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能力

议论文阅读能力
议论文阅读能力

唐科升

在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初中阶段的议论文教学,相对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教学而言,其难度似乎要大一些。在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的培养上,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怎样认识这些规律?应该怎样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呢?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按照一定的梯度来进行。人们常用“循序渐进”来表述求知与提高能力的科学过程,因此,理出议论文教学中的“序”,议论文教学就有章可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议论文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记叙文、说明文的教学中逐步渗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知识因子

阅读教学的载体,是分散在各册教材中的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在不同阶段,各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要求与学习重点。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纯地记事情,既不说明一些情况,也不表示作者的看法和态度,或者单纯地发议论,既不说明一些情况,也不谈及具体事物的。议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并不仅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运用于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这种情况,古往今来的文章中并不鲜见。明代茅坤说司马迁写的《屈原列传》是“以议论行叙事体”,《屈原列传》插入议论共三处,一是从评论《离骚》中肯定屈原,二是肯定屈原存君兴国之志,再从评论楚怀王不知人之祸中肯定屈原的为忠为贤,三是从屈原与渔父的辩论中肯定屈原坚守高洁志气。全文夹叙夹议,相互补充,写成屈原颂歌。古人这种写法,对我们教学议论文不无启迪。

初中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是记叙文。记叙文中往往带有议论成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写了一个孩子渴望得到一副熊皮手套来送给他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结尾说:“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文字,对孩子的褒扬之中含蓄着对大人们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现象的一种认识,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又如《一面》的第二部分,写出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也是议论。这两篇文章,都是记叙文,但其中的议论成分,对文章中心的表达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明文中也有议论成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一课《中国石拱桥》最后说:“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赞颂。《苏州园林》一开头,就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区分出这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告诉学生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实际上就已经在学生心目中植入了议论的知识因子。当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与作用,无疑是喧宾夺主。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说明文中的运用及作用,只能是点滴渗入,这一课完不成,还可在下一课进行,学习的课文多了,日积月累,这种认识就会逐步得到强化。由于学生在学习记叙文和说明文的过

程中已经积存了有关议论的知识,那么,在日后的议论文学习中,对议论就不会感到陌生,自然就会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议论文教学的“序”中的第一个阶梯。

二、根据学生已具有的记叙文、说明文的智力基础,因势利导,完成从记叙、说明到议论的平稳过渡

据调查,学生一拿到新发的语文课本后,在教师未讲之前,自己最先在课下阅读的课文是童话、民间故事、寓言,其次是教材中有人物有情节的记叙文,第三是散文,能自觉地把教材中的议论文看一遍的学生,一个教学班中只有一两个。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并不高,教材中安排的议论文,新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只有9篇,初一年级安排的基本课文中的议论文只有2篇,一篇是《纪念白求恩》(一册),一篇是《谈骨气》(二册)。讲好这两篇课文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是起始年级的议论文起始篇目。讲好这两篇课文,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惧心理,调动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热情,为以后大量学习议论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假如在教这两篇课文时,不合时宜地讲论点、论据、论证等关于议论文的知识,那么肯定会成为教学中的“败笔”。

由于学生上中学以后初次接触议论文,因而,不妨先从记叙起步,让学生站在记叙的知识阶梯上,引导他们平稳地向议论的阶梯攀援。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记叙文阅读积累,上中学以后,学习了相当数量的记叙文,对于议论文教学而言,这是一个十分可贵的基础,再加上在记叙文的教学中已渗入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知识因子,那么议论文教学的“难”,相对来说,就容易解决了。

《纪念白求恩》编排在第一册的第四单元,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把这篇课文编在这个单元是要以议论一个人来反映革命生活的。教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记叙性语句,如课文一开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段文字,叙述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由于是记叙性文字,因而不存在多大的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诱导:课文所以要用这样一段记叙性语句,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表明作者的一种看法与主张。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前面的记叙文中已有接触,不过这篇课文是以议论为主罢了。这样,就把议论中的记叙和记叙中的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谈骨气》这篇课文,记叙的成分比《纪念白求恩》要更多一些。课文用记叙的方式列举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和闻一多三个例子。如果把它们单独分离出来,实际上就是三篇小记叙文。根据学生已有的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先把它们当作记叙文来读,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小故事分别说的是三个人的什么精神,它与课文开头引用的孟子的话有什么关系,要表明作者一种怎样的观点,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自然就解决了议论文的论据、论证和论点的问题。

