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转移癌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癌痛 的动物模型 比较 困难 , 可依 据不 同实 验 目的选择 但 相应 的动物实验模型。
1 理 想 的 骨 转移 癌 痛 动 物 模 型
依据转移 到骨骼 的肿瘤来 源 , 骨转移 癌痛模 型分 将
为 4种 , 自发性 、 发性 、 种性 和转基 因性 。 自发性 即 诱 接 骨转移癌痛发 生率低 且不稳定 , 发生时 间难预测 且参差 不齐 , 目前较少使用 自发性 骨转 移癌痛 模型 。诱 发性骨
转移癌痛模型 , 是指用 化学 、 理、 物等致 癌 因素作用 物 生 于实验动物形成的骨转移癌痛 , 该方法周期 较长 , 亡率 死 高, 骨转移癌痛 出现 的 时间、 位 、 灶数 等在个 体 间表 部 病 现不均一 , 故也较少使用。
接 种 性 骨 转 移 癌 痛 模 型 , 指 把 癌 细 胞 株 接 种 于 实 是
2 骨 转 移癌 痛 动 物 模 型 分 类 2 1 实验 动 物 来源 .
如放疗 、 术 、 手 化疗也 可诱 发 或加重 疼痛 。因此 , 常有 非 必要进一步研究 阐明骨转 移癌痛 的神经 生物学 机制 , 以 便制定更合理有效 的治疗方法 。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 究 的平 台, 理想 的动物模 型 能尽可能复制人骨 转移癌 痛 的条 件 , 而方 便对骨 转移 从 癌痛 的认识 。不过由于种属之间 的差异及人类 骨转移癌 痛形成过程 中的多 因性 , 建立 一个完 全反 映人类骨 转移
验动物骨髓腔 内或 其他特 殊部位形 成 的骨转移 癌痛 , 为 当前采用最多者。主 要包括 两种 常用模 型 : ①将 肿瘤 细 胞 注射 至 动 物 左 心 室 , 而 经 血 液 循 环 运 送 肿 瘤 细 胞 至 从 包括骨髓在 内的多个部位 。该方法可以复制肿瘤在体 内
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刘福英【摘要】骨转移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等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是研究骨转移发生机制及评价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现对骨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7【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肿瘤;骨转移;模型,动物【作者】刘福英【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见于乳腺癌、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率在70%左右。
骨转移发生后一般会引起溶骨性病变,即造成骨丢失、骨痛、高钙血症、骨折、神经压迫及运动丧失等症状[1]。
有关骨转移发生的机制还不确切;另外,骨转移发生后一般是不能治愈的,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制骨转移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肿瘤骨转移发生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建立的骨转移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两个特点:(1)与人类肿瘤骨转移过程相似;(2)模型易于建立、具有可重复性,成瘤时间一致,且成瘤后存活时间较长。
由于自发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较低,肿瘤骨转移的转基因动物制备方法还不成熟,因此,肿瘤骨转移模型一般采用肿瘤移植的方法,即将来源于自发性或诱导性动物或人类肿瘤细胞株,通过原位或异位移植,制备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优点是成本低、周期短、成瘤时间一致。
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分子特征是肿瘤发生骨转移的重要原因。
骨的干骺端拥有丰富的窦状结构,且血流流动缓慢,为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肿瘤细胞在骨髓中集落形成提供了保证[2]。
更为重要的是,骨髓中的造血祖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达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整合素配体及纤维结合蛋白的受体,这些分子的表达为肿瘤细胞的迁徙提供了合适的环境[3,4]。
此外,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如内皮素、TGF-β、IL-1、IL-6及IL-8通过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为什么人体会产生癌症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癌症的生长规律,探究癌症治疗的可能途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的优势动物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类似于人类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能够对癌症的形成过程、治疗方式等进行研究,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在癌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探究癌症的本质。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恶性转化,而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研究动物模型可以通过突变模拟癌症的形成,间接地研究癌症的本质。
其次,能够研究癌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癌症瘤的生长和扩散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动物模型可以提供癌症瘤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交互信息。
最后,研究癌症治疗方式。
人类面对的癌症患者往往普遍存在不同敏感度、耐药性和生理差异等,因此建立动物模型对研究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动物模型的现状目前,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已经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肝癌动物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葡萄糖激活蛋白-7(GLI)在肝脏中进行实验。
接受高脂饮食和恶性跃变的小鼠随时可能患上肝癌,为这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常用的是mRNA-13a和mRNA-34b/c转基因鼠的方法,在研究肿瘤生成和扩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乳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Bear-Breast和MCF-7。
通过这些模型,研究者们不仅可以理解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过程,还可以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胃癌动物模型则是基于慢性胃炎的合成物质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研究胃病的进展,还可以从中了解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3、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但是,动物模型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齐思勇1施明2高江平1【摘要】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工具。
目前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自发及诱发动物模型、移植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明确各模型的优缺点,对于选择合适的骨转移动物模型很有必要。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模型,动物; 移植; 小鼠, 转基因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 of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is Qi Siyong1, Shi Ming2, GaoJiangping1. 1Department of U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The Institute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Jiangping, Email: jpgao@【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prostate cancer is increasing in our country. Bonemetasta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prostate cancer, 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study the mechanism of bone metastasis in prostate cancer, animal model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researching bone 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 At present, the animal models of bone metastasis includespontaneous and induced animal model, transplantation model and transgenic mouse model. It is necessaryto make clea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l to select suitable bone metastasis animalmodels.【Key words】 Prostatic neoplasms; Bone metastasis; Models, animal; Transplantation;Mice, transgenic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欧美国家男性恶性肿瘤中居首[1],且死亡率位居第二,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随着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项红兵
表 2 骨癌痛 、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比较
初级传入 神经元 脊髓 星形胶质
加 巴喷丁
类别
SP 水平
细 胞肥大 吗啡镇痛 镇痛
骨癌痛
无变 化
广 泛肥大
有效
有效
炎性痛
升高
极少见
有效
无效
神经病 理性痛
下降多见无效有效析 , 结果是既无神经病理学 改变(缺乏 轴突增 大或明 显病 理 学变化)也 无 炎性 改 变(缺 乏 大 量的 中 性粒 细 胞和 淋 巴 细 胞), 这表明痛敏不是由炎症或神经压迫所致 , 而是涉及到 神 经介质如肽类物质 ET-1 的释 放 , 另 外来源 于黑色 素瘤细 胞 或相同大小石蜡块对 照组的 组织学 和行为学 资料也 支持 这 一观点[ 4] 。 在坐骨神经损 伤模型 中有报 道脊 髓星形 胶质 细 胞发生肥大[ 15] , 虽 然股骨 癌痛 模型中 脊髓 有广 泛的 星形 胶 质细胞显著肥大 , 然而检查 患癌痛 的股骨 所属 的坐骨 神经 , 却发现坐骨神经并 无直接 的物理损 伤征 象[ 3] 。 上述 这些 发 现将有助于开发直接针对不同疼痛机制的新药物 , 以更大 程 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并获得满意的镇痛效 果 。
乳腺癌骨转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96•DOI:10.3969/j.issn.l672-9463.2017.05.032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年5月第19卷第5期MMJC,May 2017,V〇119,No.5•综述.乳腺癌骨转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石佳佳韩倩倩王白燕朱艳琴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死因,骨體是 其最常见的转移组织[1]。
流行病学显示,大约85% 的患者承受着骨转移的痛苦[2]。
近年来,乳腺癌骨 转移日益成为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专家学者对此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期为乳腺癌骨转移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本研究查阅近十年相关文 献总结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实验动物模型,现将其 阐述如下。
1乳腺癌骨转移实验模型细胞株的选择目前常用于乳腺癌骨转移实验造模细胞株,主 要包括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和动物源性乳腺癌细 胞株。
1.1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运用于动物实验造模的 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主要包括MDA-MB-231、MDA-MB-435、MCF-7、ZR-75-1和 SUM1315 等,大部分取材于乳腺癌转移位置的渗出液,具备恶性肿 瘤的特点[3'多数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可在动物体内形成乳腺癌恶性肿瘤,并形成乳腺癌骨转移 灶。
MCF-7虽然广泛应用于体内实验,但在乳腺癌 骨转移动物造模实验中少见。
查阅近十年相关文 献发现,应用于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HBC主要 为 MDA-MB-231 或者 MDA-MB-435 细胞株,二者 不仅能够形成骨转移亦可以转移到肺、脑等其他器 官。
1.2动物源性乳腺癌细胞株目前应用的动物源性▲基金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苗圃工程项目(编号:MP2016-02、MP2016-07);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6YCX002)作者单位:450046河南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讯作者:朱艳琴乳腺癌细胞株多为小鼠或大鼠乳腺癌细胞株,主要 包括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MRMT- I大鼠乳腺癌 细胞株、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株和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株等。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lu aa Wan P Kh 曰, r P T ,t . m rm l t ci W, el T m e M ea T oip n - k e t ni mo s u rse o e m vm n a dhpr - i n o u eh me u v k s oe et t ye l 一le a a c dg a o n m s l a g nn t ca o e a r g s e e i t tv e 场 ir u u c a ea 旦i x e n h e kd
伍 5 0 沙目 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他们 D 9m 可以 0 .
还建立了小鼠 肪骨癌痛模型, 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 骨癌痛模型类似1 ] 3 。 02 20 年英国学者 M h s等建立了大鼠胫骨 dr e ut 癌痛模型。该模型是在同源 S 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
收稿日 2 60一9修回日 20一0 1 期: 0一82; 0 期: 6 1一0 0
了复制, 并从疼痛行为学、 放射学、 组织学多方面进 行研究 , 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是国内研究癌痛 模型的起点。董航等日 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 运用 M D一6 A B1 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 S 0 D大鼠胫骨骨髓 腔, 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阑值在术后各时 间点相比差异显著; s 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 术后 d 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 1 天松质骨放射病灶 第4 增多, 骨皮质缺失, 2 出现严重的骨破坏 ; 第 2 d 术后
啡肤、 层神经元 c s 1 一 表达增加等, o f 而正常动物中 只有在伤害性刺激下才能出现上述变化, 提示骨癌 痛时存在外周传人神经敏化【 ‘ 。 ‘2 41 ,, ] 3 星形胶质细胞与癌痛密切相关,在各种模型中 都能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反应, 多种痛相关 物质如缓激肤、 胆囊收缩素、 、 S 兴奋性氨基酸等都 P 能激活它,而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引发痛增强 反应。活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神经活 性物质直接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进初级传人终末 释放多种致痛物质[。 ] 4 l 另外, 星形胶质细胞能释放一 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改变周围的神经化学 环境, 参与痛觉信号的传递。 各种损伤均可引起星形 胶质细胞反应, 表现为细胞数增加, 胞体肥大, 分支 增多,F P G A 表达增加。上述研究表明, 癌痛的产生 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NR2B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NR2B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NR2B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骨癌痛是肿瘤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的发生率高达75%以上。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以缓解骨癌痛,但效果并不稳定,而且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新的骨癌痛缓解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NMDA受体是神经元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其在神经元发育、学习记忆以及疼痛相关的神经元转变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NMDA受体活性的增加会导致疼痛敏感性增加,因此,其在神经元发育中需要平衡,但在骨癌痛的情况下则需要抑制其活性。
