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试题含答案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试题含答案
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 项【答案】D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A .宗教文化B .科学技术C .社会理论D .文学艺术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C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答案】B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
第二单元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1.“西学东渐”的含义“西学东渐”主要指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西艺、西技、西史、西政)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西学东渐”两次高潮:“明末清初”和“晚末民初”前者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办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纸和杂志、派遣留学生和使臣到海外学习或工作等。
3.两次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转型(1)思想A.从倡导“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再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的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B.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教育新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新学制的建立,使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广。
(3)科技文化近代科技的引进、西学书籍的大量翻译出版以及报刊业的繁荣,在传播西学新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4)社会生活交通、通讯手段的改进,民间社团的兴起以及社会习俗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近代西学东渐特点(1)思想潮流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变革的要求,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以西学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3)发展趋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次递进,不断深入,推动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4)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5)没有形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出路;(6)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5.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用批判的继承的观点,大胆扬弃,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吸收合理因素,作到古为今用;(2)对待世界文化首先要有理解、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反对盲目排外,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作到洋为中用。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成立D. 抗日战争答案:A2. 下面哪一位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将领曾经在明代抗击倭寇期间立下赫赫战功?A. 诸葛亮B. 岳飞C. 关羽D. 戚继光答案:D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决策者是?A. 山本五十六B. 安倍晋三C. 东条英机D. 平岛贞通答案:C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封建社会特点。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特点包括地主阶级统治和农民压迫,封建礼教的存在,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严重束缚等。
2. 请解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卷二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成立D. 抗日战争答案:A2. 下面哪一位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将领曾经在明代抗击倭寇期间立下赫赫战功?A. 诸葛亮B. 岳飞C. 关羽D. 戚继光答案:D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决策者是?A. 山本五十六B. 安倍晋三C. 东条英机D. 平岛贞通答案:C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封建社会特点。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特点包括地主阶级统治和农民压迫,封建礼教的存在,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严重束缚等。
2. 请解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的内容。
祝您考试顺利!。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二)试题汇编
(2012安徽卷)17.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图5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溥仪(2012山东文综卷)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
……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5分)(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5分)(2012四川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表2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 23书籍教育23 32娱乐享受9 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2012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
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012北京卷)37.(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远古:从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元明: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清中期: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清末到民国: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考纲要求:设县(A)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上海开埠之前城市格局形成的关系导入:本课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序性强,跨度大——从代表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初步形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上海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其发展变迁的动力,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一.崧泽文化(考古证史)1.时间:新石器时代2.性质: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3.特点: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4.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告诉我们: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之分和原始、非原始之别,文物遗迹与遗址属于第一手材料,是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叫论从史出;材料表明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上海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有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
(填字母)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A.高速铁路B.计算机C.互联网D.有线电报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2.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该书作者是(单选)A.莎士比亚B.格劳秀斯C.孟德斯鸠D.亚当·斯密(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3.对“秦的暴政”的认识。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2)(含解析)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材料四“1917年——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4)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作一简要评价。
(5)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4)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
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6)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7)如果以“思想潮流引领近代中国80年历史”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你将列出一个怎样的论述提纲呢?(要求:提纲应体现历史认识、基本历史事实及历史逻辑)参考答案:1.(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2)特点:学习内容: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呈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趋势;学习对象:从西化到师俄或走日本之路——走美国之路——走俄国之路学习方式,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有选择性学习学习手段:从借鉴外国的经验,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学习目的:中国人民开展救亡图存运动,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目标。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1年至1910年的中国。
第一问历史事件:由材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所学可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政治制度,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由材料“1891—190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所学可知,严复的《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的思想为中国变革提供理论支持,严复是维新派代表,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
