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精神的原动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从人类产生,便有了人与自然的系,而人类创造的文明,总是与支撑文明的环境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和环境的关系的历史观,就是文明的生态史观。

文明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地理、时间和空间的三维进程。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续以至文明的衰亡,都与支撑文明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

文明是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人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传统必然孕育出不同的城市精神。

城市首先是人的聚集,也来自人的聚集;城市的特质从来是特定城市中人的群落性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们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是城市的灵魂与核心。

而且一切国家、城市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人民的文化精神,真正的现代化要落实于“人的现代化”、国人和市民精神的现代化。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德国教授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数年前有中国学者说:“一个城市之伟大,不在其面积与人口,而在其内涵”;“古代世界的雅典,按今天标准怎么也只是个小城市,但是特有的精神内涵,却使它成为民主和哲学的摇篮”。

在20世纪70年代,因独特的“现代人理论”享誉世界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亚力克斯·英克尔斯指出:“一个现代社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求公民具备某种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他批评道:“一个国家能够在工业上发展并进行大规模城市化,无须其居民在心理上经历根本性的变化。

于是它只是一个部门发达的国家,而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更不是现代社会。

”他强调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人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国民在心理和行为上都发生了转变,形成了现代人格,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机构中的行政人员都获得了人格的现代性,这个社会才能称作是真正的现代社会。

否则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制度和观念,即使实现了经济起飞,也不会有持续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

城市精神”不是哪个人突发奇想,也不是独出心裁,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积淀。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不需要一种精神。

市民素质仅仅是城市精神的基础,特别是城市精
神实践的基础,但不是城市精神本身。

城市精神应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把市民素质引人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中,用城市精神来引领、约束、激励市民的行为规范,并把市民素质引领到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作用轨道中。

“城市精神”是城市之魂。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实践到理性的高度升化,是对城市市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的概括和凝练,具有凝聚人心、统领行动、唤起斗志、催人奋进,和其它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精神应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经济增长这种直接的目标,而是准确概括出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

城市精神是城市特色(个性)的鲜明体现。

如果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品牌,那么这一品牌就包含着一种特色。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

城市的主要魅力在于特色,城市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要讲特色。

城市特色蕴于多种多样的内容与形式中,有历史的、传统的特色,有民族的、地方的特色,有新兴的、时代的特色,有景观、环境的特色,也有产业的、功能的特色等等。

城市特色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社会因素等许多因素,如何顺应、利用和突出这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和继承发展。

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

在城市文化的保留、保护和创新上必须意识到:“改造并不是搬迁,模仿并不等于保护,楼高并不等于现代化”。

在发展城市文化时,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搞好论证,结合实际,把握和弘扬本地及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方面的个性和优势,把文化特色纳入城市化建设之中,使自己城市硬件建设中浸透特色文化的内容,营造特色文化的氛围,塑造特色文化的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灿烂历史遗产的焕发历史和地域环境作为城市的根,除了有其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载体,更有鲜明的有形物质载体。

令人担忧的是,急速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大拆大建人为割裂了城市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

城市的根脉和灵气,被碾压在推土机的车轮下。

英国《卫报》曾发文诟病中国是由1000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

当城市的建筑风格、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区域定位、布局规划都雷同的时候,城市精神很难在现实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爱若•沙里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

”在我国600多座大中小城市中,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国内大都市,约50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央商务区,2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成国际或区域性金融中心。

“低头是瓷砖,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

”这条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百姓对城市样式的描述。

而以“阿卡迪亚”、“普罗旺斯”、“曼哈顿”等命名的城市社区或楼盘更是难以计数,弱化了城市应有的传统底蕴和本土特质
黑格尔曾说:“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文明素养、人文品质、道德理想、价值理念的综合反映和高度凝练,它承接历史,照应时代,指向未来。

城市精神不应当仅仅是向外展示的一张名片,它只有准确诠释这个城市的价值认同,为千千万万市民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才能成为一种不被淹没的巨大力量
伦敦的城市魅力为:伦敦是著名的博物馆之城、出版之城、时装之都和设计之都。

英国伦敦的城市精神为: 古今和谐,天人和谐。

①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②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③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英雄意志。

