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
的矛盾和问题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灵验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
中医药理论是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探索,系统总结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完整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谈中医药继承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
目前,全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1],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2],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
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
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
解剖等课程的教学。
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着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
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工夫更无从谈起。
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科学。
中医药历来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
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医讲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杀毒灭菌。
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
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
中医科研必须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应以研究药性,以及药性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为切入点。
然而,目前中医药科研淡化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以线性、分析还原论为指导思想,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研究中医药“实质”、“本质”和“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微观探索”、“指标检测”、“客观实证”,试图从实验室里发展中医理论、开发中药新药,甚至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这种完全按照西医科研路子开展中医科研违背了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纯中医药类研究课题也不多,有些项目应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
加强和正确引领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只有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根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整体医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体系,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活水源头。
3医疗模式和标准西化,削弱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的模式和标准,以整体论的思维为主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疗疾病。
一个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都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征。
如蒲辅周曾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在治愈的167人中,用了98组中药处方3]。
可见,中医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及医疗模式
不同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有不同的诊疗模式和标准,在实践中应“求异存同”,而不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必须认同和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
如中医的半里半表病及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用西医理论是无法解释和解决的。
然而,我国现行的中医医疗模式、标准以西医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主导;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按西医医院的管理方式来实施。
如西医院是分科管理,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
北京某大医院共分了37个科室,各科室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个科室对患者全面负责,通常情况是一个患者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室。
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都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
但目前我国的中医院也同样按照西医院的分科方法,科室越分越细,全科医生越来越少,医药分离、针灸与中医分开等。
这种按西医医疗模式和管理方法来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和管理,丧失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与特色,阻碍了中医药自己的标准化战略的发展,导致了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药必然会日渐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