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桃花源记并诗》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桃花源记》的体裁问题,历来的学者都各抒 己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 陶渊明的散文在中国 小说发展史上,上承《史记》,下开唐传奇之先河,而又 影响了同时期和后世的小说。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 的地位是不容贬低的。
二、桃花源的原型 《桃花源记 》问 世 之 后,每 逢 乱 世,人 们 就 会 想 到 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 何处是桃源”之 类 的 诗 句,就 经 常 在 历 代 许 多 人 的 诗 文中出现。王维作《桃源行》、韩愈写《桃源园》、苏轼 《和桃花源诗( 并序) 》以及现代学者陈寅烙的《桃花源 记旁证》等,或追思陶翁,或考辨桃源,或“笑逃秦人”。 不仅如此,在当今的地名中“桃源”亦用之甚多。 关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究竟应在何处? 前 人传说与考证颇多。现代史家的研究,较为重要者有 二: 一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桃花源记旁证》中 “以诗证史”,他认为: “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 亦纪实之文也”[7],因而他“就纪实立说”,得出的结论 主要有四点: 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之弘农,或上洛,而 不在南方之武陵; 真实之桃花源居人所避之秦乃苻秦, 而非嬴秦; 桃花源记纪实之部分乃依据义熙十三年春 夏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所闻见之材料而作成; 桃花源记寓意之部分乃牵连混合刘驎之入衡山采药故
收稿日期: 2012 - 01 - 18
事,并点缀 以“不 知 有 汉,无 论 魏 晋 ”等 语 所 作 成。 这 篇论文传 播 开 来 以 后,在 社 会 上 产 生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二是唐长孺先生的《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8],是对 陈寅恪先生文的商榷,他倾向于认为桃花源的故事所 本基本上取自南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传说,这种传说晋、宋之间流 行于荆、湘,同一时代的陶渊明根据所闻加以理想化, 写成了《桃花源记》,桃花源居人的生活秩序不同于北 方之坞堡。他们的结论皆有可取。
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 近三十年;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2) 04-0010-04
作者简介: 任 欢( 1985 - ) ,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桃花源记并诗》的体裁 《桃花源记 》并 诗 大 约 作 于 南 朝 宋 武 帝 永 初 二 年 ( 421) ,其时作者 57 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一般意 义上认为《桃 花 源 记 》是《桃 花 源 诗 》的 序,是 一 篇 散 文。逮钦立先生说: “这部作品( 《桃花源记并诗》) 有 两个有机部分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用散文进行描写,用 诗歌进行歌赞,有说有唱地完成整个故事。”[1]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萧东海《论 < 桃花源记 > 体裁是小说》中说到: “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历来被看 作 是 散 文。 但 它 早 已 收 入 志 怪 小 说 集《搜神后记》,并具备同时代小说‘粗陈梗概’的基本 特征,其实 是 一 篇 小 说。 作 者‘拳 拳 于 鬼 神 ’的 志 趣, 是其创作此小说的性格基础。自古来视诗文为正统、 小说为末流的传统观念,是误将其归属散文的主要原 因。”[2]卢英宏《< 桃花源记 > 是一篇小说》里也说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似乎已无可非议。 各种古代文学史、各种古代文选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 而这种散文如果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以区别于韵文 的话,《桃花 源 记 》的 确 是 一 篇 散 文。 问 题 是,关 于 散 文的概念,如今一般是从狭义而言的,即指除诗歌、戏 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拿这 个标准检 验,《桃 》文 显 然 不 能 列 为 散 文 类。 问 题 是, 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既把《桃》文当一篇散文,又把其 当作志怪小说。这种在文体归宿上出现的矛盾,是不 应该有的。问题是小说这个概念在汉代就已出现,班 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讲: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 宫,街 谈 巷 语,道 听 途 说 者 所 造 也。”可 见 古 人 在 汉 代 就已把小 说 单 列 看 待。 而《桃 》文 作 于 晋,在 汉 之 后, 其文体应该有明确的标志。所以,界定《桃花源记》的 文体归属 很 有 必 要。一 旦 小 说 文 体 得 以 确 认,关 于 《桃》文的内容与评价自然会与诸说有异。”[3] 此外,张钧的《 < 桃花源记 > 并诗在中国小说史 上的地位》从 八 个 方 面 说 明 其 属 于 小 说 体 裁,同 时 论 及《桃花源记》并诗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4]韩春萌