议论中结合记叙,用记叙来支持议论,是议论文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把握好从记叙到议论的契机,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效果。说明几乎是议论文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大自然警号长鸣》(四册)作为一篇议论文,其说明成分就不少。如“在农业国中,我国每人平均耕地数量在世界上是偏少的;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只占全国面积12%,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

国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上排在后列。”这几句话从我国人均可耕地的数量,森林覆盖面积,自然保护区三个方面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我们“也有好些不利条件”。从表达方式上说,这几句话是说明,从它在文中的作用来说,它是为了证明观点的论据。由于学生在三册语文教材中已学过了不少说明文,对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因而,对于这种对议论的对象作充分的说明,在此基本上再论断是非的议论文,学习起来就能理解说明是从属于议论,是为议论服务的。这里,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之能把说明中的议论和议论中的说明联系起来,从而站在说明的阶梯上,进而学好议论文,培养他们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基本课文的例子作用,把阅读议论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知识阶梯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阅读能力的梯度就不可能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交叉、互相渗透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基本课文只有9篇(不含文言议论文),即使把这9篇课文讲得再精再细,要让学生具备《大纲》规定的议论文阅读能力,也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教材中编排了不少自读课文。目前,对待自读课文的态度,有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把自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处理,分析得过细过透,学生完全被当成了接受现成结论的机器;另一种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认为升学考试不考自读课文,因而对自读课文不加任何引导,大撒手放任自流。事实上,自读课文是基本课文的有效补充,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本课文的例子作用,把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确实把这些自读课文读好、学好,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以《失败是一个未知数》为例。这篇课文编排在《谈骨气》之后,因而可引导学生运用在学习《谈骨气》时掌握的方法来自学这篇课文。两篇课文中都有记叙,而且记叙的方式基本相同,记叙的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故事,有了学习《谈骨气》一文的基础,那么,稍加指点,即可使学生明确文中的记叙部分是为了印证文中观点的论据。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学”,真正收到自学的效果。

学生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钥匙,除了引导、点拨他们自学自读课文外,还可以由此向课外延伸,引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这样,就大大拓宽了他们的阅读空间,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心智技能是分阶段进行的。阅读能力作为一种心智活动能力,也是应当分阶段进行训练的。就议论文阅读而言,这个阶段就是议论文教学中的“序”。能循着议论文教学中的“序”渐进,自然会使学生受益,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三段论:(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他知识:

3、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辨证思维

5、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6、杂文特点

以上,通常就是教材议论文单元的学习重点

且不论各单元的选文是否和单元重点匹配,也不论这些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要思考的是:人们日常阅读议论文,是按照这些知识的指引来阅读的吗?这些知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到底有多大作用?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

议论文教学,不只是找到中心论点后,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思路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这种教学思路在扼杀学生思维与探究的乐趣和权利);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辨析,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析作者观点的价值与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思考和辨析的途径通常有:( 1 )背景知识;(2 )文章自身的论证逻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1)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国际学校作文题的故事:“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

如:汶川地震,可以引发什么感想和思考?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呢?没有思想能力,在阅读(特别是文字作品阅读)中就很难有多元理解;在写作(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就没有多维角度。

