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 秦直道(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图)
概述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

秦直道修建时从咸阳到内蒙古头,全长700公里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
功能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道。

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命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的云阳林光宫(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进入内蒙古继续北行,经伊金霍洛旗西11公里的红海子乡掌岗兔村、东胜市西南45公里的漫赖乡海子湾以东的二倾半村和达拉特旗西南50多公里的青达门乡到高窑头乡交界处,越过黄河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遗址(今包头市郊麻池古城),修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里)的直道。

由于是“直道”,所以遇山开山,遇沟填沟。


样浩大的工程竟以两年半的时间便迅速全部竣工。

这条大道的筑成,在当时曾使秦始皇的骑兵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之下,出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可见这项重大的国防工程对刚刚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生存,意义十分重大。

据《史记》载:“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 《汉书》称:“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可见其工程这艰巨、宏伟。

且不论秦始皇不恤民力,但秦直道的确可称谓世界公路工程奇迹,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多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在延安境内就跨越了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四个县域,然后向东北延伸,通往内蒙古包头市。

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多处坚硬的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尤其是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

清嘉庆年间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表明秦直道的荒废仅是近几百年的事。

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秦直道的考古、探险、观光,正在成为延安旅游业的新热点。

一段历史若隐若现在陕北偏僻山村的地畔中
秦直道陕北大部分段落上的农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毛驴
至今在许多路段还能看到当年宽阔平坦的痕迹,可惜的是路面已经杂草丛生
20米长8米高的山体垂直于路面,截面如同菜刀切豆腐留下的痕迹秦直道民族合力的结晶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

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

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

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
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

那么,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军撵到阴山以北,而原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谜团如何完成精密勘测?如何通过库布齐沙漠?秦直道是由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一条从秦都咸阳到内蒙古包头全长700公里,路面平均宽度约30 米,最宽处约80米的古代“高速公路”。

3月初,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获悉,为了再现2000多年前秦直道风貌,鄂尔多斯市将于近期还原修复部分秦直道遗迹。

这个和长城一起被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古迹2000多年前是如何修建的?当时的秦人是如何掌握如此精确大地测绘技术?为此,记者采访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的馆长杨泽蒙。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
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秦直道,其实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高速公路,两年半的时间就修建而成。

它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与秦长城、兵马俑并称于世。

” 杨泽蒙介绍了当时为何要修建秦直道的原由,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甘于消极防御匈奴,而是采取了积极反攻的策略。

他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将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并将内地的百姓迁徒到阴山南面,设了一个九原郡(内蒙包头附近)。

第二年,他下令开始修筑秦直道,以便秦军能够在匈奴来犯时,火速赶到阴山进行抵抗。

直道修好之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可见这条直道的威力之大。

因何而得名秦直道的呢?杨泽蒙介绍,这条道路宽阔平坦,能适应大队人马疾驰,通常称之为“驰道”。

又因其南北遥遥相对,直线相通,也称“直道”。

谜团一当年的秦人是如何来定地理方位的?
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
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 公里。

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

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

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谜团二秦直道是否是多民族合力的结晶?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

那么,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