第二问阶级: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农民阶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及所学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的纲领。
近代史真题卷子及答案解析
近代史真题卷子及答案解析近代史是我国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涉及到从近现代开始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发展。
在高考中,近代史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以近代史真题卷和答案解析的形式,对该科目进行讨论。
1. 题目一:清朝末年的政治局势如何?请分析清朝政府的衰落原因。
答案解析:清朝末年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尽管清朝政府仍然垂帘听政,但内阁尚能运作正常。
然而,道光、咸丰、同治时期,清政府的衰落日益明显。
一方面,外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侵略浪潮,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内部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化、官僚主义盛行,严重削弱了清政府的执政能力。
此外,各种社会矛盾也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
2. 题目二: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答案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大门。
其次,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觉醒,加强了国民意识和民族团结,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再次,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最后,辛亥革命对农民的福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废除了压迫农民的苛捐杂税,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社会状况。
3. 题目三:鼓浪屿被称为"近代中国建筑博览馆",请谈谈其重要性。
答案解析: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被称为"近代中国建筑博览馆",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鼓浪屿上的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东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鼓浪屿上的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此外,鼓浪屿环境优美,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卷附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开埠后,哪一条道路是上海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A. 南京路B. 外滩C. 淮海路D. 四川路A. 国家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土地税C. 国家不再分配土地D. 实行集体耕作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江南制造总局B. 湖北枪炮厂C. 天津机器制造局D. 汉阳铁厂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广泛的群众参与D. 主张民主、科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在南宋时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错)2. “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对)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对)4. “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错)5.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下取得胜利的。
(对)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___自给自足___为主。
2. 明朝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___江南地区___。
3.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___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___的压迫。
4. 1919年,___《凡尔赛和约》___的签订引发了五四运动。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1921年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2. 说说唐代的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3. 请列举出北宋时期的三项重要科技发明。
4.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描述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3. 请阐述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请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5. 请谈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及答案(1)
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60 分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从古到今人们已经作出各样思虑,此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 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B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 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D 鉴前生兴衰,考此刻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留火种显得特别重要。
以下图是一尊可保留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断其可能出土于A 山顶洞人旧址B 蓝田人旧址C 半坡氏族旧址D 北京人旧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旧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 夏商期间B 商周期间C 周秦期间D 秦汉期间4、西汉太中医生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此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第一受益于发了然A 造纸技术B 雕版印刷C 制墨技术D 活字印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勋自发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欣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由是A 商鞅变法B 王安石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张居正改革6、“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应作者所处时代喝茶民风流行,以此推断该诗人是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7、政治稳固、经济繁华的北宋长远与辽、夏并立,其原由是A 国际衰弱B 豪强争权C 藩镇盘据D 分封诸侯8、人们往常依据文件资料研究历史,此刻以口述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悄流行。
以下最适适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 红军战士的长征日志B 解放早期的粮价颠簸状况C 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 文革期间的公众生活状况9、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害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右图反应的是A 冯子材守镇南关B 李秀成打洋枪队C 邓世昌黄海大战D 林则徐虎门销烟10、22 日清早,王宫内氛围惊慌,路易·菲力浦一同床就欣慰惊慌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严寒的冬季闹革命。
”话音刚落,便于工作迸发了A 法国二月革命B 法国大革命C 法国六月起义D 法国七月革命11、恩格斯在阐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此刻沙皇政府受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眼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眼前给自己丢了丑。
上海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3.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
这里的“俄’’通常是指 ( )①沙俄②苏俄③苏联④独联体⑤俄罗斯A.①②B.②⑤C.②③D.③④4.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5.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6.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
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A.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C.实现了“一五”计划目标D.在全市建立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8.“《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
上海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2.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3.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4.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5.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州郡县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6.在举行公民集会的哪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
这样的场所应是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8.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罗马帝国瓦解了,洲人。
这一文明包括A.楔形文字、《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拉丁字母、《汉穆拉比法典》C.拉丁字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9.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
上海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上海的开埠通商直接相关?
A. 林则徐
B. 奕䜣
C. 李鸿章(正确答案)
D. 张之洞
上海在近代成为中国哪一重要运动的中心之一,推动了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变革?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正确答案)
D. 辛亥革命
下列哪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上海正式成为国际通商口岸?
A. 《南京条约》(正确答案)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世纪初,上海哪所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新开端?