(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

(3)议论文还要讲究整体把握。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详解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理解 时间:1课时 ⒈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⑴论点:是议论文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①分清论题和论点:如《谈骨气》中“骨气”是论题,“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论点。 ②论点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个完整陈述的表达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 ③中心论点的位置: ④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 ②道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公式、定理等。 ⑶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⑴立论:正面提出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⑵驳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分为三种方式: 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波论证 ⒊议论文的结构: ⑴纵式:①层层深入②起承转合 ⑵横式:①总分总②总分③分总 ⒋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性强。 ⒌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不同: ①论证方式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②论证方法通常是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阅读练习 (一)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 瞿方业 学雷锋,树新风。这是多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每年的三月,社会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宣传雷锋精神。但是,年轻一代对于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许多人的理解停留于“学雷锋做好事”这一层次。的确,雷锋生前做好事无数,无私奉献做好事也是其精神的内核之一,但这并非雷锋精神的全部。只有搞清楚雷锋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追随这位先行者的脚步,与他的崇高精神无限地接近。 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无私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无私奉献,就是愿意尽可能地服务他人,方便他人。常说的“学雷锋做好事”,正是其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钉子精神”,就是要像钉子一样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尽量挤出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螺丝钉”精神就是愿意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干一行爱一行。 完善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人们通过市场为自身的聪明才智寻找出路,获取财富,实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提高,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要使读书成为纯粹一件风雅乐事,就应当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优雅而闲适的读书。B.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是当今许多人读书的真正原因。。 C.作者同意黄山谷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 D.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16.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 (2).请结合②③段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4分) (二)敬重文字传承文化周天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

高中读书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中读书议论文800字【三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 金屋”,古往今来,读书的好处为人们所重视,有人“学而优则仕”,有人“满腹经纶”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路……但是,从长远 的角度看,作者认为读书的好处在于增加了我们做事的成功率,改善 了生活的质量。 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行伍出身,不重视文化的学习,行文时, 常常要他人捉刀。经过主君孙权的劝导,吕蒙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 从此手不释卷,成为了一代儒将,连东吴的智囊鲁肃都对他“刮目相待”。后来的事实证明,荆州之战的胜利,擒获“武圣”关羽,离不 开吕蒙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他的韬略离不开平常的读书。 由此可见,一个人行事的成功率高低,与他的对读书,对知识的重视 水准是密切相关的。 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近说过,“假如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鲜花和掌声面前,一代伟人没有迷失方向,自 始至终对读书保持着热枕。牛顿的话语告诉我们,渊博的知识能让我 们站在更高、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依旧不乏对读书,对知识缺乏认知的人,《今日说法》中我们反复看 到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最终讨薪无果;屠户不知道往 牛肉里掺“巴西疯牛肉”是犯法的;某父母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 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身心,也将自己送进了班房……对书本,对知识的 零解读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他们奔波在讨薪的路上,当他们 面对高墙电网时,幸福,从何谈起?高质量的生活,从何谈起?

读书,让我们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读书,让我们感知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无奈;读书,让我们感悟 到“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读书的好处在于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它填补了我们人生中的空白,让我们不至于在大好的年华里无所事事,从书本中,我们学会提炼出 有用的信息,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充分认 识到读书对改善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 态度。 【篇二】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她对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对于我 也是一样。我说不清对书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似乎是朋友,似 乎又是亲人,又好像是师生,难以琢磨。对待她,我与孙犁就有些志 同道合了,“惟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净手,阅后安置……”之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 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师生情。每当我困惑、懵懂了,她填补了 我的无知,充实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见识,给予我人生的智慧。 她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幸而有顽强的一生,告诉我,人 要坚强;她用十八本《语文》把我引进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 海洋;她用一本泱泱万字的《上下五千年》为我讲述了中国这只雄师鲜 为人知的过去。书,她是我的良师,给我带来智慧与见识。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友谊。每当我寂寞、无聊时,是书给我带 来娱乐、轻松、解脱。每当沉浸在福尔摩斯的悬念侦探世界中,我的 空洞一时间被满足,跟随她揭破一个又一个阴谋;每当我漫游在二月河 描写的宫廷宦海中,看着康熙斗螯拜、清黄河、撤三藩,似乎我也投 身在着起伏翻滚的动荡宫廷,见证一个又一个气势辉煌的里程碑……书,她是我的益友,与我分享那一份刺激与喜悦。

议论文入门基本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入门基本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问题版块】 亲爱的同学们,你认识议论文吗?你在哪里见过呢?主要用在什么场合呢?你知道它有哪些基本的要素吗? 【学习吧】 一、①由此观之,敬业与乐业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②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③倡导读书求知,是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文章的中心观点,仔细观察,能否发现文章的观点的特点? 二、将下列议论文题目分为两类,并说出你的理由。 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②《书卷气是最好的气质》③《单纯的境界》④《谈中国人的“忍”》⑤《雷锋精神值发扬》⑥《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对于论点,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将它们一一写出来吧。 三、请你根据所了解的论据的知识,判定下列论据的类型。 ①斯大林说:“没有自我批评,我们的党就无法前进,就无法割开我们的脓疮,就无法消灭我们的缺点。”() ②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 ③“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 ④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 ⑤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关于议论文论据,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③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

