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路上安全第一 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 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 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基本概念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是防御性驾驶培训的目标。一、防御性驾驶定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二、防御性驾驶的两个目标首先自己在驾驶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其次,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

三、“防御性驾驶技术”与“驾驶技术”的本质区别四、

驾驶时测量距离的新方法1、与驾驶有关的三个物理量:时间、速度、距离

距离=速度*时间2、时间一定,速度越快距离就越长。

时间=距离/速度3、距离一定,速度越快时间就越短。

速度=距离/时间4、距离一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习惯用目测距离的方法不太准确,缺点一、对距离的估计误差很大,缺点二、记忆的数据量大,缺点三、需要计算、分散精力。5、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数秒方法:一千零几,练习数秒。6、注意事项:要在路面情况良好车辆少不繁忙的路段:参照物固定不动,车速恒定,数秒频率恒定情况下练习,不可过分集中在数秒上而忽视其他。五、防御性驾驶的三个步骤:观察→决策→行动,缺一不可。观察要用眼睛。

决策要用大脑。

行动要用手脚顺序不能颠倒。六、防御性驾驶的四大要素宽阔的视野、足够的空间=时间加上有效地沟通七、交通事故的原因分类1、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

2、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

3、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性坍塌、山体滑坡5%,只要克服了95%的因素,事故就会降低到最小。

4、八

大人为错误: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行动时间,缺乏自我调节,缺乏逃生空间,缺乏全局观念,缺乏足够沟通,缺乏随机应变,缺乏必要培训。●人的“生理缺陷”一、眼睛我们人类的眼睛先天就有视觉上的不足,为步行而进化,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视觉分类:1、边缘视觉:180度,检测物体的存在。驾驶时用边缘视觉感觉物体或现象的存在,即预警系统。

2、中心视觉:3度,辨明物体的特征。用来辨别是否危险,即辨别系统。长时间使用中心视觉观察某一物体就会产生“凝视”,从而导致“盲视”,也就会失去部分边缘视觉,称之为“生理盲区”。驾驶时“凝视”的诱发因素:如“抓眼球”的场景;“令人迷茫”的场景;遇红灯停车时;有趣的场景;驾驶环境太宽松时;疲劳时等等。所以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的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决策。二、大脑大脑的作用是用来储存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决策的。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新信息会替代旧信息而信息停留在人的大脑里的时间确很短暂。1、储存信息:容量有限,信息停留时间短。

2、分析信息:只能分析有限的信息,有速度限制,做出决策需要时间。

3、决策的种类:可分为有意识决策和无意识决策两种,有意识决策是经过大脑缜密思维做出的

决策,而无意识决策是未经过思维,本能的、下意识的。有意识做出的决策为高质量的决策,无意识做出决策为低质量的决策。4、决策的效率:取决于信息质量和大脑运转速度,高效率的决策;信息质量高、大脑运转快。低效率的决策;信息质量低、大脑运转慢。人的大脑容量运转速度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大脑的决策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决策所需要的时间。三、手脚手脚的作用是讲大脑的决策转变为行动是执行机构。特点是正确动作来自于大脑准确的决策高质量信息和适当的大脑运转速度,信息从大脑传递到手脚需要一定的时间,手脚动作的准确性,受来自大脑的决策所控制,决策从大脑传递到手脚需要一定的时间;从接受“命令”到完成动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三层空间驾驶法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

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

三层空间驾驶法是将驾驶时车辆所处的环境分为三个同心

的空间:我们把外层空间称作为“观察空间”,把中层空间称作为“决策空间”,把内层空间称作为“行动空间”。以此来研究安全驾驶车辆的技巧和行为习惯,非常直观且易记忆,便于驾驶员理解和掌握。一、驾驶员类型分为攻击型、防御性(安全型)、平庸型(新手)三种。据调查,国外驾驶员类型分布是,攻击型10%、防御型80%、平庸型10%。而国内驾驶员类型分布是,攻击型60%、防御型10%、平庸型30%。攻击型驾驶员的特点是,车速快,横冲直撞,频繁变道抢道,刹车次数多。防御型驾驶员的特点是、遵章守法,快慢适当。平庸型驾驶员的特点是,该走不走,该停停不住,行车无规律。二、外层空间视觉引导时间的定义: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能看到的前方最远距离与当前的驾驶速度之比,即车辆自当前速度到达最远能看到的物体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中等水平的驾驶员的视觉引导时间为3—6秒。1、获得15秒视觉引导时间技巧:技巧一:眼向高处看,“坐的高”不等于“看得远”,看的高才能看得远;

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技巧三:对左右二侧的外层空间,应该使用边缘视觉;

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

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2、

作用:观察空间—识别风险源(1)观察并区别出前方道路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2)注意前方信号灯的变化情况(2-3个信号灯),调整车速以免停车;

(3)观察并找出前方阻力最小车道;视野最好;危险最小;速度最快;符合法规。

(4)前方的悬挂物体,交通指示牌,隧道高度,桥梁承重等信息注意观察;

(5)夜间行驶时,目光应尽量观察车灯光覆盖以外的地方。

(6)注意观察交通标志3、疑问:在某些条件下,如上坡,弯道,山间公路,城市街道,或是下雨,浓雾等不良路况和气候下,是没法达到了15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怎么办呢?降低你的车速,直至能达到高潮15秒;如仍不能,那就只能耗费数倍的精力,小心翼翼地前行,并重点关注中层空间。三、中层空间1、中层空间决策的时间和频率:每行驶一公里的路程,驾驶员的大脑要做80个决定。(1)车速为60公里/小时:80/60秒每公里=1.3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75秒

