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卫星海洋遥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海洋测绘
赵建虎
第十一章
卫星海洋遥感 Marin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赵建虎
本
章
内 容
概述 海表温度遥感 海色卫星遥感 微波高度计 微波散射计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雷达 水深遥感 思考题
11.1 概述
卫星海洋遥感(Satellite Ocean Remote Sensing)以 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对象的遥感技术。它包括: 电磁波遥感 声波遥感 卫星遥感的特点: 具有大面积、同步连续观测 高分辨率和可重复性 全天候
卫星海表温度的反演,见如下流程图:
读 带
辐 射 量 定 标
几 何 校 正 云 检 测
反 演
海 表 温 度
SST
NOAA采用的业务化海表温度反演算法有MCSST、 CPSS和NLSST三类,其中MCSST包括劈通道算法和三通道 算法。
CCTIB
卫星海表温度的反演
劈通道算法:
S S T a 1T1 1 a 2 (T1 1 T1 2 ) a 3 (T1 1 T1 2 )(sec 1) a 4
用于海洋遥感的卫星传感器分为两大类: 1. 被动型 亦称无源雷达,是接收太阳光的反射或目标自身 辐射电磁波的遥感方式。 2. 主动型 亦称有源遥感,是遥感器在遥感平台上向被探测 目标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回波信号的遥 感方式。
海洋卫星遥感在海洋大范围调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卫星遥感系统包括: 1.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2.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3.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和信息管理 4. 分析及应用系统
1.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平台即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平台。按照高度可 分为:
地面平台 航空平台 航天平台
卫星海洋遥感中多采用航天平台。航天平台包括卫星、 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等超过大气层的航天飞行 器及探空火箭。
遥感器是指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电磁波信息的仪器, 也称传感器。目前用于海洋研究的传感器主要有: 海色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悬移 质浓度、海洋初级生产力、漫射衰减系数以及其他海洋 光学参数。 红外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海表温度。 微波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平均海平面高度、大地水准 面、有效波高、海面风速、表层流、重力异常、降雨指 数等。 微波散射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10 m处风场。 成孔径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波浪方向谱、中尺度涡旋、 海洋内波、浅海地形、海面污染以及海表特征信息等。 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温度、海面风速以及海 冰水汽含量、降雨、CO2海—气交换等。
II类水域 它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叶绿素和DOM以及各种营养物质,海水往往 呈现蓝绿色甚至黄褐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继1978年Nimbus—7/CZCS卫星资料的成功应用之后,卫星海色遥 感逐渐成为一些著名的国际海洋研究计划的技术关键和重要内容。 1、CZCS与SeaWiFS海色传感器 装载于Nimbus-7上的海色传感器CZCS(Coastal Zone Color Scanner)是一个以可见光通道为主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
3.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 所谓卫星资料的反演,是指从卫星原始数据获得定量 海洋环境参数的数学物理方法,即从电磁场到物质性质 或地球物理性质的逆运算。 反演方法有: ① 准解析 ② 数值模拟 ③ 统计回归 ④ 以上三者的结合
从通讯理论观点看,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可归结如下图
由传感器 输出获得 的电磁场 参数 海洋环境 参数
0.22K(270K处噪声等 效温度误差)
SeaWiFS (Sea—ViewingWideField—Of—ViewSensor) 是装载在 美国SEASTAR卫星上的第二代海色遥感传感器,SeaWiFS共有8个通道, 前6个通道位于可见光范围。
表11-3 SeaWiFS的技术参数 波段 波长范围 um 饱和辐亮 度 信噪 比 波段设计
中国海及邻海03年1-3月的海面温度变化
03年7月天津大沽赤潮监测
11.3 海色卫星遥感
海色遥感是唯一可穿透海水一定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它利 用星载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接收海面向上光谱辐射,经过大气校正, 根据生物光学特性,获取海中叶绿素浓度及悬浮物含量等海洋环境要 素。 在海色遥感研究中,海水划分为: I类水域 以浮游植物及其伴生物为主,海水呈现深蓝色,大洋属于这一类。