·10·
的《< 桃花源记 > 与小说源流》以《桃花源记》为例作 探讨,来说明陶渊明对古代小说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 响。[5]袁书会的《追寻桃花源—也谈陶渊明的 < 桃花 源记并诗 > 》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 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 异故事记载 下 来 罢 了,因 此《桃 花 源 记 》是 一 篇 小 说, 而《桃花源记并诗》在历来陶本中“文”、“诗”并载,这 种文 体 特 征 极 有 可 能 受 到 佛 经 文 体 褐 颂 相 接 的 影响。[6]
近 三 十 年 ,关 于《桃 花 源 记 》的 创 作 原 型 问 题 一 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不 完 全 统 计,目 前 全 国 先 后 有三十多个地方在“据理力争”。刘自齐《 < 桃花源 记 > 与湘西苗族》一 文,认 为: “陶 渊 明 所 描 述 的 桃 花源应在湘西武陵的苗族地区。武陵地区的苗族 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对桃树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有 ‘邀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 ’等 风 俗 习 惯; 当 时 湘 西 苗 族地区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的 初 期,呈 现 出 没 有 阶 级 压迫、阶级剥削的 社 会 现 象。”[9]冉 光 大《桃 花 源 应 多说并存———评教课书 < 桃 花 源 记 > 地 址 注 释》运 用对比的方法,得 出 酉 阳 县 桃 花 源 应 为 陶 渊 明《桃 花源记》原型的结论,其 文 说 到: “《桃 花 源 记》既 非 史书,也非地志,而是文学作品,对描写 的 原 型 可 以 而且必然 有 所 取 舍 发 展。”[10]梁 宁 森《桃 花 源 源 流 辨析》根据历史文 献、文 化 遗 迹、地 理 环境等因素考 证了桃花源的 来 龙 去 脉。 “桃 花 源 古 地 名 早 已 有 之, 应在河南灵宝。但无论如何,《桃花源记》只是一篇文 学作品,东晋诗人陶渊明肯定没有到过桃花源,真实的 桃花源景象只是道听途说。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 和安徽、湘西、湖南等地去争谁是真正的桃花源。我们 只是想结合灵宝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陶氏笔 下的桃花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1]刘国忠 《梅山文化与 < 桃花源记 > 》从《桃花源记》的内容与 梅山人的生 活 形 态、历 史、地 理 环 境 相 互 联 系 进 行 分 析,认为陶渊明 写 的 桃 花 源 就 是 梅 山 地 区。[12] 张 松 辉 《桃花源的原型是道教茅山洞天》从陶渊明与道教的 关系、茅山洞天与“桃花源”的比较、《桃花源记》中的 道教痕迹和《搜神后记》中的旁证四个方面论证桃花 源的原型是 道 教 的 茅 山 洞 天。[13] 饶 军《庐 山 桃 花 源 及 其文化的产生 与 积 淀 》论 证 了 庐 山 脚 下 的 康 王 谷,以 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在陶渊明之前就产生了躲避战乱 的文化,由此 成 为《桃 花 源 记 》的 原 型,并 在 此 后 的 历 史中不断 积 累 着 相 同 主 题 的 文 化。[14] 赵 幼 立《“梵 天 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内涵探微》从梵净山佛教文化源 流,梵净山地区植物多样性和奇特风光,铜仁地区人与 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发掘“梵天净土,桃 源铜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15]
2012 年 4 月 第 29 卷第 4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pr. 2012 Vol. 29 No. 4
近三十年《桃花源记并诗》研究综述
任欢
(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本文将结合近三十年间关于陶渊明及其《桃花源记并诗》的研究成果,从体裁、原型、作品渊源与主旨思想和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