(2)若车速为90公里/小时,则:2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5秒

(3)车速>90km/hr时,决策时间<0.5秒。车速越快

驾驶员决策的时间越少,所以要更早地预见并作出决策,要么加速大脑的运转,仓促收集信息,草率作出决策,其结果是大脑高负荷运转,极易疲劳;仓促间会遗漏关键信息,从而做出低质量的甚至错误的决策。2、中层空间范围定义的原则:(1)每秒钟做一个决定的频率会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不会产生紧张和疲劳的感觉;

(2)决策做出以后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确认其他部位(如左,右,后),均无危险后才可能采取行动,故需有1-2秒的间隔较适宜;

(3)4—8秒之间,是可供驾驶员决策的最佳时段,即不会过分紧张,手忙脚乱,又不会判断错误;

(4)即便有某个错误的决策,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它而不至于造成危害。

(5)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驾驶员必须5—8秒看一次后视镜。因为驾驶员要了解360度的信息源,正常情况下车后和两侧变化频率5—10秒,大脑需要连续的图像而信息留存时间为6秒。(6)沟通:有声、光、手势、眼神接触等等。声(喇叭)友好地提醒而非愤怒地警告,光(各种灯光)充分使用灯光沟通,尽早开启灯光(如转向,刹车等),手势是沟通结果不确定时使用手势,驾驶员要主动进行眼神接触。沟通的目的: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领会你的意图,但不一定按你意图行动表明自己,知道对方的存在,愿

意领会对方的意图达成一致后才行动。沟通的对象:进入你的前方的人或车,进入你的左右或后方的人,不要行驶在别人的盲区内。3、中层空间观察及决策技巧:技巧一:前方:利用中心视觉进行外层空间观察时的余光(边缘视觉),初步预测出中层空间内状况;用中心视觉仔细观察中层空间,并及时与对方沟通,以便做出决策。

技巧二:左右及后方,5—8秒扫视重要一侧的后视镜,或二侧及内视镜。

技巧三:在通过前方路口时,要左右左观察后才能通过。因为,通常情况下,危险来自左侧;过路口要求:提前左右左观察,主动沟通,过交叉路口中心后,才可提速。

技巧四:眼神接触,若有可能,应主动与对方进行眼神接触并领会对方意图;注意,不可凝视超过2秒。

技巧五:转弯:提前50米进入转弯车道,并开启转向灯,进入弯道前减档,(忌空挡或弯后减档),转弯半径合理。技巧六:变道:正常变道先看后视镜,确认无危险,开转向灯(响3—5声),再看后视镜平缓变道进入。防止紧急变道。

技巧七:刹车:先轻踏刹车以使刹车灯亮起,提示或警告后面的车你在减速,若需要在逐渐加重刹车力度,不让后车急刹车。4、作用:中层空间在图中用绿色表示,代表这个空间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因此同时又多个危险源存在;提前对所有处于中层空间的危险源制定对策,以防

措手不及;主动沟通,让对方尽早知道你的存在并领会你的下一个动作;准确及时的做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四、内层空间制动距离影响因素:包括车辆的制动性能,轮胎状况,路面状况,车辆的重量,车辆所载物体的形态与状态,驾驶员的反应速度,车辆行驶速度。“4秒规则”的理论基础人的反应速度为:看到危险至信息传递到大脑需0.5秒,大脑综合各类信息做出正确决策需要1秒,决策传递至四肢,指挥动作需要0.5秒,由于车辆行驶的惯性和刹车性能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一般需要1-1.5秒才能成功避免危险,共计需要3.5秒时间,留下0.5秒的空间作为你的逃生空间,以备不测。

1、跟车距离太近的危害:首先,遇到前方车辆紧急刹车是,由于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反应时间,常常造成追尾事故,这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

其次,由于跟车太近而担心前方车辆的急刹车,故而驾驶员会不由自主地更多关注前方车辆的刹车灯,易造成凝视,从而忽略了左、右和后方的信息。

第三,紧跟在一个大型车辆的后面,驾驶员的视线被挡,无法获取15秒的视觉引导时间,因此会丧失自己的“预警空间”,容易出现受惊吓甚至事故的情况。

第四,紧跟在一辆车的后面,大脑必须加速运转,以获得足够的决策时间,因此极易出现疲劳。

第五,太近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安全到达”比“按时到达”更重要。

第六,易给前方驾驶员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引起对方愤怒。2、对策讨论:(1)前方如此大的空间,其他车辆会不时地插入,这样不是更危险吗?

(2)而每插入一辆车,就不可能有4秒的空间了。

(3)尤其在市区行车,如此大的空间,会受到其他驾驶员甚至是警察的指责,让我如何忍受?

(4)针对上述情况,你的对策是什么?

