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文献收藏的现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中文文献的收藏和出版现况
苏庆华
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
前言
在马来西亚,有关中文文献的收藏,就目前来说,尚未俱全和系统化。
国家或州立的公共图书馆,鲜少雇有谙中文的图书管理员,也未有固定的拨款来添购新出版的中文书刊,更谈不上有专司整理华人文献的了。
在国立大学方面,只有马来亚大学办有中文系,配合大学中文教学和研究的须要,乃有马来亚大学中文图书馆之设立,并聘请谙中文之馆员负责编书的工作。
虽然,该馆目前有关中文文献的收藏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因而,中文文献的收藏乃有赖于华团、民间团体和民办学院之努力经营。
但上述团体,或因成立的宗旨和兴趣不在于此,或因经费短缺和人手不足,以致有关文献的收藏不齐全,在资料整理方面也未作妥善的规划。
晚近成立于南方学院的马华文学专题图书馆,虽向前辈学者收购了一批相关珍贵书籍而奠下其基础,并于随后陆续获得各方的捐赠以充实其藏书,但毕竟其馆龄尚浅,在各方面仍有待提升,以便进一步的落实其作为标准型的专题图书馆之计划。
此外,成立于1990年的民办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资料室,其所存藏有关砂拉越的中文书刊数量,为该州内公私图书馆中最多者。
其所收藏的砂州早期华文报纸剪报资料,亦值得在此一提。
另一方面,就近十余年来(1993-2003)由我国各华团所出版的各类中文专著与文献书刊而言,不论于质于量均相当可观。
惟因流通管道之局限,而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亦将针对此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并尝试提出输通其管道的可行性方案。
国立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现况--以马大东亚图书馆为例
马来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前称中文部图书馆,成立于1963年5月。
初创时约只有8000本书籍,现存藏约8 万5 千本中文书刊,其中包括了本地作者、作家以中文出版的学术性著作和文艺作品以及我国华社团体所出版的各类纪念特刊(统称之为Malaysiana)。
除了中文书籍以外,该馆尚藏有日文与韩文图书,惟数量不是很多。
馆内的图书,基本上乃以哈佛燕京图书分类为据,将馆内中文图书分作以下九大类,即:中国经学类、哲学宗教类、历史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语言文学类、美术游艺类、自然科学类、农业工艺类以及总录书志类。
在图书编目方面,1993 年以前所有的图书均分别以(1)作者或书名及(2)内容性质编写书卡供查阅。
1993年以后的藏书编目,则据马大总图书馆所采用之OPAC系统,将有关图书资料以汉语拼音编写,输入电脑供上网查阅。
由于目前电脑上的书目尚未有中文字幕,对不谙汉语拼音者颇为不便。
就该馆所藏中文图书方面,我认为较有特色和价值者乃:数量颇为可观的中国各省县地方志及上述的Malaysiana特藏图书这两大类。
其他的馆藏中文书,则为配合马大中文系、东亚系和语言暨浯言学院内所开设的本科生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诸课程需求而采购的相关参考书。
这类藏书,无论在质在量方面,均不足以与中国和港、台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所存藏者相比拟。
而可作为马大图书馆卖点的上述两大类藏书,却迄今尚未见出版专题的书目提要,为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提供方便。
1
民办学院和华社团体所设图书馆和资料室概况
除了上述具个别特色的民办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院”)图书馆及馆内附设的马华文学馆和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所设的资料室藏书以外,尚有于1985 年成立的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7 年间改称华社研究中心)所附设的图书馆、槟州华人大会堂图书馆、民办新纪元学院图书馆、新山陶德书香楼2等。
它们当中,有些的藏书量虽然不少,但其内容种类不免纷杂,对个别特定文献的收藏,则似有待更妥善的规划和整理。
南院近期设立的“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所进行的“搜集柔佛潮州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3和拟添设之“福州人专柜”4,及前述陶德书香楼近期所设立,以收集东南亚史料为主的“东南亚华文资料中心”,若能有规划地进行专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将之分门别类,经历长期不断的积累,肯定将为区域华人族群与华社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种发展趋势,固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仍有赖于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方能成就之。
就上述这些图书馆个别情况而言,有些仅供个别单位成员使用;有些虽有公开供公众人士借阅,但大体属一般的阅读,或大专院校学生课业所须的参考范畴而己。