色素,光学性质,悬 移质
大气校正,叶绿素 大气校正,气溶胶 大气校正,气溶胶
6
7 8
WiFS在CZCS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① 增加了光谱通道,即412nm、490nm、865nm。412nm 针对于Ⅱ类水域DOM的提取,490nm与漫衰减系数相对应, 865nm用于精确的大气校正。
② 提高了辐射灵敏度,Sea-WiFS灵敏度约为CZCS的两 倍。在CZCS反演算法中被忽略因子的影响,如多次散射、 粗糙海面、臭氧层浓度变化、海表面大气压变化、海面白 帽等,都在Sea-WiFS反演算法中作了考虑。
2、与海色卫星遥感有关的海洋光学特性 海洋光学理论是海色卫星遥感的基础。首先,海色传感器可见光 通道是按照海洋中主要组分的光学特性设置的,每个通道对应于海洋 中各种组分吸收光谱中的强吸收带和最小吸收带。 下图是叶绿素和DOM的光谱吸收曲线。
叶绿素和DOM的光谱吸收曲线
在讨论海色反演算法之前,需要介绍以下海洋光学关系式
2.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星载传感器通常产生测量电压或频率信号,然后进 行数据编码。大部分情况下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地 面接收站。在采用二进制编码中,一般用0一255或0一l 023或0—2 047对辐射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每个 象元要求8bit、10bit或12bit。由于海洋信息往往比陆地 低许多,因此,对于专为海洋应用的传感器,可将数字 化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给定数 据传输率的条件下,提高传感器的输出准确度。 对于非扫描式传感器,由于其测量频率较低,可以 在提高数据传输率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数据分辨率。 对于扫描式传感器,其数据几乎是连续产生,则须 在采样率、数字化间隔及数据传输率之间求得平衡。
R 0 .3 3 b b a
(11-7)
bb是水体的总后向散射系数,a为水体总体积吸收系数。
定义辐照度衰减系数为:
K ( ) d (ln E ) / d z
它是表征海中辐照度随深度而衰减的因子。 K(490)(490nm波段的K)是由遥感数据得到光学性质的一个典型 例子,它的反演算法为
三通道算法:
S S T a 1T1 1 a 2 (T 3 7 T1 2 ) a 3 (T 3 7 T1 2 )(sec 1) a 4
以上两式中,ai为模型系数。
如下两图为利用HY-1A卫星COCTS配备的两个红外通道获取的中国 海及邻海2003年1-3月的海面温度变化及2003年7月天津大沽锚地的赤 潮情况。
L ( ) (1 ) E d (0 ) R n Q
2
(11-6)
其中Lω(λ)是海面后向散射光谱辐射,称为离水辐亮度。ρ为海 气界面的菲涅尔反射系数,nω是水的折射率,Q为光谱辐照度与光谱辐 亮度之比,与太阳角有关,完全漫辐射时Q=π。R=Eu(0-)/Ed(0-),是 海面下的向上辐照度Eu(0-)和向下幅照度Ed(0-)的比。R与水体的固有光 学特性有关:
11.2 海表温度遥感
卫星海表温度测量主要利用海面热红外辐射。自然界 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 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 所谓黑体,简单讲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 射辐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也就是说全吸收。 卫星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常可用于 探测: 海表皮温:海表微米量级海水层的温度。
表11-2 CZCS传感器及其技术参数
波段 1 2 3 4 5 6 波长范围 433—453nm 510—530nm 540—560nm 660—680nm 700—800nm 10.5— 12.5μ m 饱和辐亮 度 5.41 3.50 2.86 1.34 23.9 信噪比 158 200 176 118 350 波段设计 叶绿素 叶绿素 DOM、悬移质 叶绿素、大气 校正 地面植被 海表温度
NOAA卫星地面接收站
卫星海洋遥感图像处理包括各种可以对像片或数字影 像进行处理的操作,这些包括图像压缩、图像存储、图像 增强、处理、量化、空间滤波以及图像模式识别等。还有 其它更加丰富的内容。 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是ilwis、PCI、ERMapper 和ERDASS。
卫星海洋遥感图像处理与数据处理的程序框图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海洋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 物体与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性的联系和规律。地理信息 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 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系统。利用海洋GIS系统,可以对海洋遥感 数据、反演结果等信息等信息进行有机的存储管理,并实现信息的 查询检索;结合其它辅助信息以及系统的分析运算功能,进行信息 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并生成各种海洋遥感信息产品输出。
海洋/大气传输系 统或电磁波与海洋 相互作用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过程 —般来说,它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海洋/大气传输 过程由一个不可解的积微分方程描述。电磁波与海洋相 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更为复杂。
4.