(5)大多数驾驶员的心态都是不让别人占便宜,失去了驾驶的安全性,失去了驾驶的主动性。可见这样做十分危险的,更何况作为一名有修养和道德的驾驶员,对那些你整天面对的非职业司机的不合理行为,作出某些让步也是应该的。3、正确的对策:(1)万一别人塞在你的前方,占据了你的逃生空间,你需要适当放慢一点车速来重新获得你的“三层空间”;

(2)至于别人的指责,那只是一种误解和无知的表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三层空间驾驶法”。

(3)牢记自己的使命,克服“从众心理”。4、内层空间营造技巧:技巧一,最容易控制的是前方空间,坚持做到15秒视觉引导时间,4秒或更长的跟车距离,有人夹塞时不气恼,不愤怒,继续按你的意图营造空间。

技巧二,利用你在观察外层空间是寻找到的“阻力最小车道”,适当的时间变道进入。

技巧三,尽量远离最危险区域,如一般公路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群,尽量保持一侧的内层空间不被占用。

技巧四,鼓励后面的车超过去,尤其是攻击性车辆。

技巧五,避免“并驾齐驱”,超车时或被超车时避免“三车一线”。并驾齐驱:指两辆车以上同向并排行驶超过去30秒。

危害,损人不利己,自己没有一侧的内层空间,慢速时阻塞交通,易引发其他驾驶员的愤怒,正确的方式是:为自己留下空间;为别人留下出口。

“三车一线”指超车或被超车时有三辆或以上车辆在同一直线上。

危害:因超车时速度快,又没有两侧的内层空间,极易发生危险技巧六,十字路口临时停车时,若停在第一位,离停车线2—3米左右的距离,以看见停车线为宜。

技巧七,若停在其他车辆的后面,以驾驶员能看到前车的后轮接地点为宜,此时,起动时应比前车慢一拍启动{1——2秒},会更有效地营造前方空间。

技巧八,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行驶在车阵中,车阵的形成: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瓶颈,并驾齐驱。

对策:或快速谨慎地通过,或匀速放松地远随。技

巧九,永远在你的车道中间行驶,不可靠一侧车道线太近,更不可开飞机-——骑线驾驶。5、“空间感”习惯的形成:(1)当驾驶员的空间丢失时,会感到十分的不舒服,有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极力寻找机会逃离,重新建立你的空间。

(2)作用:逃生空间

(3)用红色表示区域是“禁区”,应尽量避免其他危险源进入该区域。

(4)保证内层空间,可提供充分宽阔的视野和足够的时间,以便采取行动,即便行动失败了,尚留一条逃生路线。

(5)主动与内层空间内的行人和其他驾驶员相互沟通,避免误解。6、三层空间驾驶法十句口决远观十五中看八,前车四秒四车二。

凝视二秒危险到,五至八秒视镜查。

外层空间像雷达,提前预测全靠它。

中层空间危险多,尽早决策无惊吓。

内层空间是禁区,逃生路线要留下。●倒车安全:1、倒车时间占驾驶时间/距离的百分比<1%倒车事故总占总交通事故的百分>50%

2、原因:不必要的倒车,盲区大,车辆设计,无足够的训练,无足够的信息。

3、停车前的原则:最好不倒车,寻找合适的停车位,

避免开时倒车。

4、不得不倒时的原则:先查后倒,全面查看倒车范围内的潜在风险;其他车辆、人员等有无可能在你倒车时,进入你的倒车区域或请人指挥,在大型车辆时,一定要请助手帮忙指挥,倒车前与助手约定好语言、手势等,倒车时确保你的助手在你的视野里,否则立即停车。

5、设置标志:在倒车区域里设置安全锥,以作警示。

6、不得不倒时的原则:尽量短倒,倒出以能前进即可。

7、倒车三原则:最好不倒,先查后倒,尽量短倒。

防御性驾驶技术测试题(驾驶员专用)

防御性驾驶技术测试题 (驾驶员专用) 说明:本套样卷共150题,共120分,题型有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场景动画图15题,2分/个;图片题共45题,1分/个,其他知识题90题,0.5分/个,附有试题解释,有利益加深理解记忆。 一、动画题(场景动画图15题,2分/个) 1、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 、一种违法行为 B 、二种违法行为 C 、三种违法行为 D 、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堵车时占用公交车道通行,打电话,答案:B 2、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 、一种违法行为 B 、二种违法行为 C 、三种违法行为 D 、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打电话和没有带安全带。答案:B 3、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一种违法行为 B、二种违法行为 C、三种违法行为 D、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行驶中遮挡号牌,超速行驶。答案:B 4、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一种违法行为 B、二种违法行为 C、三种违法行为 D、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遮挡号牌,闯红灯。不按导向箭头行驶。答案:C 5、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一种违法行为 B、二种违法行为 C、三种违法行为 D、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开车打电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答案:C 6、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一种违法行为 B、二种违法行为 C、三种违法行为 D、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打电话,不系安全带,与前方拥堵走应急车道 。答案:C 7、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 、一种违法行为 B 、二种违法行为 C 、三种违法行为 D 、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遮挡号牌,违反禁止左转弯标志。答案:B 8、动画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 、一种违法行为 B 、二种违法行为 C 、三种违法行为 D 、四种违法行为 释义:遮挡车牌,进入非机动车道右转弯。答案:B 9、如动画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置? A.预留横向安全距离,减速行驶 B.保持正常速度行驶 C.临近时紧急制动 D.加速通过 释义:预防前面的车门突然打开 。答案:A 10、如动画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置?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种 哲学思想。 1.放眼远方 (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 (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 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1.5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0.4。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190km/h 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 (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 (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d、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事情。 (4)保持眼睛移动,扩大视野–视力–视野–视觉适应–炫目(5)大多数人边缘视觉为180度,但能看清并记忆的仅中心视觉的3度。要主动给后车的视野提供方便(错开半肩即可)。 (6)不能凝视,即不能注视一点超过2秒。 (7)大范围观察能让你得到大多数的信息。 (8)改变原来仅盯着前方看的老习惯,你有了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并且把它开着。 (9)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错觉和误差)。 4.留有余地——交叉多是事故产生的原因 (1)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2)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弯道驾驶技巧。 必须强制自己养成在弯前的直线上将车速降下来的良好习惯。从而确保以安全的速度过弯。