限于服务对象与读者群的水平和须求,以及有关图书馆本身的规模和经费,要求它们对本邦华人、华社文献存藏作出更专业的档案分类与编目工作,显然超出了
1该馆只于1995年出版过一本由苏庆华与Emillia Zainon Ismail 合编的《马来亚东亚图书馆馆藏中国大陆出版伊斯兰教著、译作书目提要》。
2该书香楼的前身,乃具20余年历史的陶德俱部。
2001年10月7 日会员大会议决,以陶德书香楼取代原有的陶德俱乐部中文名称,并全面改组俱乐部的会务。
该楼现址设新山百货布匹商公会顶楼。
占地约千余尺,内藏书籍、期刊、剪报资料。
2002年4月复将公会一楼租下,辟为“东南亚华文资料中心”。
据知,目前已上架的图书约3 至4万册,华文书占了90%以上,多为七、八十年代大陆出版的文史哲图书。
而中心所藏,乃为数约1万册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新马研究书籍,包括颇齐全的华文杂志。
参《书香楼开幕纪念(特刊)》(2002:书皮内页)。
这些藏书主要来自新、马两地藏书家和学者之捐献。
书香楼成了旧书回收站,但也开始筹募基金,为日后继续扩增馆藏作出准备。
感谢安焕然先生提供上述资料。
3这项柔佛州内潮人资料搜集与研究计划,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阶段性的成果已经于2003年4月结集出版,并将于2004年3月间举行“潮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述搜集成果发表会。
4参阅《今日南院》第9 期(2002 年6月出版),页37。
它们的能力范围。
象南院那样的设有专题马华文学馆,以及它目前正进行中的较专业性规划与搜集本邦区域华人族群文献之条件,也许亦仅属特殊的案例。
5
华团及民办文化团体中文出版物概述
虽然目前我国华团和民办中文图书馆或资料室于中文文献、书刊之存藏方面,成绩差强人意;但它们在中文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的出版方面,却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
比如说:运作资金向来都不太充裕的华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华研”),在各方的赞助下先后出版了《资料与研究》《人文杂志》和《马来西亚研究学刊》和历史、法律常识、社会、文化、医药知识小册等各类书籍数十种。
6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不废江河万古流:华资十周年纪念特刊》《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节令民俗与宗教》《解构政治神话:大马两线政治的评析》《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经济问题评论》《政治动员与官僚参与:大马华人政治述论》《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与文学史》《建构中的华人文化:族群属性、国家与华教运动》《马来西亚华人新村五十年》《社会变迁与文化诠释论文集》《(日军勒索)奉纳金资料选编》等。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以下间称“华总”)除了出版《会讯》以外,亦曾出版《愿景》文化季刊7,并出版了以下特刊、论文集、学术专著等:《华总六周年特刊》《文化十年论文集》《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论文集》《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3册、《二十四节令鼓》《马来西亚华人思想兴革论文集》《东南亚文化冲突与整合论文集》《马来西亚华团简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资料集(1984-2000)》《马来西亚华人创业传》《中文古籍中的马来西亚资料汇编》《马来西亚华人义山资料汇编》等约二十种。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以下简称“砂华文协”)自1990 年成立以来,除了出版会刊《文海》8《文协十年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创会十周年纪念特辑1990-2000》《砂华文协现藏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以外,还先后赞助出版和出版了有关砂拉越历史、文化、文学等类的著作,其中包括:《诗巫华族史料集》《砂拉越华族研究论文集》《砂拉越乡镇华人先驱》《砂拉越河畔的华人神庙》《砂拉越华人民间信仰》《落地生根:海外华人问题研究论文集》《砂华文学史初稿》《华工起义》《诗巫广东垦场史》《斯里阿曼省华族史料集》《砂拉越华人社会的变迁》《刘子政与砂拉越史研究》《砂拉越华人古迹》《反殖时期的砂华文学》等。
5南院马华文学馆于1998年4 月26 日正式成立,目前暂附属于南院图书馆,为国内第一间专题图书馆。
该馆珍藏本室内珍藏相关马华文学书籍超过5000册,剪报资料室收集了国内外马华文学创作、评论及马华文学相关剪报资料,而期刊室则珍藏超过3000册的马华文学相关期刊。
蒙安焕然先生提供有关资料,谨此致谢。
6有关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出版书目(截至1995 年8 月),参阅《不变江河万古流:华资十周年纪念特刊》(1995:93-98)。
其后,叉出版了“本士关怀系列”及“华研学术丛书”数种。
7该刊于1999 年7 月出版创刊号,迄2001 年4 月出版第8 期后即宣告停刊。
8该刊于1998 年5 月创刊,迄2002 年8 月已出版了4期。