信息管理、分析及应用系统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 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是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
2
1 exp hc k T
5
1
(11-5)
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谱,地球表面平均 温度为300K左右,其黑体辐射峰值波长在8-14μ m。实 际物体的辐射还与比辐射率有关,在红外谱段,海洋的 比辐射率ε ≈0.98,随波长、海水温盐、海况的变化极 小。
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谱
红外辐射计由机械扫描系统、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冷系 统、电子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为了进行绝对测量,仪器 内安装了1~2个温度一定的黑体辐射源。常用的红外探测 元件有锑化铟、碲镉贡、锗掺贡和热释电,热敏电阻等。 工作波段一般在3-5μ m和8—14μ m。 与AVHRR红外辐射计相比,ATSR红外辐射计有了重要 改进。ATSR红外辐射计采用锥形扫描技术,使地球表面同 一地点从不同角度(0°和55°)测量两次(时间间隔约 2.5min),利用多通道、多角度以改善大气校正;采用两 个稳定性很高的黑体作星上辐射量定标,以提高辐射定标 精度,克服AVHRR测量中天空辐射不为零的影响;利用新 型的主动冷却装置使探测器的温度保持在90K左右,以降 低探测器噪声;近红外通道1.6μ m,用于在白天探测云。 另外,根据1.6μ m通道观测的辐亮度,1.6μ m与3.7μ m自 动交替工作。
1
2 3 4
402—422
433—453 480—500 500—520
13.63
13.25 10.50 9.08
499
674 667 640
DOM
叶绿素 色素,K490 叶绿素
5
545—565
660—680 745—785 845—885
7.44
4.20 3.00 2.13
596
442 455 467
海表体温:海表0.5-1.0m海水层的温度。
卫星SST采用遥感器为红外辐射计。红外辐射计 (Infrared Radiometer)是对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绝对 测量的遥感器。 利用红外波段测温的物理基础是普朗克辐射定律。由 普朗克函数可给出温度为T(K)的黑体的辐射率:
B ,t 2hc
L ( 4 4 3) K ( 4 9 0 ) 0 .0 2 2 0 .1 K (5 5 0 )
1 .2 9 9 6
(11-8)
3、海色反演原理 海色传感器输出的计数值DC(Digital Count),并非真正意义上 的物理量。因此,必须利用标准源将计数值换算成辐亮度,这一过程 叫做辐射量定标。 一般说来,传感器接收的辐亮度由下式碗定:
赵建虎
第十一章
卫星海洋遥感 Marin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赵建虎
本
章
内 容
概述 海表温度遥感 海色卫星遥感 微波高度计 微波散射计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雷达 水深遥感 思考题
11.1 概述
卫星海洋遥感(Satellite Ocean Remote Sensing)以 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对象的遥感技术。它包括: 电磁波遥感 声波遥感 卫星遥感的特点: 具有大面积、同步连续观测 高分辨率和可重复性 全天候
卫星海表温度的反演,见如下流程图:
读 带
辐 射 量 定 标
几 何 校 正 云 检 测
反 演
海 表 温 度
SST
NOAA采用的业务化海表温度反演算法有MCSST、 CPSS和NLSST三类,其中MCSST包括劈通道算法和三通道 算法。
CCTIB
卫星海表温度的反演
劈通道算法:
S S T a 1T1 1 a 2 (T1 1 T1 2 ) a 3 (T1 1 T1 2 )(sec 1) a 4
用于海洋遥感的卫星传感器分为两大类: 1. 被动型 亦称无源雷达,是接收太阳光的反射或目标自身 辐射电磁波的遥感方式。 2. 主动型 亦称有源遥感,是遥感器在遥感平台上向被探测 目标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回波信号的遥 感方式。
海洋卫星遥感在海洋大范围调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卫星遥感系统包括: 1.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2.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3.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和信息管理 4. 分析及应用系统
1.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平台即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平台。按照高度可 分为:
地面平台 航空平台 航天平台
卫星海洋遥感中多采用航天平台。航天平台包括卫星、 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等超过大气层的航天飞行 器及探空火箭。