驾驶员的最高境界就是防御性驾驶技术

驾驶员的最高境界就是防御性驾驶技术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 1)放眼远方一一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 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一一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一一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 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4)留有余地一一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 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一一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一一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防御性驾驶要点

防御性驾驶要点 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 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 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8)有备无患——不要太相信自己对他人行为的预判,更不能心存侥幸,要随时调整跟车距离,在任何时候,车的前后、左右都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并排行驶和视线盲点,留有逃生通道。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驾驶,减速或保持空间。比如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线不清的道口、天色变暗或路边的停车,任何时候一旦觉到有潜在的危险,脚应立即放在刹车上,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 1、驾驶员行车前的预防性自检 1)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 2)检查三油:汽(柴)油,机油,液压油。 3)检查轮胎:胎压,胎纹,外观。 4)检查灯号:远近灯,刹车灯,方向灯(雾灯)。

防御性驾驶考试试题完整版

防御性驾驶技能知识考试 二、单选题(40题,每题1.5分) 1、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是: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环回视野、()和引人注意。 A.胆大心细 B.手脚麻利 C.留有余地 D.慢速行车 2、会车中遇到对方来车行进有困难需借道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留有余地,预测该车有可能做出的行动,应() A.不侵占对方道路,正常行驶 B.示意对方停车让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尽量礼让对方先行 3、行车中遇到后方车辆要求超车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环回视野,扫视周边情况,与周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应() A.及时减速,靠右行驶让行 B.减速慢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不让行 4、驾驶车辆正常行驶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放眼远方,对道路情况的处理要有预见性,在接近障碍时能()A.紧急制动能停车 B.急转向迅速绕过 C.迅速躲避不发生碰撞 D.平稳停车 5、驾驶人在超车时,前方车辆不减速、不让道,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顾全大局,使你

的车辆保持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上,要() A.引人注意,连续鸣喇叭加速超越 B.放眼远方,加速继续强行超越 C.留有余地,停止继续超车,保持出现紧急状况时有出路 D.环回视野,紧跟其后,伺机再超 6、驾驶人在行车中经过积水路面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应注意观察,留有余地,并() A.特别注意减速慢行 B.迅速加速通过 C.保持正常车速通过 D.低档加速通过 7、车辆在挤路段低速行驶时,遇其他车辆强行“加塞”,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应顾全大局,(),确保行车安全。 A.鸣喇叭警告,不得进入 B.加速行驶,紧跟前车,不让其进入 C.主动礼让,任何时候都保持适当的跟车距离 D.挤靠“加塞”车辆,逼其离开 8、发现前方道路堵塞,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正确的做法是顾全大局,使你的车保持在便于观察的位置,要留有余地,保持出现紧急状况时自己及周边车辆的出路,()。 A.继续穿插绕行 B.选择空当逐车超越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 交通事故统计和根本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的起因分析 多少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在600起无损伤事件----30起财产损失事故—10起轻伤—1起重伤 人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 机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 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坍塌、山体滑坡5% 八大人为错误: 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行动时间 缺乏自我调节缺乏逃生空间 缺乏全局观念缺乏足够沟通 缺乏随机应变缺乏必要培训 三层空间驾驶法就是针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八大人为错误,系统地设计出避免事故的应对策略和方案 防御性驾驶技术 人的“生理缺陷” 改变习惯从现在开始:试验一:双臂交叉游戏 ?用何开车眼睛;大脑:手脚。 人的“ 生理缺陷” ●人眼为步行而进化:5Km/h ●车辆行驶速度是步行的10-30倍

缺陷一: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 .. 边缘视觉 180度检测物体的存在。 驾驶时用边缘视觉感觉物体或现象的存在,即预警系统?中心视觉 3度辨明物体的特征。用来辨别是否有危险,即辨别系统。 特点:长时间使用中心视觉观察某一物就会产生“凝视”或“盲视”状态,也就是失去边缘视觉。 实验二:“凝视”和“盲视”测试 缺陷二:由于不经意的凝视,即会产生盲视,从而丧失“警报”的功能。 试验三:眼睛的“错觉”和“幻觉” 缺陷三: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判断 ?决策的种类 有意识决策:经过大脑缜密思维做出的决策 无意识决策:未经过思维、本能的、下意识的 .决策的质量 高质量的决策:有意识 低质量的决策:无意识 ?决策的信息 有用性相关性 决策的效率:取决于信息质量和大脑运转速度

防御性驾驶技术

掌握防御性驾驶技术,做到不主动造成交通事故,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避免悲剧发生。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含义: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天气或路况所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五大要领: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预估风险:根据路况、天气等情况提前估计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比如雨天驾驶,必然会遇到路面湿滑、积水的问题,通过十字路口时候,可能会遭遇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机动车突然闯红灯的行为,临近告诉公路出口时,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的情况;超车时,会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会经常反复出现在驾驶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放眼远方: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情况,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影响我们安全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采取下一步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要将目光引导到距离15秒远的地方呢?根据有关实验表明,正常行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到8秒钟,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到8秒钟。那么,如何判断15秒钟的距离呢?我们可以采取“乘四法则”进行计算,也就是,距离=时速数值(公里/小时)×4 。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前面提到的预估风险是针对可预见的风险,比如今天下雨,就一定会遇到路面积水,因此必须减速慢行。而这里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如通行环境良好的路面,是否会出现其他车辆、行人、散落的物品而行成路障。这些路障

防御性驾驶之试题(1)

