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效需求”概念及其原理 、 有效需求”
(1)有效需求。 A、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 力的需求,它表现为收入的花费; B、有效需求是指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指某个具 体的消费者或厂商的需求,因而利用有效需求 概念所发型的分析是宏观的总量的分析; C、有效需求反映的是这样一种需求水平——总 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需求总量。
在经济危机上,他承认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认为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在自己 的论著中大量引证并竭力推荐马尔萨斯的理论。
3、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一群蜜蜂在高消费和生活奢侈时,社会富 裕而繁荣;在实行节约和储蓄时,社会则走向贫 穷和衰弱。
(2)三大心理规律。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中,消费需 求是相对稳定的,投资需求却波动很大, 因此刺激投资需求并使之保持稳定增长, 是提高有效需求的更为重要的方面。 C、流动偏好。
(3)“储蓄转化为投资”。 ) 储蓄转化为投资”
A、否认储蓄能自动转化为投资。 断言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储蓄大于投资。传统经济 学认为利率反映着储蓄和投资的供求变化,而波动的 利率又会使储蓄全部自发地转化为投资。凯恩斯认为, 储蓄和投资分别为不同的因素所决定,储蓄在一定程 度上受利率的影响,但影响甚微。这是因为利率提高 会引起投资的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减少,储蓄也减 少,因而与由于利率提高而增加的储蓄量相抵消。投 资也只是部分地取决于利率,此外还取决于资本的边 际效率。他把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利息理论溶为一 体,构造了有效需求理论体系,论证了储蓄大于投资 的必然性。
B、第一次把货币理论和就业理论联系起来。 传统的经济理论由于以充分就业为前提,总 就业量被视为常数,所以在宏观分析方面只把注 意力放在货币理论研究上,并假定国民收入不变, 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因此货币理论就成了研究 货币数量和物价之间关系的理论。他们还错误地 把投资和储蓄均衡的分析方法用来研究货币市场 上的利率决定,而对产品市场的分析则只停留在 微观领域里的价值决定和资源配置的研究上。凯 恩斯则把利息看成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求 的均衡所决定。而投资和储蓄的均衡并不决定利 率,而决定就业水平。这样,凯恩斯的宏观分析 的重点就由货币理论转向了就业理论,并力求用 自己的利息理论去说明就业理论。
五、凯恩斯的开创性
1、传统萨伊理论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普遍 存在,否认非自愿失业现象的普遍存在。凯恩斯 明确承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的存在,他的理论 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他提出“有效需求 原理”,解决的办法是刺激“有效需求”。 2、传统理论根据“看不见的手”认为任何危机可 以在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下重新恢复正常,任何国 家干预都会引起负效用。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的 调节是有缺陷的,它难以做到使经济在充分就业 水平上的均衡,因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可 以抢救经济危机,避免资本主义陷入灭顶之灾。
第六讲 凯恩斯经济学说及 其革命性的影响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 年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人数共达4000— —5000万人,高达民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2)从更为长期的历史发展背景来看,垄断组织 的统治要求与国家力量结合,则反映了推行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转入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这给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带来了深刻 的影响。
二、学术背景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利润只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只有对外 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垄 断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凯恩斯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 商主义有科学成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比新古典经济 学的自由放任政策要高明得多。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六、《通论》引起的争论
1、储蓄和投资的争论 、 2、关于利息的争论 、 3、关于消费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化的争论 、 4、关于投资函数的争论 、
七、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
1、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综合法 、经济学分析方法: 2、国民收入的总量流量分析方法 、 3、侧重总需求的总供求分析方法 、 4、总量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 5.静态和移动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以及短期的比较 . 静态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 6.总量的非均衡分析方法 . 7.总量的长期动态分析方法 . 8.无理性的心理预期分析方法 . 9.规范分析 .