此外,还出版了砂拉华文作家的作品以及重刊和出版了刘子政系列著作十数种,其中包括《砂拉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徵》《福州音南洋诗民间歌谣》《怀故集》上下册《沙巴史事论丛》《砂拉越华文报业史》《明远楼外记》等。
砂华文协对砂拉越华族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9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成立于1977 年,并于1980 年11 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学术性综合文化月刊--《文道》10。
它也于70年代末至80 年年代间出版了6种学术丛书,即:《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研究论文集》《灵根自植》《人间烟火》《文学研讨会论文集》《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研讨会论文集》。
其于2001 年9 月刚出版的10 钜册《当代马华文存》,收入了80 与90 年代以中文发表于我国各报刊,有关政冶、经济、文化、教育、社会 5 大领域的评论佳作。
该《文存》据上述5 大领域,将80 年代和90 年的文章各辑为1 册,一共收录了300位评论作者的840 篇文章,“几乎囊括了马来西亚所有重要的华裔评论作者的思想精华。
就某方面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史料纪实和社会见证。
”11堪称是该协会于21世纪伊始所展现的“大气魄和大动作”(王赓武语),对我国华人文献和史料的保存贡献良多!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曾先后出版了《雪华堂54周年纪念特刊》(1977)《雪华堂72周年纪念特刊》(1996),《苟利社稷全力以赴:雪华堂与华社风雨同舟八十载》(2002)。
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也先后出版了《马新海南族群史料汇编》(1999),《百年乡情:15间超过百年历史的海南会馆》(1999),《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纪念特刊》(2000)等。
此外,各州的海南会馆也出版了各类文献,如《槟城琼州会馆一百廿五周年纪念特刊》(1992),《马六甲海南会馆千禧年纪念特刊》(2001),《雪隆海南会馆史料汇编》(2002)等珍贵文献史料,值得加以重视。
马来西亚纪念日据时期殉难同胞工委会亦联合其他华团,先后出版了《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1996),《马来亚抗日纪念碑图片集》(1999),《奉纳金资料选编》(2000),《精魂忠骨永昭日月:日据时期殉难同胞追思活动(1995-2001)纪念刊》(2002)诸文献,作为历史的见证。
其他如:《光华曰报七十周年纪念刊》(槟城:光华日报,1981),《光华日报七十五周年纪念刊》(槟城:光华日报,1985),《(吉打双溪大年)明修善社锒禧纪念特刊 1959-1984》(吉打:明修善社,1985),《日治时期森州华族蒙难史料》(芙蓉:森美兰中华大会堂,1988),《马来西亚华文铭刻萃编》(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出版社,1982-1987,3 册),《巴生福建会馆志略、文献》(巴生:福建会馆,1982),《麻坡永春会馆成立九十周年纪念特刊》(麻坡:永春会馆,1984),《历史的跫音:三保山资料选辑》(马六甲:马六甲中华总商会,1989 ),《槟榔屿广福宫庆祝建庙188 年周年暨观音菩萨出游纪念特
9有关砂华文协所出版的图书书目,参阅蔡增聪编《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2002:13-24)。
10该刊自1980 年 11 月创刊至1994 年12 月停刊,共出版了百余期。
11参阅该套书总编辑戴小华《倾听马来西亚--〈当代马华文存〉总序》(2001:i – vii)。
刊》(槟广福宫信理部,1989),《大马龙岩会馆总会暨各乡会联合特刊》(槟城:特刊委员会,1988),《北马潮安同乡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刊1952-1992》(槟城:北马潮安同乡会,1993),《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料集》(吉隆坡: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1993),《柔佛州河婆同乡会庆祝十六周年、马来西亚河婆联合会第七届大会纪念特刊》(古来:柔佛州河婆同乡会,1994),《万众一心:马华公会45 周年纪念特刊(1949-1994)》(吉隆坡:马华中央宣传局,1994),《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1922-1997)纪念史料专辑》(新山:新山中华公会,2000),《柔佛古庙专辑》(新山: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修复委员会,1997),《第17 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纪念专辑》(新山:柔佛中华总会,2003),《为国为民:马华公会50 