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线质量通病

架线质量通病
架线质量通病

鹰潭—上饶500KV送电线路(C标段)工程

架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含治理质量通病措施)

鹰潭—上饶500kV输电线路(C标段)工程项目部

2008年10月

1、总则

为在鹰潭至上饶500kV输电线路工程C标段施工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贯彻落实项目工程部按照GB/T19002-ISO9002:2000《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和有关法规制定的《质量计划》、《电力线路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治理质量通病措施。

2、工序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治理质量通病的关键在于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上提高认识,以形成全员关心质量,人人讲质量的良好气氛。按工序名称划分质量通病控制点如表1-1

表1-1 各工序质量通病监督控制措施

注:质量标准以国家标准、“创一流”标准、设计要求、公司内控指标等标准中的最高指标为准。

3、技术组织措施

对各工序中影响施工质量通病,从技术组织上进行控制,以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技术组织措施见表2-1。

表2-1 各工序质量通病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4、质量保证技术措施4.1 本工程质量薄弱环节

4.2施工注意事项

1)架线工程

——全线导、地线及OPGW复合光缆均采用张力放线施工方法。地线采用一牵一张力架线施工工艺;OPGW光缆借助专用工器具采用一牵一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线展放采用一牵四张力架线及集中压接施工工艺。

——本工程放线施工采用人工直接展放□13导引钢丝绳;跨越林区及青苗复杂地带采用遥控氦气飞艇展放引绳技术,利用引绳牵引导引绳。

——OPGW复合光缆应按设计规定的安装长度确定牵张场的位置。根据现场的初步调查和本标段的线路长度情况,导线及地线初步选定3个牵张场,共3个放线段;OPGW复合光缆初步选定4个牵张场,共7个放线段,施工阶段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同时为避免多次进场,在条件许可时,导线、地线及OPGW光缆尽可能同场展放。

——紧线按OPGW→地线→导线顺序进行,紧线布置与常规放线相同,导、地线采用直线塔紧线,耐张塔高空断线、高空压接、平衡对拉挂线方式。

——弛度观测以平行四边形法为主,角度法为辅。连续上下山段

的架空线弛度及直线让线划印将按连续倾斜档的施工计算进行调整。

2)附件安装工程

——采用专用提线工具对OPGW进行双提法附件;导线使用特制提线工具进行双提法施工。提线工具必须挂于铁塔施工眼孔,并有护线措施。

——地线采用专用提线工具直接进行附件。

——间隔棒安装采用四线飞车进行线上测量、安装。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

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十天为宜。 3.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介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配比上的问题出现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外加剂,调整好配合比。最后,电气线路的相关管道埋设深度必须做到保证管面离墙面距离达到十毫米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96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 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xx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

【精品】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案要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情况。 2、工程的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基础情况等。 3、选择的外脚手架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工程施工图纸 三、脚手架搭设要点 3.1脚手架基础 脚手架的基础必须根据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3.1。1基础为回填土

