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灵验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中

医药理论是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探索,系统总结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

心的完整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谈中医药继承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屮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目前,全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 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1],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2],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工夫更无从谈起。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科学。中医药历来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屮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

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

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讲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中医科研必须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应以研究药性,以及药性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为切入点。然而,目前中医药科研淡化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以线性、分析还原论为指导思想,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研究中医药“实质”、“本质”和“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微观探索”、“指标检测”、“客观实证”,试图从实验室里发展中医理论、开发中药新药,甚至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这种完全按照西医科研路子开展中医科研违背了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纯中医药类研究课题也不多,有些项目应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加强和正确引领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只有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根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整体医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体系,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活水源头。

3医疗模式和标准西化,削弱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的模式和标准,以整体论的思维为主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疗疾病。一个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都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征。如蒲辅周曾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在治愈的167人中,用了 98组中药处方[3]。可见,中医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及医疗模式不同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有不同的诊疗模式和标准,在实践中应“求异存同”,而不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必须认同和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如中医的半里半表病及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用西医理论是无法解释和解决的。然而,我国现行的中医医疗模式、标准以西医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主导;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按西医医院的管理方式来实施。如西医院是分科管理,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北京某大医院共分了 37 个科室,各科室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个科室对患者全面负责,通常情况是一个患者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室。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都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但目前我国的中医院也同样按照西医院的分科方法,科室越分越细,全科医生越来越少,医药分离、针灸与中医分开等。这种按西医医疗模式和管理方法来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和管理,丧失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与特色,阻碍了中医药自己的标准化战略的发展,导致了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药必然会日渐萎缩。

4有关政策法规导向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着眼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没有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有些甚至不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可以说现行法规政策的有某些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医生历来重视使用自制的丸、散、膏、丹为患者治病,且医药不分家,

但这些传统做法和经验,如按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是不合法的。

另外,中医药是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如东汉建安年间伤寒病

大流行,张仲景提出了“伤寒论”,有效制止了伤寒传播。明代永乐年间多次大疫,吴又可提出的“温疫论”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论,对有效防止传染病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理论就是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然而,

我国现行的《传染病法》规定,传染病只能在传染病医院治疗,但传染病医院基

本没有中医。2003年有关部门确定SARS是I类传染病后,北京的中医就无法介

入SARS治疗。后经多方面努力,中医才在防治SARS中发挥了重耍作用。

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就是一部民间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如华佗、张仲景、

孙思邈、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名于民间。当代的中医

名家吕炳奎、董建华、方药中、焦树德等也无一不是来自民间[4]。有许多民间

中医具有一技之长、掌握特技疗法,他们的治疗方法不但具有中医特色,而且效

果好、费用低,民间中医的研究成果只要加以重视和整理提高,有很多成果可成

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但按现行的《医师法》规定,许多民间中医无法取得合法的

行医资格。

如何解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更多的学

科专业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认为应成立专门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机构,从抓顶层

设计入手,合理制定一套长远的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

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加强中国传统

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氛围;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

研究,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医药原创性成果;逐步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标准体系,合

理搭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平台。我们相信,只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前途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中医药教育机构基本情况[EB/OL]. http://www. satcm. gov. cn/lanmu/j iaoyu/index, htm, 2006-12-12.

[2]郑恩元.中医是成熟的科学[J].科技中国,2006,2(2): 84-87.

[3]贾谦.确立中医药战略地位的重耍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

现代化,2005, 7(5): 88-97.

[4]江淑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民间中医事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

管理,2003,23 (9): 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