议论文阅读训练 (针对初一学生) 附答案

(一)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11分)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淡化;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的议论文高中【三篇】

【篇一】 书,读而孜孜不倦,可清气,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谁能把用读书把空虚填满,谁就比前人聪明十分,就比别人站的高,看的开,走的远,行的顺。就能比别人更能承受苦难,经历伤痛。就能比比别人成功的把握更大,。就能比比别人胜利的基石夯砌的更加坚固,更加深厚阔广。就能比别人更快速的取得成就。就能比别人幸福百倍,快乐无限。能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本来他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但有人却总在悲叹人生苦短,而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如果空虚,请读书,至少可以知道一条人生格言,懂得别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登上人生的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攀援,滑下去从头再来。而有的人却一直在谷底徘徊,,因为他们一跌倒就躺下不愿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养上半年伤,*连天,怨天尤人。 如果孤独,请读书。用一段时光来换一点智慧,不让时间之水,匆匆地从灵魂流过,也不让冷清一口口啃蚀伤残的心思,抽取出长长的无谓的自恋和私怨,。结出离群的苦果索居的烦愁。 如果寂寞,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你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是闲适的人,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如果有闲,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打捞知识,有的人用这空白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时间不够用而有的人时间多得用不完?告诉你: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假如把一生栓系在别人的事业上,那么收获的只能是蔑视与无奈。假如只想着昨天的悲苦和明天的甜蜜,那么就又输掉了今天。 如果苦闷,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很快就拨开了黑暗,找到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能迷茫中尽快冲了出来。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不被卑下拖进泥淖。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够让人知道怎样识人,怎样交友,怎样谈吐,怎样实干,怎样为人,怎样入世,怎样活着才身心有价,怎样活着才不累,怎样才能彰显人生价值,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完美无憾。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一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一 ——如何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能够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语段的论点 3、能对语段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做出具体的分析 教法 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学过议论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归纳——应用”。即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把握各个知识要点,掌握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议论文知识小测试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二、导入语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找准论点是阅读一篇议论文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议论文其他的阅读要求的基础。怎样提取一篇文章的论点?怎样归纳文章的论点?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三、出示学习目标: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为其中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议论文的精神所在,是议论文的一大考点之一,如2008中考议论文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的第一题便是: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直接考查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 (一)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 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所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能够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文段的论点 3、能对语段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做出具体的分析 (三)常见的考题样式: 简答题如: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与人为善》、《谈骨气》、《说“宽容”》、《想和做》、P2-15《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这几篇文章,找出它们的论点,观察并总结它们的位置和形式。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总结归纳 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1、形式:表示肯定判断的陈述句(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位置: ①从标题中找中心论点②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论点 ③从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④从篇末找中心论点 3、作用:是全文的中心、灵魂,统摄全篇 疑惑点 ★论点:议论文论点的表述是一个较完整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不会是否定句,不会是疑问句,也不会是抒情句或描写句。抓住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表判断的肯定句,就很容易和论题区分开。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它的范围比论点大。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 C. “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

