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氏三穴透刺法_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测试题五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测试题五1、单选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记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未标记抗原A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的A抗原(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2、单选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C3、多选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A.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B.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可达1010以上C.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107数量级D.除同卵双生数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25%E.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正确答案:A, B, C, E4、单选临床使用胎盘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是()A.容易引起超敏反应B.抗病毒感染C.容易引起肿瘤D.容易造成病毒感染E.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剂时,可能发生类过敏反应,如不适、荨麻疹、咳嗽、发热,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副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制剂中含有微量IgG聚合体,活化补体后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或是在感染时体内的抗原与制剂中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所致。
现有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不传播HIV、CMV、HBV,但是是否传播丙肝(丙肝能治愈吗)尚不能确定。
5、单选下列哪种病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A.支气管哮喘B.过敏性鼻炎C.接触性皮炎D.药物过敏荨麻疹E.青霉素过敏正确答案:C6、单选免疫放射测定(IRMA)的最大特点是()A.应用过量标记抗原B.应用过量标记抗体C.有分离步骤D.无分离步骤E.应用放射标记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免疫放射测定属于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反应,待充分反应后,除去游离的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成正比关系。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神奇“三针”绝技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学习艾灸知识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叉三针为太阳、下关、阿是穴。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202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05)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105)(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不适宜采集脑脊液的疾病是A、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B、疑有颅内出血C、脑膜感染性疾病D、脑膜白血病E、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2、反映测定日前2~3个月内受试者血糖平均水平,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控的良好指标,宜做( )A、糖耐量试验B、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进行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C、GHB测定D、尿糖测定E、血浆C肽水平测定()3、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A、产气荚膜梭菌B、肉毒梭菌C、炭疽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破伤风梭菌()4、关于细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一般具有细胞壁B、有成形的细胞核C、无核膜,无核仁D、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界E、个体微小,结构简单()5、成人尿液微量清蛋白参考范围为A、5~30mg/24hB、100mg/LC、150mg/LD、11.21~22.23mg/24hE、100mg/24h()6、有关成分输血,错误的说法是A、减少输血反应B、成分输血不能代替全血输注C、合理利用血源D、减少传染疾病危险E、一血多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7、尿素测定( )A、二乙酰一肟法B、双缩脲法C、JAffE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290nm)E、ELISA()8、牙管形成试验阳性A、新型隐球菌B、烟曲霉C、白假丝酵母菌D、组织胞浆菌E、卡氏肺孢菌()9、NO是A、激活血小板物质B、舒血管物质C、调节血液凝固物质D、缩血管物质E、既有舒血管又能缩血管的物质()10、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常见病因是A、碘过量B、钙缺乏C、硒过量D、碘缺乏E、硒缺乏()11、α溶血为菌落周围形成A、草绿色溶血环B、清晰透明的溶血环C、无溶血环D、形成菌膜E、出现沉淀细菌在血琼脂上三种类型溶血的特征为()12、Fanconi综合征表现为A、血钙降低,血磷降低B、血钙降低,血磷升高C、血钙血磷浓度没有变化D、血钙升高,血磷升高E、血钙升高,血磷降低()13、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称为A、结合物B、免疫吸附剂C、包被D、封闭E、标记()14、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是A、结核菌素试验B、利福平C、红霉素D、盐酸酒精E、庆大霉素()15、衣氏放线菌引起的感染类型属于A、急性感染B、隐性感染C、外源性感染D、内源性感染E、接触感染()16、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ONPG试验B、血清凝集试验C、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D、加热破坏K抗原E、免疫荧光菌球法()17、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是A、铁B、铜C、锌D、钼E、铬()18、AMI患者LDl/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表明A、预后好B、处于恢复期C、梗死面积小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E、患者已完全康复()19、尼曼-匹克病A、易发生DICB、骨髓无特异性改变C、缺乏葡萄糖脑苷脂酶D、缺乏神经鞘磷酸脂酶E、尿中出现B-J蛋白()20、标准定值血清可用来作为A、室间质控B、室内检测C、变异系数D、平均值E、标准差()21、流感嗜血杆菌不产生的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菌毛D、荚膜E、IgA蛋白酶()22、最常见的Ig缺陷病是A、选择性IgA缺陷病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C、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D、慢性肉芽肿病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23、下列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24、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LD开始升高的时间为A、3~6小时B、6~7小时C、8~18小时D、1小时E、1~3小时()25、淋病奈瑟菌、李斯特菌、布鲁杆菌三者的共同特点是A、革兰染色阴性杆菌B、人畜共患C、大多经皮肤感染D、胞内寄生菌E、经性传播感染()26、正常血细胞做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不正确的是A、巨核细胞阴性B、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阴性E、嗜酸性粒细胞呈阴性()27、以下关于流式细胞术常用英文缩写及其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FCM:流式细胞术B、FS:前向散射光C、SS:侧向散射光D、FL:反映颗粒的内部结构复杂程度E、CBA:流式微球阵列技术()28、机体抗感染过程中首先活化和发挥作用的补体途径是A、经典途径B、MBL途径C、旁路途径D、旁路途径和MBL途径E、经典途径和MBL途径()29、某病人需补钾,医嘱为"15%氯化钾10ml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之欧阳体创编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微生物技术四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临床微生物技术四1、多选氯的测定方法有()A.离子选择电极法B.硫氰酸汞比色法C.硝酸汞滴定法D.电量分析法E.酶法正确答案:A, B, C, D2、单选抗原量很少又需(江南博哥)要免疫动物制备抗体时,可采用()A.肌肉注射法B.腹腔注射法C.皮下注射法D.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E.静脉注射法正确答案:D3、单选并殖吸虫最主要的特征是()A.卵巢与子宫并列,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B.两侧卵黄腺并列,左右肠支并列C.卵巢与子宫并列,两个睾丸并列D.两个睾丸并列,两侧卵黄腺并列E.生殖孔与排泄孔并列,左右肠支并列正确答案:C4、单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B.数值资料就是统计资料C.总体就是多个样本的和D.样本是总体中特别规定的一部分E.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正确答案:E5、单选下列病毒不是DNA病毒的是()A.乙肝病毒B.丙肝病毒C.腺病毒D.SV40病毒E.疱疹病毒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宜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A.血清学检查B.离心沉淀患者体液、涂片染色C.动物接种法D.细胞培养法E.主要检查血液中包囊正确答案:E7、多选尿液离心沉淀法可见到()A.带绦虫卵B.钩虫幼虫C.阴道毛滴虫D.班氏微丝蚴E.埃及血吸虫卵正确答案:C, D, E8、单选粪便的颜色在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时为()A.金黄色B.白陶土色C.柏油样便D.黑便E.褐色正确答案:B9、单选患者,男,以突然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瘀点为主诉收入院。
查体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
取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对排列,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菌培养需用()A.巧克力血平板B.嗜盐菌选择培养基C.血琼脂培养基D.S-S培养基E.碱性蛋白胨水正确答案:A10、多选造成滴虫性阴道炎的原因有()A.阴道毛滴虫的寄生B.继发细菌感染C.月经前后阴道生理功能紊乱D.阴道pH值升高变为中性或碱性E.误食不洁食物正确答案:A, B, C, D11、多选利用A0N(患者结果均值法)质量控制方法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参数或统计量()A.患者标本数据的均值B.患者标本测定结果的总体标准差C.分析标准差D.计算患者标本均数的标本量E.控制界限确定的假失控概率正确答案:A, B, C, D, E12、单选在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A.无临床症状B.可呈隐性感染C.引起卡氏肺孢子虫病D.可抑制或杀死卡氏肺孢子虫E.临床症状很轻正确答案:C13、单选女,56岁。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外上下左右之气,肾气充足,阳气旺盛,则生机活跃,精
影响睡眠,西医治疗予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类药物
血运行无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梁氏五子衍宗
(甲钴胺片、尼麦角林片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近 1 周
来,患者无明 显 诱 因 自 觉 症 状 加 重,脑 内 呈 持 续 性 鸣
脑鸣患者 1 例,辨证精准,强调补泻,穴简效宏,充分体
现了中医临床简、便、廉、效的优势,冀以为临床诊疗提
供借鉴.
