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

公务员面试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

三国时魏人刘劭在其所著《人物志》写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可见,面试考官在公务员考录中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之重要。因此在面试三大要素构成中,假如考生是中心,测评工具是核心,那么考官则是面试整个过程的灵魂,它充当了三个角色,即:导演——把握全局;“伯乐”——慧眼识人;法官——公平公正。

面试是公务员考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情景下,考官通过以行探行、以问试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即以语言形式以及意义不明 确的体态动作为中介),达到对考生析其因、觉其征、究其质,了解考生内在素质的一种活动。三国时魏人刘劭在其所著《人物志》写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可见,面试考官在公务员考录中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之重要。因此在面试三大要素构成中,假如考生是中心,测评工具是核心,那么考官则是面试整个过程的灵魂,它充当了三个角色,即:导演——把握全局;“伯乐”——慧眼识人;法官——公平公正。
中医诊断靠的是望闻问切,西医诊断靠的是各种器械。那么,在面试过程中,考官要在短短的二、三十分钟时间内,通过对考生的答辩,进行辨伪、识假、探质、求真,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厚实的考试学理论和丰富的测评经历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公务员考录中担当起为党和国家选人用人的重担。

了解面试渊源借鉴历史经验

通过考试选人用人,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四书》等书中都有过清楚的记载。如《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是一位贤明的部落领袖,在挑选继任者问题上,尽管四岳(即四个部落的首领)一致举荐舜,也不管舜当时已享有好名声,但尧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对舜 “吾其试哉”,尧的主要做法:一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通过舜对待妻子的态度来考查其德行;二是使九名男子与舜相处,以观察其如何对待别人;三是使舜“慎和五典”,管理阴阳术数天文历法官员,以观察其领导能力;四是让舜察举和管理有才德的百官,以观察其管理能力;五是让舜铲除当时的四大劣迹昭著者,以观察其执行能力;六是使舜入山林川泽、经受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以观察其走出困境与生存能力。历经群众举荐和历时三年能力、品行的严密考察,最后才确定舜的继承人地位。
在选人用人上,我们的先人还总结出了一整套迄今为止还

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如《史记·魏世家》李克为魏文侯选人列了五个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三国时诸葛亮在《心书·知人性》则提出: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吕氏春秋·论人》提出对内用“六戚四隐”,对外用“八观六验”的方法识别人才。所谓“八观”,就是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所谓“六验”,就是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恃,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所有这些,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主旨都是通过把人放在各种复杂情境中来全面测定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学、志向、意志等。
科举是我国的又一大发明,始于隋朝,19世纪中叶英国首先仿效并逐步建立考试制度。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自豪地说:“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我国的面试也是最早的国家。日本提出的现代企业领导者面试选拔的“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也是从我国《孙子兵法》中大将的“五德”素质中演变而来的。
学习、总结、借鉴我国历史上以及外国面试的有益经验,有利于改进、完善、创新面试方法。因此面试考官要从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面试的公正与效率。

把握测评要素善用面试方法

根据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公务员通用能力主要有九种,即政治鉴别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环节加以综合测评。而面试环节,要将最主要的、又可测的能力素质筛选出来进行测评。面试要准确把握好八个测评要素:一是通过考生对现实需要、兴趣、成就动机与职位相关比较,测评出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二是通过考生能否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把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各部分之间有机协调中,测评出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是通过考生能否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作出计划、决策;对内对外协调,以及调配、安置人、

财、物等有关资源,测评出考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四是通过考生人际合作的主动性、适应性、有效性、原则性与灵活性中,测评出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五是通过考生在一定压力下,情绪的稳定性,考虑的全面性,处理问题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和思辨能力,测评出考生的应变能力。六是通过观察考生是否善于克制冲动、控制激动、抑制盲动,并为长远或更高目标,放弃自己当前的欲望,测评出考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七是通过考生言语的明晰、流畅、精确程度和说服他人的技巧,测评出考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八是通过观察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严密性、条理性强弱,测评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面试环节,测评要素是考察考生的重点。当然,这些测评要素也并非一成不变或每次面试都全部用上,而是要根据职位、对象的需要,从中选择,综合运用,并确定其分值的比例,这样才不会影响对重要素质的重点测评。
不同的面试方式方法,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操作以及对考官的要求也有所区别。称职的面试考官,仅仅掌握好测评要素还不够,只有深刻理解面试题的内涵和正确使用面试方法,才有可能完整充分发挥测试、评价功能。
当今世界各国录用公务员的面试方法多种多样。如加拿大大多采用结构化、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评价中心技术等测评方法。澳大利亚更多的是采用背景调查评价法、半结构化面谈法。西班牙则采用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谈法。如果加以总结归纳,面试的方式方法大体有:面谈法(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情景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实际操作法、背景调查评价法、文件筐测评法、人机对话测评法、脑像图测评法、心理测评法、试用法、评价中心测评法,等等。在我国,现阶段为了避免评判的随意性,影响公正,主要是采用考生及社会较能认可的结构化面谈法与无领导小组集体讨论法。所谓结构化,指面试前就对面谈所涉及的内容、时间、程序、试题评分标准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的面谈方式。其结构主要表现在:考官组成、测评要素组合、测评标准、面谈程序及时间安排等均具有结构性,特点是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而小组集体讨论法,它将5至7名考生编为一组,在同一考室、同一时间,进行直接竞争,特点是现场比较,优劣强弱分明。