防御性驾驶试题 一、填空题 1、防御性驾驶的理念在于建立驾驶人的(危机)意识,并为自己多保留一点(安全空间) 2、影响轮胎抓地力的因素包括轮胎新旧、(轮胎材质、地面状况、)、(胎纹深度、轮胎胎压、,)和车辆重量、轮胎滑动比。 3、道路中间的双黄线有(严禁跨越)的含义。 4、安全车距不足时既可能造成追撞(前车)也可能导致(后车)撞击。 5、大型车的(内轮差)会比小型车大,因此若行驶在大型车右侧,当大型车开始右转时切勿再继续前进。 6、车辆左右侧方后视镜有视觉(盲点),变换车道时应移动头部观察将其降至最低。 8、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时后车不准超车。 9、道路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行使。 10、防御驾驶是一种(预测)危险、进而(远离)危险的驾驶哲学。 11、车辆能在道路上行驶靠的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二、单选题

1、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与( C )直接相关。 A、驾驶人的驾驶技术 B、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C、驾驶人的人为疏忽 D、驾驶人的法律意识 2、防御性驾驶乃强调以( D )为主轴的用路观念 A、车辆的行驶环境 B、车辆的安全性能 C、驾驶人的操作水平 D、驾驶人的认知 3、车辆轮胎的抓地力是指( B ) A、轮胎胎纹的深浅 B、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C、轮胎垂直荷重 D、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4、下列不是轮胎抓地力组成的是(B ) A、驱动力 B、摩擦力 C、转向力 D、刹车力 5、出现意外紧急刹车时,若前轮锁死则( B ) A、车辆冲向方向盘转动方向 B、车辆只能向前冲 C、车辆会甩尾失控尾 D、车辆后轮随即锁死 6、若车辆配备有ABS系统则( C ) A、前轮锁死时后轮不会锁死B后轮锁死时前轮不会锁死 C、刹车时方向盘会有部分转向力 D、刹车时方向盘没有转向力 7、液压刹车系统是利用液体的( B )特性 A、流动性 B、不可压缩性 C、可压缩性 D、热胀冷缩 8、刹车油应定期更换是因为刹车油中含水量增加会导致(C )

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培训 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始于一九五零年代,应用流行于英、美等国家,现广为世界性所采用,成效显注。它不是一套教人开车的技术,而是一套技巧有系统地令驾驶者在路上面对不同环境时,都能处于一个安全有利的位置,并能俱备判断路上危机的能力,能及早采取适当行动远离危机。 所以,防御性驾驶技术是一种技巧运用来避免卷入驾驶危险情况、技巧特点是司机透过观察/阅读,接收路上讯息–其他司机、行人或天气及路面情况,判断/分析可能造成的危机,而采取所须的行动。同时亦为自己创造良好之技巧运用环境。 世界级防御性驾驶培训–厚德君子六式 厚德公司把源用的防御性驾驶系统进行改良,成为全新的厚德大道君子系统,并把其进行系统化提升,不单注重驾驶员路上危机判断力,并从开车前之身/心/工具等行车前准备到路上驾驶及到达目的地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照顾驾驶员整体安全流程,把防御性驾驶全面提升到更高层次 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在路上的比例远较在自身或客户现场为

高,这跟路上驾驶员面对更多不明朗和不能控制因素有关,因此能否避免事故,跟驾驶员能否有能力预测不明朗和不能控制因素有直接关系,而采取适当行动避开危机,这也是维防御性驾驶的重点。 驾驶跟做人处世一样,子曰: 「 君子不重, 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其意为君子的胸襟广阔, 目光远大; 发奋向上, 严格要求自己; 心境舒泰. 行为方面, 必以道义为准则, 鼓励、帮助别人做好事。驾驶员能否有效应用好防御性驾驶技巧,跟其本人情绪控制能力亦有莫大关系。君子六式在教授路上技巧的同时亦加入适当行为管理元素,加强防御性驾驶的有效性。 君子六式 (1) 君子身体力行-做好自身行为。确保驾驶者在开车前保持最佳驾驶状态!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 种哲学思想。 1.放眼远方 (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 (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 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 190km/h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 (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 (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d、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事情。 (4)保持眼睛移动,扩大视野–视力–视野–视觉适应–炫目(5)大多数人边缘视觉为180度,但能看清并记忆的仅中心视觉的3度。要主动给后车的视野提供方便(错开半肩即可)。 (6)不能凝视,即不能注视一点超过2秒。 (7)大范围观察能让你得到大多数的信息。 (8)改变原来仅盯着前方看的老习惯,你有了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并且把它开着。 (9)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错觉和误差)。 4.留有余地——交叉多是事故产生的原因 (1)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2)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弯道。 必须强制自己养成在弯前的直线上将车速降下来的良好习惯。从而确保以安全的速度过弯。

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试题--之防御性驾驶技术(201407)

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试题 ---之防御性驾驶技术(201407) 一、判断题(40题): 1、防御性驾驶核心理念是安全第一、预见风险、提前应对和文明行车。(√) 2、车辆行驶中看到皮球滚到路中间,应该立即减速,必要时停车,预防儿童跑出来捡球。(√) 3、学习并掌握了防御性驾技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防御性驾驶主要是指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 候或路况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 5、夜间行驶,对面来车没有变换远近光灯时,应减速行驶,以预防在两灯的交汇处可能看不清 人行道上的行人正在通过。(√) 6、如图所示,外侧车道蓝色小车,应注意从匝道进入的绿色小车,并予以适当礼让。(√) (题6图)