(2)珍珠港事件后,战争期间,反对意见消 失了,部分是因为服务于战争是第一位的, 部分是因为必须从军用合同制度的成本加 定价方式中取得利润。1942年底,飞机和 舰船的产量有了爆炸般的扩张,民用汽车 的生产停顿了。大量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 失业的人找着了工作。失业率在1942年下 降到4.7%,在1943下降到1.9%。工人还加 班加点的工作。尽管对食品实行配给,但 整体而言,战争期间美国人吃得比以往好。
3、传统经济学家大都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 凯恩斯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提出有效需求原理及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 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进而分析消费与投 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创建出包含 在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统一的综合的内因 型经济危机理论。 4、他反对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和稳定物价政策, 主张用积极的有规划的政府干预取代消极放任的 自由经济,把充分就业、消除经济危机和充分发 挥经济潜力作为政府经济政策的目标。 5、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作为自己分析研究 的对象,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就业量、 总生产量、国民收入问题及其波动的原因,通过 这些分析,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2、对“充分就业”概念的重新解释 、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凯恩斯把解决 失业,保证充分就业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传统西方理 论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普遍意义的失业,对社会上 存在着的失业现象的解释是,这些失业是“摩擦性失业” 或“自愿性失业”,而不是真正的失业。前者是由于劳 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暂时的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被认为是一种正常波动;后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工 人拒绝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或劳动条件而造成的失业,这 种失业现象被认为是工人自愿选择的结果,因而也不是 真正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不足以完全解释清楚失业现 象,尤其是不能解释危机中大量的失业现象。为此凯恩 斯提出了第三种失业概念作为补充,就是“非自愿失 业”,指那种虽然劳动者愿意按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 于资本家但却仍然得不到工作的失业现象。“充分就业” 就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现象的一种就业水平。
(3)这次大危机,造成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 所宣扬和推崇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 (4)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入主白宫后推行的 旨在摆脱大萧条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 总称。
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学 、
(1)在20世纪30年代,存在着对政府支出的 强烈反对意见,尤其是反对通过借款来弥 补赤字。政治上的反对意见来自商界和金 融界的很大一部分和国会中的保守派。因 此罗斯福的新政中的国家干预还是留有一 定的余地的。
私人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状况。为此,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 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3、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在私人消费需求大大提 高社会有效需求,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经济持续 增长,就是可以允许的。为了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政 府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政府作为货币供给人的地位,多发 钞票,推选通货膨胀政策,这就是凯恩斯创造的“半通 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有多方面的好处。 (2)凯恩斯认为,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条件下,有两 条方法或政策可以实施,一是头减税,减税——增加个 人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增加政府财政支 出,增加政府购买和扩大公共事业投资。用政府需求的 扩大去补充私人需求的不足,填补总需求低于总供给的 缺口。
四、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1、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 、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
最基本的就是极力主张推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也就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为靠私人经济 的市场自由调节,不可能做到充分就业水平上的 持续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国家干 预对于资本主义都必需的。
2、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在对需求的管理。 、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在对需求的管理。
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 、 的学说。
英国经济学家,1858至1940年,以研究帝国 主义和有效需求学说而闻名。经济萧条的原因在 于有效需求不足。人人储蓄造成储蓄过度,储蓄 过度造成消费不足,结果是经济萧条。他批判颂 扬节俭、视节俭为美德的经济学。凯因斯认为他 的经济思想是划朝代的。
三、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