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表明NMDA受体亚型NR2B过度活化是导致骨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NR2B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骨癌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靶点。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小鼠骨癌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究NR2B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小鼠骨癌痛模型。
选用B16小鼠骨肉瘤细胞接种于小鼠左股骨,观察小鼠疼痛指数,选择模型建立的最佳时间点。
2.通过药物干预研究NR2B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
用MK-801(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来干预NR2B的活性,比较其与对照组的疼痛指数变化。
3.探究NR2B在骨癌痛刺激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变化。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2B的转录水平,分析其在骨癌痛刺激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变化。
4.检测NR2B在痛觉神经元中的表达。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R2B在骨癌痛中发生作用的痛觉神经元中的表达。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NR2B在小鼠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上骨癌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的预期结果包括:1.清晰明确NR2B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为临床上治疗骨癌痛提供新的相关靶点。
2.为针对NMDA受体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丰富相关药物的种类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骨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但骨 骼 主要 由 无 髓 C 纤维 和 薄髓 鞘 的 A - δ
[19 ] [20 ] 纤维支配, 很 少 有 A - β 纤维 。 研究 表 明 C 纤维 中 的
非肽类神经 纤维 不 支 配 骨 骼, 所 以 骨 骼 主要 由 神经 丝 蛋 白 200 + ( A - δ)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A - δ 或肽类 C 纤维 ) 感 觉神经纤维支配。 4. 1 肿瘤本身侵袭神经纤维造成骨疼痛 在 骨 肉 瘤、 前列 腺癌和胰腺癌的疼痛模型中, 肿瘤细胞侵入到骨 骼 正 常 组 织 中, 不断破坏远端感觉 神经 纤维, 它 们 不 断 生 长、 繁 殖, 最终 使感觉神经纤维变成不连续的零散状态, 这种神经损伤 又 会 被进行性和运动诱 导 的疼痛行为 所 增 强。 在 其他一 些 外 周 神经损伤的骨癌痛模型中, 可以看到背根神经节 中 的 感 觉 神 经元周围卫星细胞 肥 大、 转录 激 活因子 3 上 调、 巨噬 细 胞 浸 且使用加巴 喷 丁 ( 一 种 治疗 神经 病理性疼痛的药 物 ) 能 润, 够显著缓解骨 癌 痛 4. 2
[10 ]
剂也有着 NGF 类 似 的 作用, 即 能 够 诱 导 感 觉 和 交 感 神经 纤 维的病理性 生 长 和 神经 瘤 的形成, 这 些 活 化 剂 包括 青 蒿琥 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 粒 细 胞 - 巨噬 细 胞集 落 刺激 因子 酯、 等。这些研究为癌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即 抑制 感 觉神经的病理性生长和神经瘤状结构的形成。 4. 3 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造成骨疼痛
[17 ] [16 ]
2
骨癌痛与破骨细胞
肿瘤细胞如乳腺癌、 前 列 腺 癌、 甲状腺癌和肺癌等转移
。 抗 NGF 治疗 ( 使
骨癌痛动物模型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原发性骨肿 瘤或肺癌 、 乳腺 癌、 前列 腺癌等 继发性骨 转移L 1 ] 。 临 床 骨 肉瘤 或 骨 转 移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是 骨 癌 痛 , 肿 瘤 造 成 的渐 进性骨质破坏可 以引起受损部位 的持续钝痛 , 并 随 着 病 程 的
发展疼痛进行性加 剧 , 移 动 或轻 触 患 处 即 可 诱 发 剧 痛 。我 国
25hca1肝癌细胞系2004seongj等把总计510hca1肝癌细胞注810周雄性c3hhej小鼠足背部7d发现肿瘤的浸14d出现明显的跖骨骨质破坏并用该模型证实放疗减轻骨癌痛的发生和脊髓cgrp的表达减少有关29parkhc等采用此模型研究认为放疗减轻骨癌痛的机制可能和钙信号的级联反应有关3026at31大鼠前列腺癌细胞系zhangrxat31大鼠前列腺癌细胞系建立了大鼠骨癌痛动物模型并认为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
致 力 于 复 制 出更 能 反 映 人 类 骨 癌 痛 特 性 的动 物 模 型 。这 些 动 物 模 型 部 分 再 现 了人 类 骨癌 痛所 表 现 的疼 痛 、 痛 觉 过 敏 以
及 轻触 、 压 觉 等 引起 的 疼 痛 反 应 等 症 状 。 骨 癌 痛 动 物 模 型 的 成功复制 , 是我们研究 骨癌 痛 的基础 , 为 人 类 认 识 骨 癌 痛 的 产 生 机 制 以及 筛 选 更 好 的 治 疗 药 物 提 供 了 有 效 工 具 。 1 9 9 4 年K j o n n i k s e n等 首 次 报 道 在 裸 鼠胫 骨 穿 刺 注 入 恶 性 黑 色 素
每年新增约 3 0 0 万骨 癌痛患者 , 骨 癌 痛 的研 究 治 疗 骨 癌 痛 产 生 的 机 制 并 不 清 楚 , 建
瘤、 骨 肉瘤 等 肿 瘤 细 胞 , 在 2 0 d 左 右通过 X线检测 、 HE染 色
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癌症是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疾病,对其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动物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综述了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1. 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动物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可以模拟人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癌症研究的基础。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和细胞系,以及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建立与人类癌症相似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猪等,它们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结构和代谢途径。
