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合集下载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试题含答案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试题含答案

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 项

【答案】D

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

A .宗教文化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理论

D .文学艺术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C

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

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

A .林则徐、魏源

B .康有为、梁启超

C .孙中山、章太炎

D .陈独秀、胡适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相结合,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题目: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在哪一年发行的?

A. 1840年

B. 1897年

C. 1912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于1897年发行的。

2. 题目: 下列哪一条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的地方?

A. 香港

B. 台湾

C. 辽东半岛

D. 德属胶澳(即青岛)

答案: B

解析: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3. 题目: 中国共产会在哪一年举行?

A. 1919年

B. 1921年

C. 1925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会于1921年举行。

二、简答题

1. 题目: 请简要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结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题目: 请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的

一项行动。

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淮海战役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该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三、论述题

题目: 简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日本的侵略行动进一步升级。这一事件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同时也引发了人民的抵抗斗争。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中日矛盾,为日本侵略行动埋下了伏笔。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列强侵华史测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列强侵华史测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列强侵华史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发动战争是近代列强主要的侵华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4题。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主要理由是

A、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力量弱小

B、禁烟运动坚定了英国对华动武的决心

C、清政府的愚昧无知,增强了英国人的信心

D、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对外推行侵略扩X政策

2、2007年3月26 日~28日,国家主席圆满完成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关系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可否认,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19世纪中后期,沙俄践踏《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中俄边界划分的规定,主要是通过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改订条约》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3、2001年7月23 日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辛丑条约》

C、洗劫城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历史图片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下列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租借告示;某某条约签订;虎头牌;民报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在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特权,加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10题。

5、列强侵华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专题二中国近代史

【2011年考纲要求】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

(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2021年〔新课标II〕历史题

第一卷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外表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到达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专题训练(二)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选择题(共117题)

1.(2012年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 .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 .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 .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2.(2012年上海卷)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3.(2012年浙江卷)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

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4.(2012年海南卷)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 .金融资本的发展

5.(2012年海南卷)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018.1.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2018.1.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2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2
6
5
说明:从图二上的“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可知,外资企业在中国利润率很高的烟草业中 至少具有一席之地。“中国制造”的印章,体现了英美烟草公司对在华制造烟草的强调。这 也能反映当时中国经历实业救国、抵制洋货、五四运动之后,外资企业对华宣传的小心谨慎。 这恰好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最好写照。
【示例 3】 信息一: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均为女性; 信息二:上海大戏院宣扬电影院的“风凉”舒适。 观点:《申报》广告客观上体现了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 说明: 花露水、女式烟草、电影院的广而告之,能够客观上反映近代企业为了迎合女 性社会生活的需求,通过宣传产品功效的作用,达到提升产品销售的目的。由此可见,近代 以来的中国女性尤其是大城市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与传统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示例 4】 信息一:图一中的广告诗清新易懂; 信息二:图二、图三中的广告文案简洁直白。 观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影响巨大。 说明: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新式报 刊媒体成了白话文改革的重要阵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广告都是用语体文写成,既 平白简洁易懂,又符合普通市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水平。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 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 理。)(12 分)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二

1.(2012年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的要求2.(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XX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12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XX、XX、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XX条约》C.《条约》D.《辛丑条约》

5.(2012年XX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XX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高考历史2020年全国卷2卷历史真题

高考历史2020年全国卷2卷历史真题

高考历史2020年全国卷2卷历史真题

高考全国2卷历史

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解析】B 本题考查的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是“五育并举”的体现。题干材料讲了三个史实:一是角抵流行于巴渝一带的百戏之一;二是秦二世在宫中欣赏角抵;三是汉武帝举行大规模角抵表演,并以角抵来欢迎西域人。这说明角抵这种体育活动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角抵与川剧的“促进”逻辑关系;不符合全面原则,如果第一个史实与A项有点关系的话,秦二世、汉武帝关于角抵的史实与A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呈现角抵“推动丝路交流”的信息;且没有体现C项所给“推动”这一逻辑;不符合全面原则,第三个史实与思路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二个史实与丝路没有关系;况且丝绸之路与“巴渝”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逻辑,材料根根就没有呈现角抵起自于民间劳作技能的信息,加之没有体现“起自于”这一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

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是理解古代中国历史

的重要基础。以下是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帮

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

1. 题目: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分封制。这一制度由商王根据功绩、亲属关系等因素,将国家的疆土分封

给亲信的部下,实行诸侯分封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同时也稳定了社会秩序。

2. 题目:秦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解析:秦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集权制。秦始皇通过

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皇权制度,取消了封建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此外,秦始皇还推

行了一系列的法家思想,为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专题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以

下是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掌握这一专题。

1. 题目: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党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案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派系斗争

和整合。最初,中国政党主要以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代表,后来又

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新兴政党。在各党派之间的斗争和合作中,中

国政党逐渐形成了多党制的局面。

2. 题目: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想。这一

【历史】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精校解析版)

【历史】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精校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甲卷

新课标全国Ⅱ(文综历史)

24.(2016·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2016·课标全国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7.(2016·课标全国Ⅱ,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2016·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

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2019年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1.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4.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5.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1.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

始转变(转型),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

救民之路,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D;ABC三项不是最主要原因,说法欠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

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

2.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

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

【答案】A

【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了经济的近代化;19

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改造中国社会,表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思想

文化的层次。A项排列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

3.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

2023年高考理科历史全国2卷(附答案)

2023年高考理科历史全国2卷(附答案)

2023年高考理科历史全国2卷(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1. 在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商鞅所创立的法律体系是应对战争需要的产物

B. 商鞅变法是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的改革

C. 商鞅变法提出了“秦制度”的基本框架

D. 商鞅变法提出“均田制”

2. 秦汉时期,钱币市场逐渐发展,货币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下列关于当时钱币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在西汉初年,铸造了一种用铜质圆形杆杆代替纸币的钱币

B. 秦国铸造的古钱,早期较小,后期较大

C. 秦中央政府实行货币的统一管理

D. 当时的货币大都是以布帛交换为主

3. 古代中国的首都数不胜数,下列哪个城市的出现时间比较晚?(D)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长安

4. 以下选项中, 不是唐代科举制度的特征的是(C)

A. 应试的考试制度

B. 分为县、省、乡多级考试

C. 按照出身来决定是否参加考试

D. 制定考题由主持的官员来做

5. 唐朝期间,政治改革有所尝试。下列关于唐朝平反“安禄山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安禄山之乱是唐朝发生过的一次规模较小的叛乱

B. 平反“安禄山之乱”是唐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C. 平反“安禄山之乱”以打压为主

D. 唐肃宗在朱泚的帮助下才完成平反

第二部分:问答题

1. 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导致战争频繁,破坏力度极大,农业生产萎缩,人口锐减,经济衰退。为应对这一形势,被秦王封为“武安侯”的谁提出了“救国六策”?请简要介绍其中的两个策略。

答:颜之推提出了“救国六策”。第一项策略是“招农之利”,鼓励居民开展耕作,提出了“宜多种桑麻,薄作稻麦”等具体措施。第三项策略则是“集财聚粮”,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加强防务,维护国家安全。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2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2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

专练02 中国近代史90题

考点5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说明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作者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是辩证的,并不是完全赞同,故④错误。D符合题意;A、B和C项错误。故选D。2.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义和团拒绝将革命口号由“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说明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同时结合史实可知义和团在反侵略斗争中英勇反帝但却盲目排外,所以②③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①④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没有清醒认识,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二

1.(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XX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5.(20XX年福建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

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

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7.(20XX年广东文综历史,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

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8.(20XX年山东文综历史,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20XX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10.(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1.(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2.(20XX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13.(20XX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14.(20XX年上海历史,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5.(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16.(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17.(20XX年江苏历史,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8.(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19.(20XX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0XX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

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