【关键词】 中医经典理论;
针灸;脑鸣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
19621/
cnk
i
11
G
3555/r
2021
2143
j
脑鸣属中医 病 名,见 于«医 学 纲 目 肝 胆 部»:“头
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12):
179
G
181
[
吴社泉,娄勍,等 梁宏正临证经验撷英[M]
4]梁宏正,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1
9:
2
7
8
(收稿日期:
2020
G
12
G
08)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脑鸣案
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理想;经颅多
下症:持续性右侧脑内鸣响,安静时明显,睡眠 欠 佳,双
皮层听觉中枢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位 的 病 变 所 致 的 耳 鸣,而
患者感觉在脑 内 鸣 响,其 原 因 尚 不 明 确. 方 俐 等 [2]采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PPT课件
中风病概述
我国每年治疗中风费用在100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损失 近200亿元人民币。 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急 救,死亡率显著下降,同时致残率明显升高。
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 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风病的关键问题
相关概念
头
针
头穴透刺
东氏头穴透刺法的理论依据
1、经络理论:十四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与 头部密切相联系;
经络理论
现代的脑和脊 髓的解剖生理 功能理论
理论依据
2、脑为奇恒之腑,具有统领经络、脏腑之功能;
头
是十二经、奇经八脉、十 十二经脉 头有五官 诸阳之会头(脑)-- 二经筋、十二皮部汇聚的 奇经八脉 头部腧穴 八窍 十二经别 部位 治疗全身 中枢神经 十二皮部 各种疾病 系统所在 十二经筋
东氏头穴透刺及阴阳调衡透刺法 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国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 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 东贵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
东贵荣
主 要 内 容
1
2
病位:脑 病因:风、火、痰、湿 病变因素:阴、阳、气、血 病变性质:虚、实、盛、衰
中风病因病机 风:风阳、肝风,风阳上扰、肝风内动 火:心火、痰火上燃 痰:痰湿、痰浊 湿:湿邪、水泛
中风辨病辨证
阴:阴虚、阴盛则血凝、血稠。
阳:阳虚、阳亢。
气:气虚(气不升)、气滞(气不行)、气郁(气
针灸治疗中风病解决的问题
八项重要内容: 意识障碍; 瘫痪; 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 失语; 吞咽障碍; 尿便障碍; 中风后抑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精品-doc】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认真学习,加强训练。
第一节针刺补泻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概念: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确定的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
范畴:补泻原则、补泻手法、补泻效应。
(一)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理,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相应的方药,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病,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凡是能扶助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
凡是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
(三)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针刺感应,脉证变化。
1(针刺感应(针刺泻法)实证:针下沉紧涩滞针下徐缓舒和。
(针刺补法)虚证:针下虚滑空虚针下徐和有力。
烧山火寒证针下热感透天凉热证针下凉感2(脉证变化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脉象平和,症状缓解,寒证或热证消失。
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
《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
《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三间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9.06.034三间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刘晓萌陈松鹤A(河北大学中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输穴,功能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且三间穴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处方可从经穴、输穴、取象比类等不同思维角度进行选穴。
我们通过查阅近40年相关资料,整理归纳三间穴的单独取穴或配伍其他穴位治疗五官、神经系统、内科、外科等各科疾病。
【关键词】针刺疗法;三间穴;综述【中图分类号】R245.9;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19)06-0956-05三间穴又名少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输穴。
间,即间隙,因位于手第2掌指关节后陷处,为手阳明大肠经第3个穴位,故名三间穴。
最早可追溯至《灵枢•本输》“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功能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三间穴治疗时,可行针刺、艾灸或指按法,常单独取穴或配伍其他脸穴治疗内、外、儿等各科疾病。
我们通过查阅近40余年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出三间穴在临床各科治疗中的应用,并从多角度探讨三间穴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机制,综述如下。
1五官疾病三间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文献可依据《备急千金要方》所述“三间、阳溪,主喉痹咽如哽;三间、前谷,主目急痛”;《针灸大成》所载“唇干饮不下:三间、少商”;《针灸大成》所论“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踽痛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
1.1牙痛黄辉等⑷针刺患侧△通讯作者:河北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河北保定071000作者简介:刘晓萌(1990-),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
研究方向: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三间穴治疗牙痛1例。
使用0.3mm X40mm毫针针刺,得气后以大幅度捻转手法行针,穴位局部得气后使针感沿经脉传导向示指放射,嘱患者做叩齿运动,每次行针0.5min,每隔5min行针1次,15min后起针。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景昌奇穴针方赋侧三侧下三,取穴并肾关。
留针三刻钟,头痛应会痊。
五岭若点刺,即可马上缓。
耳痛偏头痛,四花外三重。
点刺出积血,豁然病无踪。
前头火菊用,瞬时见轻松。
头晕血压高,五岭血针通。
今后针火硬,竖子去赶忙。
灵骨偷针眼,交刺效如仙。
双目瞑瞑闭,肾关火菊牵。
视物若模糊,明黄舞翩翩。
眉棱骨处痛,火菊指下捻。
夜盲医夜盲,其效不堪言。
见风如呜咽,木穴见中天。
鼻部各处症,驷马皆流连。
若医酒糟鼻,正本血出痊。
外踝四周血,堪疗中耳炎。
耳鸣泻驷马,今后补肾关。
梅核劳宫后,咽痛血耳先。
鱼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
颈疬从何治,三重并六完。
亦可三重血,承扶与秩边。
项痛与项强,正筋正宗兼。
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
再针承浆穴,金针名下传。
手指有麻痹,复溜与肾关。
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
或取五虎一,亦见医名玄。
侧三侧下三,医者疗手酸,并治腕关节,难过复无言。
症见中指(趾)麻,通山与通关。
手指关节痛,五虎一堪选。
特效诚如是,兼疗腱鞘炎。
手臂不得举,对侧针肾关。
同侧四花中,疾恙去豁然。
手痛难握物,列缺功能罕。
亦可重子穴,倒马针重仙。
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
肘部关节痛,灵骨必有验。
或取四花中,济世将壶悬。
曾闻手抽筋,对侧针火山。
两手见拘挛,泻曲针肾关。
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兼。
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针连。
脚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
足跟难过症,且将委中拦。
亦疗难行处,患者言腿酸。
复治踝扭伤,功能不等闲。
腿软兼心跳,肩中与通天。
脚麻外驷马,对侧肩中添。
膝盖难过久,三金结善缘。
或可针肩中,拂云见欢颜。
脚痛不履地,对侧九里玄。
大腿风湿痛,同在一针间。
脚痛背心血,双凤尤关系。
小腿胀痛酸,次白抱针眠。
精枝如放血,何惧疾恙顽。
反面倘出血,笑指两腿酸。
脚掌脚背痛,五虎四与三。
或是单背痛,重子与重仙。
常遇双背痛,正士搏球先。
背连下腿痛,马快水应验。
脊椎有难过,委中成方圆。
问症心绞痛,火包黑血灵。
心跳如过速,心门为俊英。
肝炎针肝门,明黄症应停。
后溪穴透刺临床应用概况
后溪穴透刺临床应用概况
李定宣;王富春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22(39)12
【摘要】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交会,临床应用广泛。
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对后溪穴透刺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结果发现,后溪常与合谷、劳宫、三间这三个穴位进行透刺。
后溪透合谷,合谷透后溪,二者均可治疗中风后遗症、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后溪透劳宫,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盗汗效果显著;三间透后溪,主要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
在后溪穴透刺的基础上,也常配合电针、刺络放血、运动疗法等方法,以加强穴位的刺激,临床效果满意。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李定宣;王富春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对穴透刺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2.后溪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3.合谷透刺后溪穴治疗脑梗死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4.列缺针灸透刺阳溪应用于尼古丁成瘾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5.广德张氏芒针“循经透刺”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刺风府穴的秘诀:提高针灸疗效的12种针灸手法
深刺风府穴的秘诀:提高针灸疗效的12种针灸手法风府穴在针灸里面向来是个常用穴,可以用来治疗癫痫等神志疾病。
但在针刺中也常常把它列为危险穴位之一,教材里面多强调“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延髓”。
在教学及临床带教过程中,老师格外的让学生要注意该穴,甚至不让学生来操作该穴。
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个别大家别具一格,独出心裁,深刺3寸许,远远过了传统针刺的禁忌。
比如山西曾有李定明教授以深刺风府、哑门治疗脑血管而名噪一时。
后来调查发现,除了李定明外还有其它的针灸大家也深刺风府穴,效果很好,打破了传统针刺“浅刺”原则,并总结深刺的秘诀如下:1、摆放体位:凡深刺风府,病人必须正坐,前面凭几,使有依靠,又须头正颈直,如立正姿式,使穴位暴露,显出凹陷。
如病人狂躁,可以请助手帮忙固定,术者站在其后,正直针刺。
2、针具选择:粗细以0.30--0.35mm(28--30号)为宜,长短以65mm(2.5--3寸)左右为宜,根据病人、病情选择。
弯曲之针,虽经修复亦不用。
3、进针手法:分三步,对准穴位,双手同时轻巧用力将针尖刺入皮下2-3mm (1-2分)深,稍停,然后对准鼻尖或耳垂,向前慢慢地小角度捻转推进;如有阻力,可以徐徐提插,找空隙前进,此时比较安全,可以放心;约进入25mm(1寸)以后,将右手放松,观察针柄方向,这是第一步。
至此,如针柄和原定方向一致,可以再向前用极小角度捻转刺入,约50mm(2寸)左右,再松开右手看针柄方向,同时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此为第二步。
稍停,情况正常再向前推进,但不加捻转,约至60mm(2、5寸)左右时稍停,这是第三步。
此时已临近危险区,要注意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
医者要针不离手,手不离针,疑神静气,手如握虎,慎重行事。
4、反复行抽刺术二三度,进针如上后,如果情况正常,可以缓慢向上抽出5-7、5mm(2-3分),再向下轻轻进针5-7、5mm (2-3分),再如此反复2-3次,以加强刺激量,此即所谓“抽刺术”。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低渗条件下尿液中的白细胞又称为A.闪光细胞B.皱缩白细胞C.小白细胞D.影细胞E.新月细胞【答案】 A2、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方法是A.E花环沉降法B.尼龙毛分离法C.亲和板结合分离法D.吸附柱过滤法E.单次密度梯度离心法【答案】 C3、患者,女性,52岁。
10年前患乳腺癌做过乳房切除术和放射治疗,现因背部疼痛就诊。
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显著升高,有重度高钙血症。
引起该患者高钙血症的病因最有可能是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B.甲状腺功能亢进C.维生素D摄入过量D.恶性肿瘤E.维生素A摄入过量【答案】 D4、不属于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剂特点的是A.氧化反应简单快速,不需要催化剂B.发光迅速,背景噪声低C.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D.只需在酸性环境中即可进行E.为瞬间发光,持续时间短【答案】 D5、下列引起血磷增高的疾病中应除外A.佝偻病B.甲状旁腺功能低下C.骨折愈合D.肾病晚期E.维生素D中毒【答案】 D6、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是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B.生物素酰肼(BHZ)和肼化生物胞素(BGHZ)C.光生物素D.3-(N-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E.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答案】 D7、下列叙述中,哪一种属于内毒素()A.细胞内作用酶类B.膜作用酶类C.诱导性物质D.脂多糖E.细胞外酶【答案】 D8、用GOD-P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浓度A.丙酮酸激酶B.乳酸脱氢酶C.过氧化物酶D.葡萄糖氧化酶E.己糖激酶【答案】 D9、血浆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60~80g/LB.35~50g/LC.38~54g/L【答案】 B10、患者男,32岁。
某化工厂车间资深工人,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性阴性,尿β2-MG 2.1mg/L,血β2-MG 1.3mg/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预测试题21(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特点的是()。
A.网织红细胞占0.5%B.RBC5.0×1012/LC.WBC1.0×109/L,PLT30×109/LD.骨髓涂片中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大量脂肪圈滴E.骨髓病理学检查发现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比例升高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增生低下,三系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临床特点是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RBC参考值:成年男性(4~5.5)X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再障时RBC应降低。
2.患者女,41岁。