周年党庆纪念特刊》(吉隆坡:马华公会,1999),《世界客属第十五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1999),《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蕉风椰雨客家情》(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2001),《河婆乡土情》(吉隆坡:作者自印,2001),《河婆客家山歌选辑》(吉隆坡:作者自印,2002),《雪隆潮州会馆百周年(1891-1991)纪念特刊》(吉隆坡:雪隆潮州会馆,1992),《诗巫入永安亭大伯公庙重建百年纪念特刊(1987-1997)》(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1999),《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二百周年纪念特刊》(槟城:槟广汀会馆,1998),《槟榔屿潮州会馆庆祝成立134周年(1864-1998)纪念特刊》(槟城:槟潮州会馆,1998),《槟城联合福建公冢二百年》(槟城:公冢董事会,1994),《吉隆坡广东义山千禧特刊》(吉隆坡:吉隆坡广东义山,2001),《新村成立5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马华公会新村事物局,1999),《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彭亨: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砂拉越)斯里阿曼省华族史料集》(诗巫:砂华文协,1999),《(砂拉越)美里省社会发展史料集》(美里:美里笔会,1997),《槟榔屿晋江会馆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槟城:槟晋江会馆,1999),《槟城惠州会馆180 年》(槟城:槟城惠州会馆,2003),《惠州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惠州属团体总会,2001),《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五届国际大会纪念特刊》(吉隆坡: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2001)等,均内容丰富,甚具收藏价值,惜其流通量不广,外界更是难以完备的加以采集。
个人、集体中文专集和学术著作、论文集之出版概况
除了上述华团、政党、会馆、宗亲会和庙宇所出版的纪念特刊以外,近十年来出版的个人或集体中文专集,学术著作以及论文集,不论在质在量,均有可观者。
兹略经归类,将个人所掌握、不完整的出版物书目胪列如下:
(1)历史、史料类
1 王琛发编著《槟城客家两百年:槟榔屿客属公会六十周年纪念文集》。
槟城:槟榔屿客属公会,1998 年。
2 张少宽《槟榔屿福建公冢暨家冢碑铭集》。
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7 年。
3 陈剑虹编《马来亚劳工党文献汇编》。
吉隆坡: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1999 年。
4 颜永才编辑《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952-1972》。
吉隆坡: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2001 年。
5 林廷辉、宋婉莹著《马来西亚华人新村五十年》。
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0 年。
6 张少宽《槟榔屿华人史话》。
吉隆坡:燧人氏,2002 年。
7 李业霖主编《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
八打灵: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2002 年。
8 洪健华、黄乐群、蔡检年著《五十年代怡保集中营生活杂记》。
吉隆坡:朝花企业,1998 年。
9 房汉佳、林韶华著《英雄的故事: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
古晋:砂拉越国际出版社,1998 年。
10 郑韵穆著《勇闯天下: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成功之路》。
吉隆坡:元生基金会,1996 年。
11 郑良树著《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
柔佛:南方学院,1999 年。
12 钟锡金编著《南侨机工有唱不完的悲歌》。
吉打:赤土文丛编辑部,2000 年。
13 郭仁德著《马新抗日史料:神秘莱特》。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14 林运辉、张应龙编《中文古籍中的马来西亚资料汇编》。
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 年。
15 林水豪等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3 册。
吉隆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 年。
16 蔡增聪编《砂拉越华文书刊目录汇编》。
诗巫:砂华文协,2002 年。
17 郑良树著《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第1-3分册。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1998,1999,20001 年。
18 莫顺生著《马来西亚教育史 1400-1999 年》。
教总、林连玉基金会,2000 年。
19 蔡存堆著《百年沧桑话诗巫》。
诗巫:慕娘印务有限公司,1994 年。
20 朱敏华著《诗巫广东垦场史》。
诗巫:砂华文协,1998 年。
21 张少宽著《槟榔屿华人史话续编》。
槟城:南洋田野研究室,2003 年。
22 李永球著《移国: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