A. 同济大学
B. 复旦大学
C. 上海交通大学
D. 圣约翰大学(后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此处特指其早期形式,作为历史选项)(正确答案)
上海哪家报纸的创刊,对中国近代新闻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A. 《申报》(正确答案)
B. 《大公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20世纪30年代,上海哪座建筑的落成成为了当时远东地区最著名的摩天大楼,象征着城市的繁荣?
A. 国际饭店(正确答案)
B. 东方明珠塔(现代建筑,不符题意)
C. 和平饭店
D. 百乐门
抗战时期,上海哪个地区成为了著名的文化人士聚集地,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
A. 法租界(正确答案)
B. 公共租界(虽也是活跃区域,但本题特指文化人士聚集创作)
D. 杨浦区。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1)(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 1.近代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相应的位置。(填字母)
A.八国பைடு நூலகம்军侵华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中共一大
E.戊戌变法
F.第二次鸦片战争
G.新文化运动 H.辛亥革命 I.中法战争
J.洋务运动
K.左宗棠收复新疆
L.甲午战争 M.五四运动 N.九一八事
变
O.鸦片战争
(2)根据上题所列 15 个历史事件,归纳其反映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3)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 处应填写
【详解】(1)本问是列举类的题目。根据所所学,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南就条约》 《马关条约》等。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2)本题是列举类的问题。重要史实: 根据所学可得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戊成变 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它们从不同的层面都促进了中国的 近代化,是“将古老的中国改造成近代民族国家”的尝试。 (3)本题是原因类的问题。根据所学可从中国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开 始发展;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占据主流地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实 行“自由主义”政策;中国农耕文明,英国工业文明等方面概括。 (4)本题是认识类的问题。认识: 结合所学,可主要概括得,以下几个方面,如从主观上 讲,中国向近代化迈进是一种主动反应,其逐渐涌现的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主观 能动性,改变国家现状,促使国家向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从客观上讲,西方是中国向近代 化转型的直接推动者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促使中国人民不得不做出改变以应对,从 而向对中国近代化转型的探索。
2023上海高考历史题
2023上海高考历史题2023年的上海高考历史题涉及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本文将分别介绍历史题的内容和解答。
一、题目内容题目一: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题目二:请分析并比较中国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题目三:请评价中国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解答内容1. 题目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指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
其特点主要包括:1.1 封建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采用的是等级制度,君主拥有最高权力,贵族地主、士人和平民等人群按照等级分层次。
1.2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以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皇帝将土地赐给贵族地主作为封地,贵族地主再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作,农民交纳田租给地主。
1.3 农民地位低下: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地位低下,他们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生活贫困,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1.4 家族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封建社会重视家族和家庭关系,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人们的地位和身份与所属家族有关。
2. 题目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的比较2.1 政治特点比较: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政权更迭导致南北分裂,政治局势动荡。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统治时期政治相对稳定。
2.2 经济特点比较: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业经济衰退,社会经济动荡不安。
南方经济以农业为主,北方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土地兼并加剧,出现大规模的农业经济,粮食产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 项【答案】D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A .宗教文化B .科学技术C .社会理论D .文学艺术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C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答案】B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问题:(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引领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切入视角新颖。
第(1)问以历史人物的经历考查严复思想的成长背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第(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
材料二中严复主张“治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比较。
第(3)问注意限制角度“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分析。
【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6分,每点2分)(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分,每点2分)(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8分,每点2分)5.(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臵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7分)【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老子、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维新思想(康有为、严复的思想)【解析】本题以思想的交融与解放为主题切入、以主要思想家为载体考查中外思想发展。
第(3)问考查维新变法思想,从材料信息“改制……孔子”可以推断是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至于严复的思想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答案】(3)康有为。
(1分)《孔子改制考》。
(2分)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2分)6.(2012年江苏历史,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考点】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分析能力。
第(1)问“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就是“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即由君主专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
第(2)问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史家的历史认识受到掌握的史料的多少、理解的程度以及史观的影响,存在认识的偏差,要及时的修正历史认识,同时史家的认识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
史家的历史认识受到掌握的史料的多少、理解的程度以及史观的影响,存在认识的偏差,要及时的修正历史认识,同时史家的认识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
萧公权在读完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作深入的剖析后,对康有为认识的改变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4分)(2)略(6分)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
注意题干提及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这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
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
【答案】D2.(2012年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答案】D单元综合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问题:(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