这一城市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伦敦面对纷繁世界时的一种沉稳冷静的绅士态度。

文化的多元性,是伦敦城市性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伦敦是一座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几个世纪以来,它延续了英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直是欧洲的创意中心。

伦敦在文化上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源于它有一个多样化的、复杂的并且在国际上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

巴黎的城市魅力为:巴黎是“浪漫之都”、服饰之都、“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和“艺术之都”。

法国巴黎的城市精神就是要成为世界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服饰之都,文化之都,及欧洲经济之都。

这么直截了当的表达,不但向世界坦诚自己的城市特色及其追求,而且也在这种城市精神中洋溢着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一种浪漫个性的特色。

从伦敦和巴黎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精神的塑造关键在于:第一,尊重自己的历史;第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第三,引导城市居民形成共同的人文气质;第四,建立人文气质之上的文化产业
城市凝聚了文明的力量与文化,保存了社会遗产。

城市的建筑和形态规划、建筑的穹顶和塔楼、宽广的大街和庭院,都表达了人类的各种概念。

建筑和艺术展现城市的发展,首先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美学问题。

城市的基本问题是城市是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设计是否促进人的步行交通和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

,城市规划问题首先是价值问题。

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

城市社会的变迁是一个文化大题目,它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建设和人文景观;2)城市的制度组织和社会结构,这是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对城市现代化程度的观测;3)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这是按文化的狭义或常义所反映的城市文化状态;4)城市的人口构成和文化素质,这既是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最活跃的动因,也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指标;5)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是城市文化的深层基础。


城市文化是每一个时代的时尚总汇,如建筑时尚、服饰时尚、饮食时尚、知识时尚等。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格的表现,城市是人格化的主题空间,她映射着民族的、时代的与人格的光辉,是宗教的、哲学的、道德的、审美
的等等文化的集中表现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在力量,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城市的文化生活与人文精神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和实际影响。

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一种“力”,也是一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是支撑城市发展并可不断传承的精神支柱。

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个性与魅力之中,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成为一种软实力,而这种实力积淀、积累、传承到一定程度,就会放射出巨大的张力,成为
市民普遍认同并努力践行的核心价值,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

城市文化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支撑和决定着城市发展进程,代表着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城市文化的提升则是城市发展的最终任务
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

城市是国家的核心,是科技、教育、市民素质、观念意识等构成的文化的象征。

城市是有气质的,构成一座城市的全部魅力,核心在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即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虽然是无形的,却比有形的物质设施影响更深远、更广泛。

城市文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经济价值,还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味。

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感知,是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印象,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

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民族而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对城市而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

文化能够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是城市面貌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统一。

一个城市形象的“软件”部分,即那些生气勃勃的、最能够感染人影响人的部分,主要就是表现在城市的文化方面。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有其演进的文化、传承的精神和延续的历史。

几乎每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都实实在在地浸透着这座城市乃至国家的历史,展示着这座城市乃至祖先的辉煌,体现着这座城市乃至民族的精神,折射着这座城市乃至地域的文化情趣和象征着这座城市乃至公众的生活品位。

如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乡,罗马是古典文化集萃的城市等,这些城市的文化定位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形象和内涵,而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无疑是最有文化魅力的城市。

城市形象和这种特色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

只有当文化与城市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时,城市的个性魅力才能够光芒四射。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文化塑造城市,提升城市品味,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城市标志性文化,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塑造城市精神和风格,提升城市文化力,不断增添城市发展的文化含量,提高城市内在文化品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为城市发展提供环境条件。

城市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形象和品质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辐射力吸引力的大小。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展示着城市的风格特征,体现着城市的管理理念,代表着城市的科学教育水平,标志着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反映着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城市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一个共同发展方向上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生产力。

城市正是因为有了文化,才能不断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

特色是城市内在的、恒久的生命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无论国内国外,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都是有个性的特色城市。

吴良镛曾在《城市特色美的认知》一文中指出“一般人往往会有类似经历:某些具有特色的城市,曾经在某方面给自己留下难忘的印象”。

城市
特色蕴于城市文化中,不同的城市文化之“根”,衍生出不同的城市特质。

城市特色的形成有其漫长的过程。

城市随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表现出各种属性与文化特征。

城市的历史形成与发展阶段不同,呈现出的文化底蕴也不同。

在欧洲,那些发展得相对完善的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城市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城市特色,设计充满了情感,提高了城市整体环境文化水平。