(3)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就 业的高水平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大量存 在的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形成这种状 况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着 “有效需求不足”即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 生产过剩和大量失业,问题出在需求方面, 在于国民收入未能转变为足够有有效需求。 这样,凯恩斯分析的重点就转向了社会总 需求。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1)传统经济学所注意的是单个商品的供求关系, 研究的是个别厂商的经济运行,属于微观经济分 析,而凯恩斯所注意的则是围绕社会商品总是所 发生的供求关系,研究的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 供给。 (2)“总需求=总供给”中联结它们的中间环节 是社会总收入,即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获各种收 入的总和,亦即国民收入总和。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有两种情形:一种 是国民收入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从而在充分就 业的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另一种是国民收入发生 了漏出,没有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这样就只能 在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状态下实现均衡。
(1)有效需求。 A、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 力的需求,它表现为收入的花费; B、有效需求是指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指某个具 体的消费者或厂商的需求,因而利用有效需求 概念所发型的分析是宏观的总量的分析; C、有效需求反映的是这样一种需求水平——总 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需求总量。
在经济危机上,他承认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认为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在自己 的论著中大量引证并竭力推荐马尔萨斯的理论。
3、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一群蜜蜂在高消费和生活奢侈时,社会富 裕而繁荣;在实行节约和储蓄时,社会则走向贫 穷和衰弱。
(2)三大心理规律。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中,消费需 求是相对稳定的,投资需求却波动很大, 因此刺激投资需求并使之保持稳定增长, 是提高有效需求的更为重要的方面。 C、流动偏好。
(3)“储蓄转化为投资”。 ) 储蓄转化为投资”
A、否认储蓄能自动转化为投资。 断言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储蓄大于投资。传统经济 学认为利率反映着储蓄和投资的供求变化,而波动的 利率又会使储蓄全部自发地转化为投资。凯恩斯认为, 储蓄和投资分别为不同的因素所决定,储蓄在一定程 度上受利率的影响,但影响甚微。这是因为利率提高 会引起投资的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减少,储蓄也减 少,因而与由于利率提高而增加的储蓄量相抵消。投 资也只是部分地取决于利率,此外还取决于资本的边 际效率。他把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利息理论溶为一 体,构造了有效需求理论体系,论证了储蓄大于投资 的必然性。
B、第一次把货币理论和就业理论联系起来。 传统的经济理论由于以充分就业为前提,总 就业量被视为常数,所以在宏观分析方面只把注 意力放在货币理论研究上,并假定国民收入不变, 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因此货币理论就成了研究 货币数量和物价之间关系的理论。他们还错误地 把投资和储蓄均衡的分析方法用来研究货币市场 上的利率决定,而对产品市场的分析则只停留在 微观领域里的价值决定和资源配置的研究上。凯 恩斯则把利息看成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求 的均衡所决定。而投资和储蓄的均衡并不决定利 率,而决定就业水平。这样,凯恩斯的宏观分析 的重点就由货币理论转向了就业理论,并力求用 自己的利息理论去说明就业理论。
五、凯恩斯的开创性
1、传统萨伊理论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普遍 存在,否认非自愿失业现象的普遍存在。凯恩斯 明确承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的存在,他的理论 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他提出“有效需求 原理”,解决的办法是刺激“有效需求”。 2、传统理论根据“看不见的手”认为任何危机可 以在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下重新恢复正常,任何国 家干预都会引起负效用。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的 调节是有缺陷的,它难以做到使经济在充分就业 水平上的均衡,因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可 以抢救经济危机,避免资本主义陷入灭顶之灾。
第六讲 凯恩斯经济学说及 其革命性的影响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 年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人数共达4000— —5000万人,高达民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2)从更为长期的历史发展背景来看,垄断组织 的统治要求与国家力量结合,则反映了推行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转入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这给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带来了深刻 的影响。
二、学术背景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利润只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只有对外 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垄 断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凯恩斯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 商主义有科学成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比新古典经济 学的自由放任政策要高明得多。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六、《通论》引起的争论
1、储蓄和投资的争论 、 2、关于利息的争论 、 3、关于消费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化的争论 、 4、关于投资函数的争论 、
七、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
1、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综合法 、经济学分析方法: 2、国民收入的总量流量分析方法 、 3、侧重总需求的总供求分析方法 、 4、总量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 5.静态和移动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以及短期的比较 . 静态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 6.总量的非均衡分析方法 . 7.总量的长期动态分析方法 . 8.无理性的心理预期分析方法 . 9.规范分析 .