7、在高速公路行驶过出口时,此时如后方没有来车可掉头或退回到出口后继续行驶。(×) 8、倒车时,驾驶人通过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和倒车后视镜观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即可迅速倒车。(×) 9、行驶在停靠车站的公交汽车旁时,应减速行驶,以预防大客车突然起步或有人从公交车前穿出。(√) 10、如图所示,驾驶车辆经过人行横道时,驾驶人未发现人行横道两侧有行人等待通过,即可加速行驶通过。(×) (题10图) 11、如图所示:在交叉路口与大型汽车交会时,应减速慢行,预防对面来车后方有车辆左转弯。(√)

(题11图) 12、如图所示,驾驶车辆在路口导向车道线处遇到大型货车不按道行驶时,机动车驾驶人可以鸣喇叭示意,并从大货车右侧超越,逼其驶回原车道。(×) (题12图) 13、如图所示,驾驶车辆在路上遇到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并行这种情况,驾驶人应预留出横向安全距离,减速行驶,防止碰撞。(√)

10公里长跑技术技巧有哪些要领-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

10公里长跑技术技巧有哪些要领: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 想要10公里跑得更快一些?但是你的10公里配速已经停滞不前很久了,那么你的训练方式必须做出改变。需要准备的事情也有很多。否则你不会有提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提高10公里跑速度的技术技巧。 10公里长跑的技术技巧 1.制定结构合理的训练计划 首先,训练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次跑步训练都要设立目标,而不仅是简单的跑步。“如果你真想提高10公里的配速,那么你一周平均训练次数是4-5次,”黑兹利特说。“一周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一次长距离跑步、一次速度训练、一次间歇训练、一次简单恢复训练和一次核心训练,例如瑜伽、普拉提或在健身房拉伸。从整体上考虑训练计划。根据你10公里比赛的日期,制定一个包括以上所有元素的训练计划。 “从根本上说你需要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既有宏观的整体目标,也要有微观的具体执行,”怀特说。宏观计划通常指全年的训练计划,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从而实现训练目标,微观的计划通常是指2-6周训练计划,而更小的训练单位是以周为计算单位。要想跑得更快,必须要从长计议。 “实际上,即使只是简单地把10公里训练时间从50分钟减少到45分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怀特说。“那5分钟的减少可能需要一个季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一个季度训练包括三个阶段:训练、季前赛、赛季中。你必须要认真思考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非常复杂,但是具有专业背景的跑步教练和私人教练可为你提供最优结构的计划。 2.加入“严肃”跑者俱乐部 加入一个跑者俱乐部,确保其他跑者也是认真严肃地想提高跑步成绩。当你与他人一起训练时,你会练得更狠些。34岁的英国跑者塔比瑟?迪维拉获得了去年布里斯托女子10公里的冠军,她说:”我已经跑步三年了,但是去年却是我成绩提高最快的一年。我加入了一家跑者俱乐部,在那里我发觉了潜力,提高了跑步成绩。” 当你自己训练时,你会选择更容易的训练计划;而当你与他人一共训练时,你会敢于挑战难度更大的训练内容。“每周二我们都会加入更丰富的跑步技巧训练内容,包括山地跑和冲刺训练等,”塔比瑟补充说。 3.每周进行一次“阈值”跑步训练 “阈值”跑步是指当你提高到一定的配速从而引起身体不适的数值,通常的“阈值”是指当你奔跑时如果你问一个问题,而你只能一次说4-5个单词时的配速值。“阈值”跑步训练会更快地提高成绩,因为你用更快的速度跑步,从而距离也会更长。而“阈值”的配速值需要你自己去掌控,它不是冲刺跑训练,但是它同样也应该具有挑战性。“在最初的训练阶段时,每组阈值训练大约8分钟,完成3组训练后,休息60-90秒,”跑步教练乔治?安德森说。 渐渐你会发现你的阈值配速提高得很快。“你最终会轻松地完成15-20分钟的阈值训练,”黑兹利特说。 4.试着开始普拉提课程,从而提高核心力量 这点对于黑兹利特非常适用,她的10公里个人最好成绩是34分40秒。黑兹利特知道固定的普拉提课程有助于她增强自律性,从而完成核心训练。“与去健身房相比,我更喜欢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一堂普拉提课,”她说。“如果我参加普拉提课,我通常会选择核心稳定球辅助练习,这会更有助于稳定性提高。所以当进行垫上普拉提课程,没有任何器械时,我也能轻松完成。当然当你借助核心稳定球训练时,如果方法不对,你会很容易摔倒。” 5.一周尝试一次冲刺训练

防御性驾驶培训材料教材

安全 100%Safety 盈德集团(Yingde Gases)安全部 1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简述 Yingde Gases 2

交通事故现场图片 Yingde Gases 3

中国交通事故统计表 太可怕了  2006200720082009事故数378,781 327,209 265,204 238,351 死亡人数89,455 81,649 73,464 67,759 碰撞死亡数 55,955 50,410 受伤人数431,139 380,442 304,919 275,125 直接损失(亿)151210.19.1万车死亡率 6.2 5.1 4.3  Yingde Gases 4