遥感器是指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电磁波信息的仪器, 也称传感器。目前用于海洋研究的传感器主要有: 海色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悬移 质浓度、海洋初级生产力、漫射衰减系数以及其他海洋 光学参数。 红外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海表温度。 微波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平均海平面高度、大地水准 面、有效波高、海面风速、表层流、重力异常、降雨指 数等。 微波散射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10 m处风场。 成孔径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波浪方向谱、中尺度涡旋、 海洋内波、浅海地形、海面污染以及海表特征信息等。 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温度、海面风速以及海 冰水汽含量、降雨、CO2海—气交换等。
II类水域 它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叶绿素和DOM以及各种营养物质,海水往往 呈现蓝绿色甚至黄褐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继1978年Nimbus—7/CZCS卫星资料的成功应用之后,卫星海色遥 感逐渐成为一些著名的国际海洋研究计划的技术关键和重要内容。 1、CZCS与SeaWiFS海色传感器 装载于Nimbus-7上的海色传感器CZCS(Coastal Zone Color Scanner)是一个以可见光通道为主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
3.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 所谓卫星资料的反演,是指从卫星原始数据获得定量 海洋环境参数的数学物理方法,即从电磁场到物质性质 或地球物理性质的逆运算。 反演方法有: ① 准解析 ② 数值模拟 ③ 统计回归 ④ 以上三者的结合
从通讯理论观点看,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可归结如下图
由传感器 输出获得 的电磁场 参数 海洋环境 参数
0.22K(270K处噪声等 效温度误差)
SeaWiFS (Sea—ViewingWideField—Of—ViewSensor) 是装载在 美国SEASTAR卫星上的第二代海色遥感传感器,SeaWiFS共有8个通道, 前6个通道位于可见光范围。
表11-3 SeaWiFS的技术参数 波段 波长范围 um 饱和辐亮 度 信噪 比 波段设计
中国海及邻海03年1-3月的海面温度变化
03年7月天津大沽赤潮监测
11.3 海色卫星遥感
海色遥感是唯一可穿透海水一定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它利 用星载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接收海面向上光谱辐射,经过大气校正, 根据生物光学特性,获取海中叶绿素浓度及悬浮物含量等海洋环境要 素。 在海色遥感研究中,海水划分为: I类水域 以浮游植物及其伴生物为主,海水呈现深蓝色,大洋属于这一类。
色素,光学性质,悬 移质
大气校正,叶绿素 大气校正,气溶胶 大气校正,气溶胶
6
7 8
WiFS在CZCS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① 增加了光谱通道,即412nm、490nm、865nm。412nm 针对于Ⅱ类水域DOM的提取,490nm与漫衰减系数相对应, 865nm用于精确的大气校正。
② 提高了辐射灵敏度,Sea-WiFS灵敏度约为CZCS的两 倍。在CZCS反演算法中被忽略因子的影响,如多次散射、 粗糙海面、臭氧层浓度变化、海表面大气压变化、海面白 帽等,都在Sea-WiFS反演算法中作了考虑。
2、与海色卫星遥感有关的海洋光学特性 海洋光学理论是海色卫星遥感的基础。首先,海色传感器可见光 通道是按照海洋中主要组分的光学特性设置的,每个通道对应于海洋 中各种组分吸收光谱中的强吸收带和最小吸收带。 下图是叶绿素和DOM的光谱吸收曲线。
叶绿素和DOM的光谱吸收曲线
在讨论海色反演算法之前,需要介绍以下海洋光学关系式
2.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星载传感器通常产生测量电压或频率信号,然后进 行数据编码。大部分情况下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地 面接收站。在采用二进制编码中,一般用0一255或0一l 023或0—2 047对辐射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每个 象元要求8bit、10bit或12bit。由于海洋信息往往比陆地 低许多,因此,对于专为海洋应用的传感器,可将数字 化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给定数 据传输率的条件下,提高传感器的输出准确度。 对于非扫描式传感器,由于其测量频率较低,可以 在提高数据传输率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数据分辨率。 对于扫描式传感器,其数据几乎是连续产生,则须 在采样率、数字化间隔及数据传输率之间求得平衡。
R 0 .3 3 b b a
(11-7)
bb是水体的总后向散射系数,a为水体总体积吸收系数。
定义辐照度衰减系数为:
K ( ) d (ln E ) / d z
它是表征海中辐照度随深度而衰减的因子。 K(490)(490nm波段的K)是由遥感数据得到光学性质的一个典型 例子,它的反演算法为
三通道算法:
S S T a 1T1 1 a 2 (T 3 7 T1 2 ) a 3 (T 3 7 T1 2 )(sec 1) a 4
以上两式中,ai为模型系数。
如下两图为利用HY-1A卫星COCTS配备的两个红外通道获取的中国 海及邻海2003年1-3月的海面温度变化及2003年7月天津大沽锚地的赤 潮情况。
L ( ) (1 ) E d (0 ) R n Q
2
(11-6)
其中Lω(λ)是海面后向散射光谱辐射,称为离水辐亮度。ρ为海 气界面的菲涅尔反射系数,nω是水的折射率,Q为光谱辐照度与光谱辐 亮度之比,与太阳角有关,完全漫辐射时Q=π。R=Eu(0-)/Ed(0-),是 海面下的向上辐照度Eu(0-)和向下幅照度Ed(0-)的比。R与水体的固有光 学特性有关:
11.2 海表温度遥感
卫星海表温度测量主要利用海面热红外辐射。自然界 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 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 所谓黑体,简单讲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 射辐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也就是说全吸收。 卫星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常可用于 探测: 海表皮温:海表微米量级海水层的温度。
表11-2 CZCS传感器及其技术参数
波段 1 2 3 4 5 6 波长范围 433—453nm 510—530nm 540—560nm 660—680nm 700—800nm 10.5— 12.5μ m 饱和辐亮 度 5.41 3.50 2.86 1.34 23.9 信噪比 158 200 176 118 350 波段设计 叶绿素 叶绿素 DOM、悬移质 叶绿素、大气 校正 地面植被 海表温度
NOAA卫星地面接收站
卫星海洋遥感图像处理包括各种可以对像片或数字影 像进行处理的操作,这些包括图像压缩、图像存储、图像 增强、处理、量化、空间滤波以及图像模式识别等。还有 其它更加丰富的内容。 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是ilwis、PCI、ERMapper 和ERDASS。
卫星海洋遥感图像处理与数据处理的程序框图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海洋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 物体与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性的联系和规律。地理信息 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 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系统。利用海洋GIS系统,可以对海洋遥感 数据、反演结果等信息等信息进行有机的存储管理,并实现信息的 查询检索;结合其它辅助信息以及系统的分析运算功能,进行信息 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并生成各种海洋遥感信息产品输出。
海洋/大气传输系 统或电磁波与海洋 相互作用
海洋卫星资料的反演过程 —般来说,它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海洋/大气传输 过程由一个不可解的积微分方程描述。电磁波与海洋相 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更为复杂。
4.
信息管理、分析及应用系统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 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是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
2
1 exp hc k T
5
1
(11-5)
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谱,地球表面平均 温度为300K左右,其黑体辐射峰值波长在8-14μ m。实 际物体的辐射还与比辐射率有关,在红外谱段,海洋的 比辐射率ε ≈0.98,随波长、海水温盐、海况的变化极 小。
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谱
红外辐射计由机械扫描系统、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冷系 统、电子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为了进行绝对测量,仪器 内安装了1~2个温度一定的黑体辐射源。常用的红外探测 元件有锑化铟、碲镉贡、锗掺贡和热释电,热敏电阻等。 工作波段一般在3-5μ m和8—14μ m。 与AVHRR红外辐射计相比,ATSR红外辐射计有了重要 改进。ATSR红外辐射计采用锥形扫描技术,使地球表面同 一地点从不同角度(0°和55°)测量两次(时间间隔约 2.5min),利用多通道、多角度以改善大气校正;采用两 个稳定性很高的黑体作星上辐射量定标,以提高辐射定标 精度,克服AVHRR测量中天空辐射不为零的影响;利用新 型的主动冷却装置使探测器的温度保持在90K左右,以降 低探测器噪声;近红外通道1.6μ m,用于在白天探测云。 另外,根据1.6μ m通道观测的辐亮度,1.6μ m与3.7μ m自 动交替工作。
1
2 3 4
402—422
433—453 480—500 500—520
13.63
13.25 10.50 9.08
499
674 667 640
DOM
叶绿素 色素,K490 叶绿素
5
545—565
660—680 745—785 845—885
7.44
4.20 3.00 2.13
596
442 455 467
海表体温:海表0.5-1.0m海水层的温度。
卫星SST采用遥感器为红外辐射计。红外辐射计 (Infrared Radiometer)是对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绝对 测量的遥感器。 利用红外波段测温的物理基础是普朗克辐射定律。由 普朗克函数可给出温度为T(K)的黑体的辐射率:
B ,t 2hc
L ( 4 4 3) K ( 4 9 0 ) 0 .0 2 2 0 .1 K (5 5 0 )
1 .2 9 9 6
(11-8)
3、海色反演原理 海色传感器输出的计数值DC(Digital Count),并非真正意义上 的物理量。因此,必须利用标准源将计数值换算成辐亮度,这一过程 叫做辐射量定标。 一般说来,传感器接收的辐亮度由下式碗定: