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史)近五年高考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近五年高考题汇编

(2013年全国卷Ⅰ)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013年全国卷Ⅱ)3、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013年海南卷)7、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题目: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在哪一年发行的?
A. 1840年
B. 1897年
C. 1912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于1897年发行的。

2. 题目: 下列哪一条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的地方?
A. 香港
B. 台湾
C. 辽东半岛
D. 德属胶澳(即青岛)
答案: B
解析: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3. 题目: 中国共产会在哪一年举行?
A. 1919年
B. 1921年
C. 1925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会于1921年举行。

二、简答题
1. 题目: 请简要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

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结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题目: 请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的
一项行动。

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淮海战役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

该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三、论述题
题目: 简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日本的侵略行动进一步升级。

这一事件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同时也引发了人民的抵抗斗争。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中日矛盾,为日本侵略行动埋下了伏笔。

2023年新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与答案

2023年新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与答案

2023年新高考全国II卷历史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
A. 李世民
B. 刘备
C. 朱元璋
D. 曹操
正确答案:C
2. 在中国的成立时间是?
A. 1911年
B. 1949年
C. 1945年
D. 1921年
正确答案:D
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胜利?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义和团运动
D. 解放军攻占南京
正确答案:D
二、判断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

正确答案:是
2. 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1997年。

正确答案:是
3. 中国现行宪法是2000年颁布的。

正确答案:否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讲究礼仪和孝道。

同时,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
思想和等。

中国文化还强调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并倡导中庸之道
的思想。

2. 解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主要包括: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
和推进祖国统一。

四、论述题
请常年居住在美国的华人理发师小王,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略)。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专题训练(二)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选择题(共117题)1.(2012年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 .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 .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 .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2.(2012年上海卷)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3.(2012年浙江卷)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4.(2012年海南卷)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 .生产关系的变革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 .金融资本的发展5.(2012年海南卷)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6.(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011年考纲要求】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增加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增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2021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一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外表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到达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方案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根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说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根底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3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假设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远古:从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元明: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清中期: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清末到民国: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考纲要求:设县(A)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上海开埠之前城市格局形成的关系导入:本课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序性强,跨度大——从代表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初步形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上海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其发展变迁的动力,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一.崧泽文化(考古证史)1.时间:新石器时代2.性质: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3.特点: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4.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告诉我们: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之分和原始、非原始之别,文物遗迹与遗址属于第一手材料,是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叫论从史出;材料表明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二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二1.(2012年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的要求2.(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XX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2012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XX、XX、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XX条约》C.《条约》D.《辛丑条约》5.(2012年XX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XX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XX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

这反映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XX义8.(2012年XX文综历史,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XX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9.(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1)1920年12月,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是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

1. 题目: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解析: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分封制。

这一制度由商王根据功绩、亲属关系等因素,将国家的疆土分封给亲信的部下,实行诸侯分封制度。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同时也稳定了社会秩序。

2. 题目:秦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答案解析:秦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集权制。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皇权制度,取消了封建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家思想,为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专题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以下是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

1. 题目: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党的发展情况如何?答案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派系斗争和整合。

最初,中国政党主要以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代表,后来又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新兴政党。

在各党派之间的斗争和合作中,中国政党逐渐形成了多党制的局面。

2. 题目: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想。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专题三: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

1. 题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2019年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1.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4.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5.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6.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转型),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D;ABC三项不是最主要原因,说法欠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2.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了经济的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改造中国社会,表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A项排列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近代中国人通过列强发动的战争,首先认识到了与外国在器物层次上的差别,所以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但是甲午战争以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由此可知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2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2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含解析)

专练02 中国近代史90题考点5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说明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作者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是辩证的,并不是完全赞同,故④错误。

D符合题意;A、B和C项错误。

故选D。

2.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

这说明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义和团拒绝将革命口号由“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说明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同时结合史实可知义和团在反侵略斗争中英勇反帝但却盲目排外,所以②③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①④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没有清醒认识,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CD项涉及的相关信息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高考历史理论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理论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理论试题及答案在中国,高考是决定学生未来教育和职业道路的重要考试。

历史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试题和答案的准确性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高考历史理论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高考历史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B.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C. 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 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主要方式2. 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甲午战争、五四运动C. 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甲午战争D. 五四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3-10. (类似格式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欧洲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

3.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_。

4-10. (类似格式的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描述一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教训。

高考历史理论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A3-10. (类似格式的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 玄奘2. 印刷术3. 孙中山4-10. (类似格式的答案)三、简答题答案1.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限制和对外国文化的排斥。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传统经济和社会秩序,但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限制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二1.(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20XX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20XX年福建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

这反映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20XX年广东文综历史,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8.(20XX年山东文综历史,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9.(20XX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10.(20XX年北京文综历史,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1.(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2.(20XX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13.(20XX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14.(20XX年上海历史,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5.(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

这反应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16.(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该“主张”最早见于()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17.(20XX年江苏历史,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18.(20XX年四川文综历史,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19.(20XX年安徽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20.(20XX年江苏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1.(20XX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22.(20XX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23.(20XX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24.(20XX年江苏历史,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25.(20XX年海南卷历史,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26.(20XX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27.(20XX年上海历史,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28.(20XX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29.(20XX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30.(20XX年海南卷历史,15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31.(20XX年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32.(20XX年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