因十二指肠溃疡入院,取其胃粘膜活检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3天长出菌落,为革兰阴性杆菌,尿素酶阳性,该菌最有可能是()。
A.空肠弯曲菌B.副溶血弧菌C.流感嗜血杆菌D.幽门螺杆菌E.胎儿弯曲菌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菌体细长弯曲呈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
运动活泼。
微需氧,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最好在98%以上。
氧化酶、触酶、DNA酶均阳性,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
3.患者男,45岁。
因恶心,头痛36h,糖尿病昏迷2h就诊。
患者意识模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并有烂苹果味。
辅助检查:尿糖(+++),血糖20mmol/L,pH7.02,PCO216mmHg,PO210mmHg,[HCO3-]4.5mmol/L,Na+135mmol/L,K+4.0mmol/L,Cl-100.5mmol/LAG值为()。
A.25.0mmol/LB.30.0mmol/LC.30.5mmol/LD.38.5mmol/LE.39.0mmol/L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AG=[Na+]-[Cl-]-[HCO3-]=30.0mmol/L。
关元穴的临床应用
关元穴的临床应用关元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出自素问·气穴论,属任脉,为手太阳小肠经募穴,是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会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正中下三寸,石门下一寸, 灵枢注明:“脐下3寸关元也”;局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和下腹动脉及下腹神经分布,别名次白、丹田、下纪、大中极、三结交;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本穴为人身闭藏精气,始受元气之所,即一身太极与消息之地;经云:“脐下肾间之气,乃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关元穴位于人体四肢中心,为闭藏“先天气”之所;所谓“先天气”就是人生之初受之于父母的元阴、元阳的“精气”,也叫“元精”;和“先天气”对称的“后天气”,来自饮食水谷里的营养和肺呼吸来的空气;“先天气”和“后天气”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人体的“真气”;“先天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后天气”是充养机体以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所以“先天气”有赖于“后天气”的充养“, 后天气”有赖于“先天气”的推动;故先贤自古即认识到此点,费尽心力,研究练气、火灸、针刺等术以求活跃、增强人体“先天气”的力量,改善体质,增强体力,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1.古代文献记载关元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穴在脐下3 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内经:“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交关,故名关元;”穴下依次为:皮肤-皮下筋膜-腹部深筋膜-腹白线-腹内筋膜-腹膜下筋膜-脐正中襞; 此穴别称甚多,如经穴解:“足三阴上行入腹者,必会于此处,有关之象焉,以任脉在中,而三阴共会之,有元之义焉,故曰关元;又曰下纪,乃纲纪诸脉于脐之下者也;又名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胃、太阴脾也,言三经俱会于此,故谓三结交;”此外,古籍中对该穴的命名还有:次门、大中极、丹田、关原、中大、大海、溺水、昆仑、五城、大涃、持枢、产门、子处、血海、命门、血室、气海、下肓、精露、利机、子户、胞门、子宫、子肠;上述命名的依据与此穴的主治作用、位置有关,或是强调它的重要性;关元穴的主治记载于圣济总录曰:“关元穴灸一七壮, 主转胞不得小便”脉经亦曰:“针关元利小便”千金要方曰:“男阳卵偏大, 不用, 颓病, 灸关元百壮”脉经曰:“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 任脉也, 动苦少腹绕脐下, 引横骨阴中切痛, 取脐下三寸”灵枢·寒热病篇云:“妇人身有所伤, 出血多⋯⋯取其小腹脐下关元穴也”针灸甲乙经曰:“奔豚寒气入小腹, 时欲呕, 伤中溺血, 背脐痛, 腹中窘急欲凑, 后泄不止, 少腹满⋯⋯关元主之”;肘后备急方亦云:“治霍乱绕脐痛急者, 灸脐下三寸, 三七壮, 名关元良”2.临床主治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调整肝脾肾三条阴经,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的作用,以调经通下焦为先;主治泌尿、生殖及脾胃方面的疾病,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 甲乙经说关元穴治疗:“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腹,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暴疝,少腹大热”;千金方:“石淋,脐下十六疾,不得小便”,“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男阴卯偏大癫病”;因此功效主要有升阳补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等作用;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霍乱吐泻,遗尿,遗精, 阳痿,早泄,疝气,泻痢,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黄白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尿闭,尿频,眩晕,气喘,心下痛,虚劳冷惫,真气不足,四肢力弱等症;关元穴在临床上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而且经常配穴应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穴治疗有配阴陵泉、行间穴, 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漓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配太溪、地机穴,有补益肾气,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久泻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配中极、阴交、期门穴,有条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配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配足三里、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命门、关元穴同用命门、关元两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两穴同用,可阴阳双补、协调平衡,功可补肾精、培元气、利下焦,对前列腺肥大、腰痛、五更泻等下焦病证疗效尤为显著;命门为督脉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如按二十一椎计数,正当中七节与下七节之交;其命名意义为生命之气出入之门户;其两傍平肾俞和志室穴,表明与肾气密切相关;下腹部关元系任脉穴,位于脐下三寸,命名意义为元气关藏之处,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所;关元、命门两穴,一前一后,一低一高,一阴一阳,腹阴背阳相互通应,似有位势生发于其间,故难经称此处为“脐下肾间动气”所在,其气又称“丹田”之气,是生命之源;两穴同用,有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妙,滋阴而不碍阳,助阳而不伤阴,可使阴阳兼补而臻协调平衡,功可补肾精、培元气、利下焦;可治疗前列腺肥大、腰痛、五更泄泻、痛经、阳萎等;典型病例:1.王某,男性,61 岁,工程师,1993年11月8日因排尿困难半年前来就诊;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夜间排尿3~4 次,甚者达7~8 次之多;近半年来,尿频减轻,但排尿不畅益剧,排尿1 次常需7~8分钟,甚者达10 分钟之久;排尿时阴茎下垂,排尿无力,尿流中断,尿道刺痛,尿后点滴不尽,伴腰骶酸痛;舌淡胖,脉细濡;B 型超声波检查示前列腺肥大44 ×41 ×37mm ;针刺命门穴后行附子饼灸,关元穴针刺,留针15 分钟;2 天后复诊时,患者诉针灸后当夜及第2 天排尿明显好转,排尿需3~4 分钟即可完成,余症亦有明显改善;续治15 次后,排尿情况基本正常,B 超复查前列腺明显缩小41 ×30 ×34mm ;2.吴某,男,37 岁,工人,1994 年5 月11 日因阳萎半年而来就诊;半年前患者因过度纵欲渐致临房举阳不坚,且常早泄而不能持久;因羞于启齿而未曾医治;近3 个月来症情加重,临房阴茎萎软,难成交合,伴神疲、头晕、耳鸣、腰部酸冷等症;舌淡胖,脉迟尺弱;取关元穴,向下斜刺寸,针感至阴茎根部,留针15 分钟,起针后再作附子饼灸,命门穴附子饼灸,隔日1 次;治疗5 次后,房中举阳较坚,且较持久;续治10 次后,诸症明显好转,房事如常;.关元、三阴交穴配穴主要在妇科方面运用关元为任脉经穴,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 是人生之关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 又为足三阴之交会穴, 足三阴之脉起于足, 交会于三阴交, 复从三阴交分行于少腹, 结于阴器, 交于任脉, 会于曲骨、中极、关元等;依其穴位所在, 经脉之循行、交会, 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关元、三阴交为主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 尤其治疗妇科病, 二穴为主, 配伍运用, 屡获良效, 现将临床运用列举如下;.关元、三阴交配太冲治疗痛经治疗时,实宜温经散寒, 理气化瘀, 虚宜补肾养肝;关元、三阴交配太冲, 是多年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效穴;关元可补益肾元, 温散寒邪, 理气调经; 三阴交能健脾理肾, 活血调经;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原穴, 具有疏肝理气, 活血通经之功;三穴配伍调补兼施, 相互为用, 治疗痛经可获相得益彰之效;若腹痛拒按可配中极、次髎、地机以活血通经止痛; 痛及胸胁配内关、阳陵泉可宽胸理气止痛; 腹痛绵绵, 腰酸甚配肾俞、足三里以补肾益气培元;.关元、三阴交配血海治疗经闭闭经, 其因或是寒凝、气滞, 或为血源枯竭;女子以血为本,血枯者宜补宜养, 取关元补益先天, 肾气旺则精血自充; 三阴交健脾和胃, 调补后天, 益生化之源; 配具有调血气, 理血室功效的血海穴, 三穴伍用, 使肾气旺, 脾气充, 化源足,冲任通, 月事自可来潮;若属寒凝气滞者宜通之, 通者经水可调, 故针泻艾灸三穴又可温经活血, 行气调经, 使寒祛滞行, 血活脉通, 经水应时而下;若血虚者配脾俞、足三里以健脾生血; 气滞者配中极、次髎以调经; 寒凝者重灸以温通; .关元、三阴交配隐白治疗崩漏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冲任二脉损伤, 气血固摄无权所致, 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根据辨证, 其有血热、血瘀、血虚之不同;其治疗主穴为关元、三阴交、隐白;关元能培肾固本, 调经理宫; 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 具有摄血凉血,补益血分之亏虚的作用; 隐白是脾经井穴, 具有扶脾益胃, 收敛止血之功;三穴伍用, 酌情补泻, 针灸得当, 其效益彰;若血热配太冲、血海以清热止血; 血瘀配血海、合谷以活血祛瘀止血; 血虚配脾俞、足三里、气海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关元、三阴交配带脉治疗带下病该病多由脾肾亏虚或湿热下注, 带脉失约, 冲任失调所致;治疗时宜健脾益肾, 固摄任带;实者针用泻法,虚者针用补法并灸之;穴取关元、三阴交、带脉;关元、三阴交二穴与肝、脾、肾、冲、任关系甚密, 取之可理脾肾, 调冲任;带脉穴虽为胆经穴, 但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 带脉起于胁下, 环行腰间一周,络胞而过, 具有约束诸经之功, 带脉穴治疗带下病可固摄带脉, 调理冲任;若属脾虚甚者配足三里、阴陵泉以健脾除湿止带; 肾虚明显者配肾俞、次髎, 针灸并用以补益肾气, 温暖下焦, 固摄带脉;若湿热下注所致可配阴陵泉、行间以清热利湿, 调理任带;.关元、三阴交配中极、曲泉治疗阴痒该病病因多由脾虚湿盛或肝郁化热, 下注阴部; 也可由素体虚弱, 精血不足, 血虚生风化燥, 外阴失濡或湿虫侵袭引起;治疗宜健睥利湿, 疏肝清热, 祛风止痒;关元、中极位居少腹, 内应胞宫, 均为任脉穴, 任脉起于胞中, 出于会阴,二穴同取可调血室,理下焦, 清热利湿;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能健脾利湿, 调理肝肾;“肝脉⋯⋯上内廉,入毛中, 过阴器, 抵少__少腹”, 曲泉位于膝内侧,是足厥阴肝经之合穴, 合穴为本经脉气最旺盛之处, 曲泉具有平肝熄风, 清利湿热, 理下焦, 止阴痒的作用, 四穴伍用, 标本兼治, 取效卓著;若带下量多, 外阴潮湿配阴陵泉、蠡沟以健脾利湿, 泄肝止痒; 带下色黄配阴陵泉、太冲以清热利湿; 外阴营养不良配照海可补精血; 心烦配大陵以宁心安神;典型病例:1.王某, 女, 20 岁, 学生;痛经已有8 年, 12岁月经初潮时即有小腹作痛,未引起重视;近3 年来痛经加剧, 经量少, 色暗红, 有血块, 虽服止痛片可暂缓痛势, 但下次月经来潮仍疼痛不已, 故前来要求针灸治疗;据病情即针关元、三阴交、太冲, 针入得气留针, 10m in 后疼痛缓解, 后按周期治疗,每次月经来潮前2~ 5d 开始针治, 连针3 个周期,痛经得到治愈;2.秦某, 女, 40岁;阴部瘙痒1 年余, 加重2个月;患者1 年前因带下较多而引起阴部瘙痒, 经服药和熏洗后, 病情有所控制;但近2个月阴痒加剧, 常常是坐立不安, 夜卧难眠, 再用药物治疗效不明显, 故前来要求针灸治疗;现阴痒较剧, 性情急躁, 大便干, 小便黄, 查舌苔稍腻, 脉弦数, 针取关元、三阴交、中极、曲泉, 留针30min, 中间行针两次, 每日1次, 2诊后阴痒明显减轻, 针10次后阴痒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继针5 次, 病愈而归,随访1月余, 未有复发;3.临床应用研究.尿潴留张氏1对25 例尿道综合征病人, 针刺水道,三阴交、灸气海,关元或针刺中膂俞,会阴及委阳穴灸肾俞, 总有效率达88% , 与口服氟哌酸胶囊组对比,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症状明显改善,最大尿道压、排尿压相对下降,逼尿肌功能恢复;石氏2治疗痔术后尿潴留150 例, 分肝气郁滞、中气不足、肾气虚弱三型, 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关元为主穴,手法平补平泻;结果治愈76例, 显效37例,有效25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92%;温氏3用电针治疗肛肠病术后急性尿潴留93例, 关元斜刺透中极, 足三里和三阴交得气后接电针仪, 用连续波, 通电20分钟;结果治愈89例, 占%; 无效4例均为采用腰麻 , 占%;杨氏4治疗针刺加脉冲法治疗60例, 针刺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 无尿意加内关, 留针20分钟;针后用电脉冲, 取命门、肾俞、膀胱的敏感点, 用山西产JI- 22030中国经络诊疗仪, 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每次5分钟;经治1次排尿40例, 2次排尿11例,3~5次排尿9例,总有效率100%;张氏5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10例,取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小腹胀者加气海,治疗一次效果不佳者加曲骨,同时配合艾条灸或温针灸;6例治疗一次后在30分钟至3小时内排尿,4例治疗两次后排尿;欧氏6采用温针灸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尿潴留49例,非小腹部手术的患者,取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小腹部有手术的患者,取穴:双侧水道、归来、太冲;31例治疗1次后排尿,17例治疗2次后排尿,1例无效;杨氏7治疗产后尿潴留40例,取秩边、关元,秩边向骶骨前缘方向针刺寸,大幅捻转使针感向小腹部放射,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关元艾条灸10~15分钟;治疗后25例痊愈,14例部分排尿,1例无效;常氏8治疗产后尿潴留62例,取次髎、会阳、关元,次髎穴要求有触电式针感放射至前阴,会阳要求局部有酸胀感;两穴接电针30分钟,同时艾条灸关元20分钟;57例治疗1次后痊愈,5例治疗2次后痊愈;.阳萎盛氏9用齐刺关元穴治疗58例阳痿患者,用毫针先刺入关元穴, 用捻转刺法,使针感必达于阴茎中, 然后在此针两旁各8分许, 针尖呈反八字形左右各斜刺1针, 也用冲刺法,针感也同时抵达阴部, 10min运针1次, 即齐刺法.每日1次, 10日为1疗程.结果治愈42例, 占%; 显效11例, 占%; 无效5例, 占%;总有效率为%;隋氏10治疗386例, 进针后待酸胀感传向前阴后,回抽无血,注入丙酸睾酮药10mg;4日注射1次,5次为1疗程;同时针刺涌泉,并意守关元;经治疗后,有179例痊愈,184例有效,23例无效;王氏11以关元配三阴交,用三寸毫针刺关元由上向下透刺中极穴,三阴交直刺,得气后,用艾条每穴灸20分钟,治疗214例,痊愈144例,好转42例,无效28例;任氏12针刺举阳穴,肾阴不足加关元、命门、肾俞、三阴交用补法,心脾两虚配心俞、内关、脾俞、中脘、足三里、关元、三阴交、肾俞用补法,心肾阴虚配中极、次骷、三阴交、大陵、神门、复溜,大陵用泻法,余用补法,治疗258例,结果治愈87例,有效157例,无效14例;刘氏13取关元、中极、大赫、肾俞、命门、次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为主,肝郁不舒配太冲、行间,神经衰弱配内关、神门、百会治疗62例,结果治愈41例,好转15例,无效6例;.