5Yingde Gases 交通事故金字塔 =30重伤=3000 未遂 =30,000 不安全行为 = 1 死亡 比 率 Ratio = 1:1000 =300 轻伤95%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 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如此 所有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交通事故原因分类 人为因素95%人 不遵守交通规则或交通信号 超速、超载、不当超车、未保持安全距离 酒后驾驶、药后驾驶、疲劳驾驶、鲁莽驾驶(高速倒车)、危险驾驶(蛇行、无故紧急煞车) 无照驾驶、新手上路 逼车、挑衅其他车辆 自杀、他杀、故意致人于死、故意致人于伤、故意毁损车辆 机 机械故障(刹车失灵、灯光缺损) 非法改装车辆 使用高磨损或不当轮胎 料使用劣质备件、机油、灯 法错把刹车当油门、紧急情况下不当操作 环 路况因素:路面坑洞、交通信号故障或不当、紧急避让动物、人车争道气候因素:视线不良、制动性能降低(雾、雪、雨) 不可抗 5%不可抗:断裂、滑坡 6 Yingde Gases

防御性驾驶理论的要点浓缩

防御性驾驶理论要点浓缩 【防御性驾驶的定义】 针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八大人为错误,制定出在驾驶的过程中准确“预见”危险,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两个目标】: 一、先自己在驾驶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 二、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 【三层空间】: 外层空间是“观察空间”,中层空间是“决策空间”,内层空间是“行动空间”。 【三个步骤】: (眼睛)观察、(大脑)决策、(手脚)行动 【倒车三原则】: 最好不倒,先查后倒,尽量短倒。 【四大要素】: 宽阔的视野、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有效的沟通 【五大技巧】: 获得足够视觉引导时间:1、“看得高”才能看得远;2、应用雷达的

工作原理;3、对左右二侧的外层空间,应使用边缘视觉;4、学会忽略较为次要的或不重要的一侧;5、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 【六不跟】: 出租车、公交车、外地大货车、豪车、串车、非机动车行人。 【七个知识点】: 1、15秒视觉引导时间, 2、阻力最小车道, 3、5-8秒后视镜观察, 4、四秒跟车距离, 5、数秒方法, 6、沟通工具, 7、并驾齐驱、三车一线 【八大人为错误】: 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自我调节、缺乏全局观念、缺乏随机应变、缺乏行动时间、缺乏逃生空间、缺乏足够沟通,缺乏必要培训。 【十句口决】: 远观十五中看八,前车四秒后车二, 凝视二秒危险到,五至八秒视镜查。 外层空间像雷达,提前预测全靠它。 中层空间危险多,尽早决策无惊吓。 内层空间是禁区,逃生路线要留下。 【视觉引导时间】: 视觉引导时间:驾驶员驾驶车辆时能看到的前方最远距离与当前的驾驶速度之比,即车辆自当前位置以当前速度到达最远能看到的物体所需要的时间;

(完整版)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为自己留去路,具体地讲就是事先计划行车路线,选择( A )。 A 最少障碍路径B最短路径C行车最快速路径 2、( C )是那些让你不能看到上方,下方,旁边和前面的物体。它可以是你近距离跟随的一辆公交车或集卡。 A前方物体B危险物C障碍物D固定物 3、安全带在什么时候应佩带?(C ) A高速公路上B雨雪天气C任何时候D商业区 4、避免倒车事故的方法是:( A ) A避免倒车B依靠指挥(别人帮忙)C倒车时打开后门D只在白天倒车 5、车辆行进时,我们可以通过( C )来确定空间和距离。 A行人B车速C建筑物和电线杆等固定物 6、五项目测习惯的第1条是:( C ) A向前细看B向左右左看C向前远看D看车头前方 7、出车前的( B )是安全驾驶的关键环节。 A线路设计B车辆检查C身体健康 8、当车流开始移动,如果你无法确定一个车身的距离时,最保险的做法是可以看到前方车辆的( C )。A刹车灯B车身C轮胎底 9、当你将车辆停在靠近交通干道的道路上,或者你的车辆的视线对于其他驾驶员产生阻碍时,需要打开( A )以作警示。 A双跳灯B方向灯C刹车灯 10、当你停在路边或再次启动时,打开你的左转灯,扫视一下你左边的镜子,并且向( A )车门外查看。通过这个动作,你可以获得清晰的视线并且消除车辆左方的死角。 A左肩方向B右肩方向C后方 11、当同侧经过公交车站停靠的车辆时,应注意( A )有乘客横穿马路。 A车头前方B车辆后方 12、当坐到驾驶室,你首先要佩戴好( A ),然后调整好各反光镜的方向,随后才能按照驾驶要领启动车辆。 A安全带B驾驶手套C眼镜D头盔 13、低速时保持4-6秒的跟车距离,高速时保持( D )的跟车距离。 A 4-6秒 B 4-8秒 C 1-2秒 D 6-8秒或以上

防御性驾驶概述

在开始讲防御性驾驶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3000多万人伤亡。1939年到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左右,这个伤亡数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我们身边还有比战争更可怕的事情--公路上永不停息的战争,自1886年1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同时,奔驰的另一位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到目前为止的不完全统计,汽车每年造成120万左右的人亡,5000万左右的人伤。而且这个数据在以秒为单位的速度恐怖的增长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单拿我国来举例,平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那么造成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作为驾驶人、车勤分队领导和车管助理,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防御性驾驶,它是预测危险,认知危险源,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不是改善基本开车技术的方法而是改善一些影响驾驶安全的人类习惯行为。 防御性驾驶的定义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针对道路情况、交通状况、周围环境以及气象条件进行主动观察、分析、判断,准确预见其他车辆、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可能引发的危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因本人因素主动引发或其他因素被动卷入的交通事故。简单来说,防御性驾驶就是将所有参与交通的因素都想象成随时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简单来说,防御性驾驶就是将所有参与交通的因素都想象成随时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在行车前和行车过程中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这些因素触发事故的驾驶方法。防御性驾驶是一种预见性的驾驶,要求驾驶员能对各种潜在危险和危及生命的驾驶状况做好应急准备,做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它能确保自己不发生事故,也不让事故找上你!

防御性驾驶相关知识(新编版)

防御性驾驶相关知识(新编版)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防御性驾驶相关知识(新编版) 一、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系统 (一)主动安全——主要指汽车设备本身的主动安全防护装置。 1、ABS—防抱死装置; 2、EBD—制动力分配系统; 3、DSC(ESP)—动态稳定系统(防止甩尾) 4、BAS—制动辅助系统(缩短制动距离); 5、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 6、EBA—电子控制制动辅助。 (二)被动安全:主要是指汽车自身的被动防护装置。 1、车身的牢固性; 2、安全带;

3、正侧面防撞装置(气囊); 4、车玻璃等。 二、良好的驾驶习惯与技巧 1、行车前的准备工作; 养成良好的安全驾驶习惯,行车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调整坐椅、系好安全带等,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根本前提。 确认操作装置,如转向灯、停车灯、近光灯、远光灯、警告闪光灯和喇叭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车门是否都关好。 2、行车前的安全检查: ——轮胎(损伤、胎纹、胎压) ——前灯、照明灯、闪光灯、喇叭、尾灯(存在、破损)——转向操作系统 ——制动装置(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 ——液体状态:机油、冷却剂、玻璃水 3、车内物品检查 反光物(玻璃制品、杂志等)

防御性驾驶技巧

防御性驾驶技巧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 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

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 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基本概念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是防御性驾驶培训的目标。一、防御性驾驶定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二、防御性驾驶的两个目标首先自己在驾驶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其次,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 三、“防御性驾驶技术”与“驾驶技术”的本质区别四、

驾驶时测量距离的新方法1、与驾驶有关的三个物理量:时间、速度、距离 距离=速度*时间2、时间一定,速度越快距离就越长。 时间=距离/速度3、距离一定,速度越快时间就越短。 速度=距离/时间4、距离一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习惯用目测距离的方法不太准确,缺点一、对距离的估计误差很大,缺点二、记忆的数据量大,缺点三、需要计算、分散精力。5、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数秒方法:一千零几,练习数秒。6、注意事项:要在路面情况良好车辆少不繁忙的路段:参照物固定不动,车速恒定,数秒频率恒定情况下练习,不可过分集中在数秒上而忽视其他。五、防御性驾驶的三个步骤:观察→决策→行动,缺一不可。观察要用眼睛。 决策要用大脑。 行动要用手脚顺序不能颠倒。六、防御性驾驶的四大要素宽阔的视野、足够的空间=时间加上有效地沟通七、交通事故的原因分类1、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 2、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 3、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性坍塌、山体滑坡5%,只要克服了95%的因素,事故就会降低到最小。 4、八

2021年新手司机该如何做到防御性驾驶安全行车

新手司机该如何做到防御性驾驶安全行车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 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是防御性驾驶培训的目标。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首先自己在驾驶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其次,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

身边常常听说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有其广泛深刻的原因,但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的因素。 1)可预见性低,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 2)可避免性低,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性坍塌、山体滑坡5%,只要克服了95%的因素,事故就会降低到最小。 3)有意识性低,过失性高,八大人为错误: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行动时间,缺乏自我调节,缺乏逃生空间,缺乏全局观念,缺乏足够沟通,缺乏随机应变,缺乏必要培训。 可以通过提高识别行车过程中潜在危险点的能力,培养防御性驾驶的习惯,来减除“可预见性低”这一事故因素;可以通过观察清楚、选择安全合理车速、确保安全行车空间、规范预防来减除“可避免性低”这一事故因素;可以通过严格认真遵守操作规程来减除“有意识性低,过失性高”这一事故因素。降解危险因素,事故就会远离我们。

安全培训-防御性驾驶五大技术要领

防御性驾驶五大技术要领 开车时,总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如果来不及处理,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交通意外。这时,掌握一套安全的驾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防御性驾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防御性驾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持续流行于英、美等国家,现广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成效显著。目前,我国防御性驾驶理论研究与推广运用仍处起步阶段。 什么是防御性驾驶技术?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 一、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 (一)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 (二)让驾驶员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 (三)让驾驶员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四)让驾驶员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 二、防御性驾驶的五大要素 防御性驾驶有五大要领,即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一)预估风险:发挥想象 根据天气、路况等提前分析潜在危险。如雨天会遇到深积水;十字路口会有行人、车辆闯红灯;高速出口会遇到车辆减速、变道;超车时右侧车辆会挡住视线等。 (二)放眼远方:保持15秒视线距 相对于上一条针对的可预计风险,这一条是针对不可预计风险。如车辆掉落物品,山体滑坡等。所以要保证15秒以上的视线提前量。 15秒的计算方法:距离=速度*4,如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则需要看到至少400米远的地方。 (三)顾全大局: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眼睛要不断扫描“前方-左车窗-左侧视镜-仪表盘-后视镜-右车窗-右侧视镜-前方”。这样循环6~8秒进行一次,且避免在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停留超过2秒。 (四)留有余地:与前车保持4秒距离保持四周空间很重要 行驶中常常有前车突然停止,左右车道车辆突然变道,所以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同时避免车辆并排行驶,使前方或左、右至少一侧留出空间,作为应急逃生区域。 (五)引人注意:多多求关注 在行驶中要尽量让人注意自己:如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别人看不清;在其他车道的盲区内,别人看不见;在变更车道转弯前,别人不知道;在需求别人让行时别人不理解时,就应当运用灯光、喇叭甚至手势让他人知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