高考语文议论文30个经典句式

高考语文议论文30个经典句式 导读:高考语文议论文30个经典句式 备战高考,为同学们准备了写好议论文的30个经典句式。 个别学生们天生对议论文有一种很强烈的排斥感,很多学生喜欢那种情感丰盈的美丽而深邃的语言,但是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都有自己富有个性的肌理结构和表达方式。我认为,议论文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进入问题的视角意识。显然,议论文的上述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高考作文得到高分固然可喜可贺,但通过议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的触摸、进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能力,才是每一名家长、每一名高三语文教师、每一名高三学生应该首先郑重对待的话题。 我建议学生练习写议论文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鼓励学生向自己的弱项勇敢地发起挑战,让学生在挑战中发现自身蕴藏的潜能和力量;一是我对高考作文阅卷者的评卷能力始终保持高度质疑,他们大多喜欢看四平八稳的议论文,一旦面对新颖的文体形式,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拘谨正统而自以为是的审美观无力对出类拔萃的小小说、微型戏剧等充满叛逆精神、现代意识、象征蕴涵的文章作出客观评判。高考学生迁就阅卷老师,这也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了,很中国,很中国!呵呵,让人心酸啊。不说也罢。还是看看这些句式吧,总比谈什么语文教育积重难返的痼疾更能让人舒坦一点。 1.不求……但求……:不求轰动效应,但求经世致用;不求辉煌卓越,

但求从容淡定;不求如日中天,但求月白风清。 2.不是……而是……:不是大地归属心灵,而是心灵归属大地。因为我们都是地之子,厚德载物的大地是我们茁壮成长和诗意栖居的家园,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港湾。不是人使真理伟大,而是真理使人伟大。(罗曼·罗兰) 3.……也……:亲情的生长,源自生活的环境,也渴望制度的保障。 4.……是……是……:尊严是生命的天赋内涵,尊严是人格力量的彰显,尊严是人生价值的标杆. 淡定是一种心态,淡定是一种力量,淡定是一种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的心态,淡定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淡定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宽容的胸怀。 5.需要……更需要……:改革需要理念设计,更需要信心和行动;改革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需要勇气和良知;改革需要激情和超越,更需要理性和务实。 人生需要理想和憧憬,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人生需要灿烂和辉煌,更需要平淡和从容;人生需要激情和个性,更需要理性和宽容。 6.需要……不需要……:我们需要自尊,不需要廉价的怜悯;我们需要理性,不需要盲目的激情;我们需要信念,不需要混沌和懵懂。 7.要看到……更要看到……:要看到民生是国计的起点和终点,民富

“议论文入门系列”-论述类文本阅读详细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代人口流寓与各地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自民歌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3、(A)流寓的民众带来四方文化,给民歌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活力。每一种民歌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不断纳新的民众群体使得旧民歌落伍于新生活,这样,新民歌自然就产生了。1、(A)民歌是一条文化河流,从二言到七言、杂言的新陈代谢及递变背景,与历代各地长期频繁的人口流动不无关系。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虽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使然,但战争等人祸尤巨。(B)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摇荡情性,创作出风格、种类、旨趣迥异的民歌。(B)一些民间歌手更是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C)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也在降低一部分人的歌唱情绪,战乱频仍更是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跟着断代。由此,古代民歌绝大部分消亡了。2、(B)流寓时期少,安定时期多,国泰民安是歌舞的温床,有利于民歌自由产生、成长与蔓延。人们能够闲下心来编创、演唱、传授民歌,也需要以民歌调剂、美化生活;于是,人们又开始在民俗节日里演绎民歌,举办歌会,(D)在特定场合歌唱先祖来历——前朝流乱成了教育后人珍惜生活与凝聚部族人心的有效素材。 (D)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C)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也把乡土艺术带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然后在青楼、茶馆、书场或府邸表演,民歌也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邑移于国,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与之相类,历代乡间顶多有个童生、秀才、私塾先生,文人的生活圈也在城镇。古今文人怀才不遇、沉郁下僚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动辄得咎,遇黜遭贬。文人们消愁解闷的途径不外乎纵情山水,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妓。歌妓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听出了乡野味道,惊为天籁,误作民歌,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这样,(C)真假莫辨的古代民歌有极少部分依靠固化了的文字流动开来,传承下来,且随着文人的反复流寓而流落四处。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后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 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 2、三要素: 3、论点: 4、如何找论点: 5、论据种类: 6、论证方法: 7、议论文的结构: 8、语言特点: 议论文定义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的文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 ①在标题;②在开头;③在末尾;④在中间;⑤需自己归纳。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

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概括和严密 议论文阅读(一) 把握论点,理清思路 小议传统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 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 2.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 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 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评分:两个角度各1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系1分。 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 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 3.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段落作用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议论文阅读 段落作用

在中考议论文中,有一类题型是对于学生分析段落作用能力的考查。段落可以是议论文首段,中间段,也可以是末段。 首段①引用名言开头(引用名言、道理论据、道理论证) 段落作用②用事例(故事/现象)开头(事实论据、举例论证)内容结构中间段 末段 分析议论文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段的论述内容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结尾是否有照应关系等。 【议论文首段作用】要看议论文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首段具体内容去具体分析。 其作用一般有: ①点题。 ②提出的观点,引出论点或论题,引出下文。 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④充当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论点)。 ⑤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⑥增强说服力 【议论文末段作用】 ①总结全文,阐述了……,强调了……(要根据文章论述内容来做答) ②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突出中心论点 ③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是否有照应关系 【课外拓展】: 点题:就是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 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 暗点: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

阅读1 (2015年淄博)《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11. 文章第①段用爱因斯坦的事例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用名人事例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论点、论述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议论文首段作用要看议论文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首段具体内容去具体分析。本文第①段举例,其作用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阅读2 (2015年威海)《读书》 22. 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末句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末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段的论述内容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是否有照应关系。 阅读3 (2015年河南)《为什么不读经典》 1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看,文章先引用马克·吐温的话语,引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从而引出“人们为何对经典敬而远之”的论述话题。从结构看,最后的问句,引出了下文的论述,既引出下文,又统领下文。 阅读4 (2015年山西)《人,要有五识》 20. 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此类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⑤段开头强调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指出有的人有“见识”缺乏“胆识”。第⑥段承接上文的理解,强调“胆识”不仅仅是“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是对上文观点的有力补充,这样使作者的论述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阅读4 (2015年模拟试卷)《“神题”侵害大学精神》 12. 作者用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一个片段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4分) 引出议论的话题;用作事实论据引出(证明)观点。

高三议论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三议论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我们认为关于认识的发展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这个信念从下述事实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所有科学,包括高度发展了的科学,都是以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为其特征的。例如在物理学中,最稳妥的理论也经常遭到被其它理论取而代之的威胁,后者只把前者部分地归并进去。即使是最精确的实验结果也经常会受到校正,使甚更接近真理。虽然在逻辑学和数学的范围内已被承认的理论并未被后来的理论所否定,可是这些理论可能被放进新的或更广阔的相互关系中去,以致它们的意义有了改变或者变得更加丰富起来;而关于它们的论证也能够达到新的严密程度。简言之,任何一门科学都总还是不完善的,经常处于建构的过程之中。因此,很清楚,认识论的分析必然迟早会获得一种历史的或历史批判的高度和广度;科学史是对科学作哲学理解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问题是历史是否包含了一个史前史。但是关于史前人类概念形成的文献是完全缺乏的,因为我们对史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虽然有一些知识,我们却没有关于史前人类认识功能的充分补充资料。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向生物学家学习,他们求教于胚胎发生学以补充其贫乏的种族发生学知识的不足,在心理学方面,这就意味着去研究每一年龄儿童心理的个体发生情况。

②其次,即使人们把自己局限于所谓本来意义上的历史,但历史与心理发生还是会有某些有时并不是不重要的联系的。例如,象库恩那样一个有远见的科学史家就谈到了我们的研究工作,甚至还写了下面这样的话:“我之所以能想出对早已死去的学者们提问的方法,部分地要归功于我研究过皮亚杰对活着的儿童提问的方法”。 ③第三,我们要说明,虽然研究认识论的哲学家们太经常地置心理发生问题于不顾,但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跟那些对他们自己那门科学的认识论感兴趣的科学家们建立联系。事实上,近代数学、物理学等的最有价值的认识论是由数学家、物理学家自己提出来的。使我们很受鼓舞的是研究这些科学的认识论的学者当中有许多人对于心理发生问题感到兴趣。例如,哥本哈根的尼尔斯波尔研究所在它五十周年时举行了一个关于统计性因果关系的学术报告会,除了纯物理学家的论文以外,还有两篇逻辑学论文和四篇是关于偶然性、概率、因果关系等概念的心理发展的报告:我们看到在物理学家与心理学家之间进行着和我们的发生认识论年会一样的讨论。无可否认,这不过是一些确定的迹象,但是这些迹象却指明了:当各门不同学科之间人们日益感觉到的那些现在还不存在的跨专业关系一旦建立起来时发生认识论所将起的作用。 ④总的说来,我们想说: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研究教导我们: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一