前列腺炎金氏14以关元,秩边治疗本病68例;排空膀胱,用3寸毫针,针尖向下斜刺~寸,有酸麻胀感或触电感放射至阴部活小腹部;采用震颤法2分钟,留针40分钟,俯卧位取秩边穴,进针~寸,是针感传至前阴部和尿道;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无效者停止治疗;结果痊愈42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李氏15取主穴两组,一组为肾俞、中膂俞、会阴、委中;一组为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两组交替使用,随证加减,其中关元、气海用补法;肾俞、中膂俞、会阴、气海、关元、水道加电针,每日2次,30次为1疗程;治疗50例,治愈15例、显效2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李氏16取中极、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为一组,肾俞、气海俞、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另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排空小便后,平补平泻法,接G6805电针仪,疏密波留针30分钟,2日1次,共30日治疗30例,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3例,对照组氟嗪酸连服30日,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夏氏17取双环跳、次蓼主穴,体弱应先灸关元穴15分钟,针感传至阴部,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8例,痊愈18例、有效9例、无效1例;.痛经葛氏18为了探讨针灸加拔火罐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对143例进行了比较研究, 将143例分为治疗组98例,药物组45例, 治疗组取关元俞,三阴交、关元;关元俞用2寸毫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出现针感后,留针30 分钟;三阴交及关元用寸毫针刺入1寸左右,取得针感时提插3~5 次后出针,不留针;在月经周期的前一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至时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周期;结果治愈55例, 显效31例, 好转7例, 无效5例, 有效率%;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 < ;王氏19采用温针灸关元穴治疗痛经40例,以毫针直刺关元穴,得气后,在针上插以长2cm 左右的艾条点燃30分钟;每次经前3~5日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次;结果40例中,痊愈24例,占%;好转15例,占 %;无效1例,占%;总有效率为%;.带下稍慢,待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经治疗痊愈12例,明显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邵氏20治肾虚所致带下,穴取关元、三阴交、带脉、肾俞、次髎, 针补艾灸, 日1次, 施术20min;10次后, 白带减少, 腰酸腹凉基本消失;.不孕症陈氏21以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大赫、曲骨、归来、水道; 太冲、期门、肾俞、命门、关元、归来、大赫、曲骨、三阴交两组穴分别治疗原发性不孕症30 例和继发性不孕症36例, 结果, 原发性不孕症治愈25例, 无效5例; 继发性不孕症治愈32例, 无效4例;寇氏22等辨证取穴治疗不孕症50例, 肝郁肾虚型取三阴交、气海、太冲、关元; 气滞血瘀型取三阴交、气海、归来、血海、中极; 肝肾阴虚型取三阴交、关元、大赫、中脘; 脾肾阳虚型取三阴交、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 结果, 痊愈40例, 无效10例, 以气滞血瘀型疗效最好, 肝郁肾虚型疗效最差;冀氏23等作了针刺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取关元、归来、子宫、足三里、三阴交,气滞血瘀型配血海、中极;下焦湿热型配曲骨、次髎;针刺后加电针及艾灸,结果,64例中,痊愈52例,显效5例,有效3例, 无效4例;.减肥李氏24将肥胖症分胃肠腑热、脾胃气虚、真元不足3 型治疗;视患者虚实证型, 采用不同补泻手法;胃肠腑热型取曲池、上巨虚、足三里、内庭等, 脾胃气虚型取三阴交、阴陵泉、中脘、气海、足三里等, 真元不足型取中脘、关元、支沟、照海等;治疗40例, 每次留针20分钟,隔日1次, 12次为1疗程;1疗程后, 1例痊愈;25例显效; 11例有效; 3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孟氏25等采用电针辨证治疗180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并随机设60例对照组仅针刺,不接电针;两组取穴相同;主穴是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辨证行补泻手法后,治疗组于双侧天枢穴针柄上接通G6805 型电针治疗仪的两极,施以疏密波,强度以腹部上下抽动而患者能耐受的最大极限为宜;每针5次休息2天,20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而对照组则为88%;杨氏26将1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虚实两型,其中虚证型62例,再将其随机分为温针药灸组和针刺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主穴为气海、关元、足三里、天枢、阴陵泉、三阴交,加以辨证配穴;温针药灸组进针得气后,在即将施灸的2~3个主穴上戴上温灸筒,将长2cm左右的药灸条点燃后,倒插在筒中毫针的针柄上;每穴最长2段艾条,余穴留针;针刺组取穴相同,不施灸疗;每日1次,30日为1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温针药灸组有效率90% ,而针刺组为70%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柴氏27运用月经周期减肥法治疗1068 例女性患者,常规用穴为中脘、水分、天枢、滑肉门、外陵、关元、水道、风市、地机;月经期配加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月经后期配加太溪、肾俞、脾俞;针刺1周后,可改用常规用穴至月经来潮,循环采用本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于18~40岁的肥胖女性,有效率则达%; 4.现代实验研究.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张氏28观察了关元穴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运动耐力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针、针刺和艾灸关元穴可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运动耐力和耐缺氧能力,提示可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能力,对机体有较强的补益作用;武氏29以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动物为模型,选择补益强壮要穴“关元”,施以麦粒灸,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及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麦粒灸“关元”穴能使荷瘤小鼠降低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升高,使升高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降低;能使降低的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明显升高,使升高的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活性明显降低;提示麦粒灸“关元”穴能增强其红细胞免疫及调节功能;翟氏30以荷移植癌小鼠为模型,通过小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大椎穴和中脘穴,观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血浆β-END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第2天,各组小鼠垂体β-END含量均显著正常组,余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即刻灸后2分钟所测结果显示,3组艾灸组垂体β-END含量进一步显著下降,而血浆β-END浓度显著升高,以艾灸关元穴组最为显著,艾灸大椎穴似较艾灸中脘穴作用明显,提示艾灸治疗可能通过促进垂体β-END的释放,提高血浆β-END浓度,以发挥免疫调节等生理效应;陈氏31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的治疗方法 ,选用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 ,选择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 ,以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 ,对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针灸可调节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 ,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宋氏32观察了艾灸“关元”穴对Mor依赖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Mor可抑制体重增加,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艾灸“关元”穴可促进Mor依赖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P<;提示艾灸具有增强Mor依赖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为灸疗脱毒促进康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史氏33观察了针刺、艾灸及温针灸三种方法刺激关元穴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针灸、针刺、艾灸关元穴均可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尤以温针灸效果最佳;不同针灸方法对小鼠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也不同;采用温针灸后, 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优于单针、单灸, 说明温针灸既有针刺的作用, 又有艾灸的作用;赵氏34经研究表明, 艾灸关元穴能提高老年大鼠脾细胞下降的IL-2 活性, 这可能是提高老年机体或肾虚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原因;联系老年小鼠血清胸腺因子和血浆T 4水平呈年龄相关性下降,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胸腺上皮细胞以促进合成和分泌胸腺因子,提高老年机体胸腺依赖性免疫功能, 提示艾灸关元穴。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作者:王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0期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此法是在后枕部、顶部腧穴进行透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手法,达到一定的强度,产生良性生物电信号,透过高阻抗的颅骨及枕骨大孔,作用于小脑,从而改善小脑的血液供应,发挥治疗作用。
透穴刺法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①透穴刺法是以一穴作用于二穴或多穴、一经作用于二经或多经,加强了腧穴与腧穴、经脉与经脉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②透穴刺法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佳的特点。
③透穴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中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脑梗死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⑦C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脑出血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多有高血压病史;⑤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⑥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⑦CT检查发现脑出血部位。
临床表现与体征临床上可见共济失调、醉汉步态、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吟诗样语言、腱反射减弱、辨距不良、“反冲力”消失、书写障碍等。
辅助检查MRI或CT检查显示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灶。
适应证主治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包括小脑出血、小脑梗死),年龄在36-70岁之间;病程1-20个月病情稳定者。
禁忌证●脑出血急性期或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尚未稳定者。
●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伴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四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四[单选题]1.在速率法中,自动生化仪具有线性检(江南博哥)测,最少的测定间隔点为()。
A.4个点B.7个点C.3个点D.6个点E.5个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连续监测时间在延迟时间之后即开始,一般为60~120s,不少于4个吸光度检测点(3个吸光度变化值)。
[单选题]2.孕妇,29岁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了防止再次妊娠的胎儿产生溶血症,产后72h内应考虑给母亲注射()。
A.免疫增强剂B.抗Rh抗体C.免疫抑制剂D.RH抗原E.不需要注射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Rh溶血病是由于Rh阴性的妇女,怀孕了Rh阳性的胎儿接受胎儿Rh 阳性红细胞的刺激,产生了抗D lgG,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生同族免疫反应,即抗D抗体.与Rh阳性(具有D抗原)红细胞发生反应,从而发生溶血。
为防止再次妊娠的胎儿产生溶血症,产后72小时内应考虑给母亲注射抗Rh抗体。
[单选题]3.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染色最低的方法是()。
A.补体结合法B.多标记法C.间接法D.双标记法E.直接法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用将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
[单选题]4.对菌群失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菌总数和组成发生改变B.杆菌引起的菌群失调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C.菌群失调不会引起腹泻D.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不会引起菌群失调E.只有条件致病菌才会引起菌群失调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由于宿主,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
针灸奇葩——透穴刺法
针灸奇葩——透穴刺法透穴刺法又称为透刺法、透针法、透穴疗法,是针刺入某一穴位后,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针刺角度和不同的针刺深度,以同一根针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透穴刺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与后世的直针透刺、斜针透刺近似。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近代的横针透刺类似。
“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及“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现在的多向透刺法相近。
正式定名“透针”的是金代的窦默,他曾著《针经指南》,内有透针的提法,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
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
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首次明确提出了透穴刺法,并为之立名,其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希”。
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
同时《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歪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
曰:“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明朝吴昆在《针灸六集》中也有不少透穴针法治疗疾病的记载。
这都说明透穴针法在临床上确有卓越的疗效。
1 透穴刺法的作用透穴刺法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以腧穴主治功能为基础,治疗疾病以辨证施治为准则的针刺疗法。