加强德才修养提升内在素质

面试是测评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很能读书、很能答卷,却不善于随机应变、缺乏敏捷思维者,古今中外大有人在,面试就是考官通过与考生直接接触,而择优录用。
明朝建文二

年庚辰科殿试,阅卷大臣把“殿试对策”得分最高的前十名考生依次排列,呈交皇帝朱允炆定夺。皇帝朱允炆认为成绩排名在王艮之后的胡靖仪态、气质最好,就钦点他为状元,而成绩排名第一的王艮为榜眼。这则故事说的是,通过笔试择优,最后以面试决定取舍。这里暂且抛开朱允炆是否以貌取人,单从事情本身,可以说明笔试与面试的不确定性。有人这样形容笔试与面试之间的关系:笔试测的是知识,而面试测的是能力。面试可以淘汰高分低能者。可见,考官自身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所选人才的素质。品质欠佳,即使业务能力再强的考官,也很难作出公正的评判;测评业务能力低,即使出于公心的考官,也很难避免这样那样的误差。
因此,必须主动接受强化培训,通过不断培训,不断提高以品德修养为核心的思想素质、以全面熟练准确运用测评技法为精髓的业务素质、以健康体魄和精力充沛为主体的身体素质、以良好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内容的心理素质,以周到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持久的记忆力、灵活严密的思考力、迅速辨别的判断力。准确掌握新形势下面试的方法、内容、技巧,以及有关政策要求。同时,要积极投身于面试实践,使自身的面试本领得到真正的提高,切实做到不以貌取人,不以己好恶选人。

掌握测评技巧避免“效应误差”

单从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察觉出他的真正本性和才能。因为人的外貌“美恶既殊,情况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办而不忠者。”刘劭著的《人物志》中写道:“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唐代诗人白居易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更何况公务员面试仅有短暂时间,考官如果没有真正掌握测评技巧和具有丰富经验以及良好的临场发挥,是很难对考生作出准确辨别与判断的。因此考官要注意掌握、运用各种不同测评方法的测评技巧,提高判别的准确性。
考官眼要“尖”一点,耳要“灵”一点,手要“勤”一点,眼观考生的眼神、仪态,耳倾听考生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那么说,口问考生必须回答的实质性问题,脑要想着考生说的真假、原由,手要记下考生的重要特征。通过考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获取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关联的信息,并将信息与职位要求进行比较,处理好评分与评价、个性与能力的关系,做到客观、公正,评分有理,结论有据,不打关系分、人情分、同情分、盲目分。
考官提问要注意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鉴

别性、趣味性、启迪性、开放性、竞争性、灵活性、确定性、主流性、替代性、可测性、可评性。善于采用单步式、渐进式提问,问短句,问准、问巧,不涉及考生隐私,不给考生回答问题的暗示。
考官一方面要善于驾驭考场局面,使考试顺着既定的方案进行,另一方面要针对考生演讲内容的科学性、独创性,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言语的明晰性、逻辑性,技巧的鼓动性、感召性等分别加于评判,避免以偏概全,言而无实的误判。
人的特殊能力与智商的相关性很小,智商很高的人也可能一事无成。清人顾嗣立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宋代司马光提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考官要善于运用特殊的方法,测评通才与专才、才与德兼备的人才。要避免主观性、客观性、技术性误差,比如偏见效应误差、名片效应误差、理想效应误差、联想效应误差、异性效应误差、年龄效应误差、从众效应误差、尾随效应误差、松紧不一误差、对比效应误差、接近效应误差、逻辑推理误差、面试次序误差、与己比较误差、拘泥答案误差、心理疲劳误差、用人单位压力误差等等,让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政通教育是公务员培训考官的基地,也是公务员面试试题的研究基地和选题基地,对公务员的面试有着深厚的了解。凭借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等独有资源,联合安徽大学和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省委党校,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公务员培训专家,力创公考第一品牌。中国政通教育凭借对考试信息的深层次把握,一流的专家团队资源、优秀管理团队资源、对命题规律的了如指掌,2010年、2011年创造了笔试与面试“双通过率”高居榜首的骄人业绩,培训了2010年安徽省面试状元,2011年安徽省笔试面试双状元,受到学员和社会各方面的称赞,2012年,政通教育将一如既往,为学员的成功助力。公考选政通 仕途更成功
电 话:0551-******* 183********
地 址: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工大电子城2座4F
公交路线:合肥市内乘17、21、118、122、149、150、226、235在“宁国路站”下车即到
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62495219.html, 企业QQ:526078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