3. 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
通过模拟癌症的诱导和发展过程,可以揭示肿瘤细胞的突变、增殖和侵袭机制。
例如,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模型中敲除或过表达特定基因,可以验证这些基因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4. 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动物模型也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
通过将候选药物应用于动物模型中,可以评估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和毒副作用。
此外,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5.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动物模型无法完全模拟人类的复杂生理环境,因此其结果可能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此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维护成本较高,且实验过程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6. 结论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筛选药物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并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推进癌症研究的进展。
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模型小鼠镇痛机制的研究
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模型小鼠镇痛机制的研究目的:建立小鼠胫骨骨癌痛模型,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评价中药止痛巴布贴的镇痛效果,并通过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β-内啡肽和缓激肽含量的变化,探讨中药止痛巴布贴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1.材料:SPF级C57BL/6小鼠,80只,6-7周龄,雌性,体重16-18g;小鼠β-内啡肽ELISA试剂盒、小鼠缓激肽ELISA试剂盒、Lewis肺癌细胞株、中药止痛贴(自制)、微量进样器、血球计数器、Olympus BX51显微镜、低速离心机、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箱、von Frey 纤维丝,扶他林乳膏、6%硫化钠溶液、D-Hanks溶液、DMEM高糖液体培养基、DMSO、FBS(10%胎牛血清)、0.25℅胰酶、双抗(青霉素-链霉素)、PBS溶液、红霉素软膏、骨蜡、EP管。
2.方法:本实验分为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扶他林组、中药止痛贴各剂量组(低剂量组、等效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
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第11天、第15天测定机械缩足反应痛阈值。
第15天,在测定痛阈值后,将各组小鼠分别摘眼球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β-内啡肽、缓激肽的含量。
结果:1.测定小鼠机械缩足反应痛阈值实验表明:造模前,造模各组小鼠痛阈值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第7,11,15天分别测各组小鼠的痛阈值,术后第7天、第11天,模型组、中药止痛贴各剂量组、扶他林组痛阈值开始下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5d(用药第5天),正常组与模型组、中药止痛贴各剂量组、扶他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等效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扶他林组痛阈值与模型组、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扶他林组痛阈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骨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变化:
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
跃。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化学诱导模型目前应用极少, 这类制作方法所需时间太长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 动物麻醉后, 腹部朝上, 左侧后肢剪毛, 皮肤 消毒, 在胫骨上段皮肤切开1cm 小口, 小心暴 露胫骨, 先用10ml 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 然后 换上10Ll 注射器进入骨髓腔, 缓慢注入3Ll 含3 @ 103 个MRMT- 1 大鼠乳腺癌细胞, 注射完毕 后用骨蜡封住针孔。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 洗创口, 皮肤缝合。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 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1) 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 (2) 采用局部注入法, 方法简便, 注药剂量
准确。 (3) 模型稳定, 制作时间短, 不易出现感染
及不良反应。