(2)珍珠港事件后,战争期间,反对意见消 失了,部分是因为服务于战争是第一位的, 部分是因为必须从军用合同制度的成本加 定价方式中取得利润。1942年底,飞机和 舰船的产量有了爆炸般的扩张,民用汽车 的生产停顿了。大量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 失业的人找着了工作。失业率在1942年下 降到4.7%,在1943下降到1.9%。工人还加 班加点的工作。尽管对食品实行配给,但 整体而言,战争期间美国人吃得比以往好。
3、传统经济学家大都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 凯恩斯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提出有效需求原理及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 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进而分析消费与投 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创建出包含 在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统一的综合的内因 型经济危机理论。 4、他反对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和稳定物价政策, 主张用积极的有规划的政府干预取代消极放任的 自由经济,把充分就业、消除经济危机和充分发 挥经济潜力作为政府经济政策的目标。 5、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作为自己分析研究 的对象,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就业量、 总生产量、国民收入问题及其波动的原因,通过 这些分析,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2、对“充分就业”概念的重新解释 、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凯恩斯把解决 失业,保证充分就业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传统西方理 论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普遍意义的失业,对社会上 存在着的失业现象的解释是,这些失业是“摩擦性失业” 或“自愿性失业”,而不是真正的失业。前者是由于劳 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暂时的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被认为是一种正常波动;后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工 人拒绝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或劳动条件而造成的失业,这 种失业现象被认为是工人自愿选择的结果,因而也不是 真正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不足以完全解释清楚失业现 象,尤其是不能解释危机中大量的失业现象。为此凯恩 斯提出了第三种失业概念作为补充,就是“非自愿失 业”,指那种虽然劳动者愿意按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 于资本家但却仍然得不到工作的失业现象。“充分就业” 就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现象的一种就业水平。
(3)这次大危机,造成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 所宣扬和推崇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 (4)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入主白宫后推行的 旨在摆脱大萧条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 总称。
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学 、
(1)在20世纪30年代,存在着对政府支出的 强烈反对意见,尤其是反对通过借款来弥 补赤字。政治上的反对意见来自商界和金 融界的很大一部分和国会中的保守派。因 此罗斯福的新政中的国家干预还是留有一 定的余地的。
私人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状况。为此,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 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3、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的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在私人消费需求大大提 高社会有效需求,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经济持续 增长,就是可以允许的。为了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政 府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政府作为货币供给人的地位,多发 钞票,推选通货膨胀政策,这就是凯恩斯创造的“半通 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有多方面的好处。 (2)凯恩斯认为,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条件下,有两 条方法或政策可以实施,一是头减税,减税——增加个 人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增加政府财政支 出,增加政府购买和扩大公共事业投资。用政府需求的 扩大去补充私人需求的不足,填补总需求低于总供给的 缺口。
四、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1、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 、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
最基本的就是极力主张推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也就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为靠私人经济 的市场自由调节,不可能做到充分就业水平上的 持续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国家干 预对于资本主义都必需的。
2、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在对需求的管理。 、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在对需求的管理。
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 、 的学说。
英国经济学家,1858至1940年,以研究帝国 主义和有效需求学说而闻名。经济萧条的原因在 于有效需求不足。人人储蓄造成储蓄过度,储蓄 过度造成消费不足,结果是经济萧条。他批判颂 扬节俭、视节俭为美德的经济学。凯因斯认为他 的经济思想是划朝代的。
三、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
(3)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就 业的高水平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大量存 在的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形成这种状 况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着 “有效需求不足”即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 生产过剩和大量失业,问题出在需求方面, 在于国民收入未能转变为足够有有效需求。 这样,凯恩斯分析的重点就转向了社会总 需求。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1)传统经济学所注意的是单个商品的供求关系, 研究的是个别厂商的经济运行,属于微观经济分 析,而凯恩斯所注意的则是围绕社会商品总是所 发生的供求关系,研究的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 供给。 (2)“总需求=总供给”中联结它们的中间环节 是社会总收入,即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获各种收 入的总和,亦即国民收入总和。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有两种情形:一种 是国民收入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从而在充分就 业的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另一种是国民收入发生 了漏出,没有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这样就只能 在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状态下实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