法国的嘎纳,一个偏僻的海滨小城,年旅游收入上亿美元,它的繁华来自于它的文化—嘎纳电影
节,一个充满情感的节日。


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特色,脱离城市文化的城市特色建设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本质,而城市特色则是城市文化在城市的某个方面呈现于世人面前的表象。

城市文化是滔滔的源,城市特色则是涓涓的流。

城市文化形成了它的城市特色,并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加强。

不同城市之间,城市文化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可以塑造独特的城市风格。

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由于有不同的风气、风格和风俗习惯,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城市格局。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

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缺少文化的城市是残缺的、畸形的、粗俗的;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只具有躯壳,却不具有灵魂。

城市特色,城市个性,城市魅力,本质上都是一个文化问题。

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来自文化,没有文化的浸润和洗濯,城市不可能形成个性,形成特色,也不可能形成诱人的魅力;没有文化的浸润和洗濯,城市就“活”不起来。

纵观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特色的城市,都是以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海纳百川而著称的。

恩格斯当年在评价法国巴黎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城市里,欧洲的文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里汇聚了整个欧洲历史的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时间,从这里发出震动世界的电击。

”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代,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城市,总是凝聚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成果。

文化的全球交流和文化民族特色的强化是不可消失的两个方面,必然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因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文化交流不会缩小、更不会消失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反,城市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恰恰是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必要条件。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在《西方的没落》中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每个文化的存在都是为了把自己的特性表现在她的生命的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

城市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一经形成,便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质的、精神的,无所不包。

城市特色以城市文化为依据,植根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1300多年前,地球上最大的城市是长安,唐朝的长安城。

多大?84平方公里。

它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国都城大7倍,比之后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

但放在今天,它不足苏州工业园区的1/3、不足北京市通州区的1/10,比广州的海珠区还少6.4
平方公里。

造城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了,城市能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它的扩张以吞噬自然和乡村为前提。

在中国,情况还要特别一些:城市化进程、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圈使造城成为时代最强音。

上海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广州市7434.4平方公里,长沙市11819.5平方公里,杭州市16596平方公里——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城市面积已可敌国,建城区在行政区划内不断拓展。

60.06平方公里的明北京城,窝在今天的北京16410.54平方公里的身体里,成为最有价值的城市之物,只能膜拜,难以超越。

无论北京如何增加鸟巢巨蛋水立方,无论它如何异化为汽车城市,无论新城如何林立、新人如何杰出,仍是久远陈旧的它们让北京在世间独一无二。

城市文化是一种超地域、融汇多种地域文化的复合性文化。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居民地域来源多源化和城市社会阶层多层化以及商业广泛流通、辐射功能所造成的。

任何一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其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整合力。

从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看,一个文明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会对外部资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而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是通过城市文化的聚集和辐射逐步形成的。

城市文化是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

城市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得城市理念、价值观以及城市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政治作用力向周边地区渗透和扩散,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如果说,在古代及漫长的中世纪,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已经关系到城市形象的确立(如雅典文化的深远影响);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就更显重要。

随着城市文化的价值及其独特魅力的日益凸现,它已不单单是文字记录的一切成果,也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而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构成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城市整合力看,通过发挥城市文化凝聚市民、引导市民的作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

使市民从价值观、城市意识、城市特色等方面去认识城市、了解城市、热爱城市、建设城市,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全球视野下的城市文化,是创新性与传统性的统一。

它既有创新的视角,又有注重传统的眼界;既有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又有坚持民族独立的坚定立场;它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中,城市文化辐射力的强弱关系到该城市能否以平等的地位、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潮流。

总之,一个城市能够延续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

哲学家爱默生曾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

每座城市的人都有自己的记忆。

城市的记忆正是这些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形成难以抹灭的符号。

这些符号的形成、变化和演进过程中留下的历史轨迹和印痕,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象征。

因此,城市发展,应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们要用先进的城市文化理念引导城市今后的发展,不断丰富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找到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发展路径,努力创新和发展属于城市自身的城市文化,使城市永葆鲜明的特色、永葆鲜活的灵魂,永葆蓬勃的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