三 应用VX2肿瘤细胞异种移植诱发兔子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手术剥离荷瘤兔肿瘤,用双 面刀片切取肿块边缘生长旺盛的粉红色鱼肉 样组织,制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置于 RPMI1640培养液中备用。切开实验动物胫骨 内侧上段的皮肤,在胫骨的干骺端用12号针 头钻洞直至干骺端松质骨内,洞深常为0.4~ 0.5mm,将肿瘤组织置入洞的底部,用骨蜡 封闭洞口,缝合皮肤切口。1周后在移植部位 能扪及直径0.5~10mm大小的肿块,即制成 动物模型。
模组大鼠左侧胫骨X 线片
第8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14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20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
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改变: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 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跃, 骨皮质仍完整 ( 除穿刺小缺口外) , 伴有局部、少量的编织骨 形成造模第14 天, 骨髓腔内充满了肿瘤细胞, 大部分呈活跃状态, 骨小梁破坏, 骨皮质受侵、 变薄, 局部见大量的编织骨形成 。造模第20 天, 骨髓腔完全被肿瘤细胞所填充,中央大部分 肿瘤细胞已退变坏死, 而在骨髓腔的边缘部分, 肿瘤细胞多呈活跃状态。肿瘤向外生长, 骨皮 质完全破坏、范围广泛。同时周围见大量呈 针样排列的新生编织骨。
骨癌痛模型研究进展
2018/10/17 15:10:2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8, 24 (10)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骨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动物模型有多种不同建立方法。
全文对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目前应用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肉瘤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
至今对骨肉瘤的病因及其转移发展机制仍了解甚少。
可以通过肿瘤动物模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兔、犬等。
大鼠器官与人类相似,基因型与人类也相近。
犬类可自发骨肉瘤,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常用作自发性肿瘤模型。
近来流行免疫抑制性或免疫缺陷性动物模型,如裸鼠等,可以接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从而在同一宿主研究比较。
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索骨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其转移的内在机制和评价治疗疗效,对骨肉瘤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本文主要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1.1 诱发型肿瘤模型系将致癌物质与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该部位靶器官产生肿瘤。
其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恒定,成瘤率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
但诱发肿瘤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且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低分化肿瘤少见。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将核素与动物接触,可以诱发骨肉瘤。
原子序数大于铀的核素,如238钚、351镅等是强致癌物。
放射性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
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
王玉民等[1]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238钚作为物理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
他们将硝酸238钚溶液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
Tinkey PT 等[2]以Sprague-Dawlev大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以致瘤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4~8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生肿瘤。
股骨癌痛模型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膜( 图 2。 见 )
骨髓 中的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可 分泌多种物质如前
基金项 目 : 东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62 12 、 州 中 医药 大 学 科 研 创 广 00 4 1)广
新基 金( 0 5 5 ) 2 0 0)0
噬细胞 、 中性 粒 细 胞 和 淋 巴 细 胞 释 放 的 可 溶 性 因 子 直 接
敏化初级传人神经元 而产生疼痛 。 由于大量感觉 神经 ] 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 支 配骨髓 , 因此所有 存在 骨质损 伤 或损伤涉及骨膜 的病人 均 会感 到 明显 的骨骼 痛。此外 , 支配骨髓的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 经纤维 可调节初始疼 痛, 因为它们是 发生在 骨髓 腔病理 过程 中损伤最 初接触 到的纤 维。矿 化骨 中传递伤害性疼痛 的感 觉神经纤维受 破骨细胞释放 的质子 直接 激活 , 骨细胞通 过 自身与矿 破
图 1 小 鼠股骨 显微 C T扫 描 图 图 2 小 鼠股 骨 中矿化 骨 和骨 膜感 觉 神经 纤维 分 布示 意 图
列腺素 、 表皮生长因子 、 内皮 素( 一类强烈 的血管收缩肽 ) 及神经生长 因子( F , 中大部分在体 内、 NG )其 外均 能直接
兴奋初级传人伤害性感受器而诱 发疼痛_ 。在许 多骨病 4 ] 中 , 细胞可 大量渗入骨髓 腔和致密骨 哈氏管 中, 炎性 使巨
维普资讯
国 际骨 科 学 杂 志
20 0 8年 5月 第 2 9卷
第 S期
I t rh p n O t o ,Ma 5 0 8 J y 2 ,2 0 ,Vo.2 ,No S 1 9 .
