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课件 老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的主旨。 2、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
内容。
2
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
• 北京人 • 满族人 • 穷人 • 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
3
作者简介
5
•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中篇小说《月牙儿》 • 短篇小说《断魂枪》 • 话剧《龙须沟》、《茶馆》
6
断 魂 枪
老 舍
7
《断 魂 枪》印象
写作背景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沙子龙 孙老者 王三胜)
8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的间歇。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 了世界,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 北三省,旧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
11
主要情节
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 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 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 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 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 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 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 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 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 走”。
14
沙子龙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
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王三胜? 孙老者?
15
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对比烘托手法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 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 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2)互相倾听、互相补充
18
沙子龙的枪法不传
比较流行的解释: 其一是把沙子龙当作与时代脱节
而不自知的腐朽代表。“沙子龙们并 没与背这时代的喧嚣惊醒,他们继续 做着旧日的梦,把时代宣布为陈腐愚 陋的东西视为祖传的法宝加以保守。”
19
其二是视沙子龙为知进退、识时务的投机 分子。“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 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 保镖的旧业,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客栈,连 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 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 指点传授。”
16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 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沙子龙: 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 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 落寂寞的末路英雄。
17
问题探究1:
为什么“不传!不传!”?
1、小组讨论并推举发言人(5分钟) 要求:(1)以文为据,解读人物
20
其三是将沙子龙看成时代悲剧的孤独英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其让让一身绝技沦为 唬人混世的玩意儿,或者尚飨武痴的花瓶,不 如葬埋了那条枪和那套枪,保全精武精神不受 凌夷,即便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甚至形影相吊,独品坚守。
13
人物形象
沙子龙(语言描写): P173 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
拿开水浇吧!” P176“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不传!不传!” P172 “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龙旗的 中国也不再神秘……”
“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 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 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 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 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 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 舍”。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4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 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后曾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授。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任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曾任全国文 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 席等职。 1966年8月“文革”初期受迫害而去世。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 报》副刊《文艺》第13期。本文发表前, 文艺界正进行着一场大论争,争论聚焦于 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9
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
写 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作 背 景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 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
wk.baidu.com
度。
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
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现代文明, 他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
痼疾;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
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展露无遗。
10
背后的故事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 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 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 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 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 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 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 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 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这一时期的老舍,生 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 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
12
人物形象 肖像白描:
王三胜的形象: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 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 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 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 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 头,黑塔似的,收了势。” P174
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 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 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 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P174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的主旨。 2、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
内容。
2
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
• 北京人 • 满族人 • 穷人 • 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
3
作者简介
5
•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中篇小说《月牙儿》 • 短篇小说《断魂枪》 • 话剧《龙须沟》、《茶馆》
6
断 魂 枪
老 舍
7
《断 魂 枪》印象
写作背景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沙子龙 孙老者 王三胜)
8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的间歇。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 了世界,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 北三省,旧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
11
主要情节
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 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 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 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 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 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 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 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 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 走”。
14
沙子龙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
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王三胜? 孙老者?
15
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对比烘托手法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 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 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2)互相倾听、互相补充
18
沙子龙的枪法不传
比较流行的解释: 其一是把沙子龙当作与时代脱节
而不自知的腐朽代表。“沙子龙们并 没与背这时代的喧嚣惊醒,他们继续 做着旧日的梦,把时代宣布为陈腐愚 陋的东西视为祖传的法宝加以保守。”
19
其二是视沙子龙为知进退、识时务的投机 分子。“既然祖先信奉的神灵都不再灵验, 既然‘走镖已没有饭吃’,他也就不再留恋 保镖的旧业,不仅及时把镖局改成客栈,连 他自创的绝技“五虎断魂枪”,也弃之一旁, 甚至旧日镖局里的徒弟前来求教,他也不肯 指点传授。”
16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 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沙子龙: 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 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 落寂寞的末路英雄。
17
问题探究1:
为什么“不传!不传!”?
1、小组讨论并推举发言人(5分钟) 要求:(1)以文为据,解读人物
20
其三是将沙子龙看成时代悲剧的孤独英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其让让一身绝技沦为 唬人混世的玩意儿,或者尚飨武痴的花瓶,不 如葬埋了那条枪和那套枪,保全精武精神不受 凌夷,即便只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甚至形影相吊,独品坚守。
13
人物形象
沙子龙(语言描写): P173 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
拿开水浇吧!” P176“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不传!不传!” P172 “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龙旗的 中国也不再神秘……”
“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 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 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 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 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 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 舍”。
•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 庭。
4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 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后曾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授。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任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曾任全国文 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 席等职。 1966年8月“文革”初期受迫害而去世。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 报》副刊《文艺》第13期。本文发表前, 文艺界正进行着一场大论争,争论聚焦于 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9
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
写 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作 背 景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 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
wk.baidu.com
度。
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
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现代文明, 他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
痼疾;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
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展露无遗。
10
背后的故事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 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 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 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 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 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 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 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 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这一时期的老舍,生 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 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
12
人物形象 肖像白描:
王三胜的形象: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 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 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 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 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 头,黑塔似的,收了势。” P174
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 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 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 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P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