污水中 长而口细
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 库蚊属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
伊蚊属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按蚊
库蚊
伊蚊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平直,后缘缓弧形
5.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体型较大,呈红 褐色,体长23~30
毫米,与美洲大蠊
类似,但前胸背板 中有互相连接的两 个大黑斑。雄性下 生殖板横宽,具1
对细长的腹突。雌
性下生殖板具瓣。
作业(实验报告)
——作为《城市昆虫学实验》成绩的依据
实验一、重要储粮害虫的识别(一)
体与停留面成角度
多在夜间 船形,有浮器 分散、三角形或花朵状浮于水 面 无,仅有呼吸孔 有 无
体与停留面平行
多在夜间 长圆形,无浮器 聚集成块,立浮于水面 有,细而长 无 3对以上
体与停留面平行
多在白天 炮弹形,无浮器 分散,沉于水底 有,粗而短 无 1对 体与水面几乎垂 直 多生于小容器污 水 短而口细
体长:2.5-3mm 主要形态特征:宽椭圆形,赤 褐色,有光泽,密被黄褐色茸 毛。头隐于前胸背板下方。触 角11节,锯齿状。前胸背板半
圆形,后缘与鞘翅基部等宽而
密接。鞘翅面上没有刻点行。


种名:药材甲
体长:2.0-3.0mm

主要形态特征:长椭圆形,黄
褐色,稍有光泽。触角11节,

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二蔬菜害虫

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二蔬菜害虫
45
46
豆荚螟豆卷叶螟47来自豆卷叶螟48豆荚螟
49
50
14
3.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淡黄色或浅黄绿色, 具5条褐色背线。腹足趾钩双序单列缺环,缺口 向外。
4.蛹:黄褐色。翅芽长达第4腹节后缘,腹部背 面5条纵纹隐约可见。 腹末有刺2对,中央1对 略短。茧椭圆形,外附泥土。
15
5.为害状:幼虫为害蔬菜幼苗心叶,致使幼苗停 止生长或萎蔫死亡。另外其转株为害而会传播软 腐病。
实验二 蔬菜害虫
1
一.目的
通过实物观察,识别十字花科、葫芦科以及茄 科蔬菜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状。
了解豆类作物的主要害虫种类,识别其形态特 征及为害状。
2
二.材料及用具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粉蝶类、菜蛾、 菜螟、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类;
葫芦科蔬菜害虫:黄守瓜、黑守瓜、瓜 实蝇、南瓜天牛、瓜绢螟等;
豆类作物害虫:豆荚螟、豆野螟、豆卷 叶螟、甜菜夜蛾、银纹夜蛾。
3
三.内容及方法
(一)小菜蛾
成虫:体小型,灰褐色。前翅后缘从翅基部到外 缘有呈三度曲波状的黄褐色带。停息时触角前伸, 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两翅结合处由三度曲 波纵带组成3个灰白色的斜方块。
4
幼虫:体浅绿色,纺锤形。前胸背板上有两个 “U”字形纹。 臀足向后伸长超过腹部末端,腹 足趾钩单行单序缺环形。
35
(十三)瓜绢螟
36
37
(十四)豆荚螟
38
39
(十五)豆野螟
40
41
豆野螟
42
豆 卷 叶 螟 成 虫 图
(十六)豆卷叶螟
43
(十七)银纹夜蛾

44
➢ 四.作业
➢ 1. 图示菜粉蝶、东方粉蝶前后翅(示斑纹区别) 。 ➢ 2. 图示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前翅(示形状与斑纹

实验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实验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实验 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一、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
z一、实验目的 z识别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z二、材料用具 z(一)材料: z直翅目: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 z半翅目:蝽科、网蝽科、缘蝽科等各主要科的分类示范标 本。 z缨翅目:蓟马科等示范标本。 z等翅目:白蚁科等示范标本。 z(二)用具: z解剖镜、放大镜、挑针、镊子、镜头纸、培养皿等。 z显微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各目昆虫新鲜标本或盒装标 本、浸渍标本、彩色照片、挂图等。
z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z(一)直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蝗虫、蝼蛄、蟋蟀、螽斯等昆虫的触角、翅、口器等 的特征及类型,注意不同昆虫的区别。
蟋蟀
蝼蛄科
z (二)半翅目昆虫观察
z 观察各种蝽蟓的口器类型,翅的类型、质地,中胸小盾片 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黄斑蝽
绿盲蝽
z(三)等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白蚁科的掛图或示范标本或课件,识别触角形状、翅 的形状、质地等特征。
黑翅土白蚁
黑翅土白 蚁与家白 蚁的几种 类型
危害树干状
z(四)缨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蓟马科的玻片或掛图或课件,识别翅类型,产卵器等 特征。
花蓟马
z四、作业 z1.将供试标本按分科特征鉴定出所属科。 z2.列表比较直翅目、半翅目、等翅目、缨翅目昆虫的主要 特征。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
(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
(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
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
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
三、实验内容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
(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
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
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五、实验总结(分析与结论)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3、常见目其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