・ 1 9 ・ 5
股骨癌痛模型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明确改良法可明显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
方法取传代VX2肿瘤荷瘤兔,将肿瘤制备成肿瘤组织块,分别植入22只成年家兔双侧胫骨内制成兔VX2骨肿瘤模型。
所有家兔左侧胫骨采用改良法植入肿瘤组织块,即通过套管植入肿瘤组织并给予骨蜡封堵;而所有右侧胫骨直接经穿刺骨孔植入肿瘤组织块。
模型制作3w后,给予所有家兔患肢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软组织包块形成;同时处死家兔,取骨孔周围软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
结果造模3w后,双侧胫骨成瘤率100%。
超声显示左侧组发现软组织包块2例,右侧组6例;病理检查示左侧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率(23%,5/22小于右侧组(55%,12/22)。
将两组穿刺骨孔肿瘤细胞外渗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5)。
结论改良法制作骨肿瘤模型可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in establishment of VX2 bone tumor model in rabbit in order to prove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improve tumor cells spreading. Methods After separating the VX2 tumor from cancer bearing VX2 rabbit,the tumor tissue blocks were prepared. the tissue blocks were embedded into the right tibias 22 rabbits through the puncture hole ,and all the puncture holes were closed by bone wax.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oft enclosed mass near the puncture hole after 2 weeks. The pathological study also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soft tissue near the holes after 14 days. Results Only 2 cases from the left group showed the soft mass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s after 14 days,but there were 6 cases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s of all the 22 cases of the right group. The pathological showed there were 5 cases(23%,5/22)that we can find the tumor cells in the soft tissue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 in the left group,but 12 cases(55%,12/22)in the righ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69,P<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method was more convenient in operation and less tumor cells spreading in establishment of bone tumor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Key words:VX2 tumor;Bone tumor;Model;Pathology目前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改变,肿瘤特别是骨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 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1) 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 (2) 采用局部注入法, 方法简便, 注药剂量
准确。 (3) 模型稳定, 制作时间短, 不易出现感染
及不良反应。
三 应用VX2肿瘤细胞异种移植诱发兔子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手术剥离荷瘤兔肿瘤,用双 面刀片切取肿块边缘生长旺盛的粉红色鱼肉 样组织,制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置于 RPMI1640培养液中备用。切开实验动物胫骨 内侧上段的皮肤,在胫骨的干骺端用12号针 头钻洞直至干骺端松质骨内,洞深常为0.4~ 0.5mm,将肿瘤组织置入洞的底部,用骨蜡 封闭洞口,缝合皮肤切口。1周后在移植部位 能扪及直径0.5~10mm大小的肿块,即制成 动物模型。
局部热疗的应用
section three
骨癌动物模型简介
骨癌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可分 五大类
化学诱导 放射性核素诱导 病毒诱导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动物模型制作:
将硅酸锌铍、氧化铍、甲基胆蒽( methy-l cho-l anthr acene) 、N- 羟基- 2- 乙酰胺芴的铜螯合物 ( cupriochetaled-N- hydr oxy-2 .- acety laminofluorene,4HAQO) 、4- 羟氨基奎啉- 1- 氧化物( 4hydrox yamino- guinoline- 1- ox ide ) 等化学物质以 一定浓度每日1 次注射于动物肌肉内, 经40 周以上 可诱导出恶性骨肿瘤。
三 应用VX2肿瘤细胞异种移植诱发 兔子骨癌模型
病理变化:A: 正常兔骨皮质连续,骨髓腔呈低回声, 内未见异常回声
B: 肿瘤种植21 d 时超声可探及胫骨干骺端的回声不均匀 性肿块,超声造影显示肿瘤呈弥漫性均匀增强,胫骨 剖开观察到肿瘤呈鱼肉状局限在髓腔内生长,但未向 周围组织浸润
C: 肿瘤种植28 d 时呈膨胀性生长并侵犯周围软组织, 超声造影显示肿瘤呈均匀整体增强,大体观察显示肿 瘤在髓腔内明显增大并突破骨皮质,在骨髓腔外形成 软组织肿块
D: 肿瘤种植35 d 时骨组织破坏明显,肿瘤广泛累及周 围软组织,超声造影发现瘤体中央未见造影剂灌注, 大体观察显示干骺端皮质破坏严重并发生病理性骨折, 肿瘤中央发生坏死同时侵犯软组织形成边界不清的肿 块。
三 应用VX2肿瘤细胞异种移植诱发 兔子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稳定和可 靠的优点, 无须特殊的仪器设备和 实验条件, 实验过程对人体无害, 有 费用低廉、制模时间短、病理改变 明显等优点
骨癌疾病简介
临床症状与危害: 1.肿胀、肿块、功能障碍、疼痛与 压痛以及肿瘤占位压迫或影响所 致的相应症状。 2.伴有发热, 食欲减退与消瘦等 全身症状, 疼痛呈固定与持续性
3.病变局部的持续疼痛, 夜间尤甚
section two
骨癌研究进展
肺气肿研究进展
1
手术治疗 包括刮除 切除与 截肢术
section four
小结与展望
小结
用于制作模型动物:大鼠豚鼠,
1 家兔等。
恶。性骨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
2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
外科手术常需截肢治疗
通过建立动物骨肿瘤模型,观察其影像
3 学变化并结合病理学结果,以期为临床
治疗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望
目前建立骨癌动物模型的技术基本 成熟,可以为骨癌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植骨 人工骨替代 关节置换、 综合组织 移植修复
3
化疗 手术 化疗 综合治疗
临床治疗症状及危害
1 骨组织缺失 2 恶性肿瘤的再次复发 3 癌细胞的转移扩增
危及病人生命
一种治疗方式
1、生物相容性 2、可降解性 3、成骨性 4、药物的控释缓释 5、局部热疗
制备一种磁控多级孔纳米缓释骨修复材料
将药物载入材料内,结合磁性粒子 创新点:磁性开关的作用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变化:
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
跃。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化学诱导模型目前应用极少, 这类制作方法所需时间太长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 动物麻醉后, 腹部朝上, 左侧后肢剪毛, 皮肤 消毒, 在胫骨上段皮肤切开1cm 小口, 小心暴 露胫骨, 先用10ml 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 然后 换上10Ll 注射器进入骨髓腔, 缓慢注入3Ll 含3 @ 103 个MRMT- 1 大鼠乳腺癌细胞, 注射完毕 后用骨蜡封住针孔。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 洗创口, 皮肤缝合。
模组大鼠左侧胫骨X 线片
第8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14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20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
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改变: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 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跃, 骨皮质仍完整 ( 除穿刺小缺口外) , 伴有局部、少量的编织骨 形成造模第14 天, 骨髓腔内充满了肿瘤细胞, 大部分呈活跃状态, 骨小梁破坏, 骨皮质受侵、 变薄, 局部见大量的编织骨形成 。造模第20 天, 骨髓腔完全被肿瘤细胞所填充,中央大部分 肿瘤细胞已退变坏死, 而在骨髓腔的边缘部分, 肿瘤细胞多呈活跃状态。肿瘤向外生长, 骨皮 质完全破坏、范围广泛。同时周围见大量呈 针样排列的新生编织骨。
骨癌动物模型 的研究进展
骨癌疾病简介
骨癌研究进展
小结与展望
section one
骨癌疾病简介
骨癌疾病简介
恶性骨肿瘤也有人称 为“骨癌”,一般 恶性骨肿瘤又可分 为
11骨骼过度生长 2慢性炎症刺激 3遗传因素 4特殊病毒的感染 5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 6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