这种针法充分发挥了两穴双重主治作用的叠加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并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佳的特点。
1.1 协调阴阳,疏通经络透穴刺法可以直接沟通表里阴阳二经经气,并能加强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每一透穴犹如各经又增添一个“经穴”,能促使阴阳经气接通,以发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之作用。
针灸方法----行针手法1
本文所属类别:[刺灸穴] 发布时间: 2008-01-04阅读次数: 3926【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
1.持针法 持针就是拿针。持针的手叫“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右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有如执笔,故又称执笔式持针法。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另外,还有拇、食指持针法,拇、中指持针法等。 2.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 3.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三棱针点刺、散刺、刺络放血、挑刺法治疗偏头痛、腰痛、目赤肿痛、痤疮、毒蛇咬伤、中暑、咽喉肿痛、陈旧伤
注意事项
1.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 2.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 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 5.点刺穴位不宜太深,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刺中血管,
让血液自然流出为度 。 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
7.毒蛇咬伤
选取伤口及其周围。操作时尽快采用散刺法连续20针以上,并加用 闪罐法将局部毒液和血液一同拔出。
7.点刺穴位及浅刺血络、散刺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 血络法宜5~7日1次。
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 部止血。
9.大病体弱、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
10.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处禁用本法。
11.术后反应:一种情况是放血后立即感到轻松,痛苦消失;另 一种情况是暂时加重,这些现象往往疗效显著,可叫病人多吃营 养食品,好好休息,3~4天后可恢复正常。
前额痛加攒竹或印堂。点刺双侧攒竹或印堂时,每穴挤出血液8~10滴。 后头痛加委中或大椎。点刺委中时,若委中附近出现瘀曲的小络脉,可按
照宁失其穴,勿失其络的原则,直接点刺血络,并可加用拔罐,以利出血从 而提高疗效,不必拘泥于点刺穴位,每处可出血5~10ml。
侧头痛加耳尖或率谷。在点刺耳尖或率谷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 巅顶痛加百会。在点刺百会时,也以挤出血液10~20滴为宜。
临床适应症
陈旧性软 组织损伤
咽喉肿痛
偏头痛 腰肌劳损
三棱针
目赤肿痛
中暑
毒蛇咬伤
痤疮
临床运用举例
1.急症 中暑:选用曲泽、委中、太阳。对于曲泽、委中,操作时采用点刺静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迟氏三穴透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高焰, 刘萍, 迟利波, 迟云志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针灸临床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005,21(6)
束之力,取风池、合谷以疏客邪。 迟老“三穴透刺法”运用于临床,操作娴熟且疗效 肯定,不胜枚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透刺法、治疗胃下 垂的透刺法、治疗膝关节退行变的透刺法、治疗腰突症 的透刺法、治疗/bJL脑瘫的透刺法等。 迟氏“三穴透刺法”理论完备,经验充实,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4—12—16
典型病例:王某,女,48岁,诉:左肩周疼痛2月 余,近日加重,遇寒痛甚,不可侧卧、甚则夜不能寐、上 举及后伸臂痛甚、梳头、穿衣困难。予以透刺法治之,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jlczz200506027.aspx
配风池、合谷;外展肌麻痹配风池、合谷。 操作:眼区取穴捻转迸针不提插、平补平泻、留针 典型病例:哈桑,男,50岁。诉:右侧头痛15d,伴 上睑下垂5d。查体:全身情况无异常,唯右跟上睑下 垂,眼球向内转动不能,有复视。经药物治疗无效而行
针刺疗法。予以透刺法配丝竹空、头维、合谷,共针35 次痊愈。
维三穴处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阳
“肩痹”、“偏肩风”等。
《太素》:“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少阳为目 外维”、“太阳为目上纲,故得上眦动也;阳明为目下纲, 故得下眦动也。”故临证选用眼区周围之手少阳、足少
阳、足太阳之穴,以疏通眼周之经脉气血,以固目系约
取穴:肩内陵透肩贞、肩髂透臂膈、养老透外关。
配穴:在肩部找出2—3个疼痛明显的阿是穴拔火罐。 操作:刺入后,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经通数穴,力专而宏。不仅选穴少,见效快,而且可减少 病员多刺之苦。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透刺针法: l透刺法治疗偏头痛
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灵枢・经脉》“小肠手太 阳之脉……,上循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是动则病……肩似拔、膈似折”、手少阳三焦之脉“上 贯肘、循孺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是主气所生散寒、通利关节。
痹症状,多由脾肺气虚、脉络失和、肌腠开疏、风邪乘虚
三穴相配可疏泻少阳经气,即可改善局部血液,又可调 节耳颞神经之兴奋,可起到止痛之治疗作用。
2透剌法治疗肩周炎
而入,损伤眼络而致;或因脑腑受外伤而致脉络瘀阻, 血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致目肌弛张,而见眼睑下垂、
眼球转动不灵、复视诸。
肩周炎为常见病,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 滑囊炎,岗上肌肌腱炎为主要表现,临床以疼痛及关节 活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中医病名为“凝肩”、“五十肩”、
偏亢、郁滞脉络而致,治以清泻肝胆、平肝潜阳之法。 治疗1次症状明显好转,治疗4次而愈。
按:太阳穴疏风通络,清头明目,为治疗偏头痛之
效穴;率谷为足少阳与足太阳之会,有平肝利胆熄风之 功;通天穴由此“人络脑”,经气内系于脑,外通于天;故
按:中医学有关“上睑下垂”、“目歧视”、“风牵偏 视”、“视一为二”等症的记载,类似现代医学的眼肌麻
眼肌麻痹多由外伤或其它因素导致。分为动眼神经
麻痹(包括提上睑肌麻痹、下斜肌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 取穴:瞳子馋透承泣、阳白透鱼腰、四白透睛明 配穴:提上睑肌麻痹加攒竹、丝竹空;下斜肌麻痹
典型病例:陈某,女,34岁。诉:右侧头部阵发性
剧烈疼痛2年,加重2个月,每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 恶心、视物昏花、心烦易怒。查体:右侧太阳、率谷、头
3透刺法治疗眼肌麻痹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多局
限于头部一侧,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取穴:太阳透头维、率谷透头维、通天透头维; 配穴:风邪型配风池以祛邪疏风;痰浊型配阴陵泉 以化痰理脾j肝阳型配太冲以平肝潜阳;血瘀型在患侧 压痛点处点刺出血以活血化瘀;虚证者,配足三里、三
阴交以益气养血。 操作:三针均用捻转泻法,使针感扩散到整个颞 部,再小幅捻转lmin。随证配穴均取双tt!,lo
・38・
“迟氏三穴透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高
焰,刘
萍,迟利波,迟云志(指导)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关键词:刺法;腧穴;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一0779(2005)06—0038—01 次痛减,7次而愈。
迟氏临证,善用透刺之法。透刺之法,使一针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