1)回填前必须把基底内的积水淤泥和杂物等清除干净并检查土的质量,要先深后浅,分层夯实,压实系数经检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按式4.1。1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可进行搭设(图3.1。1—1)。 2)回填土的承载力不符合要求时基础处理方法:回填土夯实→铺7~10cm道渣→浇筑100~200厚(根据搭设高度要求)C20砼抹平,排水坡度0。5%。再通长铺设[12槽钢或木跳板等(图3。1.1—2).脚手架四周设通长排水沟. 3.1。2软弱土层须换土或进行地基加固后再验算其承载力。 3。1.3基础为原自然地面且土质坚实的,可先整平后按公式4。1.1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可进行搭设(图3.1.1-1);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处理,方法同第3.1。1第2条。 3。1。4基础为楼面:必须按式4。1.2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在楼板下加设钢管支撑配合顶托进行加固(下面加固钢管对应上部脚手架立杆),钢管支撑距地200mm处设置扫地杆,往上每隔1200mm设置水平拉杆。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梧州海骏达花园三期工程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本工程质量水平,贯彻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桂建管〔2014〕3 号)和《关于开展2014 年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桂建管〔2014〕27 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工程情况编制。 二、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目的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常见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及时防治和治理。 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将来房屋保修期间的维修费用,降低工程保修成本,也为住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三、施工过程中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1.1、质量问题现象: 1.1.1 梁或柱强度不足; 1.1.2 漏振;1.1.3孔洞、露筋; 1.2、防治措施: 1.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1.2.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随时敲打模板,便于气泡排出;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 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 . 2. 3、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 1.2.4、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高层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 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mm。 1 . 2. 5、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 mm,中间不宜大于800 m,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1.2.6、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1.2.7、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①6@ 150、宽度不小于450 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1.2.8、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1.2.9、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1.2.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 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管道支架及伸缩器安装 1.1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管道局部“塌腰” 1.现象 管道支架安装间距过大,标高不准,接触不紧密不牢固,管道投入使用后,有局部“塌腰”现象。 2.原因分析 管道支架间距不符合规定,管道使用后,重量增加;弯曲的管道安装前未调直;支架安装前所定坡度、标高不准,安装时未纠正;支架埋设安装不平正、不牢固。 3.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装前应根据管道设计坡度和起点标高,算出中间点、终点标高,弹好线,根据管径、管道保温情况,按“墙不作架、托稳转角,中间等分,不超最大”原则,并参照下表,定出各支架安装点及标高进行安装。 (2)支架安装必须保证标高、坡度正确,平正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不得有扭斜、翘曲现象;弯曲的管道,安装前需调直。 (3)安装后管道产生“塌腰”,应拆除“塌腰”管道,增设支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最大间距/m 保温 1.5 2 2 2.5 3 3 4 4 4.5 5 6 7 8

不保温 2.5 3 3.5 4 4.5 5 6 6 6.5 7 8 9.5 11 1.2管道支架固定方法不当,安装不牢 1.现象 管道投入使用后,支架松动或变形。 2.原因分析 支架固定方法不对,安装不符合要求;支架埋入深度不够,灌细石混凝土或砂浆时未捣实养护;使用后受外力作用而松动,造成支架不受力。 3.防治措施 (1)固定支架必须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让管子平稳地敷设在支架横梁上,使每个支架都能受力;在有热位移的管道上,固定支架应在伸缩器预拉伸前固定。 (2)无热位移的吊架吊杆应垂直管道安装,并设花蓝螺栓调节吊杆长度,有热位移的管道吊杆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倾斜距离按位移值的1/2(△L/2)安装。 (3)滑动和导向支架不得妨碍管道热膨胀产生的移动,安装位置应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向偏移,其偏移值为位移值的一半,保温层不得妨碍热位移。 (4)沿墙、沿柱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固定支架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要求施工。 (5)管道试用后,发现支架安装不符合规定或松动,应修整加固或重新安装。

脚手架质量控制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特点及工期要求等,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和计划进行编制施工方案。充分考虑施工中各种荷载及安全因素,对脚手架的承载力等进行计算,从理论上保证外脚手架的安全。脚手架施工属高空作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施工中要求严格按国家标准、相关规程及本方案等施工。做好各项技术培训、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并做好入场工人的各项教育及学习工作。 2 材料准备 2.1 钢管 2.1.1脚手架钢管按米租赁。 2.1.2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φ48、壁厚 3.6mm的焊接钢管;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为2200m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00mm,且每根钢管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2.1.3钢管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进场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管上严禁打孔并必须涂有防锈漆。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管在进场第一次使用前,对钢管、扣件及紧固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抽取扣件样本进行力学性能和扭矩指标复验,不合格的扣件不得使用。钢管允许偏差见下表: 2.1.5钢管刷漆:脚手架钢管表面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和踢脚板表面刷红白相间警示色,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围护,每隔一组或两组剪刀撑设置一道300mm