槟城:南洋民间文化,2003 年。
23 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编篡《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纪行》。
柔佛:南方学院,2003年。
24 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编篡《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
柔佛:南方学院,2003年。
(2)文学研究专集、论集/ 史料集
1 陈应德编著《梦平小说研究》。
柔佛:书辉出版社,1998 年。
2 鲁芒编《江天研究专集》(上册)。
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2000 年。
3 云里风编《云里飘来的清风:云里风及其作品评介》。
吉隆坡:嘉阳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
4 李锦宗著《80 年代的马华文坛》(史料集)。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
〖收入“德麟文丛”第二辑〗
5 李锦宗著《殒落的文星》(史料集)。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收入“德麟文丛”第四辑〗
6 许文荣主编《回首八十载、走向新世纪:九九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柔佛:南方学院,2001 年。
7 马夫之著《作家作品研究》(评论集)。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
〖收入“德麟文丛”第二辑〗
8 江铭辉主编《马华文学的新解读: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八打灵: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1999 年。
9 戴小华、尤绰韬主编《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第一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中协联合出版,1998 年。
10 陈雪风著《关于文学的思考》(评论集)。
吉隆坡:千秋事业社,1995 年。
11 谢川成著《现代诗心情》(评论集)。
怡保:作者自印,2000 年。
〖收入“中协文丛”系列1〗
12 谢川成著《谢川成的文学风景》(评论/ 书评)。
怡保:作者自印,2000 年。
〖收入“中协文丛”系列2〗
13 马仑编著《新马华文作者风采 1875-2000 年》。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14 许文荣著《极目南方:马华文化与马华文学话语》。
中协、南方学院联合出版,2001 年。
(3)文学作品专集/选集
1 陈政欣编选《马来西亚微型100:微型小说选集》。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1998 年。
2 碧澄编《梦土亚细安:亚细安华文文学作品集》。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0 年。
3 王锦发、陈和锦主编《云南园最后的鸟啼:南洋文艺199
4 散文年选》。
吉隆坡:南洋商报,199
5 年。
4 陈和锦主编《旱天花露:南洋文艺小说年选1996》。
吉隆坡:南洋商报,1997 年。
5 陈和锦主编《大地浮雕:南洋文艺散文年选1996》。
吉隆坡:南洋商报,1997 年。
6 江天著《民族魂鲁迅》(诗集)。
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1996 年。
7 倪子仲著《生命的痕迹》(文集)。
槟城:作者自印,1993 年。
8 倪子仲著《龙津河之恋》(文集)。
槟城:作者自印,1999 年。
9 江天著《神州万里行》(诗集)。
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2001 年。
10 李忆君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一)1965-1980》。
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彩虹)、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作协)联合出版,2001。
11 陈政欣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二)1981-1996》。
彩虹、作协联合出版,2001。
12 碧澄主编《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一)1965-1980》。
彩虹、作协联合出版,2001 年。
13 陈大为、钟怡文主编《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I》。
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 年。
(4)回忆录/传记/时评言论集
1 杨国斯著《人生奋斗、政治经历:丹斯里拿督阿玛杨国斯自传》。
古晋:作者自印,1998 年。
2 张少宽编辑《平等的回忆》。
槟城:拿督许平等局绅,1999 年。
3 赛扎哈利著、赖顺吉译《人间正道:赛扎哈利政治回忆录》。
吉隆坡:朝花企业、社会分析学会联合出发,2001 年。
4 郭仁德著《敦陈祯禄传》。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1996 年。
5 郭洙镇著《龙腾虎跃的年代》。