议论文阅读训练专题 (一)创新不言败 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 的,不可能一疏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是运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 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2分) 答: 2.根据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均可)。(2分) 答:

高考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考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考阅读 2012-09-05 1233 5d56b7b40102dzi1 高考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与训练 议论文也称为论说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章。它是一种常见的文体,也是一些考生在高考中喜欢写作的文体。 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议论文阅读题常常是考试的重点,那么,如何解答议论文阅读题呢?具体说来,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准中心论点。议论文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有多个分论点,而没有中心论点。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就用分论点对青年们提出了希望。 议论文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一致。即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应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论点前后要保持一致。 为此,要注意中心论点的这些特点,看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也有的出现在中间和结尾。 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概括性很强,往往运用长句(使用修饰语)来阐述。又由于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推理合理,因此,其结构非常严谨。为此,分析语言时,要抓修饰限制语,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剖析。平时,可找出鲁迅先生的议论文进行分析,看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对论述的对象(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总的论证方法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细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分析议论文,要注意找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议论文阅读:让“初学心态”常相伴

让“初学心态”常相伴 刘根生 ①有位顶尖柔道大师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定要给自己系上白带。在柔道段位中,白带是初学者标志。我想,大师是以此示意,人要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 ②初学者心态属于东方哲学思维,意在要求人无论有多大建树,都应像初学者般谦虚好学求上进。应放下“成功”,以空虚状态学习和容纳新事物;应放下“成见”,以开放心态接受各种新的可能性;应放下“身段”,以平等姿态去倾听。实践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面对未知,人人都是初学者。【A】孔子学问渊博,但“入太庙,每事问”。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见药工、樵夫、渔夫等也是“每事问”。术业有专攻,初学者心态不可或缺。求实明智,创新创造,都会因初学者心态而蓬勃生长。 ③初学者心态有如深埋于土中的根,所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彩和赞叹,皆由此而发芽。1974年1月23日,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他已84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着至尊地位者,在生命最后时光还因“知道得太少了”要补新知,足见其初学者心态多么强烈。 ④【B】李先念主管财贸工作期间,毛泽东赞其“把中国的人民币和其他各种钱财管理得非常好”。这得益于他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如此终不为大,也才能成其大。 ⑤“兼听则明”,在不少治理领域,都有专家论证、听证会等制度保障。但如果没有初学者心态,那么听也只是一种装门面、走形式,听了也白听。【C】比如在今日城市规划中,有些地方主政者依旧习惯于把自己当“总规划师”。尽管也搞专家论证,但“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事实上还是“主政者说了算,开发商算了说,建筑师算说了”。于是,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在市中心盲目建奇奇怪怪的超高大楼……“糊涂规划”频曝,“城市名片”沦为“城市伤痛”,浪费巨大,后患无穷。 ⑥古人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为学也好为官也好,都应让初学者心态相伴人生始终。这是美德和智慧,也是修养和胸怀。让我们始终以初学者心态面对未知,不断汲取知识,增长本领,共创美好未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人要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标题也可;“为学也好为官也好,都应让初学者心态相伴人生始终”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确定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确定论点首先必须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所议论的问题(也就是论题),确定中心论点。论点的位置一般在题目、开头或结尾。如果题目是论点,必须是陈述句或判断句,且不能运用修辞手法。如果论点在开头,一般提出论点的方法有:开门见山,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提出,引用名言提出,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摆出错误的论点批驳之,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引出。如果论点在结尾,能够总结全文,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陈述句或判断句就是论点。如果在题目和文中找不到论点,就需要根据论题和作者的议论自己概括了。注意关键位置的一些诸如“我想”“我认为””总之”“我觉得”等提示性词语,这些词语后面往往跟着中心论点。本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前面有提示语“我想”。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人要始终保持初学者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做此类题目应先思考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然后根据每种论证方法的特点来确定选文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再思考该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再用规范的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