高踢脚板,固定于立杆内侧。 2.2 扣件 2.2.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造。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 2.2.2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扣件螺栓宁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2.2.3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2.2.4新旧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2.2.5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2.3其他材料 2.4.1脚手板: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 2.4.2连墙件:同脚手架使用的钢管。 2.4.3铁丝:绑扎采用20~22号铁丝。 2.4.4安全网: 2.4.4.1安全网采用经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监定许可生产的厂家产品,同时应具备监督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并采用阻燃性材料(其续燃、阴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 2.4.4.2安全网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立网采用安全网—L—1.5×6的密目安全网,平网采用P—3×6的大眼网。脚手架操作层隔层搭设一道安全网。立网安全网绑扎采用22#绑扎丝,平网采用绑扎绳。 2.4.4.3密目安全网、大眼网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旧网有允许使用的证明书。 2.4检查、验收和试验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安全网等材料,应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使用。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5.1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5.1.1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

5.1.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在桥梁工程中模板、支架制作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位置、几何尺寸和外观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 1. 基础模板 1.1 现象 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1.2原因分析 (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 (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 (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除干净。 (6)模板刚度不够,吊装变形。 (7)模板未涂脱模剂,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充分浇水湿润。 (8)未设置对拉螺栓。 1.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层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进行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模板下口要支垫平稳,缝隙用砂浆抹平。

(4)斜支撑应坚实有力,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应设卧木,避免虚撑现象,上口要设对拉螺栓。 (5)模板在组装前应将残渣铲除干净,并涂上脱模剂,模板拼缝应符合质量要求。 (6)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 (7)模板制作支立高度比设计高出10cm~15cm,上口挂水平线。 2. 桥墩台立柱模板 2.1 现象 (1)模板走动造成墩台立柱面变形,个别部位鼓出,接缝漏浆,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气孔、露砂和蜂窝麻面。 (2)墩台身立柱扭曲,圆柱柱身失圆。 (3)缺棱少角、脱皮。 2.2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装螺栓偏小,孔眼大。 (2)配制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 (3)模板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模板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除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棱角破损。 (4)模板安装时,基底不平,未采取嵌缝找平措施。 2.3 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事先定出墩台立柱的纵横轴线,在墩台立柱模板上同时定出模板的纵、横中线,安装时模板纵横中线对正定出的纵、横轴线,并用垂线校正柱模的垂直度。 (2)墩台柱模板安装前必须先找平基座,纠正钢筋位置,正确后方可安装

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 病及防治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在桥梁工程中模板、支架制作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位置、几何尺寸和外观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 1. 基础模板 现象 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原因分析 (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 (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 (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除干净。 (6)模板刚度不够,吊装变形。 (7)模板未涂脱模剂,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充分浇水湿润。 (8)未设置对拉螺栓。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层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进行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模板下口要支垫平稳,缝隙用砂浆抹平。 (4)斜支撑应坚实有力,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应设卧木,避免虚撑现象,上口要设对拉螺栓。 (5)模板在组装前应将残渣铲除干净,并涂上脱模剂,模板拼缝应符合质量要求。 (6)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 (7)模板制作支立高度比设计高出10cm~15cm,上口挂水平线。 2. 桥墩台立柱模板 现象 (1)模板走动造成墩台立柱面变形,个别部位鼓出,接缝漏浆,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气孔、露砂和蜂窝麻面。 (2)墩台身立柱扭曲,圆柱柱身失圆。 (3)缺棱少角、脱皮。 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装螺栓偏小,孔眼大。 (2)配制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 (3)模板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模板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除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棱角破损。 (4)模板安装时,基底不平,未采取嵌缝找平措施。 预防措施

模板脚手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

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模板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 2013年2月20日

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德胜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坝基、坝体上游面和下游面防渗;2)坝顶加固;3)溢流面防护;4)消力池清淤、加固;5)输水管、进出口闸室拆除重建,更换检修闸门和启闭机;6)土坝工程;7)上坝路;8)新建位移观测点。 (2)水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坝体上游面防渗;2)溢洪道防护;3)坝顶和坝体下游面加固;4)输水管、阀室拆除重建;5)上坝路;6)管理区路面硬化。 本工程模板及脚手架工程主要为大坝混凝土面板及迎水面混凝土基础、大坝背水面表面勾缝以及进出口闸室混凝土。结构面坡比有垂直、1:0.08、1:0.35、1:0.75四种。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坡比及不同工作内容采用不同的脚手架搭设形式。 二、编制依据: 1、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图纸; 2、《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 4、《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三、脚手架工程 (一)坝面勾缝脚手架形式选用 坝面勾缝因施工荷载较小,采用单排扣件式脚手架(Φ48×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

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在桥梁工程中模板、支架制作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位置、几何尺寸和外观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 1. 基础模板 现象 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原因分析 (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 (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 (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除干净。 (6)模板刚度不够,吊装变形。 (7)模板未涂脱模剂,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充分浇水湿润。 (8)未设置对拉螺栓。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层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进行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模板下口要支垫平稳,缝隙用砂浆抹平。 (4)斜支撑应坚实有力,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应设卧木,避免虚撑现象,上口要设对拉螺栓。 (5)模板在组装前应将残渣铲除干净,并涂上脱模剂,模板拼缝应符合质量要求。(6)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 (7)模板制作支立高度比设计高出10cm~15cm,上口挂水平线。 2. 桥墩台立柱模板 现象 (1)模板走动造成墩台立柱面变形,个别部位鼓出,接缝漏浆,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气孔、露砂和蜂窝麻面。 (2)墩台身立柱扭曲,圆柱柱身失圆。 (3)缺棱少角、脱皮。 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装螺栓偏小,孔眼大。 (2)配制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 (3)模板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模板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除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棱角破损。 (4)模板安装时,基底不平,未采取嵌缝找平措施。 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事先定出墩台立柱的纵横轴线,在墩台立柱模板上同时定出模板的纵、横中线,安装时模板纵横中线对正定出的纵、横轴线,并用垂线校正

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 量通病与防治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 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

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准备: (1)支架检验,质量达标。 (2)施工前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 施工前设专人组织脚手架进场验收,要求如下: (1)钢管表面保证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 痕和深的划道。 (2)对于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符合规范要求,不符合时严禁使用。钢管必须 涂刷防锈漆。 (3)新扣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 栓必须更换。 3、支架搭设 3.1支架布置方式 本工程支架布置方式为:纵距90cm、横距为120cm,水平横杆步距90cm。 对A、B立墙位置立杆进行纵向加密,间距调整为60cm,加密范围立墙左右1m, 只对A立墙立杆水平步距进行加密,步距调整为60cm。为保证支架稳定,除系 杆处立杆横向间距采用120cm,其余位置立杆横向间距为60cm。 3.1.1支架放线 使用全站红外线测距经纬仪对桥梁中心线进行放线,采用纵、横十字线法中线进行拴桩,桥梁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然后由中线向两侧按支架横纵间距排布支架搭设位置线。设置经闭合计算符合规范要求的水准点,确定地基处理面高程满足施工要求。所有测量资料数据均由测量人员计算,并由技术质量负责人校核后方可使用。现场放线完成后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3.1.2模板铺设放线 在搭设好的支架方木上进行测量放线定位,放出桥梁中线与边线,有利于采用竹胶板铺设底板。通过计算出主拱圈的预拱度数值,将其累加在拱底高程上,按横

纵3米点阵布设高程点。预压完成后对高程点进行校核,测定地基及支架的弹性变形量,将其累加到拱底高程,支架高程相应进行调整,直至符合施工要求为止。所有测量资料数据均由测量人员计算,并由技术质量负责人校核,经监理人员审批后方可使用。 3.2碗扣式支架安装 3.2.1支架搭设宽度宽于桥梁正投影每侧1.0m. 3.2.2搭设前根据结构曲线半径的大小、地面的高差等原因将脚手架支设分 为若干个拼装方块。然后按照支架立杆的纵向间距在每个拼装方块的地基上利用 摆放横杆的方法在横桥向铺设15cm×10cm方木,底部用细砂找平。但是在承台 地基上方木采用顺桥向铺设,以防止由于承台局部回填不密实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3.2.3横向方木铺设完成后,开始摆放底托。 3.2.4底托摆放完毕后,开始摆放第一层立杆,第一节立杆安装完毕后,对 立杆步距,立杆的纵横间距,立杆垂直度进行校正,调整,并将结点处的上碗扣 锁紧,然后分层向上进行拼装,每安装完一层立杆都要校正立杆的步距、垂直度 及纵、横间距,并相应将结点处上碗扣锁紧。安装至顶标高后将拼装方块之间按 横杆步距0.9m用横杆连接,结点用扣件锁紧,最后安装顶托。 3.2.5脚手架搭设到顶高程后,采用脚手管在纵横桥向沿全高,每4排(且 不小于6m),设置一组双向剪刀撑。规范规定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大于15m。 斜杆与地面成45-60度,与立杆及横杆采用扣件连接(不少于3个),斜杆下端 必须支撑在垫块或垫板上。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 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3.2.6支架的外侧顶部搭设护栏,采用安全网进行围护,端横梁处搭设工作平台及护栏,并做好围护措施。 3.2.7为满足人员上下现浇梁作业需要,在支架外侧搭设马道两条,马道与现浇梁支架用钢管锁死固定,马道坡度不得大于30°,铺设马道所用架板需设置防滑木条,间距30cm。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 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模板支架事故坍塌原因分析:所有事故都与材料有关;都是局部首先失稳后呈多米诺骨牌现象,并且失稳首先发生在顶部;都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发生在连接薄弱环节;所有事故都存在管理责任,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 模板支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扫地杆、单项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不连续;扫地杆过高。水平杆间距不合理;未可靠连接。立杆排列不齐,垂直度差;无顶托或顶托过长;基础无垫木;搭接、对接错误;在同一部位接长。无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未连接;剪刀撑搭接不到位;剪刀撑设置不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一看我们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把上面的问题克服掉,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我们从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桁架施工的方案1脚手架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布署 三、施工方案 四、施工组织管理 五、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 六、安全技术措施 七、施工进度计划 八、交工资料 九、机具用量计划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省监狱管理局太原西峪煤矿选煤厂新建缓冲仓至筛分破碎间胶带输送机走廊网架式桁架,跨度为29.793m 宽度为3.5m,高3m,位于走廊③~④轴,倾斜度13°30',③轴处支座标高为6.429m,④轴处支座标高为13.417m。桁架地面采用砼预制板,墙面采用玻璃钢三防保温板。重量约为15T。 二、施工布置 (一)工期目标:根据工程规模及合同规定,确定该工程有效期为7 天。 (二)安全目标:安全第一,杜绝安全事故。 (三)质量控制:专职质量员在第个焊口焊完后,需要进行检查,在隐蔽工程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工程师、 专职质量员进行预验。 (四)组织机构: 1、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温少敏项目工程师:陈奋 施工员:侯全有质量员:彭金环 安全员:王战材料员:彭金环 2、劳动力组织:焊工:4名起重工:2名 油工:2名 (五)施工技术准备 1、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以对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会审, 并做好会审记录。 2、向全体进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质量、 任务、措施技术交底,保质保量创一流水平。

3、与总承包单位进行网架支撑点与预埋件位置及标 高交接,并进行复核,准确无误,进行放线施工。 (六)关键过程 网架焊接是网架施工的关键过程,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所有焊工应持证上岗,在施工中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和程序及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三、施工方案 (一)材料准备: 用于制作杆件的管材选用无缝钢管或高频焊管,材质为Q235B,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的规定,并保证强度、屈服点,延伸率,冷弯的指标要求,对材质有凝议时,须经过复试方可使用,需代换时,应提前提出变更书,经设计部门认可后方可使用。用于制作焊接球节点的板材选用Q235B,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定,钢球制作完毕按相应的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发货,发货应有钢球合格证。 (二)半成品制作 (1)焊接空心球 其加工工艺流程为:下料——切割——冲压——切边—— 组对——焊接——整形——按批量抽检——验收。 (2)杆件制作 其加工工艺程序为:号料划线编号——切割——坡口—— 除锈——防腐底漆涂刷——检查验收。 a.号料应根据所用车床节约用材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 下料,尽量减少接管数量。号料时要求及时对构件进 行按图编号。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5.1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 脚手架 5.1.1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

(4)正确做法图片:

5.1.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 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