Nissida Graphic Creation 出版, 1993 年。
6 何国忠著《今我来思》(时评选集)。
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3 年。
7 骆静山著《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
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1994。
8 何启良著《政活动员与官僚参与》。
吉隆坡:华资,1995 年。
9 翁诗杰著《扬起政海良知的风帆》。
吉隆坡:南洋商报,1995 年。
10 林金忠著《民族主义的思考》。
吉隆坡:南洋商报,1996 年。
11 李业霖主编《吉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束的一生》。
吉隆坡;华资,1997 年。
12 林慕著《迷失与醒觉》(时评选集)。
吉隆坡:东方业有限公司,1997 年。
13 陆庭谕主编《石在火不灭:语文运动、团结运动、茅草行动》。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教总),1996 年。
14 陆庭谕主编《沈慕羽事迹系年》。
吉隆坡:教总,1997 年。
15 陆庭谕主编《沈慕羽言论集》上、下册。
吉隆坡:教总,1998 年。
16 钟锡金编《世纪老人许峥嵘诗文集》。
吉打:赤土文丛编辑部,2000 年。
17 马汉(孙速蕃)著《风雨人生路》。
吉隆坡:嘉阳出版公司,2002 年。
18 横眉(李雄之)著《烟雨华团》。
吉隆坡:作者自印,2001 年。
19 李万千著《求是集:李万千文选1980-2000》。
吉隆坡:东方企业有限公司,2001 年。
20 许万忠著《点到为止》(时评集)。
马六甲: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2001 年。
21 马哈迪默哈末医生著、何尔荣译《勇往直前》。
吉隆坡:立腾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22 林廷辉、宋婉莹著《华人社会观察》。
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9 年。
23 谢诗坚著《历史片断回顾:巫统政治风暴》(政论文集)。
槟城:作者自印,1999 年。
24 苏庆华著《节令、民俗与宗教》。
吉隆坡:华资,1994 年。
25 洪祖丰著《佛教面面观》。
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8 年。
26 张德来著《沙巴的客家人:客家华人贡献沙巴州现代化之探讨》。
亚庇:沙巴神学院,2002 年。
27 陈嘉荣等制作《新新关系:看新山人如何新加坡》。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1 年。
28 陈亚才编《留根与遗恨:文化古迹与华人义山》。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0 年。
29 舒庆祥著《走过历史》。
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30 吴木炎著《倒退二十年: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1 年。
31 钟天祥著《现场真性请》。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2 年。
32 陈再藩著《文化第1 方程式》。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2002 年。
34 丘光耀著《第三条道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选择批判》。
八打灵:地球村网络有限公司,1997 年。
34 翁诗杰著《打造新政治文化》。
吉隆坡:大将事业社,1999 年。
35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资料组编《丁加奴:回教党执政之后》。
八打灵: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0 0年。
36 张景云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政治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
吉隆坡: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华文协),2001 年。
37 蔡维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经济卷》 80 年代、90年代各一卷。
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38 罗正文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文化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
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39 邓日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教育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
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
40 陈亚才主编《当代马华文存:社会卷》 80年代、90年代各一卷。
吉隆坡:马华文协,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